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不懂」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

2020-12-17 亞太時報網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

「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

評卷、出書、培訓……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問題?如何區分正當的「傳道授業解惑」與「違反評卷紀律」的行為?

爭議和疑惑背後,是公眾對高考評價更加公平合理的訴求。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直面公眾的質疑。

很多人「看不懂」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

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將在公眾號上陸續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當日推出第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推文內容由編者按、作文全文和專家點評三部分組成。編者按部分寫道,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20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在專家點評中認為,文章展現了「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

《生活在樹上》全文近1000字,主要論證了個人成長與家庭、社會之間的關係。而這篇文章的「個性」在於,廣泛援引尼採、海德格爾、麥金太爾等人的「名言警句」,大量使用了「嚆矢」「祓除」等較為生僻的詞彙。

「這樣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一個疑問迅速在網絡輿論中擴散開來。8月2日至今,「知乎」平臺上有關作文評價的問題,回答數量已超過7300條,「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2300萬,評論5000餘條。

網友評論既有嬉笑怒罵,也有別樣的反思。「我翻看朋友圈,有些人罵得很難聽,罵完作文罵考生,罵完考生罵閱卷老師。看待一篇高考滿分作文,這種心態和水平,就是這個時代心理文化的真實寫照了。」網民「將爺」說。

專業的教育學者和教師隊伍中也存在不小的分歧。

「反對派」認為,以此等文風作為高考作文標杆不可取。「這篇作文讀下來,我第一感覺甚至懷疑『這不是學生寫的』。我身邊參加今年高考評卷的同事告訴我,如果這樣的文章是學生寫作的標杆,那以後語文就不用教了。」浙江省寧波市寧海中學語文教師許雪說。

「支持派」認為,應當「尊重教育評價的專業性」,文章的個性化表達及其背後的思辨性值得褒獎。如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慶祥說,閱卷老師經過評審給了滿分,並不是鼓勵大家都去寫這樣的作文,而是鼓勵大家按照自己的興趣,寫出自己的個性。

時評人曹林則認為,爭論「將關於作文的公共討論從淺表熱鬧的『作文命題』,深化到『什麼樣的作文才配得上滿分』的價值層面」,「引領了一次有價值的全民討論」。

如何區分「傳道授業解惑」與「違反評卷紀律」

「滿分作文」標準之爭尚未平息,有自媒體發表文章,指責2020年浙江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破壞高考保密」規則,違反評卷相關規定;有實名舉報稱其「既做教練,又當裁判」,有借職權謀私的嫌疑;還有一些媒體質疑《生活在樹上》一文的風格,與一本由陳建新掛名主編的高考作文輔導圖書中的部分文章風格相似。

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布通報,對「滿分作文」一事首次公開回應。該通報稱,2020年浙江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決定停止陳建新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

通報一發出便迅速「刷屏」。8月13日晚,有媒體發布報導稱,浙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李勝宏曾以「高考數學命題人」身份,在外培訓授課,再次引起輿情發酵。輿論質疑,以這樣的身份在各地講課輔導,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要求,是否會因「個人偏好」而造成不公?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參加過北京市高考命題工作的教師向記者透露,高考命題有著嚴格的保密規定,命題人均須遵守「不得以高考命題教師的身份出席任何會議或發表文章、出版書籍、參加教學或輔導活動」,並籤署相關協議。「命題人不能搞培訓,這一點毫無疑問。」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根據相關規定,高考命題教師身份需嚴格保密,不得洩露任何閱卷信息,更不能以命題人身份從事出書、輔導、培訓等工作。但是,高考評卷組組長是否可在閱卷後,應出版社要求編纂出版相關書籍,以評卷組組長身份開展高考相關的培訓講座等,目前尚無明文規定。

「對於高考評卷人培訓講課行為是否合理正當,我覺得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國恩認為,必須區別教師正當的「傳道授業解惑」行為和違反評卷規定的行為,「比如結合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讓學生明白作文到底應該怎麼寫,什麼才是真正的好作文,給學生談談考試作文答題規範和注意事項,這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出書講課中未經相關部門授權洩漏一些內部掌握的評閱細節,就不允許了。」陳國恩說。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記者了解到,陳建新擔任浙江省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約20年,在浙江省中學語文教育界有一定聲望。浙江一些中學語文教師表示,在不少場合見過陳建新本人,也會有意識地「關注」陳建新主編出版的各類圖書,並視為高三語文備課教學的重要「風向標」。

此次「滿分作文」事件後,有一些聲音質疑,一道分值極高、主觀性極強的高考試題,長期由一位評卷組組長「執掌」,是否合理?

對此,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根據教育部規定,評卷員以高校教師、中學教師及教研人員為主,其隊伍應相對穩定;題組組長應有5年以上教學、教研經驗和多年評卷經驗,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以此衡量,陳建新多年擔任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並未違反評卷教師聘用的相關規定。」

浙江部分縣區鄉鎮中學的教育工作者認為,高考作文評卷與其他科目、其他題型不同,評卷組的態度和傾向對於中學語文教學的引導力、對於作文得分的最終影響力,在某些方面不亞於高考命題人。

浙江省高考前幾年對「套話作文」整頓力度較大,一些學生在寫作時就會刻意避開所謂「套話作文『三巨頭』」——屈原、陶淵明、蘇軾相關案例的使用,甚至完全「碰都不敢碰」。為了彰顯「個性」或刻意迎合,不排除有些學生會鑽牛角尖。

「之江教育」特約評論員、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學教師胡欣紅認為,如何開展下一步相關調查併合理界定,是對相關部門的莫大考驗。這不僅關乎陳建新老師的個人名譽,更涉及這一次滿分作文的性質問題,絕不能走過場。如果評卷組組長賣書講課有問題,那就應該借這一次教訓杜絕任何打擦邊球的類似行為;如果這樣做不算違規,也有必要制定相應的規則予以規範。

「『高考無小事』,任何事情都必須嚴格按照規矩辦,需要一道長效『緊箍咒』把高考管起來。」陳國恩認為,在移動新媒體時代信息瞬間即達,這對教育部門加強高考信息發布管理,既公開透明、又不觸「紅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仍要加強評卷教師綜合素質的培訓,確保教師既懂高考業務更懂高考安全,對於作文這類主觀性極強的試題要定期更換評卷負責人,始終讓最優秀的人為高考評卷「把關」。

「還有一個小建議,希望此次事件後不要『因噎廢食』,全盤否定優秀作文乃至『滿分作文』發布對中學語文教育的促進作用。」許雪說,現在已有學生擔心今後可能難以學習到真正原汁原味的考場優秀習作。「建議還是可以通過官方授權渠道,在適當平臺上面向所有考生發布關於高考作文的指導信息,促進浙江語文教學繼續保持良好發展的態勢。」(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許雪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討論: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到底該不該得滿分?
    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該不該得滿分?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以至於全民關注,成了「滿分作文事件」。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的。仔細想想,公眾質疑其實很正常,因為讀作文不是解高等數學題。截圖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讓很多人看不懂,其用詞造句晦澀,不知所云,被有的網友痛罵為「狗屁不通」「不說人話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曝光,網友吵翻:我怎麼看不懂……
    這2天,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 浙江滿分作文:18萬人參與投票,72.76%的人認為不值滿分,合理?
    作家馬伯庸在微博評論該文稱「辭不配位」,也就是同樣的意思可以用平實易懂的詞彙來表達,偏偏要用晦澀難懂的生僻的詞語來替代。有知乎上的網友直言,「這篇作文拿滿分,是浙江高考語文閱卷組之恥」。也有人認為浙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侮辱了語文。有網友對這篇滿分作文做過統計,整篇文章有9個生僻詞。這些都是在平時不經常用的,很多人看到後是認識不了的。此外還引用了6個西方名人的看法。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網友直呼看不懂!真誠的寫作,該從樹上下來了
    繼2001年的「赤兔之死」之後,前兩天又出現了一篇全網熱議的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身世十分曲折,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給了55分的高分,進入終審環節後,被閱卷組判為滿分。
  • 盼望著,盼望著,滿分作文來了:《生活在樹上》,可許多人讀不懂
    盼望著,盼望著,盼望著高考滿分作文快快出現。人們正翹首以待,「滿分作文」穿著長衫、搖頭晃腦走來,走來,走來!一時間,網上網下,一片譁然,吵嚷一片。先別吵,讀讀再吵也不遲。閱評組的第一位老師,眼拙,只打了39分;第二位和第三位老師,慧眼獨具,打了55分。分差太大,進入審查評判環節。結果,直接滿分。滿分作文,我必須讀,反覆讀。
  • 晦澀的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可以打滿分,但不宜當範文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不可否認,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是一篇學術化文章,引用了很多生僻的名人名言和典故,使用了不少生僻字,文風確實比較晦澀。
  • 高考滿分作文「炫酷」的讓人看不懂,戴建業:同學,請好好說話
    今晨早起細讀了戴建業教授微博上的一篇萬字長文,是關於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漫談,頓時覺得很好奇,為什麼區區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就引起了戴教授的格外關注呢?戴教授在文中說:「一個高中生把千字的議論文,寫成了專家難以讀懂的『奇文』,已讓人感到十分詫異,而判卷老師竟然給了他滿分,更讓大家不得不『拍案驚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說人話,不適合當成範文吹噓
    如果讀者不是學富五車的才子,跟我一樣是個學渣的話,想通篇順利讀下這篇文章存在不小難度,要想完全讀懂和理解這篇文章,更是難上加難,這大概是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39分的主要原因。畢竟高考閱卷老師批閱一篇高考語文作文的時間不過一分鐘,不會花上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時間慢慢讀懂這篇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
  • 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談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如此作文該如何給分?
    ■既認為晦澀,也不希望其他學生效仿,卻給了滿分,還高調公開,其導向不是再清楚不過了嗎? ■高考作文對全民語文素養的提升,對下一代人甚至未來幾代人的文風導引和文路效仿,具有其獨特的作用。
  • ...披露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後又刪文,具體詳情是什麼?
    並表示「把此文打滿分,是給予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數。」不過,點評同時也指出,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文字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很多網友表示,這篇滿分作文看得「有點懵」「太晦澀」:還有人質疑該文章刻意遣詞造句、「不說人話」:不過,也有支持的觀點認為這篇作文「深刻有積累」「
  • 2020年高考,最晦澀難懂的一篇滿分作文,網友吵翻了!
    該文被稱為最晦澀難懂的一篇作文,它不是文言文,它是一篇現代文,但是其中使用了很多長句,長句又有很多常人覺得「生僻」的詞與典故,因此讀起來十分費解。這篇滿分作文,題目叫做《生活在樹上》,主要論述的是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不說人話的晦澀難懂,值不值得滿分?
    陳建新教授在點評該文時說,"它的每一句話都圍繞著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並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但對於這樣一篇高考滿分作文,許多網友卻並不買帳。有不少網友表示看不懂這篇文章,作者沒有"說人話"。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網友:請原諒,我讀不懂
    而且除了晦澀難懂以外,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中還包含了很多生僻字詞,比如說:嚆矢、濫觴、振翮......等等。 這篇讓大多數人讀不懂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標題是《生活在樹上》,內容則主要論述的是,個人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看不懂?生僻字解析和大神翻譯在這裡
    每年高考完後,除了分數,討論度最大的就是高考作文了。每年都會有那麼幾篇零分和滿分作文在眾多討論聲中悄然冒出來。今年拔得頭魁的當屬浙江的這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從這個分數判定之曲折就知道,這是一篇頗有爭議的作文。
  • 全網刷屏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你怎麼看?|高考作文|作文|浙江高考|...
    《樹上的男爵》則是卡爾維諾於1957年撰寫的長篇小說,是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前兩部為《不存在的騎士》及《分成兩半的子爵》。豆瓣截圖《樹上的男爵》這本書的確探討了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關係。因此,《樹上的生活》這篇滿分作文引用這部小說為論點,可以說切合作文題目要求。
  • 【龍門陣】這篇晦澀的高考滿分作文撕扯著朋友圈
    有人表示,「不能因為自己看不懂,就隨意批判人家的文章故弄玄虛毫無價值」; 也有人認為,「這樣的作文可以打滿分,意味著以後考生們可以準備幾篇極力堆砌辭藻而言之無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必具體表達任何觀點,只需要中間夾雜幾句點題的話,就可以應對任何作文題目。」 「晦澀」能不能成為一宗罪?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質疑讀不懂,網友說看完懷疑自己的智商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要說今年高考最火的作文,就要數浙江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難讀指數滿級,生僻字多,非常不好讀。但是同時,它用的詞句又都在合適的位置。所以說引發了大討論,有人認為再好的作文,都應該好讀。也有人認為,難讀不代表不好,文採這麼好,給滿分沒毛病。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曝光,有老師看不懂只給39分,網友炸鍋了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生活在樹上#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這篇被爭議的作文該得滿分嗎?我們和13位教授名師聊了聊
    高考作文在寫作上又該注意什麼?對於這篇備受爭議的滿分作文,專業人士們會作何評價呢?記者採訪了多位成都業內名家,其中不乏多次參與高考閱卷的高校教授、成都教科院語文學科組人、知名高中語文教學一線的特級教師、名校語文教研組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