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農村老太太臨摹的梵谷

2020-08-29 企之國藝術

71歲農村老太太臨摹的梵谷

母親大事記


1986年我出生前我家的全家福

去年四月,杜拜的天氣舒服的時候,終於把母親接到了這個沙漠中的國度,一個月來,帶著她到處去看了看最高塔;羅浮宮;亞特蘭蒂斯;我幾個不同地點的工作室;等等。

幾乎轉遍了我曾帶著女友約會過的大多數景點。

每每想到此,便多了許多欣慰之處——以安我多年來未曾陪伴她的內疚之心。

自父親去世的十年來,我每年回家的時日屈指可數。

母親在杜拜的日子

在畫室的閒暇之餘,便給了母親幾支筆,素描本,讓她去臨摹書上大師的素描集。這麼一個無心之舉,居然有了驚人的發現——母親對於造型的再現能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當看到下面這幅畫的時候,我震驚了:


臨摹《沿岸停泊的小船》亨利·約瑟夫·哈皮格尼斯 法國/畫得像兒時家東邊的種的地

這可是71年來,母親第一次正式畫畫啊,

對於繪畫的無意識直覺的控制簡直一流;線條恣意生長的生命力是我們經常畫畫的人求而不得的。

自此,我對母親有了重新的認識——她人生中遇到的許多際遇便有了解釋:

比如她為何總是和父親有著無休止的抱怨,爭吵,哭訴;

比如她為何總是對巫神的事情深信不疑;

比如她為何在生孩子的那幾年裡得了重度抑鬱症——


母親在羅浮宮仔細觀看中世界掛毯

藝術的歷史總在感性與理性之間輪換,比如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藝術家的故事也總是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有個分野,

比如理性如達文西感性如梵谷;

再比如感性的李白和理性的杜甫;


母親身後是14世紀聖母像

甚至人也可以這兩類的界定:

理性的人,思考清晰,「外觀」性強,一般適合與人交流;

感性的人,直覺敏感,「內省」性強,一般適合與物交流;

而母親,是典型的感性,內省~適合與物交流。

這也解釋了她的針線活為何做的那麼好,做節日吃食做的那樣精緻;

但跟村裡的其他老太太們卻總是顯得格格不入,交際困難。


臨摹《植物習作》 約翰·克裡斯蒂安·萊茵哈特 德國 1890年/

上個月,三姐說你都三年沒回家過年了,今年回來過嗎?

我想,是啊 ,也該回去過一次年了。

於是與一個月前便早早定了機票,然後跟老媽開玩笑說,你繼續畫畫吧,等你畫夠十張了,我就到家了,聽二姐說老媽自此便每天一幅的在畫。


臨摹《格魯西村莊一天的結束》讓·弗朗索瓦·米勒 法國 1875年/

上周,頂著疫情正在全國蔓延的壓力,還是回來了。

見到的母親的畫,無論數量,質量,都令人驚嘆,於是我便發到了朋友圈,果不其然,美院的同學們以及藝術界的朋友們一致認為不可思議,競相表示要收藏。

老媽聽說此事連連擺手說不要發了,我就是畫著玩的,多不好意思。




正好,本來自從去年為父親過完十周年就想為家人寫點東西,

此時正是時候——連配圖都不用想了,就用母親的畫吧。

以下的文字,是我這些年來寫給母親的文字的總和,修修補補,成篇文章。

以此為母親做一下記錄:


臨摹《索索姆省聖瓦力萊鎮的吉思諾亞街》 埃德加·德加 法國1898年/

老媽大事記

前言:先從母親的母親-外婆說起。

外婆的故事並沒什麼稀奇,和中國小城鎮裡的女人別無二致,安靜的如這城鎮旁邊的徒駭河河水一樣的平靜流過。老了的痛苦莫過於白髮送黑髮。在她餘生的最後十幾年裡,外婆相繼看著她的三個女婿,舅舅,姨媽,離她而去。我兒時記憶裡的那個拄著拐杖總是笑著的老人也已經在棗樹下突骨的老牛搖晃著尾巴吃乾草的悠閒的小城歲月裡,飄然遠去。

母親是外婆家最小的女兒。


臨摹《攢德夢尼克的房子》文森特·威廉·梵·高 荷蘭 1879年/

1949年。

老媽出生,是外公家四個孩子裡最小的女兒。

1965年。

外公去世,母親沒有學上了。這段必須要提的是,在外公沒去世之前,母親是當地解放軍部隊宣傳隊文藝演員,是她一生中青春綻放的時間。

每當她說起她少女時期的忘事,那個小城便會在眼前逐漸清晰起來,有唐代的雁塔,有樓角的風鈴,有徒駭河的流水——


臨摹《翁弗壘爾的燈塔》喬治·修拉 法國 1886年/

1975年。

母親和父親結婚了,並且有了我的哥哥,這個必須無比的感謝母親,因為她願意為了愛情跟父親從城市跑到農村。否則也不會又我的快樂的童年。另外這幾年老爸帶著老媽走南闖北,是他們結婚後青春綻放結果的時候。

這樣,過了十年,我的大姐,二姐,三姐,全部出生了。


臨摹《阿爾壘附近地裡的農夫》 文森特·威廉·梵·高 荷蘭 1888年/這太陽加的,哈哈

1987年

這是一個最需要感謝母親的一年,因為她和父親頂住了當時正緊的計劃生育,把我更生下來了。

這樣又過了十幾年——這其中,母親不抱孩子的時間是在我上幼兒園之後,但到我初中的時候,她的孫子劉子夜降生了,母親又開始抱孩子——哥哥的,大姐的——母親抱孩子的時間很長。


臨摹《有農舍和磨坊的風景》文森特·威廉·梵·高 荷蘭 1885年/

2006年,母親為了照顧住院的父親去了青島,看到了他和父親為了我們而一直沒有去看的外面的世界。

2007

從以前母親年輕時的黑白照片和她的一些話可以想像,母親當年嫁給大她九歲的父親的時候是無比幸福的。雖然是從城裡嫁到農村。雖然是從一個城裡的農村老黨員幹部家裡的小女兒嫁給一個沒有父母的農村人。

父親的坎坷註定了母親的坎坷,再加上她自己的病。

這使我很難想像那麼多年他們帶著哥和姐是怎樣度過那些黑暗而灰澀如時代似的時間的~我極為幸運的趕上了那個「年代」的尾巴。

並且仍然對那個像青春色調一樣的灰澀嚮往無比。


臨摹《暴風雨》文森特·威廉·梵·高 荷蘭 1885年/

2008年

父親去世了。二姐和三姐定居青島,我還在大學裡,母親一個人在家裡等電話。這個必須感謝母親,在那段孤獨的歲月裡一定很難熬。之後母親的哥哥,我的唯一的舅舅去世了。於是外婆輪流由三個女兒照顧。母親和她的媽媽總在一起了。


臨摹《村裡的兩個農婦》來壤·尤裡 德國 1912年/

2011年,我以車票不可退為名,把母親接到北京來,她看到了對她們這代人影響深遠的毛主席的遺容,熱淚盈眶。

2012

畫完畫,我一個人跑大街上散心的時候母親很著急的給我打電話,問我怎麼了;

我說沒怎麼啊,還是那樣啊。

她說:「你五天沒給我打電話了,昨天給你打說無法接通,昨天晚上給你打還是無法接通,今天上午還是無法接通,我還以為你出什麼事了呢——」

我看著眼前細雨朦朧的溼漉漉的夜裡的北京,我記得前天我剛給母親通過電話啊——她忘了。

然後回答說:「哈哈,我能出什麼事啊——我剛跟朋友聚會了,吃的巫山水煮魚,就是你年輕的時候和老爸下山西那時候吃的那種——你們吃飯了嗎?(這是母親以往每次電話的第一句話)。


臨摹《奎姆礦工的房子》 文森特·威廉·梵·高 1880年/

母親已經六旬過半,自從父親去世後,我逐漸的發現,她遺忘事情的程度開始慢慢的加快了,都說後悔莫如「子欲養而親不待」。


臨摹《村中一角》埃德加·德加 法國 1898年/

2015

給媽媽買了件毛茸茸的大衣,本意裡,我以為這肯定肥大了,否則裝不下她

可是當我出國兩年第一次回家看到竟然突然瘦小的母親發現買大了的時候,

猛然間的 有些傷感。


臨摹《一棵樹》且薩壘·達·賽斯託 義大利 1510年/左

臨摹《金松樹下的母子 》雅各布·菲利普·哈雷特 德國 1769年/右

2019年

母親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國;

第一次拿起畫筆。

2020年

我對她說:「娘,以後每天畫畫,你就是個畫家了」。

她笑。


農民畫家/楊玉真

1949年生於山東莘縣楊莊

小學四年級畢業

16歲做過解放軍駐留部隊文公團團員

18歲幼兒園教師七年

做母親46年,有五個兒女六個孫子

務農46年

無繪畫學習史

《企之國 藝術空間 》

意在以藝術為契機,建立中國與阿聯——潮流藝術家培養;展覽;藝術教育;藝術品出售;收藏家資訊的完備的市場機制與產業鏈。

藝術家應聘;展覽合作;

藝術學習;公益課諮詢;

分享

就是最好的支持


劉清路

企君表示萬分感謝

喜歡作者

閱讀 419

在看11

寫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小夥臨摹超萬幅梵谷作品「中國梵谷」了解一下
    於是有人就想到了模仿,體驗一下畫中人是什麼感覺,比如這個翻版「蒙娜麗莎」、真人版梵谷《自畫像》、高配版《拿菸斗的男孩》,嗯…這恐怕比看真跡還「真」了!下面這位農村小夥就特別喜歡梵谷的畫作,而為了看到梵谷的真跡,他不停地臨摹,一畫就是20年,成功把自己的名氣打出海外,而他也如願見到了偶像的真跡!
  • 「中國梵谷」:從臨摹10萬幅到想要搞原創
    1997年開始,來自湖南邵陽的趙小勇及其家人在深圳大芬村臨摹了超過10萬幅梵谷的作品,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梵谷」。  專攻梵谷,妻子成為弟子  趙小勇的畫室在大芬村東九巷,記者到達時,他的妻子正在畫著向日葵黃色的花瓣。畫室大約20平方米,屋內擺放著各種臨摹梵谷的作品,空氣中滿是油彩的氣味。在門口地面上,擺放了一副臨摹的梵谷自畫像,而在它上面,則掛著趙小勇的自畫像。  1972年,趙小勇出生於湖南邵陽農村,15歲初中畢業後,他前往深圳打工。
  • 梵谷油畫作品《星空》14歲丙烯畫臨摹作品欣賞
    梵谷作為表現性的後印象派主義畫家,油畫作品《星空》有較強的筆觸感覺。油畫中的畫面表現的是窗外的風景;畫中的如黑色火焰般的柏樹;漩渦星系狀的天空點綴著星星點點;昏暗月蝕的形式表現出的月亮;畫面底部用粗矮的線條表現出的村落;這一切都顯示出強烈的對比感。
  • 「中國梵谷」臨摹梵谷10萬幅 畫價從130元漲到1.2萬
    近日,紀錄片《中國梵谷》獲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中外合拍長片,影片先後在歐洲多國上映。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中國油畫第一村」——深圳大芬村的畫師趙小勇。從1997年開始,來自湖南邵陽的趙小勇臨摹了超過10萬幅梵谷的作品,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梵谷」。對於這個稱號,趙小勇欣然接受。
  • 「中國梵谷」趙小勇:臨摹梵谷20餘年近10萬次,終在見到真跡後覺醒
    大芬村的「中國梵谷」趙小勇 出生在湖南邵陽一個偏僻農村的趙小勇,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要靠起早貪黑、辛苦勞作才勉強能夠養活一大家子人,後來,母親實在是拿不出錢供趙小勇念書,所以趙小勇很早就輟學了。
  • 城裡老太太VS農村老太太,誰的生活更好?
    嗨,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圖報,用圖片講述有深度的故事,本期,我們百家號:圖報將通過一組圖集的形式,給大家展示城裡老太太和農村老太太的真實生活,究竟有多大區別,看看誰的生活更好?圖中你看到這張照片拍攝於今年的3月24日清晨,我們百家號:圖報的攝影師在去貴州省貴定縣沿山鎮一帶採風的時候,偶遇一位名叫莫萬英的農村留守老太太,她告訴我們百家號:圖報,她今年已經81歲了,遇到她的時候,她正挑著兩提籃蔬菜行走數公裡去鎮上賣,老奶奶說,孩子都出去打工了,自己只有去鎮上賣點蔬菜,換點零錢,貼補家用!
  • 韓國男子在咖啡上臨摹梵谷的星空
    據報導,26歲的李康彬只用一根細金屬杆與食用顏料,就能在拿鐵咖啡上複製梵谷的《星空》、蒙克的《吶喊》等名畫
  • 71歲設計師身材如少女:老太太的臉搭配少女的身材,真的很美嗎?
    修長筆直的大長腿,盈盈一握的小蠻腰,皮膚光滑且富有彈性,可能很多17歲的少女也不曾擁有這樣的魔鬼身材。唯一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她的臉上被刻上了歲月的痕跡。老太太的臉搭配少女的身材,總感覺怪怪的。小編想問一句,這樣的混搭真的很美嗎?說句實話,我不覺得這樣有多美。
  • 農村老太太一不留神成「中國梵谷「,不知職業畫家們心裡啥滋味?
    圖片中這位老奶奶,是一位農村人,不識字,但是她畫的畫卻被業界和媒體極力追捧,她叫常秀峰。 這是梵谷的原作《15朵向日葵》,拍賣到7000多萬美金。
  • 河南83歲畫家「梵谷奶奶」的百幅人生:病到最後 手拿不動畫筆
    83歲的「梵谷奶奶」常秀峰走了。 年過70才拿起畫筆,這位來自河南農村的老太太畫筆下的向日葵、山楂樹、鄉村田野,勾起都市人的鄉愁。 繪畫逐漸成為這個當時已經70多歲農村老太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只要空閒,都是屬於「梵谷奶奶」的時間。因為眼神不好,要趁著太陽好光線好的時候,鋪開紙張,畫幾天前開始的畫或者新作。在畫桌前,常秀峰完全沉浸其中。「有時候叫她是聽不見的,總是聚精會神。」江華回憶稱。
  • 農民20年畫10萬張梵谷假畫,成中國梵谷,看到梵谷真跡卻哭了
    梵谷生前一張畫也沒賣出去,潦倒一生。100年後,一個農村小夥畫了10萬多張梵谷假畫,養活了全家老小。在大芬村像趙小勇這樣的畫工有很多很多,他們臨摹名畫已經形成了流水線,有的人負責畫眼睛,有的人負責畫嘴巴……一個職業畫家臨摹一張名畫可能要2天,但是在大芬村畫工們只要幾個小時。
  • 農村小夥模仿了梵谷二十多年,去國外見到真跡後,從此不再畫贗品
    比如我國有一個村子就是靠臨摹油畫來賺錢,而且他們的技術非常好,幾乎可以以假亂真。趙小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模仿了梵谷20多年,臨摹出來的畫作栩栩如生,非常厲害。01‍趙小勇出生於湖南邵陽的一個農村,他從小就特別喜歡畫畫,只是家裡窮,供不起他去學畫,他便只好跟家裡的二哥學畫。
  • 「中國梵谷」的妻子:臨摹梵谷20年3小時畫出《星空》
    「中國梵谷」的妻子:臨摹梵谷20年3小時畫出《星空》 雖然最開始是受丈夫的影響,但漸漸地鍾早春也愛上了梵谷的畫
  • 農村小夥畫了20年的梵谷贗品,去國外見到真跡後,從此不再畫贗品
    比如我國有一個村子就是靠臨摹油畫來賺錢,而且他們的技術非常好,幾乎可以以假亂真。趙小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模仿了梵谷20多年,臨摹出來的畫作栩栩如生,非常厲害。 01 趙小勇出生於湖南邵陽的一個農村,他從小就特別喜歡畫畫,只是家裡窮,供不起他去學畫,他便只好跟家裡的二哥學畫。
  • 中國農民畫工,臨摹梵谷20餘年近10萬次,終在見到真跡後覺醒
    大芬村的「中國梵谷」趙小勇出生在湖南邵陽一個偏僻農村的趙小勇,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要靠起早貪黑、辛苦勞作才勉強能夠養活一大家子人,後來,母親實在是拿不出錢供趙小勇念書,所以趙小勇很早就輟學了一次,老鄉悄悄地告訴趙小勇:畫梵谷的作品銷路是最好的。趙小勇也深以為然,開始專攻臨摹梵谷的經典畫作,他對著梵谷的畫集開始發奮練習,幾乎將梵谷的作品都臨摹了一遍。但他深知這只是個開始,要想將畫技錘鍊的爐火純青就必須勤加練習。
  • 趙小勇臨摹梵谷近10萬次,見到真跡後覺醒,放棄模仿追尋原創夢想
    油畫界的梵谷在這兩者之間選擇了前者。他的一生過得貧困潦倒,年僅37歲就英年早逝。後來的發展卻出乎意料,生前只賣出一幅畫的他,死後卻名聲大噪,他的畫也變得越發珍貴。由此還衍生出來一條從臨摹到售賣的產業鏈,而趙小勇就是這條產業鏈最底端的一位"臨摹畫工"。他就是在現實生活的過程中慢慢地發現自己的愛好,有了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標,並在保證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 趙小勇臨摹梵谷近10萬次,見到真跡後覺醒,放棄模仿追尋原創夢想
    梵谷在這兩者之間選擇了前者,他的一生過得貧困潦倒,年僅37歲就英年早逝。後來的發展卻出乎意料,生前只賣出一幅畫的他,死後卻名聲大噪,他的畫也變得越發珍貴。由此還衍生出來一條從臨摹到售賣的產業鏈,而趙小勇就是這條產業鏈最底端的一位&34;。
  • 何莉莉一頭黑髮穿小白鞋去逛街,仙氣十足哪像71歲的老太太了?
    近日,有媒體拍到71歲女星何莉莉的近照,她身穿白裙牛仔外套逛街買褲子,一身休閒打扮絲毫看不出已經古稀之年。她在商場仔細地挑選衣服,不但頭髮烏黑,舉手投足更散發少女氣息,網友都忍不住驚呼這哪像71歲的「老太太」?何莉莉在認真挑選服飾。71歲的何莉莉眼裡滿是清澈,一點也不顯老,不認真看,很容易會以為只是一個小姑娘在挑選自己喜歡的服飾。
  • 喜歡穿制服,英國老太太71歲還在當輔警,曾獲英女王頒發榮譽勳章
    英國女子71歲女子利茲·史密斯表示。▲71歲的利茲·史密斯站在警車前,精神抖擻利茲和丈夫羅伯特住在英國東約克郡的弗朗姆伯勒(Flamborough)。羅伯特今年71歲,是一位退休工程師,老太太利茲與丈夫同齡,是英國年齡最大的執勤社區輔警(Police Community Support Officer,簡稱PSCO)。在英國,大多數領養老金的人在71歲都選擇享受退休生活,然而,利茲並沒有停下來享受的意思。可能已經超過了退休年齡6年,但利茲計劃再工作20年。
  • 當你還在臨摹梵谷,這個人已經把梵谷的畫種在了大地上!
    原標題:當你還在臨摹梵谷,這個人已經把梵谷的畫種在了大地上! 種藝術 Seeding life 飛機即將降落聖保羅國際機場, 往舷窗外俯瞰, 一幅巨大的梵谷《橄欖樹》 正鋪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平坦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