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仙
毋庸置疑,道教對於「仙」的信仰,在各宗教中可謂獨具特色。關於「仙」,包括「仙人」和「真人」,他們是通過修煉而具有優異功行的傑出人物,也泛稱為神仙。《漢書·藝文志》對此解釋說:「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其外者也。」
道教對仙人有自己的理解,《釋名·長幼》解釋「仙」說:「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仙人長生不死,成仙之後就遠避塵世,「遷入山」,從文字學(象形)看,人在山上,自然也就成仙了。可以說追求長生不死是仙人信仰的根本特徵。仙人的另一個特徵是變化無方神通廣大。晉葛洪曾對此作出了生動的描述,他說:「仙人者,或辣身入雲,無翅而飛;或駕龍乘雲,上造太階;或化為鳥獸,浮遊青雲;或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氣;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間,則不可識……。」(見《神仙傳·彭祖傳》)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潛行江海,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再者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以濟世度人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其次為玉皇等四御,再次則為眾天神。其他分司不同職責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風、雨、雷、電、水、火諸神,以及財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道教所謂神分有兩種,一者是先天尊神,為天地本源之道的代表,如三清。一者為後天神,為善人或者有大功之人死後封為天神、地神等。仙為後天,指經過某些特殊仙法修行而成。
關於神仙的種類歸納起來共五類,古書《鍾呂傳道集》有云:「鍾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道教認為修道有先後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層次之分。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兇,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 晉葛洪《抱樸子內篇.論仙》引《仙經》將神仙分為三等:天仙、地仙、屍解仙。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又把神仙分為七階: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
而北周的《無上密要》則從得道成仙的層次出發,將神仙分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宮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極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為人死後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後也有升仙的希望與機遇,從而說明南北朝時已有「鬼仙」的說法。
唐時的《天隱子》又將神仙分為五類,稱:在人稱人仙,在地稱地仙,在天稱天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者稱神仙。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條目中則將神仙分為九品,稱:「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真、聖之號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為次第。這與《太真科》的分類方法大致相同。
總之,關於仙品的分類方法很多,後來《仙術秘庫》對其加以歸納總結,稱「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礎。
二、妖魔鬼怪精
妖怪家族中的主要成員,由動植物修煉而成,具有人形或近似人形,有一定法力,白天夜間均可活動,通常會對人有一定危害性。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動植物們在修煉過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話,是有可能修煉成仙的,如果修仙失敗或未遇名師指點或自行向惡的方向發展,才會成為妖。象孫悟空,由於是猴子修道,在學會72變掌握一定的法力後,得不到天庭的承認,只好淪為妖。後來上天供職,太白金星在通報的時候仍然稱為「妖仙孫悟空覲見。」仙是尊稱,妖才是他的名字,說明天庭一向是看不起這些妖的。
「魔羅」的略稱,佛教把一切擾亂身心、破壞行善、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均稱為「魔」。魔至少具備兩個基本特徵:法力高強,危害人類。也只有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才能稱得上魔。魔可以是妖的一種,是資深的妖,魔在法力上遠比一般的妖要強大的多。魔與妖不同點還在於,魔有可能是仙和神誤入邪道墮落成的,而不是動植物直接修煉而來的。由於魔的法力廣大,而且出身複雜,因而一般的神仙很可能不是個把魔的對手,天庭通常對魔也沒有什麼辦法,魔一般都有一點反政府的味道。魔通常具備人形或近似人形,白天夜間均可活動。 需要指出的是,最具危害性的一類魔稱為心魔,並不是任何生物或非生物修煉而成的,只是人或動物在修仙過程中由於自身條件限制出現的一些擾亂修行的幻象。很多修仙的人和動物就此步入魔道,成了妖的一員。修成神仙的也不是一勞永逸,還要定期接受考驗,考驗的內容通常也是對抗心魔,抗不住的就墮落成魔,光榮的加入魔的隊伍。因而,魔實在是厲害的很的。
就是人死後的靈魂。鬼為至陰之物,俗稱鬼魂,就是陽壽盡了,陽間的軀體消失,只剩下了非實體的形象。鬼為純陰之體,因而有了一點超能力,但極其微弱,甚至不能稱之為法術。鬼主要由人死後靈魂離體而化成,通常只能在陰間活動。也有個別的陽間俗事未了恩仇未報的,會回到陽間(當然,陰司是禁止這樣的,一旦發現,通常會做嚴厲的處罰)。鬼在陽間只能夜晚出來,並且力量很弱,通常只是可以嚇唬人而不能對人有實質性的傷害。鬼的出路一般有三種,一種是投胎轉世為人或動植物,這個最常見,投胎為人或動植物完全看在陽間的功德(當然也可以通過賄賂陰司執事來謀得好的投胎途徑);一種是在陰司設置的地獄裡受苦,這個也很常見,主要針對陽間作惡多端的人死後變成的鬼,也有部分好的人死後被冤枉受盡地獄苦難;還有一種不太常見,就是成神,一般來說,在陽間或多行善事或修道或受高人指點或受敕封或有很大影響力的人,由於不一定會修仙,修仙也不一定成功,從而沒有機緣肉身化仙的,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選中成為神,擔任一定的職務。
本義上的怪並不能算是妖怪大家庭裡的獨立一類,怪強調奇異、奇特,通常與妖連稱,主要用來形容妖的長相非常奇特。後來,由於逐步衍生出一類真正的怪,例如,黃袍怪,為天上奎木狼下凡作惡,並沒有獨立的門類來命名這類下凡為惡的神,因而,僅僅由於下凡後的奎木狼長相奇特而稱為黃袍怪。因此,怪大多具有較高的法力,長相奇特甚至嚇人,出身大多高貴或者隱晦,對人有一定危害性,白天夜間均可活動。
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指動植物在修煉過程中,也就是未成妖怪或仙但已有部分法力之前的狀態,例如兔精、蜘蛛精、人參精、樹精等,法力比妖略小,也比妖略有善意。另一類「精」可就完全不同了,主要是指非生物的物體修煉成人形或近似人形,具有一定法力。比較著名的有白骨精、琵琶精等,這類「精」邪惡的多,對人有很大的危害性。不論哪種「精」,白天夜間均可活動。 客觀地說,妖魔鬼怪精中,鬼數量最大,但由於制度和法力所限,在人間為禍的數量不大,而且,對人不會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妖與精的數量也很多,但通常隱遁山林之中,一般也不會很主動的出來傷人。魔的法力廣大且很能危害人類,但是魔的數量很少,西遊記中只有孫悟空最初結拜的牛魔王幾個兄弟才能稱得上是魔,因而被危害到的機率也不大,只要注意心魔的騷擾即可。怪更是不會輕易的來騷擾人類,如果你對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甚至可能會覺得怪非常好玩,有網友就曾認為與怪談戀愛應該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三、總結
以上幾點,我們很容易看出,神仙是經歷了萬劫萬難,走過來一條多麼漫長而艱辛的坑窪曲折之路後,才能列入仙班往更高層次發展,只要細心想想便可知道他們得來的「仙名」是那麼的得來不易啊!
再者,我們從中國上千年的歷史神話故事裡可以知道,天律嚴明公正,若有嚴重違之便是打回凡間重新為人歷盡千辛萬難。然而他們修煉那麼艱辛,簡簡單單的幾句咒語或者法事就能把一個修行不止千年的「仙」附於一個不齋戒、心存萬般利慾的凡人身上?他們那麼不智地「為了他『附身』的凡人」違反天規,把他們的道行毀於一旦麼?仙道之所存,導人向善也,令人有更高的思想覺悟;而非縱容凡人之俗心利慾,任之為所欲為達成凡人的各種願望。而妖魔鬼怪精者,則是喜好充神扮仙,利用人類對神仙的畏懼和膜拜之心,以求達到他們的目的,附身更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了。
福生無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