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又有多篇SCI醫學論文被撤稿

2020-11-28 醫脈通

近日,據多家學術媒體報導,SCI國際老牌期刊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BBRC)一口氣撤回了9篇中國論文,這些文章的通訊單位多是中國高校,其中鄭州大學被撤稿3篇,同濟大學1篇,江蘇大學1篇,常州第七人民醫院1篇,蘇州大學1篇,山東大學1篇,威海市婦女兒童醫院1篇。

 

據了解,被撤稿的9篇文章中,有8篇論文都是介紹miRNA類的相關文章,然而這8篇來自中國不同科研機構的科研論文,竟然存在相互引用和抄襲,捏造數據的現象,而據了解,論文的作者所屬單位不少為高校的附屬醫院。

 

實際上,近年來,中國醫學論文造假、甚至被國際期刊批量撤稿的消息並不鮮見。

 

2016年9月,世界科學史上最大規模的英文論文造假公司與一個巴西SCI雜誌(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默契合作,收費為中國學者發表了大量涉嫌抄襲、造假的論文。據透露,大量中國大陸醫生的論文投到了這個巴西期刊,佔該期刊發表論文總量的54.901%。2015年,該刊中國學者文章達到了1605篇,比例更是高達78.1%。

 

2017年4月,斯普林格旗下《腫瘤生物學》一口氣撤銷2012-2016年發表的107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不少知名高校附屬醫院醫生被牽連。

 

醫療界被論文逼得有多慘?人民日報曾撰文直言:以論文論英雄的評價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論文造假。長期以來,論文成了科學研究最為重要的「硬槓槓」、「金標準」,不管是職稱評定、年終考核還是申請課題、評選院士,都要「數論文」。就連以治病救人為第一要務的臨床醫生也被套上了發論文的「金箍」,評職稱時「做一千臺手術不如發一篇SCI論文」。

 

以至於醫療界鬧出了關於不會做手術的外科主任醫師、科主任的笑話。

 

以臨床水平評價醫生的時代來了!

 

實際上,關於醫療人才的評價一直是業界關注重點,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就醫療衛生人才評價制度的改革提出一攬子方案,其中提出,對主要從事臨床工作的人才,重點考察其臨床醫療醫技水平、實踐操作能力和工作業績,引入臨床病歷、診治方案等作為評價依據。

 

強化醫療衛生人才臨床實踐能力評價,完善涵蓋醫德醫風、臨床實踐、科研帶教、公共衛生服務等要素的評價指標體系,合理確定不同醫療衛生機構、不同專業崗位人才評價重點。

 

對主要從事臨床工作的人才,重點考察其臨床醫療醫技水平、實踐操作能力和工作業績,引入臨床病歷、診治方案等作為評價依據。

 

也就是說,在評價體系中,論文已經被淡化,主要對臨床水平進行考察。這就意味著長期以來困擾著醫生群體的論文評職稱將得到糾正,醫療界論文造假風的根基將被動搖。

 

知名心臟專家胡大一教授曾對中國的醫生職稱制度開炮稱:「職稱評審要有區分,當醫生不要重SCI而是重臨床,晉到主治醫生就行了,別再搞副正主任醫師了。」

 

基層醫生論文痛要解放了!

 

那麼對於有志於醫療科研工作的人才怎麼評價呢?

 

對此,文件表示,對主要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才,重點考察其創新能力業績,突出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能力。對主要從事疾病預防控制等的公共衛生人才,重點考察其流行病學調查、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疾病及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等能力。

 

對主要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才,重點考察其創新能力業績,突出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能力。

 

對主要從事疾病預防控制等的公共衛生人才,重點考察其流行病學調查、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疾病及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等能力。

 

不僅如此,全科被重點關照。

 

文件表示,建立符合全科醫生崗位特點的評價機制,考核其掌握全科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常見病多發病診療、預防保健和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能力,將籤約居民數量、接診量、服務質量、群眾滿意度作為重要評價因素。

 

並按照強基層、保基本及分級診療要求,建立更加注重臨床水平、服務質量、工作業績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評價機制,鼓勵醫療衛生人才服務基層,更好滿足基層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也就是說,基層醫生的評價也將迎來大變革。

 

當然,可以預見的是,從文件到實踐和落實,還需要一段路要走,但願能夠加快不走樣的實施。

 

來源:「看醫界」微信號,作者:子葉

原標題:《悲哀!又有多篇SCI醫學論文被撤稿》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
    2012-2020年中國撤稿佔比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撤稿論文所屬十大領域7、撤稿論文超90%發表在開源期刊調查數據顯示,8年來中國學者被撤論文有2444篇發表在開源期刊上,佔總數的94.5%,而發表在傳統期刊的論文僅有117篇,只佔4.5%。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學術腐敗「誰來買單」
    中國在世界論文大環境的趨勢SCI 收錄中國論文數量佔世界論文總數的變化趨勢1、中國SCI論文撤稿佔到所有撤稿的44.0%截止到2020年7月,世界範圍內共有23,425篇SCI撤稿,其中中國有 10,303篇,遠遠高於第二位的美國4,125篇,中國論文撤稿已佔了世界44%,「位居榜首」。
  • 更新丨107篇中國論文遭撤稿 涉浙江多家醫院
    107篇文章遭期刊撤稿記者在《腫瘤生物學》網站上看到,期刊在4月20日發布了一篇撤稿聲明:「根據出版倫理委員會的建議,出版商和編輯決定撤稿。在經過徹底調查之後,我們相信論文在同行評審環節中有違規操作行為。」
  •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事件後 施普林格再撤3篇中國論文
    在「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事件發生後,近日施普林格出版社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再次發布撤稿說明,撤銷3篇出自中國作者的論文。其中一篇涉及重複發表,兩篇涉及未經授權使用相關資料的情況。
  • 107篇論文撤稿事件-新聞專題-科學網
    「不幸」的是,這篇論文也成了此次被撤下的107篇論文之一。           採訪中,林誠再三表示,此次撤稿論文事件定性應該是同行評議造假,不是論文造假,概念不同,性質更不能等同。「我可以保證,論文中的實驗數據是真實的。至於第三方找到的論文評審專家,偽造同行評議,這個我完全不知情。」
  • 107篇論文被撤稿!涉及天津這兩家醫院
    107篇文章遭期刊撤稿在撤稿聲明中,期刊列出了一個發布在出版倫理委員會網站上的聲明,聲明中介紹:「機構已意識到屬於不同出版商的幾家期刊,在同行評審過程中存在系統的、不適當的操縱。這些操作似乎是由一些第三方機構策劃的,他們為論文作者提供這種服務。」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近日,199篇中國學者論文遭遇一國際期刊「撤稿」,將學術界一直存在的論文造假問題再度推至風口浪尖。這一醫藥領域的SCI期刊為《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 2019十大撤稿事件:一次性撤下400多篇論文,這本期刊創紀錄了
    但是時間不長,科學家們開始發現論文中一些圖片有問題。《自然》期刊最初表示正在審查研究有效性,到今年二月決定撤回這篇論文,理由是「圖片和基礎數據存在問題」。在此之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於 2019 年 1 月撤回了一篇關於 CAR-T 細胞免疫療法的綜述,其中還討論了《自然》上的這篇論文,而《自然》撤稿聲明表示這一決策與該事件無關。 2.
  • 科研造假損人不利己,一篇論文被撤稿,引發5篇論文全部被撤稿!
    最後導致一篇8年前的科研論文被發現存在數據造假,該篇論文也於2020年2月28日被期刊撤稿,從撤稿的論文來看,造假者D.H.Lam並不是第一作者,然而正是D.H.Lam的數據捏造,讓該實驗室的多名博士和導師受損,辛苦發表的科研論文撤稿,而且近日,通過調查,D.H.Lam在博士期間的很多數據都屬於捏造,雖然一些發表的科研論文還沒有被撤稿和發現,新加坡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為了學術名譽,主動建議相關期刊方做撤稿處理
  • 全球top10醫學院《nature》重磅論文被撤稿,涉及多名華人科學家
    and Tgif2》的論文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當時揭示了miR-34a作為關鍵的破骨細胞抑制劑和潛在的治療策略,可賦予骨骼保護和改善癌症的骨轉移。該篇論文也是作為非編碼RNA領域的重要論文,隨著這篇重磅論文的被撤稿,讓非編碼RNA研究蒙上了陰影,而這篇重磅論文的作者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西南醫學中心不僅是美國最頂尖的醫學院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之一,培養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也是世界top10級別的醫學院,西南醫學中心在2016年的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世界大學排名)中被排在全球醫學院第
  • 又一批中國醫院造假被撤稿!他們居然把醫學論文發到了計算機期刊上?
    圖片來源:FGCS 細心的讀者從這本期刊名稱想必已經發現,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機理論方法,但奇妙的是,這次被撤稿的 13 篇論文卻都來自生物醫學,特別是臨床醫學領域。
  • 「心機」教授被哈佛撤稿31篇的警示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新聞分析:「心機」教授被哈佛撤稿31篇的警示新華社記者黃堃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近日宣布,曾在該機構任職的皮耶羅·安韋薩有31篇論文因造假需要撤稿。有研究人員曾對他的這兩項研究成果提出質疑。2007年,安韋薩就職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在該機構附屬的布裡格姆婦女醫院領導一個再生醫學實驗室。他陸續發表了多篇文章,被認為是心肌再生領域的開創者和「祖師爺」,全球許多地方的研究者都試圖追隨他的腳步,實現修復心臟這個充滿希望的夢想。
  • 論文被撤稿後仍被引用,文獻參考如何避免「撞屍」?
    一項研究分析了238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結果表明,儘管很多文章被撤回是由於道德不當、數據造假和虛假報告,但絕大多數(198篇,83%)對它們的引用都是正面的,只有12篇(5%)為負面性的引用。 「論文撤稿後仍在被引用的問題在學術界一直存在,從未得到有效地解決。」科學網博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時朋朋曾寫道。
  • 川大正式撤稿一篇6分SCI,原因是所有作者均不知情有該論文
    本文來源:生物學霸 作者:EVEE曾經有一篇論文擺在我眼前,但我沒有絲毫印象,只能選擇撤稿,即使它發表在影響因子接近 6 的期刊上。別不信,這是個離奇的真實故事...圖片來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據悉,論文通訊作者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超聲醫學科,肌骨專業組組長邱邐教授。圖片來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論文撤稿在科研界可以說是稀鬆平常,但是這篇論文的撤稿理由,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抄襲?
  • 【21篇論文涉嫌造假調查(1)】中國院士、國家一等獎得主遭撤稿
    今年3月13日,《知識分子》主編、清華大學教授魯白接到學術界舉報香港大學醫學院部分研究人員學術造假的郵件,該電郵附有一份針對涉嫌造假的20多篇論文的詳細分析文章。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涉嫌多篇學術不端論文。
  • 「心機」教授被哈佛撤稿31篇 震驚全球學術界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新聞分析:「心機」教授被哈佛撤稿31篇的警示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近日宣布,曾在該機構任職的皮耶羅·安韋薩有31篇論文因造假需要撤稿。這一消息震驚全球學術界,因為安韋薩曾被認為開創了心肌細胞再生的新領域,已經享譽10多年。
  • 國內一流高校39篇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撤稿原因令科研人憤怒!
    江蘇大學的戴美鳳教授抄襲風波未平,學術界撤稿風波又起。然而這次事件的震動遠比之前的個別文章撤稿來得更加「猛烈」,涉及的高校和作者之多也是令人咋舌。39篇遭撤稿!多家國內頂尖高校和學者「無一倖免」本次撤稿事件源自世界著名科技期刊、圖書出版集團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旗下子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在4月以來該期刊已經陸續對39篇論文進行了撤稿處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論文的主要作者均來自中國!
  • 論文被撤十多年,引用卻增至2500次:撤稿研究為何陰魂不散
    「復活」的被撤論文近十多年來,因學術不端或研究錯誤而被撤回的論文不斷增多。據統計,自 2012 年以來,每 1 萬篇論文中就有約 4 篇被撤回。「這些論文可能會繼續被其他科學家引用,傳播被撤文章中的錯誤信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信息科學教授 Jodi Schneider 說。
  • 論文撤稿不能一撤了之
    王傳合  近日,有媒體爆出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的9篇論文,這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高校或研究機構。作為擁有包括《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這一舉動,再次刺痛中國科技界敏感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