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俯拍的三坊七巷。 鄭帥攝
本報記者 趙鵬
事件回放
福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三坊七巷,將告別免費參觀的日子。作為福州最熱的景點,三坊七巷景區內的14處部分國家級、省級文保單位從下月5日起試行收費,票價為每張160元,第一年暫定價120元。
另外,凡是列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景點,不會收費。
粉牆,灰瓦,青石板。不知深處藏雨巷。
濃蔭,細雨,夜悠長。但有詩人覓丁香。
2011年元宵節前,三坊七巷依舊是花燈萬盞,遊人如織。卻也正在此時,三坊七巷身陷「該不該收門票、該如何收門票」的一場爭論之中。
【質疑】文化遺產不應該收費
【回應】目的並非拿文化賺錢
三坊七巷,始於唐、成於宋、興於明清,更盛於清末民初。對於福州來說,其巨大的文化價值,可以用福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三坊七巷管委會負責人林矗的評價來形容:「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築的博物館、近代名人的聚集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地。」
在這片40多公頃、680多畝土地上,以南后街為中軸線,光祿、衣錦、文儒三坊在西,宮、黃、塔、安民、楊橋、郎官、吉庇七巷在東。200多座現存建築中,有159座為保護建築,其中有9處國家級、8處省級、2處市級、1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可以說,中國千餘年裡坊格局停留於此,江南建築模式亦保存於此。
許多歷史名人也從這裡走了出來:黃花崗烈士林覺民,著名思想家、翻譯家嚴復,近現代作家林琴南、冰心、林徽因……用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的話來說,那就是「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就是這樣的一片文化遺產,而今也要收費,聽上去總有些彆扭。「我們是按照國家『二級以上文物允許收費』這樣的相關政策執行。目的不是拿文化賺錢,而是為了真正保護這塊無價的文化遺產。」林矗這樣表示。
據他介紹,收費標準制定是根據這14個景點的拆遷、修復、布展、保安、宣傳、廣告、工資等日常管理費累加平攤之後測算出來的,實際單位成本為394.94元,實際定價為每張票160元,第一年暫定價為120元。
2月17日,元宵節。記者在三坊七巷景區隨機採訪了一些遊客,很多人表示對收費可以理解,但普遍認為120元的價格太高了。「比北京的故宮(微博)還高,這也太貴了吧。幸虧我們今天先來了。」「前幾天國家不還說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三館』這些公益事業地方都要實行免費嗎,那三坊七巷為什麼要收票?要是這麼貴,下回我肯定不會再來了。」「既然是中國的文化遺產,那就更不應該收費了,這該當屬於全國人民共有文化遺產。」
【質疑】收費會導致遊客減少
【回應】開發和維護投入巨大
由於歷史原因,三坊七巷一度保護不善。據統計,直至2006年三坊七巷開始正式大規模改造之前,這塊土地上竟住有3700多戶、1.6萬多人。
而且由於是舊時建築,沒有任何現代市政配套,沒排水、沒廁所、沒煤氣;電線、電話線更是任意飛天橫架,密如蛛網;原本以經營古籍、古董、古玩為主的南后街,竟成了花圈一條街;每日清晨,各個坊巷內家家戶戶門前,一溜擺放著馬桶,臭氣燻天。
其間,三坊七巷經營權還曾被轉手給社會第三方,境遇更是雪上加霜。
2005年底,福州市委、市政府收回經營權,其後又於2006年7月開始實施大保護修復工程,而第一難題就是搬遷安置。為此,福州市專門支出近30億元,為三坊七巷居民尋找新家園,政策是每戶至少可分得一套不低於45平方米的套房。搬遷工作由此順利完成。
緊接著,是市政配套工程建設和建築修復工程。到目前為止,又花費16億多元。雖然三坊七巷於2009年正式對遊人開放,但實際上還有10餘處文保建築和大量歷史建築尚未修復。
元宵節,記者在三坊七巷整片區域內看不見一根電線、沒有一處積水,甚至在每條不足4米的坊巷口處,還都配備了一種特別的、像四輪沙灘摩託車一樣的小型專業消防車。
然而,舊痛剛去,又添新傷。在國家級文保單位「小黃樓」內,管委會花了幾萬元剛剛配置好的幾整套古桌椅,只一個春節,便已被遊人全部坐爛、拆壞。「能不壞嗎?那幾天每天20多萬名遊客,根本不聽你的,管不住。」保安訴苦道。
居民林先生還住在三坊七巷的黃巷裡,他也是剛剛聽說要收費的事。「我挺矛盾的。」林先生說,自打景區建好開放以來,住的環境比以前「那不知要好了多少倍」。這讓他很開心。可也有鬧心的事,那就是遊客太多了。「他們一來,幾乎每個院落都要進。尤其節假日來這麼多人,對我們生活幹擾太大了。」
可林先生的鄰居卻有別的想法,他擔心這麼貴的票價,遊客肯定會來得少了。「本來還想靠這個生意賺些錢,如果收這麼貴,生意肯定不好做了。」
【質疑】用文化來吸引遊客
【回應】門票全部用於文保
據介紹,管委會在店鋪出租方面有一定的收入,「大約每年1000餘萬元,但這仍然難以彌補這些古建築日常維修所需,更別論還要經常遭遇破壞的事情。」林矗表示,「實際上,此次所收取的門票所得中,將全部用於文物保護與傳承開發。」
儘管管委會有以上解釋,但社會上仍不乏質疑、不解之聲。
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長李鴻階對三坊七巷收費一事表示不太贊同。他認為,作為文化遺產的三坊七巷,其公益性質應不容置疑,作為公益單位就應當向全社會無償開放,尤其是對社會上的困難群體;其次,三坊七巷還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擔負著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的職責。「還是應當看得更遠一點,真正用文化的力量來吸引遊客。」
目前在三坊七巷內還有留住戶500餘戶、2000多人。他們既是居民、又是文物文化保護傳承者。所以按照林矗想法,門票收入中肯定還有一部分會分給他們,動員他們一道參與三坊七巷的保護與開發。「當然收入如果夠多的話,當年住房在這14個景點中的已拆遷走的老住戶們,如果再回來參觀,也應給予一定優惠。」
據了解,當初管委會方案是:一個景點一張票,10元或者15元。不過在聽取旅行社意見後,有關部門選取了統一一種票價的方案。
可假如14個景點不能一次走完,那又怎麼維護遊客利益呢?
「其實這也不難辦。」福州市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最近也在積極收集民意,現在正準備實施一套最新方案:「可以在統一的票上做記號。比如說,今天你只參觀了3個景點,下回你持此票再來參觀,在把14個景點都參觀完之前,票一直有效,而且中間還可轉贈他人。」
「最終方案結果要等市政府批准,到時我們會正式向社會公布。總之只要最終能對三坊七巷文物文化保護傳承有益,所有技術手段都可以再改進。」林矗這樣表示。
而據最新消息,福州市還在對如何收取門票一事進行認真調研與探討,仍在積極爭取實行單點收費,平均每個景點的票價不超過10元。最終結果還要等待福州市政府最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