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魔盒」的故事來自古希臘神話,對其解說也有諸多版本,但其大概的意思是,潘多拉出於好奇打開一個「魔盒」,釋放出人世間的所有邪惡——貪婪、虛無、誹謗、嫉妒、痛苦等等,當她再蓋上盒子時,只剩下希望在裡面。後來人們以「潘多拉魔盒」比喻會帶來不幸的禮物,災難的淵藪。下面筆者僅就故事內容梗概,談談與修心有關的話題。
其實「潘多拉」代表的是人身,「魔盒」則是人心。這樣的話,神話故事便容易理解了。我們生由父母賜予身體血肉,還帶有上天眾神贈予的禮物——本心。也就是說,見諸本身,在人世間,觀諸本心,可通上天。
人之成長,離不開好奇心,以及尾隨而來的欲望,這就是打開心的過程。隨著身體的發育,心中蘊藏的寶藏也不斷的被開發出來,當然,有情感被培養,有智慧被開啟,其後也有邪惡的貪婪、嗔怒、痴迷、傲慢與疑慮同時滋生繁衍出來。名人有言,窗戶打開來,新鮮空氣流進來,也免不了蒼蠅蚊子飛進來。
身為「潘多拉」,不打開「魔盒」不能成長,難以擁有力量存活與發展,而打開「魔盒」,卻也滋生邪惡,如此陷入「兩難」境地,進退維谷。其實,在中國的道家典籍中,便有解決答案,「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魔盒」是心本來,如果無心即是物,做人幹嘛?其中關鍵,即是「為」的智慧。道家講「無為而為」,即是佛學之隨緣而為。人之生命旅程,不斷在變化,時時在與他人外物交互感應,也是不斷打開利用魔盒的過程,這是「為學日益」。如若知曉「魔盒」之邪惡一面,打開魔盒,也要及時關閉魔盒,也就是用心之時,也要修心,即「為道日損」。
如此,我們的成長與修行,就是「無為而為」,隨緣而為,應時而契機地開閉「魔盒」,亦是中庸之道的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