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與自洽,無勞無功?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未來在哪?

2020-12-17 天文在線

提問: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否需要統一呢?

回答: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兩者皆是描述自然的。我們希望有一種對於自然的描述,它是能夠自圓其說的。這就是統一的含義:一個能自洽的理論。

從實際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統一或許是沒必要的。量子場論只在彎曲的空間背景才能被較好的運用。而經典的引力學說精準的描述了彎曲的空間背景。

所以只有當幾何不再僅僅被當做是背景,或相反的,當經典的學說不再精確時,是否需要統一的問題才會出現。在其他的場景下,一種被稱之為半經典引力的理論會有較好的運用:這種理論使用一種稱作量子場期望值的數值作為經典引力的來源,它能繼而推算出這些量子場的彎曲背景。

所以或許從實用的角度而言,這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絕不會有任何一個實驗能使我們超越半經典引力。但是即便如此,這種理論是一種不完美的存在,介於經典引力與量子場兩種理論之間,這是令人不滿意的(也許從哲學上講)。

可誰又知道呢?或許有一天,通過一些聰明的觀測或實驗,我們能發現量子引力的機制,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才有了實際意義。或相反的,也許這兩種理論的統一可能導致新的應用,甚至可能導致新的工程類型。

廣義相對論(gr,又稱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或gtr)是愛因斯坦於1915年發表的關於引力的幾何理論,是現代物理學中對引力的最新描述。廣義相對論推廣了狹義相對論,並改進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將引力統一描述為時空的幾何性質。特別是,時空的曲率與任何物質和輻射的能量和動量直接相關。這種關係是由愛因斯坦場方程(一個偏微分方程組)規定的。

圖解:行星繞恆星作公轉的經典力學軌道(紅)和廣義相對論軌道(藍)比較

廣義相對論的一些預言與經典物理學的預言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在時間的流逝、空間的幾何學、物體在自由落體中的運動以及光的傳播方面。這種差異的例子包括引力時間膨脹、引力透鏡、光的引力紅移和引力時間延遲。迄今為止,廣義相對論對經典物理學的預測已在所有觀測和實驗中得到證實。

圖解:一個卡拉比-丘流形的投影,由弦論所提出的緊化額外維度的一種方法

雖然廣義相對論不是唯一關於引力的相對理論,但它是最簡單的理論,並且與實驗數據是一致的。然而,還存在著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使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物理定律相協調,從而產生一個完整的、自洽的量子引力理論。

量子力學(簡稱QM;又稱量子物理學、量子理論、波動力學模型或矩陣力學),包括量子場論,是物理學中描述原子和亞原子粒子在最小能級尺度上的性質的基礎理論。

圖解:1927年第五次索爾維會議,此次會議主題為「電子和光子」,世界上最主要的物理學家聚集在一起討論新近表述的量子理論。

經典物理學是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形成之前就存在的關於物理的描述,它在普通(宏觀)尺度上描述自然界。經典物理學中的大多數理論都可以從量子力學中導出的,作為一種在大(宏觀)尺度上有效的近似。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的不同之處在於,束縛系統的能量、動量、角動量和其他量僅限於離散值(量子化),物體具有粒子和波(波粒二象性),以及測量量的精度是有限制的(不確定度原理)。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forbes-313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到底有多矛盾,我們有沒有可能將二者統一?
    愛因斯坦的最大貢獻在於廣義相對論,不論你是否明白廣義相對論到底講的什麼,當相信你一定都聽過這個名詞。那麼廣義相對論到底講了什麼呢?接著上面的問題來說,廣義相對論完美的回答了「引力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通俗一點來件個,以前我們認為宇宙就是一個真空的空間,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宇宙並不是空的,而是在整個宇宙空間之中布滿了一張看不見的大網。
  • 量子引力理論:物理界的聖杯,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的結合者
    量子引力理論是一種結合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假想理論,它可以解答一些我們關於物理世界的深刻提問,稱它為物理界的聖杯實至名歸。為什麼我們需要量子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是只關乎時空的理論,並不涉及到對物質本身的討論,它描述了物質如何影響時空的幾何,時空如何影響物質的運動,但這些討論都在純粹的經典理論模型下。最重要的是,廣義相對論不需要預設時空的存在,因而是一種背景獨立理論。
  • 最新量子引力理論可溝通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0日消息,據科學日報報導,如果你隨便問一名理論物理學家物理學裡最意義深遠的謎題是什麼,十有八九他們會說量子引力和黑暗地帶。我們如何協調廣義相對論(GR)和量子力學?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暗能量?這些問題讓大多數物理學家夜不能寐。對這些問題建議的解決方案是多方面的,但是都缺乏令人滿意的解釋。
  • 物理學的兩大真理: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為何相互矛盾?根源在這個點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的是宏觀世界,而量子力學是微觀量子領域的科學,按照常識來說,宏觀世界是由微觀量子世界組成的,而微觀量子世界被包含於宏觀世界,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的,但令人奇怪的,解釋宏觀世界的相對論卻無法解釋微觀量子世界,而微觀量子世界的很多現象在宏觀世界中根本就找不到類似現象,甚至連邏輯上都解釋不通,兩種理論根本無法融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誰來終結「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對抗?讓弦論來試一試
    大約十年後也就是1915年愛因斯坦把引力加人自己的理論體系,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其核心觀點就是時空彎曲,例如黑洞、引力波、蟲洞等都是廣義相對論研究的內容。2015年9月14日人類首次發現引力波信號,在當年的12月26日人類第二次發現引力波信號,這些都是愛因斯坦大約在100年前預言的。
  • 物理學界的真真假假,對相對論,量子力學,超弦,暗黑物質的聯想
    我們可以透過光速和時空兩個例子去簡略看看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超弦理論及統一理論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光的速度當然是很快,這也是伽力略當年測量實驗失敗的主因。你有沒有想過只要自己速度比光還要快的時候,便可以把光( 或光子) 拿到手上!跟據牛頓運動定律,這是絕對可行。但這結論卻跟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不相容。
  • 弦理論:來自天堂的傳說,想要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超級理論
    現狀我們生存在同一個宇宙,卻有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弦理論4套互不相容的理論體系。沒有一個理論能夠達到自洽解釋宇宙所有未解之謎的終極理論的標準,這意味著現有的理論都不完備!無一例外!量子既是實實在在的粒子,也是振動的波。這就是波粒二象性。從此以後,粒子學家們可以巧妙地迴避量子力學為什麼不使用粒子說的矩陣力學方程這個問題,可以理直氣壯的用老對手波動說的波動力學方程——普朗克常數和波函數來描述他們心中實實在在的粒子。光、電和亞原子粒子這些量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從此「天下太平」。但是,問題是,問題解決了嗎?
  • 5分鐘讀懂:弦理論是如何解決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衝突的
    在弦理論看來宇宙的基本組成不是點狀的粒子,而是不停振動的弦,通過弦理論我們可以知道粒子是由弦的不同震動模式產生的,能夠把四大基本力囊括到一個框架裡,還可以緩解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之間的衝突。因為在廣義相對論中,空間和時間是光滑彎曲的,但在量子力學中,空間在微觀上是劇烈漲落的,那弦理論是怎麼解決這個矛盾的呢?
  • 視覺的本質——超現實主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我們知道,在相對論之後,達利呼籲「詩歌思維的一種新的幾何學」,他的『融化的時鐘』始於他著名的1931年的《持久的記憶》,暗示著時間的膨脹以及廣義相對論中所描述的時空的扭曲。達利明白,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都不存在,空間和時間的結合具有物理意義。
  • 量子力學能解釋時空的存在或不存在嗎?
    希望量子力學可以一統四力,而引力是最難搞的,最難統一,也是目前最需要攻克的。為什麼是量子引力?量子引力已經制定,以解決所有物理學的一個最大的問題:需要團結兩大理論成果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前者提供了一個從空間和時間上理解世界的框架,它涵蓋了遠距離的行為。
  • 進化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哪個理論對人類文明影響貢獻最大?
    因此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無法與進化論相提並論的。廣義相對論是人類對宇宙規律更,是經典物理的進一步深化。人類在經典力學的指引下,走過了幾百年,取得了許多進步和發展。因此,廣義相對論以引力場論為基礎,更準確的解釋了宇宙天體的形成和演化,預言了黑洞、引力波、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建立了更加符合規律的大爆炸宇宙模型。這些認識,使人類文明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促進了人類科學在更高層次發展。而量子理論讓人們對物質深層次認識更進了一步。
  • 網友問: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格格不入,是宇宙有兩套物理法則嗎?
    科學家永遠相信,同一初始條件下進行的科學實驗,得到的結果肯定是遵循同一套物理規律的,就算量子力學中存在不確定性原理,這種不確定都可以用同一個波函數描述。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作為當今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兩者確實存在本質的差異,比如量子力學的世界是離散的,而相對論的世界是連續的;但也絕非題目說的「格格不入」,其實兩者在絕大部分場合中,都是相輔相成的。
  •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無法解釋
    當你現在享受的時光,被稱為當下,過去的經歷被稱為曾經,未來尚未經歷過的事情那是未知的。時間軸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從曾經到現在再到未來,它不會停止,也只會向前走。但是科學家有一個最新的發現,時間根本就不存在!這讓人非常詫異,我們日常中所說的時間居然不存在。英國物理學家朱利安巴伯在他的著作《時間的終結》中提到:世界真實存在,只不過因為被凍結而保存的瞬間。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知道,我們在使用牛頓力學時,是需要先選定參考坐標的。因此,科學家就在思考,是不是存在一個奇怪的坐標系,讓光速一直保持一個速度,它們管這個叫做以太。於是,一群科學家就拼了命地去找「以太」,然後他們接二連三地失敗了。後來,26歲的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有人說他高舉了奧卡姆剃刀原理才成功的,這個奧卡姆剃刀原理大意是:如無必須勿增實體。翻譯過來就是,咋簡單咋來。
  • 段一士先生的講義:《廣義相對論與引力規範理論》
    《廣義相對論與引力規範理論》(段一士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20.6)是由段一士教授長期講授廣義相對論課程的講義整理而成, 在蘭州大學使用多年, 是我國最早的廣義相對論教材之一. 期間, 段一士教授受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邀請, 分別在北京和蘭州舉辦廣義相對論講習班, 還受美國密蘇裡大學和史丹福大學邀請, 講授引力規範理論.
  • 高能粒子對撞機有望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楊振寧忍痛放棄
    幾次科學躍升的代表其實很多人都猜到了,以量子力學、清潔能源(核聚變)、人工智慧、物聯網、生物編程等為代表的下一代科學大爆發,但這些大多都跟更為微觀的世界相聯繫。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出現後,我們進入到以量子、粒子為代表的微觀世界,發現它們跟原來的經典物理學大相逕庭,這是一個更為廣闊和宏大的科學疆域,微觀世界的很多物理理論跟宏觀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比如量子力學中的很多東西都是顛覆現有經典物理學的。
  • 光速、超光速、因果悖論:量子力學的根源,或許就是相對論!
    從一開始,量子力學就一直以其難以理解的奇特之處讓人們驚嘆不已。為什麼一個粒子似乎同時通過兩個狹縫?為什麼我們只能談論概率的演變,而不是具體的預測呢?根據華沙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理論家的所說:量子世界最重要的特徵可能來自狹義相對論,而到目前為止,狹義相對論似乎與量子力學關係不大。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還有更多的冷原子實驗也可以用作量子模擬器,還有量子傳感器,例如引力傳感器。量子力學描述了原子中電子的行為,所以它也描述了化學的基本規則。薛丁格方程用來描述原子的電子結構,以及分子如何結合和移動,稱為分子動力學。解決分子的量子力學是一項計算量很大的任務。計算技術對量子化學非常重要,一種流行的方法是稱為量子蒙特卡洛的方法。
  • 廣義相對論:丈量宇宙一百年
    向後倒數10年,1905年是理論物理學的奇蹟之年,愛因斯坦在這一年裡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並且用量子理論解釋了光電效應。然而他依舊是瑞士專利局的一名專利審查員,整個世界都還沒跟上他的智慧。1907年,愛因斯坦坐在辦公室裡,靈光乍現,「如果一個人自由下落,他將不會感到自己的重量。」——這是廣義相對論的靈感來源,也是他所說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思想」。
  • 反重力引擎,分為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型,原理完全不一樣!
    重力或者引力是一個經典力學時代的概念,廣義相對論定義重力並不是用力這個方式來形容,而是空間彎曲!廣義相對論時代的時空彎曲概念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以質量彎曲時空的的方式解釋了引力,並且以水星在太陽彎曲時空中運動的方式完美地解決了水星進動的問題,緊接著1919年愛丁頓驗證了日食時光線確實會在太陽的「引力」中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