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重點文保單位三坊七巷開收門票引爭議(圖)

2020-12-21 騰訊網

高處俯拍的三坊七巷。 鄭帥攝

本報記者 趙鵬

事件回放

福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三坊七巷,將告別免費參觀的日子。作為福州最熱的景點,三坊七巷景區內的14處部分國家級、省級文保單位從下月5日起試行收費,票價為每張160元,第一年暫定價120元。

另外,凡是列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景點,不會收費。

粉牆,灰瓦,青石板。不知深處藏雨巷。

濃蔭,細雨,夜悠長。但有詩人覓丁香。

2011年元宵節前,三坊七巷依舊是花燈萬盞,遊人如織。卻也正在此時,三坊七巷身陷「該不該收門票、該如何收門票」的一場爭論之中。

【質疑】文化遺產不應該收費

【回應】目的並非拿文化賺錢

三坊七巷,始於唐、成於宋、興於明清,更盛於清末民初。對於福州來說,其巨大的文化價值,可以用福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三坊七巷管委會負責人林矗的評價來形容:「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築的博物館、近代名人的聚集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地。」

在這片40多公頃、680多畝土地上,以南后街為中軸線,光祿、衣錦、文儒三坊在西,宮、黃、塔、安民、楊橋、郎官、吉庇七巷在東。200多座現存建築中,有159座為保護建築,其中有9處國家級、8處省級、2處市級、1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可以說,中國千餘年裡坊格局停留於此,江南建築模式亦保存於此。

許多歷史名人也從這裡走了出來:黃花崗烈士林覺民,著名思想家、翻譯家嚴復,近現代作家林琴南、冰心、林徽因……用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的話來說,那就是「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就是這樣的一片文化遺產,而今也要收費,聽上去總有些彆扭。「我們是按照國家『二級以上文物允許收費』這樣的相關政策執行。目的不是拿文化賺錢,而是為了真正保護這塊無價的文化遺產。」林矗這樣表示。

據他介紹,收費標準制定是根據這14個景點的拆遷、修復、布展、保安、宣傳、廣告、工資等日常管理費累加平攤之後測算出來的,實際單位成本為394.94元,實際定價為每張票160元,第一年暫定價為120元。

2月17日,元宵節。記者在三坊七巷景區隨機採訪了一些遊客,很多人表示對收費可以理解,但普遍認為120元的價格太高了。「比北京的故宮(微博)還高,這也太貴了吧。幸虧我們今天先來了。」「前幾天國家不還說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三館』這些公益事業地方都要實行免費嗎,那三坊七巷為什麼要收票?要是這麼貴,下回我肯定不會再來了。」「既然是中國的文化遺產,那就更不應該收費了,這該當屬於全國人民共有文化遺產。」

【質疑】收費會導致遊客減少

【回應】開發和維護投入巨大

由於歷史原因,三坊七巷一度保護不善。據統計,直至2006年三坊七巷開始正式大規模改造之前,這塊土地上竟住有3700多戶、1.6萬多人。

而且由於是舊時建築,沒有任何現代市政配套,沒排水、沒廁所、沒煤氣;電線、電話線更是任意飛天橫架,密如蛛網;原本以經營古籍、古董、古玩為主的南后街,竟成了花圈一條街;每日清晨,各個坊巷內家家戶戶門前,一溜擺放著馬桶,臭氣燻天。

其間,三坊七巷經營權還曾被轉手給社會第三方,境遇更是雪上加霜。

2005年底,福州市委、市政府收回經營權,其後又於2006年7月開始實施大保護修復工程,而第一難題就是搬遷安置。為此,福州市專門支出近30億元,為三坊七巷居民尋找新家園,政策是每戶至少可分得一套不低於45平方米的套房。搬遷工作由此順利完成。

緊接著,是市政配套工程建設和建築修復工程。到目前為止,又花費16億多元。雖然三坊七巷於2009年正式對遊人開放,但實際上還有10餘處文保建築和大量歷史建築尚未修復。

元宵節,記者在三坊七巷整片區域內看不見一根電線、沒有一處積水,甚至在每條不足4米的坊巷口處,還都配備了一種特別的、像四輪沙灘摩託車一樣的小型專業消防車。

然而,舊痛剛去,又添新傷。在國家級文保單位「小黃樓」內,管委會花了幾萬元剛剛配置好的幾整套古桌椅,只一個春節,便已被遊人全部坐爛、拆壞。「能不壞嗎?那幾天每天20多萬名遊客,根本不聽你的,管不住。」保安訴苦道。

居民林先生還住在三坊七巷的黃巷裡,他也是剛剛聽說要收費的事。「我挺矛盾的。」林先生說,自打景區建好開放以來,住的環境比以前「那不知要好了多少倍」。這讓他很開心。可也有鬧心的事,那就是遊客太多了。「他們一來,幾乎每個院落都要進。尤其節假日來這麼多人,對我們生活幹擾太大了。」

可林先生的鄰居卻有別的想法,他擔心這麼貴的票價,遊客肯定會來得少了。「本來還想靠這個生意賺些錢,如果收這麼貴,生意肯定不好做了。」

【質疑】用文化來吸引遊客

【回應】門票全部用於文保

據介紹,管委會在店鋪出租方面有一定的收入,「大約每年1000餘萬元,但這仍然難以彌補這些古建築日常維修所需,更別論還要經常遭遇破壞的事情。」林矗表示,「實際上,此次所收取的門票所得中,將全部用於文物保護與傳承開發。」

儘管管委會有以上解釋,但社會上仍不乏質疑、不解之聲。

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長李鴻階對三坊七巷收費一事表示不太贊同。他認為,作為文化遺產的三坊七巷,其公益性質應不容置疑,作為公益單位就應當向全社會無償開放,尤其是對社會上的困難群體;其次,三坊七巷還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擔負著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的職責。「還是應當看得更遠一點,真正用文化的力量來吸引遊客。」

目前在三坊七巷內還有留住戶500餘戶、2000多人。他們既是居民、又是文物文化保護傳承者。所以按照林矗想法,門票收入中肯定還有一部分會分給他們,動員他們一道參與三坊七巷的保護與開發。「當然收入如果夠多的話,當年住房在這14個景點中的已拆遷走的老住戶們,如果再回來參觀,也應給予一定優惠。」

據了解,當初管委會方案是:一個景點一張票,10元或者15元。不過在聽取旅行社意見後,有關部門選取了統一一種票價的方案。

可假如14個景點不能一次走完,那又怎麼維護遊客利益呢?

「其實這也不難辦。」福州市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最近也在積極收集民意,現在正準備實施一套最新方案:「可以在統一的票上做記號。比如說,今天你只參觀了3個景點,下回你持此票再來參觀,在把14個景點都參觀完之前,票一直有效,而且中間還可轉贈他人。」

「最終方案結果要等市政府批准,到時我們會正式向社會公布。總之只要最終能對三坊七巷文物文化保護傳承有益,所有技術手段都可以再改進。」林矗這樣表示。

而據最新消息,福州市還在對如何收取門票一事進行認真調研與探討,仍在積極爭取實行單點收費,平均每個景點的票價不超過10元。最終結果還要等待福州市政府最後的決定。

相關焦點

  • 三坊七巷14個文保單位各有千秋 遊客對收費表理解
    3月5日起,位於三坊七巷景區內的部分文保單位將對遊客收費。這一消息經本報發布後,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14日,記者來到遊人如織的南后街,就收費一事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和遊客,他們對此均表示理解。  市民遊客對收費表示理解  這些天,南后街正在舉辦元宵燈會,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 三坊七巷"申遺"開始衝刺 力爭年內入世遺後背名單
    新三坊七巷東南網-海峽都市報6月9日訊(記者 李熙慧 闕文龍/文 包華/圖) 福州三坊七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提速了!「申遺」進入倒計時「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作為福州最具文化氣息的景點,三坊七巷是否能成功「申遺」牽動眾多市民的心,昨日,福州市委宣傳部就「三坊七巷申遺」的相關事宜,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 福州三坊七巷:鬧市中的「裡坊化石」
    圖①圖②圖③:三坊七巷街區 圖④:衣錦坊內的水榭戲臺 記者 鍾自煒攝濃縮福州古城千年歷史文脈的三坊七巷,文化空間獨具特色,2011年8月,全國首座社區博物館正式在此設立。這個總面積達127公頃的景區,格局發軔於晉,形成於唐末,至明清時達到鼎盛,是千年城市坊巷棋盤格局的遺存地和精雕細琢明清民居建築群展示地。三坊七巷因其獨特的坊巷格局、絕倫的建築細節、醇厚的歷史積澱、密切的涉臺聯繫,被譽為「裡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近代名人聚居地、閩臺淵源彰顯地」。走進三坊七巷,數百座明清古建築包蘊著濃濃的福州地區建築風格。街坊縱橫、巷弄交錯,石板路徑、黑牆黛瓦。
  • 三坊七巷國家5A級景區正式揭牌 景點門票暫不漲價
    三坊七巷保護修復成功 促進其他歷史街區開發  三坊七巷景區由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林則徐紀念館以及烏山歷史風貌區三部分構成。自晉、唐形成起,此地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
  • 油紙傘扮靚福州三坊七巷
    油紙傘扮靚福州三坊七巷 2018-09-27 17:28: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楊彥宇     圖為福州三坊七巷景區掛起了五彩繽紛的油紙傘
  • 逛福州三坊七巷,品特色美食
    福州之名始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沿用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然而,作為福建的首府,其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都市氣氛越來越濃鬱。想在城中找到一處安靜的去處,品味文化名城的悠久歷史,也越來越難。所幸,福州還有三坊七巷。雖說三坊七巷經過了精心維修,嶄新得讓人感覺不到它的悠久。但三坊七巷的坊巷格局卻是始於唐宋,成於明清,而且規模之大,令人驚嘆。
  • 名人古屋老字號「三坊七巷」攬客有道
    同時,三坊七巷還創建了全國首個社區博物館,為這一歷史文化街區注入了活力。   如今,三坊七巷已成為「福州城市會客廳」,也是全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典範。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李華   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區中軸線上,是福州歷史底蘊的核心組成部分。
  • 你好,三坊七巷
    在每個城市基本都有一個地方,把年代久遠的東西翻新,用作商業美食街,像北京南鑼鼓巷,武漢的戶部巷,成都錦裡,包括這次的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起於晉,成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 三坊七巷 賡續福州千年文脈
    市委、市政府傳承習總書記的歷史文化保護思想,一以貫之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科學保護、合理利用三坊七巷,讓三坊七巷在賡續福州千年文脈、展示文化名城風採、彰顯人文魅力、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 福州三坊七巷旅遊見聞
    新華社福州10月6日電 題:閩都文化在活態傳承——福州三坊七巷旅遊見聞新華社記者 董建國彩繪油紙傘、軟木畫製作體驗、聽閩劇吃魚丸……中秋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市民、遊客的「網紅」打卡點
  • 中國城市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是這三坊
    三坊七巷,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也是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保護面積達四十公頃,位於福州市老城中心,是福州老城區經歷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極為珍貴,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定福州三坊七巷了,商務部特別「點名」
    水榭戲臺的插屏門則為黑色,是因為明朝皇帝姓朱,禁止民間使用朱紅色,所以明朝建築使用的插屏,多為黑色。門窗都是雙層漏花,冬夾窗紙,夏蒙窗紗;壁板、門扇上部堵板都有漆畫的樹木花鳥和戲劇故事。廳前小花園中建兩座古亭,其中一座是六角半邊亭,並有一株百餘年的荔枝樹和一株棕樹。
  • 福州文化之根、歷史之源——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位於福州中心城區(老城區),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範圍,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興盛於明清,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其中不乏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名人的故居,有「閩都名人的聚居地」之稱。三坊七巷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
    話說福州三坊七巷,不可小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為中國唯一保存的坊巷布局街道,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
  •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活的博物館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這個從唐末五代開始形成的古老街區,就嵌在福州市最繁華的市中心,一千多年過去了,這裡儼然成為中國現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南后街是最熱鬧的一條街,百年老店同利肉燕、永和魚丸、木金肉丸等都在這條街,愛好美食的人們可千萬不能錯過。老街的古建築保留得很好,時間充裕的話一定要慢悠悠地在小巷子裡閒蕩穿梭一下,會時不時得有驚喜發現。
  • 福州三坊七巷遊人如織
    10月5日,遊人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遊玩。 中秋和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遊人如織,鱗次櫛比的明清古建築和濃鬱的閩都文化讓遊客們流連忘返。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10月5日,遊客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選購文創商品。
  • 三坊七巷獲評國家5A級景區 晉級後門票暫時不會漲價
    其中,三坊七巷景區成為本次唯一獲評的福建景區,也成為福州市首個5A級景區。  據了解,作為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三坊七巷,由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林則徐紀念館以及烏山歷史風貌區三個景區構成,2010年初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4A級旅遊景區。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作為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
  • 福州三坊七巷,又一「國保」古厝對外開放
    臺海網11月22日訊 據海峽都市報報導 福州三坊七巷塔巷28-30號古厝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後,它將變身「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對市民開放,呈現閩台歷史文化的同根同源……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座「國保」古厝。
  • 福州的三坊七巷,源自唐宋的古老街區
    到福州之前就聽說這是一座歷史名城,但對於福州作為歷史名城的內涵其實並不清楚,到福州後始知三坊七巷乃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坊巷。福州三坊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古代坊巷建築群的一部分,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故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