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經典永流傳,我們的文化從未間斷。詩言志,歌詠言,古人和詩以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傳唱至今的經典。今天當再一次翻開那些古老的詩集,讓我們在撒貝寧的朗讀聲中,去感受先祖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對生命的感悟。
《經典永流傳》的第一位傳唱人就是王俊凱,這位十八歲的少年,為我們用心演繹了明代錢福的《明日歌》節選部分「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他以明日棟梁之名義,為經典發聲,王俊凱用《明日歌》號召大家珍惜當下,把人生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一步一個腳印。
俊凱曾向偉大的科學家霍金提問現代科技和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這在青年人中廣為流傳。對此,王俊凱表示「其實我們這一代都生活在傳統文化的浸潤裡,這種影響是任務細無聲的,我們的很多成長都是伴隨著古詩詞經典的。從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會教我們『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再到小學的時候『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樣的詩裡面第一次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美;再到中學理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的句子中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哲理和精神;到現在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這樣振奮人心的篇章,去抒發我們報效國家的志向,我們這一代人新鮮的血液裡面還是流淌著中國文化的基因,讓我們時時刻刻感受到自己成長的根基在哪裡」。
《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爸媽曾經對我說 生活得有意義
老師也曾對我說 寸金難買寸光陰
時光偷偷溜過去 趁我還沒在意
白日夢也沒少做 醒來全都忘了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那天我家屋簷下
多了一個燕窩
它不是突然出現
只是我才發現
仲夏之際的傍晚
大燕在餵小燕
飛來飛去不疲倦
因為轉眼就秋天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知行合一很重要 實現個小目標
比如說到就做到 那感覺會很好
生命只有這一次 別光去聽故事
人生像個拋物線 看你能拋多遠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