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屠呦呦諾獎演講不太適合入選教材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12月10日,2015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中國科學家屠呦呦領取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2日晚,一篇「致辭」題為「感謝青蒿,感謝四個人」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屠呦呦在瑞典期間獲獎演講實為《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與網絡刷屏的這一篇內容大相逕庭。繼莫言諾獎演講《講故事的人》入選初中語文教材後,更有外界猜測科學家屠呦呦演講稿能否也會被納入中學教材,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員蔡可昨日回應北青報記者,「原稿術語多,不太適合納入到中小學教材。」

    網傳多版本的屠呦呦諾獎「致辭」

    12月10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登上諾貝爾獎領獎臺引發國內媒體及公眾關注。近日,一篇名為《感謝青蒿,感謝四個人》屠呦呦獲獎致辭再次贏得社交網絡和微信朋友圈裡刷屏,人們紛紛點讚轉發。在這篇近2000字的諾獎「致辭」裡,作者用極富抒情性的語言,以屠呦呦的第一人稱講述了自己的生平;以一連串的排比句描述了屠呦呦的品格;稿子還重點感謝了四個人——屠呦呦的父親、重視中醫的毛澤東,遇到困境時給她啟發的「葛洪先生」,還有「一群數以百萬的非洲人」。文末作者以散文詩形式對青蒿「致敬」:「一歲一枯榮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價值。」此文在12月12日晚一經發出,迅速在不同微信公眾號上贏得十萬的閱讀量。

    而另一段屠呦呦領取諾貝爾獎後的百餘字簡短發言同樣也在社交網絡上蔓延:「……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用人格吸引來的朋友才是長久的。所以,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有網友稱其滿滿的「心靈雞湯」感,被認為是屠呦呦的「人生感悟」,也有網友吐槽說,「發言這麼短,語氣也不像出自84歲高齡老人之口,很假啊!」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有的門戶網站和微信號在轉載《感謝青蒿,感謝四個人》時在題目後標明為「民間版」。

    網傳諾獎「致辭」與真實版本大相逕庭

    網絡流傳的或長或短「致辭」版本究竟有何玄機?北青報記者梳理後發現,屠呦呦在接受瑞典國王頒獎後,並未發表任何獲獎感言或致辭。諾獎周期間,她只在公開場合做過兩次講話:一次是媒體見面會,一次是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演講。而這兩次發言內容與網傳的諾獎「致辭」大相逕庭,《感謝青蒿,感謝四個人》實為「張冠李戴」。

    新華社12月6日電文稱,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當天出席了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講述起青蒿素是如何與現代醫學相結合併救治病人的,呼籲共同努力、更加關注抗擊瘧疾問題。而在北京時間12月7日晚8時,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演講,她的題目是《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也就是說,那篇文採斐然的《感謝青蒿,感謝四個人》網文,並非出自屠呦呦。

    《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的演講中,屠呦呦開場便說「今天我極為榮幸能在卡羅林斯卡學院講演,我報告的題目是: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演講詳細回顧了青蒿素髮明的過程,並點名感謝了協作單位:「感謝全國523項目單位的通力協作,包括山東省中藥研究所、雲南省藥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廣州中醫藥大學以及軍事醫學科學院等。」屠呦呦的演講以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做結,並「請各位有機會時更上一層樓,去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發現蘊涵於傳統中醫藥中的寶藏!」

    外界猜測屠呦呦演講能否入中學教材

    近日,有媒體談及屠呦呦獲獎和青蒿素,認為這一個可以從語文、生物、化學、歷史、思品等多個學科進行跨學科研究的新課題,甚至稱「有教材專家推薦其諾獎演講進入中學語文教材」。

    其實,諾獎演講稿進入中學語文教材的做法,已不新鮮。就在今年2月,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該社的18本語文教材已全部送審,今年9月全國將迎來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換血」。莫言在2012年諾貝爾獎致辭《講故事的人》也成為該社的初中課本新選文。「選文的標準是既要秉承真語文的理念,還一定要符合當下流行的標準。」王旭明當時說道。

    帶著諾獎演講詞能否入教材的疑問,北青報記者採訪了教育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核心成員、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員蔡可。蔡可表示,「原稿術語多,不太合適」。他還解釋稱屠的演講稿源於在科技界演講的公開場合,文章使用的術語太多,這會影響學生們對內容的理解。至於那篇朋友圈風傳的《感謝青蒿,感謝四個人》,蔡可表示,「這不過是網友仿作罷了」。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總主編、北大中文系教授溫儒敏也曾明確講到中學語文教材的原則,語文課本不只是美文彙編。「教材編寫是系統工程,不能僅根據經驗和感覺,應講科學性。」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教材編寫工作流程大致為擬定大綱、編選課文、編輯設計,其過程嚴謹而複雜,北師大出版社負責教材編寫的一位老師表示,「編寫教材大綱,包括選文和結構的設想,其間反覆召開各種專題研討,徵求一線教師意見,最後將大綱提交教育部組織的審查組審查。總之,選什麼樣的文章,絕對不是短時間就能決定的事兒。」

    文/本報記者 劉旭

相關焦點

  • 屠呦呦諾獎演講以唐詩收尾 莫言演講長達8315字
    屠呦呦諾獎演講以唐詩收尾 莫言演講長達8315字 2015-12-08 15:33:33《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向世界十次提到「中醫藥」。
  • 屠呦呦諾獎演講 引用古詩讚頌中醫藥魅力
    當地時間12月7日下午14點15分,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發表了題為「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演講在演講中,她回顧了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並表示,學科交叉為研究發現成功提供了準備,文獻啟示起到了關鍵作用。她在演講中多次提到中醫藥是一個豐富的寶藏,值得我們多加思考,發掘提高。中醫藥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對於自然資源的藥用價值已經有所整理歸納。通過繼承發揚,發掘提高,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造福人類。
  • 《天龍八部》入選高中教材,遭家長質疑,專家:合情合理
    《天龍八部》入選高中教材,遭家長質疑,專家:合情合理 金庸老先生所著《天龍八部》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武俠小說,深刻影響了幾代國人。想必每一位少年,看了金庸的武俠小說之後,心裡都會萌生一個「武俠夢」。
  • 莫言作品入教材 人教社回應作品早已進教材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有關莫言作品是否該入選中學生教材的話題引起熱議。近日,記者獲悉,語文出版社有意向將莫言作品收錄在高中語文選修讀本中,而人民教育出版社早在2004年就在高中選修課本中選錄莫言的文學作品。部分教師表示,莫言作品選入教材未嘗不可,但是也有學者指出,將莫言獲獎與其作品收入中學語文課本兩件事聯繫在一起並不妥當。
  • 那些入選中國學生教材的10首流行歌曲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到底有哪些流行歌曲入選了教材呢。1.田震《好大一棵樹》2001年,歌曲《好大一棵樹》入選了上海「二期課改」初中一年級上學期使用的《音樂》教材。《好大一棵樹》是一首廣為流傳的好歌,託物言志,樹的形象即人格的形象。
  • 「周杰倫」和「方文山」合作的歌曲,四首入選教材,一首紅遍全球
    首先,入選教材的歌曲:NO.1《東風破》作曲:周杰倫,作詞:方文山2003年7月31日「周杰倫」發布了自己的第四個人專輯《葉惠美》,這張專輯的名字很特別,因為這是「周杰倫」母親的名字,這張專輯的質量也很「特別」因為很多人都說這是周杰倫「含金量」最高的一張專輯,這張專輯帶給我們的感覺也很
  • 梁實秋文章首次入選語文教材 魯迅作品明顯減少
    梁實秋文章首次入選  魯 迅作品明顯減少     高中語文教材「變臉」  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戴望舒的《雨巷》、霍金的《宇宙的未來》……今秋高一新生,可在語文教材中看到。昨日,記者從江岸區高中課改培訓現場了解到,許多「新面孔」首進中學語文教材。  今秋起,我省高一新生全部使用新課改教材,語文包括5本人教版必修教材和11種選修教材。與老教材不同,新教材中首次出現了一些過去有爭議的名家作品。  江岸區高中語文教研員鄭聖祖說:「梁實秋的作品入選高中教材,我們感到很驚喜。這篇文章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真摯地表達了他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 莫言諾獎致辭入選語文教材 魯迅多篇文章均保留
    今年9月,全國將迎來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換血」.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近日向記者透露,該社18本語文教材已全部送審。莫言2012年諾貝爾獎致辭《講故事的人》入選初中教材。  語文版教材主要在廣東、湖南、福建、廣西、雲南、河南和寧夏等地區供2000多萬學生使用。
  • 會展行業《展示工程與設計》入選國家規劃教材
    (本報訊)會展行業展覽工程實務系列叢書之一的《展示工程與設計》,近日正式入選「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並錄入國家教材數目。       《展示工程與設計》是作者王新生「展示工程實務系列」叢書的其中一冊。該書自2015年首版至今先後發行4版,已被全國90多院校選作教材。
  • 一首不太適合學生閱讀的詞,卻入選中學語文教材,只因為它太美了
    他的一首《菩薩蠻》入選各個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但歷年高考試題中卻始終不見它的影子,也許它的內容並不適合中學生閱讀。今天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詞。此前文人寫詞,不過花間酒畔,信手消閒,不以正宗文學對待。直到溫庭筠的這一組詞開始,詞的地位才開始得到提升,自此之後,文人才開始專注於填詞,慢慢地,詞開始作為一種正宗的文學形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我想,這大概是中學語文課本要選入這首詞的主要原因吧。
  •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我們的海洋》入選海南省地方課程教材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我們的海洋》入選海南省地方課程教材」《我們的海洋》成功入選海南省2015年海洋意識教育地方課程教材選用,成為海南省中小學海洋意識教育地方課程的唯一指定教材。
  • 什麼樣的作品才能入選「冰心散文獎?」
    近日,第八屆冰心散文獎頒獎儀式在四川眉山舉行。然後就有不少人問小編,說:這個冰心散文獎到底是什麼?只聽說過這一個獎項,但是它具有什麼意義,或者說什麼樣的作品才能夠入選這個獎?其實說實話,小編一直想入選這個獎項,但無奈文筆和才華都不足,只能遺憾。但這依然阻擋不了我對這個冰心散文獎的尊敬和喜愛。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好好說說,這個冰散文獎到底是什麼一個獎項。「冰心散文獎」是一項具有權威的,全國性的散文性大獎,這個獎項是按照著名作家冰心女士生前遺願而設立的。
  • 許嵩歌曲入選大學教材後,又一首歌的編曲入選中學音樂教材
    關外野店 煙火絕 客怎眠寒來袖間 誰為我 添兩件三四更雪 風不減 吹襲一夜只是可憐 瘦馬未得好歇(這前四句,交代了時間,地點,環境,描述主人公的悽慘境遇,主人公一人在關外野店裡,寒冷的夜肆意的折磨著主人公,「瘦馬」更是寫出主人公的窘迫,許嵩不寫寒夜的蜷縮著的人
  • 周杰倫歌曲《蝸牛》入選小學語文教材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獲悉,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變化:二年級上學期第二課,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居然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牛》。記者了解到,江蘇小學生不會用這套教材,而是使用「蘇教版」。不過,「蘇教版」也在變化,秋季小學一年級可能使用新修訂教材。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2種優秀教材入選「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
    近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公布了入選「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共有12種教材入選,入選數量在西北地區各出版社中名列第一。教育部於2019年10月組織開展「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的建設評選工作,歷經一年的時間,經形式審查及有關專家網絡和會議評審等程序,公布了入選教材書目。通過國家規劃教材建設的引領,可充分發揮教材建設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基礎性作用,統籌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 周杰倫歌詞入選語文教材 課文如何兼顧時代性經典性引爭議
    周杰倫歌詞入選,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日前,語文出版社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引發關注。從魯迅文章減少,到呼喚莫言文章選讀、流行歌曲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屢成熱點,課文的「經典性」與「時代性」如何兼顧?各方爭議。
  • 《童年河》入選教育部2020年版閱讀指導目錄
    趙麗宏:作品入選中小學教材最多的作家趙麗宏,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兒童文學家,在文壇耕耘近半世紀,出版著作80餘部,是我國作品入選中小學教材最多的作家。他曾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首屆冰心散文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上海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塞爾維亞國際詩歌「金鑰匙獎」等30多種國內外獎項,可謂「拿獎拿到手軟」。
  • 「父親」違反交規,不該成朱自清的《背影》落選語文教材的理由
    「父親」違反交規,不該成為朱自清的《背影》落選語文教材的理由圖片來源於百度中國青年報曾披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並未入選地方中學生教材的原因,說是有七成中學生認為朱自清的父親買橘子時,沒有遵守交通規則,形象也不夠瀟灑,沒有美感。於是,為了尊重學生的意見,這篇散文名篇就此落選了。
  • 教材編者揭秘:三科高中新教材的亮點在哪裡?
    專家透露,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設置不同單元,並新添「整本書閱讀」單元,學生須閱讀《鄉土中國》和《紅樓夢》,入選作品文質兼美;思想政治教材立足新時代構建話語體系,充分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選材時突出貼近性;歷史教材堅持唯物史觀,涉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內容豐富。
  • 這本書入選教育部2020年版閱讀指導目錄
    趙麗宏:作品入選中小學教材最多的作家趙麗宏,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兒童文學家,在文壇耕耘近半世紀,出版著作80餘部,是我國作品入選中小學教材最多的作家。他曾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首屆冰心散文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上海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塞爾維亞國際詩歌「金鑰匙獎」等30多種國內外獎項,可謂「拿獎拿到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