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廣福:為電網傳輸「提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3日 15:31 來源:
「電力電子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熱門的技術之一,可以有效提升現有電網的傳輸容量和安全水平,同時降低傳輸損耗,如同鐵路提速一樣。」說此話者,是這個前沿領域的中國開拓者之一、今年只有40歲的中國電力科學院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湯廣福。
十年磨一劍
湯廣福認為
,在學術領域,一項有價值的創新至少需要10年時間。從做博士後到工作,湯廣福來到電科院恰好10年多一點兒。這期間,他的主要工作是「靜止無功補償器(SVC)」核心技術研發。
1996年進入電科院時,由於實驗室的缺失,湯廣福接手的「晶閘管控制電抗器型無功補償工程項目」做得頗為艱苦和不順。在檢驗設備局部放電點時,湯廣福帶領團隊選擇在一個雨夜給設備供電,通過觀察黑暗中火花的位置判斷設備漏電部位。「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簡直是開玩笑,這促使我下決心建『大功率電力電子實驗室』。」湯廣福說。
實驗室申請進入立項階段時,沒有任何現成經驗可以借鑑。
「國際上有關的論文都沒有實驗室的具體介紹,能拿到的只有ABB公司7頁紙的綜述,最後能建成,靠的完全是自主創新。」2006年5月28日,國家電網公司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大功率電力電子實驗室驗收會議。專家認為,實驗室的成套試驗裝備達到國際一流大功率電力電子實驗室水平,成功打破了ABB、西門子等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
「實驗室建設和工程項目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過程。」建實驗室的同時,湯廣福帶領團隊積極探索SVC核心技術在輸電網的應用經驗,再將產業化收益反哺實驗室建設。2003年,他們在鞍山完成「SVC國產化示範工程」,把這項技術綜合升級到輸電網。目前,他們已經向中國和越南的國家電網推廣了52套SVC技術。
從工業應用到電網應用,從小容量到大容量,從高電壓等級到超高電壓等級,SVC技術基本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一系列項目整合之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湯廣福還兼任國際大電網會議(CIGRE)SCB4委員、WG39工作組成員、國際電工委員會(IEC)WG15工作組成員等職。去年,他又被CIGRE任命為WG48工作組召集人,改變了ABB、西門子等跨國公司輪流「坐莊」的狀況。
放對位置,抓住機遇
1990年,大學畢業的湯廣福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到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讀研。
「幸運的是,我有機會師從霍裕平院士攻讀博士研究生。霍院士安排我去做核聚變的大功率脈衝電源。」湯廣福回憶說。讀研期間他拿過兩次科學院院長獎學金——「這是很高的榮譽,除去跟在院士後面沾光的因素,也說明這個技術在工業領域挺前沿」。
1996年至1998年,湯廣福來到電力科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在那裡,他遇到對自己的專業選擇產生深遠影響的鄭健超院士。鄭院士是高電壓專家,當時他已預見到靈活交流輸電技術的廣闊前景,於是他把湯廣福引入這個領域。
湯廣福的專業選擇過程頗為順利,對此,他有著清醒的認識:「院士們都挺有眼光的,他們把我放在這個位置對我以後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個人的勤奮努力,取得成就是順其自然的事」。
除去專業指導,兩位院士的為人處世也令湯廣福受益良多,難以忘記。1996年就在湯廣福博士論文答辯之前,霍裕平院士已經調到鄭州大學。為他答辯這事,霍院士專程趕回合肥。合肥的夏天酷熱難耐,當時霍院士「家裡東西都搬走了,連個風扇都沒有」,可是他仍然克服困難睡在家裡。「得知這件事時我非常感動,一位大院士竟然為了一個學生答辯受這麼大罪。」
鄭健超院士則親自為湯廣福安排過住房、愛人借調等待遇問題。「1996年到電科院報到時,我帶著母親、夫人和孩子,背著包來到大門口,然後拿到鑰匙,什麼條件都備好了,我沒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否則怎麼報答這些關心?」
人物簡介:湯廣福,中國電力電子技術研究領域主要開拓者之一,曾以第一負責人身份獲得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
來源站點: 光明日報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