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元和十年柳宗元赴任柳州經過桂林時,留下了「今是亭之勝,甲於天下」的美文名篇,是謂「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淵源所在。殊不知,柳宗元曾在《上裴行立中丞撰訾家洲亭記啟》讚美桂林山水時,也曾不吝溢美之辭稱訾家洲在桂林靈山秀水中勝景獨擅,可見其景色秀美之程度。
訾洲島位於廣西省桂林市百裡畫廊灕江核心區,是灕江上最著名的一座洲島,千百年來,與灕江、象山水月相互交融、共為一體,也是觀賞桂林城市之徽象鼻山的最佳場地。
訾洲島始建於唐朝元和十二年,距今已有1197年的歷史,濃縮了桂林山水及歷史文化的精華,是桂林有史可考最早的園林遺址,現已發展成為集生態、文化、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秋日的陽光從灕江水岸瀰漫開來,晨霧滲透在訾洲島的每一株青草樹木中,為平坦無垠大地披上了無數細碎的金片,隨手坂動的相機按鍵便能定格下澄澈純潔的畫幅。
唐朝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行立在這裡建亭,命名為訾家洲亭,後邀請柳宗元來訾家洲遊宴時,柳宗元作《訾家洲亭記》讚美裴行立慧眼獨具,建亭於斯。後世將柳宗元這篇曠世佳作刻於灕江河畔,遊客從字裡行間仍能體會柳宗元對訾家洲的喜愛之情。
極具桂北風情的訾家洲亭被鬱鬱蔥蔥的樹木裹挾著,遠遠望去猶如火一般熱情,是人類的智慧會就了這幅濃墨重彩的佳作。
訾洲島之中植被眾多,很多百姓也會來這裡鍛鍊身體。沿著江邊的木質棧道向一路走去,清新純淨的空氣猶如水洗過一般,吹彈可破,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中的負氧離子,頓時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秋天的訾洲島美的層次分明,流經其中的灕江水記錄著沿岸的所有色彩,象鼻山的湛綠,訾洲島的淡綠。每年的霜降一過,訾洲島便被漫山的殷紅包圍,倒映在灕江水的倩影,若隱若現,煞是好看。
許多人慕名而來只為一睹傳說中的「訾洲煙雨」。清代桂林畫家朱樹德在1891年《桂林八景題記》曾記述了訾洲煙雨這一勝景,當大地還未甦醒時,薄霧從灕江水面升騰而起,起早上山的村民與若隱若現的象鼻山,構成了這幅宛若蓬萊的仙境。
有朝一日,希望與心上人漁舟唱晚,就像元代詩人《訾洲煙雨》所說的那般:漁翁披蓑侵暮歸,家家買魚趁晚炊,在神秘的訾洲仙境,尋找平凡生活的煙火氣息。(圖/文 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