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百家號《琢磨歷史》原創
大家好,歡迎來到的「琢磨歷史」,一起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人,身處逆境時,記住這四句話,日後必成大器!
俗話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我們看到的成功人士和「天才人物」都是付出了艱辛努力,遭受了無數次失敗!曾國藩,晚清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做官和做人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民間有句諺語叫「做官當學曾國藩,經商當學胡雪巖」,後世甚至評價曾國藩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但就是這麼優秀的曾國藩,人生中遭遇了許多磨難,比如,曾國藩讀書很笨,考了七次鄉試,23歲才勉強以倒數第二的成績中了秀才。曾國藩善於總結從失敗到成功的經驗,寫下了許多心得,以供後人學習和參考。如果您現在身處逆境,請記住曾國藩的這四句話,日後必能成大器!
1、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釋義:堅定你的意志,折磨你的心智,鍛鍊你的體魄,這樣做的話,不論大小的事情,都能夠成功的。
這句話和唐代詩人王勃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非常相似,都很激勵人!一個人身處逆境的時候才是磨練心志的最好時候,我們越是處於困境,越要堅定志向,磨練意志,砥礪品質,從而激發激情和鬥志。如何做到這些,什麼坎都能邁過去,什麼困難都能克服,加以時日,定能有一番作為!
2、人生在世,個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須營運關係,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釋義:人生在世,單個人是無法做成任何事的。凡想做成大事者,都必須經營好自己的關係網絡,學會如何借別人的力來成就自己的事業。
人生,要想成大事,肯定不能靠單打獨鬥,一個人的力量總是很有限,只有善於藉助他人力量才能更好的成就一番事業。劉邦啥大本事也沒有,但是他會識人用人,張良幫他運籌帷幄、出謀劃策,蕭何幫他搞後勤供給和補充兵員,韓信幫他打勝仗,最後劉邦成就了帝業。
荀子曰:「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我們一定要深刻體會這句話的深意!當我們身處逆境時候,多反思一下是不是因為我們太不合群,或者身邊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才導致我們失敗。發現問題,努力改正,重新經營好自己的人脈圈子,學會藉助他人的力量,假以時日,我們也會時來運轉,能成氣候!
3、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釋義:忍受不了貧窮與苦難,難以樹立優秀的品格,忍受不了屈辱,難以成就大事,難有作為。
成功和苦難是成正比的,遭受苦難越大,成就越大;貪圖安逸的人,受不得半點委屈,自然一事無成。逆境可以磨練品質,經受得住委屈的人能做成大事。老天要讓你有所成就的時候,會先考驗你的意志是否頑強,能力是否突出,能不能堅持。要不然,就算是給了你突如其來的功名利祿,你也會因為自身品質不夠而失敗。因為有句老話叫:「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4、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明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釋義:我的進步和提升都是在我遭受挫折、備受侮辱之時,一個人,務必要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斷地勉勵自己。吃一塹長一智,總結經驗教訓,增加自己的智慧,千萬不能遭受挫折就氣餒。
這段話出自於《曾國藩家訓》語錄,是他寫給弟弟曾國荃的!因為弟弟官場失意,意志消沉,所以曾國藩用自己的人生磨難經歷勸慰弟弟。曾國藩細說了自己一生中的4次大磨難,並說明自己通過這些磨難成長進步最大。為什麼曾國藩能夠走出逆境呢?就是因為他時刻明確自己的志向,然後持之以恆的努力,最後獲得成功和大智慧!曾國藩連續6次鄉試失敗,終於在第7次成功考上秀才,這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
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我們從優秀人士身上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這好比荀子在《勸學》中所說的「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如此,「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做起事來,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朋友們,您是怎麼看曾國藩的這四句勵志話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持續觀看更多經典國學謀略,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讚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感謝大家拜讀本文,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