摘 要: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區別在於:從兩個學科研究範圍比,新聞只是一種特殊的傳播現象,更確切的說屬於大眾傳播。傳播學的範圍包括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等等;新聞學研究的是新聞本體,而傳播學研究的是整個社會的信息傳播系統;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分析,新聞學的研究要遠遠早於傳播學;從研究對象來看,傳播學研究人類社會的一切傳播活動。新聞學研究的則是這些傳播活動中的一個部分;從研究方法看,傳播學主要通過實證研究,變量分析,實驗分析進行研究,提出理論和分析模式。新聞學則更注重的通過對實踐經驗的研究,進行歸納總結,更多地是通過直觀的考察分析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聞學;傳播學;研究範圍;主要區別
近年來,有人提出,進入21世紀,新聞學必須審視自己的學科地位和影響。一些新聞定義丟棄「事實」與「報導」的傳統品牌轉而突出「信息」與「傳播」。這就又引出一個話題,傳播學與新聞學是否一回事?在研究這個問題前,先要搞清什麼叫新聞。
一、對新聞定義的討論
1.對新聞定義的理解。先看看新聞的定義我們知道新聞的定義最早是陸定一提出的「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這個定義幾乎佔據主流觀點半個多世紀,用今天的眼光看,確實存在著「時態單一」的先天不足,所以後來有人又加了「和正在發生、發現的」幾個詞,合起來就成了「新聞是新近發生的和正在發生、發現的事實的報導」。我的看法是,這個定義排除了報導主體的限定(不僅僅是新聞媒體或者記者,但加這八字有點多餘——以前的新聞定義誰也沒有設定主體),加了報導方式和手段,加了「將要發生的」,時態更全面,但加了「重要」限定過於模糊,什麼是重要或者不重要?有什麼標準?同時報導者也見仁見智。應該是「具有新聞價值的」,而加上「具有新聞價值的」,既多餘重複又互相矛盾(這裡的「事實」一定有新聞價值,否則就不可能叫新聞;同時解釋概念時不能出現和概念相同的詞語);說成是「競爭活動」顯然又舍本求末,因為新聞報導的目的是將新聞事實傳播給大眾,而競爭是報導過程中的狀態和表象,它說明不了新聞的本質內涵。故我認為還是用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發現的)、正在發生的、將要發生的事實的報導。」比較合適。去掉報導方式是因媒體不同各有所表,無須多言;去掉「重要」的原因已講了。新近限定了新聞的本質,正在發生是因為現代傳媒手段已經能夠做到這一點,如電視、網絡、手機的現場直播,將要發生的是說預測性報導和重大事件可以提前策劃,進行報導。而「發現」有兩層涵義,一是原本發生或者存在但現在才為人所知,如考故發現,檔案解密等;另一層就是現在媒體都越來越強調「解讀新聞」,即在別人或者自己已經報導過的事實基礎上發掘出新的,更深的意義(後面專門要談)。這是我們對新聞的定義討論。這是把報導者作為主體來定義的,要是將受眾作為主體來定義,我認為更簡單:新聞就是「新近發生的、聞所未聞的事實。」新近發生是新,聞者,聽也,觀也,思也。
一個概念,敘述角度不同,可能解釋的詞語也就不同,但意思是一致的。如談媒體傳播的符號時,說分文字符號和視聽符號。其中視聽可以說「聲像」或者「音畫」。至於在新聞學中,能不能用「信息」來代替「事實」,用「傳播」來取代「報導」,我認為是約定俗成的習慣說法,人們都明白傳播學和新聞學是兩門不同的學科,並沒有誰取代誰的意思。因為信息中肯定包含事實,而新聞報導的過程也就是傳播信息的過程,只不過這裡傳播(或者叫報導)的信息是有新聞價值的,即新聞信息。
2.對信息概念的理解。資訊理論中對信息是這樣解釋的:信息(Information)是物質運動規律總和(還是messaging?)。信息的通俗哲學表達就是物質世界的運動狀態與轉換方式,是物質的本質屬性。信息相關資料:圖片信息(又稱作訊息),又稱資訊,是一種消息,通常以文字或聲音、圖象的形式來表現,是數據按有意義的關聯排列的結果。信息由意義和符號組成。文獻是信息的一種,即通常講到的文獻信息。信息就是指以聲音、語言、文字、圖像、動畫、氣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實際內容。
傳遞信息的方法:多種多樣,數之不盡。一般的公眾信息是通過媒介傳播的,包括網絡、廣播、電視、手機、海報、報紙等。現代漢語詞典這樣介紹信息的:(1)音信、消息;(2)資訊理論中指用符號傳送的報導,報導的內容是接受符號者預先不知道的。可見,事實是信息的構成部分,也可以理解為新聞無事實不是新聞,信息無事實不成信息,故而我們研究新聞學不要拘泥於名詞的變換,理解本質才是重要的。有人乾脆把新聞學稱其為新聞傳播學,但要這樣稱呼,又可能會引起新的誤會和混淆,還是沿用新聞學為妥。
3.傳播學與新聞學的關係。兩門既聯繫緊密又有本質區別的學科:新聞學(journalism)的產生早於傳播學(communication)。應該說新聞只是一種特殊的傳播現象,更確切的說,屬於大眾傳播。傳播學範圍包括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等等。新聞學研究的是新聞本體,而傳播學研究的是整個社會的信息傳播系統,研究的是人類社會的一切傳播活動。傳播學涵蓋了新聞學(如文化傳播學、廣告傳播學、政治傳播學、傳播社會學、傳媒經濟學等,新聞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通常「稱新聞傳播學」)。所以,傳播學的研究範圍和對象要比新聞廣很多。
二、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區別
國內早期提出的新聞學,因其是在較高層次傳業,一般是大學的專科,所以加上了一個學字,其實新聞本身包含的學術內容很少。1949年以後國內僅存的幾所大學新聞系,就新聞教學而言,依然主要是傳授從事新聞工作的技藝,而沒有什麼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後,從事新聞教學的學人開始探討除了新聞業務以外的問題,例如新聞傳播活動和社會不同領域活動的關係,新聞教學開始帶上了一點學,有了一些學術內容。
新聞及其相關活動作為傳播現象,並不局限於新聞採編現象,包括各種社會因素對傳媒運作,內容和傳播方式的影響,傳播內容對受眾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以及新聞傳播活動對於其他領域的社會活動的影響,這些都是傳播學研究的重要方面。
1.從兩個學科研究範圍比較。新聞學(journalism)的產生早於傳播學(communication),應該說新聞只是一種特殊的傳播現象,更確切的說,屬於大眾傳播。傳播的範圍包括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等等。新聞學研究的是新聞本體,而傳播學研究的是整個社會的信息傳播系統,傳播學涵蓋了新聞學,新聞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
2.從兩個學科的誕生背景、起源、現狀和未來比較。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分析,新聞學的研究要遠遠早於傳播學。早在20世紀前,德國的大學中就開始有學生以報紙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在20世紀初新聞學作為一門概念體系嚴密,結構完整,具有內在邏輯關係的熱門學科,其理論研究已很成熟。美國各大學紛紛建立新聞學院,進行新聞學教育;而傳播學真正形成,則在20世紀50年代,傳播學成為大學的正規課程也只有半個世紀的歷史,所以屬一門很年輕的新興科學。同時傳播學是一門邊緣學科,它與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政治學、資訊理論、控制論等諸多科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彼此互相影響,互相滲透。正因為如此,到目前為止,傳播學的對象問題既不像許多成熟的學科那樣已經有公認的定論,它的研究領域也並不十分明確。相反,帶著不同學術背景,抱有不同課題關心的學者從各自的角度探索傳播問題,有人從傳播效果方面提出「一是大眾傳播的有限效果論」,一是「兩級傳播」和「輿論領袖」的觀點。有人從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方面提出了「5W傳播模式以及大眾傳播三功能。」學說(美?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5W傳播模式即:誰(who)?說什麼(says what)?對誰(to whom)說?通過什麼渠道(in which channel)?取得什麼效果(with what effect)?大眾傳播的三種功能即監視環境、協調社會以及文化傳承)。由此形成了傳播學的分科領域——大眾傳播學、文化傳播學、廣告傳播學、政治傳播學、傳播社會學、傳媒經濟學等等,十分繁榮,而作為各學科的基礎的傳播學基本理論研究相對薄弱。所以說,傳播學是一個泊來品,國內傳播學研究起步不久,發展程度還很有限,與西方國家有較大差距,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單純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傳播學無疑佔盡優勢。新聞學則與本國國情結合較為緊密。但從就業看來,兩者差別不大。
3.從兩者的研究對象方面來進行比較。新聞學是一種專業研究,其研究對象是新聞採編現象或者說新聞傳播現象,而傳播學是一種社會研究,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人類傳播活動現象,包括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而新聞的傳播,主要依賴的是大眾媒介,也是傳播學所研究的對象,所以從研究對象來看,傳播學較之新聞學要大的多。傳播學研究人類社會的一切傳播活動。新聞學研究的則是這些傳播活動中的一個部分。
4.從研究的課題意識、研究重點和路線比較。新聞學主要重視的是新聞業務方面等關係到新聞工作實際操作方法和規律的研究,注重的是「術」的研究。即使涉及到新聞理論,也主要探討的諸如真實性新聞要素等一些和新聞工作有關的理論。而傳播學則注重的是包括新聞傳播的人類所有傳播現象的研究,注重的是「學」的研究,強調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證的方法,歸納出人類傳播活動的普遍規律,具有很強的理論意識。從研究方向看,新聞學比較注重應用,而且也會涉及到新聞以外的東西,比如國內外媒介研究(越來越靠近傳播學了)實用性強,相比之下,傳播學更加注重理論學習(尤其是歐洲很火爆的媒介研究,超級理論)。如果未來想做學術的話,傳播學當然很好。如果你只想做媒體、做新聞,那學傳播學可能還比不上新聞、編導之類的應用型專業。現在的媒體很實際,他要你來了就能幹活,至於理論的東西,未必實用。當然,傳播學出來以後也可以做市場調查之類的工作。
5.從研究方法比較。傳播學的主要流派是實證主義或者說經驗主義傳播學,主要通過實證研究,變量分析,實驗分析進行研究,提出理論和分析模式,用來解釋人類傳播中風紛繁蕪雜的各種傳播現象,從哲學觀上體現了一種科學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新聞學則更注重的通過對實踐經驗的研究,進行歸納總結,更多地是通過直觀的考察分析進行研究,從而說明新聞工作實踐,找出某些操作方法、理論原則和規律,指導和改進工作。如同新聞學是傳播學的特殊分支,事實也是信息的構成部分,新聞無事實不是新聞,信息無事實不成信息,故而我們研究新聞學不要拘泥於名詞的變換,理解本質才是重要的。有人乾脆把新聞學稱其為新聞傳播學,但要這樣稱呼,又可能會引起新的誤會和混淆,還是沿用新聞學為妥。不過,我們可以討論一些新聞傳播方面的問題,如我們要研究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不能說它是傳播學研究的內容我們就不學習了。再比如我們說信息一定包含著事實,但信息又是傳播學名詞,我們現在就不用,顯然是削足適履,畫地為牢。
(作者簡介:張永年,男,西安電視臺音樂綜藝頻道總監助理,主任編輯,主要從事新聞傳播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