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蠶絲織就廣西萬戶邊民「致富夢」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國減貧故事)一根蠶絲織就廣西萬戶邊民「致富夢」

  中新社百色10月8日電 題:一根蠶絲織就廣西萬戶邊民「致富夢」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在廣西百色市那坡縣城通往平孟口岸的道路兩邊,桑樹隨處可見。在這個群山連綿的邊境小縣,民眾把桑樹種到山旮旯裡,演繹著在石頭縫中求生存的精彩故事。

  黃建華是那坡縣百合鄉清華村的脫貧戶。記者近日見到他時,他正在採摘桑葉。「通過養蠶,我去年純收入5萬多元(人民幣,下同)」,黃建華家種有12畝桑樹,在當地政府提供的一間蠶房裡養蠶,今年他養的蠶已經有八批。靠養蠶,黃建華脫了貧。

  黃建華所用的蠶房,系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對口幫扶建設。在清華村桑蠶項目示範點,那坡縣利用幫扶資金,建設了15間集中大蠶房和1座小蠶共育室,清華村15個貧困戶得以擴大養蠶規模。

  龍崗區不但援助了資金,還引導廣東7家企業到那坡投資辦廠,這其中就有桑蠶業的下遊企業。2017年8月23日,深圳同益新中控實業有限公司在那坡成立公司。目前,該企業在那坡已建成10組繅絲生產線,結束了那坡無繭絲綢布生產的歷史。

圖為9月18日,廣西百色市那坡縣桑蠶產業核心示範區,當地村民黃建華採摘桑葉。

中新社

記者 俞靖 攝

  廣西那坡同益新絲綢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雲表示,公司系由深圳市龍崗區西遷的企業,未來還計劃投資建設一條數碼印花生產線,在那坡建設集桑蠶繭收購、白廠絲生產、紡織綢布、煉染數碼印花的絲綢加工全產業鏈,在那坡形成桑蠶業的完整產業鏈。

  那坡縣地處桂西南邊陲,與越南兩省五縣接壤,邊境線長207公裡,系廣西極度貧困縣,屬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石漠化嚴重。過去,當地人要擺脫貧困,多以外出務工為主。如今,桑蠶業逐漸完整的產業鏈,正在改變著這個極度貧困縣民眾的生存方式。

  劉建雲表示:「同益公司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產值在5億元以上,可安排就業800人,帶動1萬戶以上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那坡縣城廂鎮中強村村民馬玉蘭2018年前還在廣東打工,那坡同益新絲綢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產後,她成為該公司絲綢生產線上的一名工人。隨著家鄉桑蠶產業的發展,她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親手編織「致富夢」。

  「雖然在廣東打工收入多一些,但在同益新公司工作,晚上可以回家,方便照顧孩子和老人。」馬玉蘭說,今年她家將順利實現脫貧。

  一株桑樹和一根蠶絲正在盤活總人口只有21.8萬人的那坡縣。如今,桑蠶產業已成為那坡縣主導產業之一。那坡縣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該縣桑園面積達12.9萬畝,養蠶戶達15518戶,其中貧困戶5363戶。

  事實上,桑蠶業對廣西扶貧工作的貢獻不僅在那坡縣。2019年,廣西脫貧摘帽的21個貧困縣中有19個縣的181個鄉鎮、1879個村共計20.95萬農戶種桑養蠶,共有桑園面積106.58萬畝,生產蠶繭10.48萬噸,售繭收入48.69億元,戶均收入約2.3萬元。

  統計數據顯示,廣西蠶繭產量約佔全國50%,產量已連續14年居全國第一。(完)

相關焦點

  • 「邊貿+」助力廣西邊民擺脫貧窮 海洋民族京族實現整族脫貧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當天在南寧舉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防城港市專場新聞發布會,李延強向與會記者介紹該市脫貧攻堅成果。防城港市與越南海陸接壤,有230多公裡陸地邊界線、5個邊民互市貿易區(點)。2019年,東興扶貧模式被中國商務部列為商務扶貧典型案例,2020年入選廣西產業扶貧十大典型案例。東興市市長陳建林本月稍早前告訴記者說:「我們主要通過創新『邊貿+』扶貧等模式,助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東興市,參與邊貿的貧困人口佔全市貧困人口的30%,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東興市近年來累計754戶2813人脫貧,目前尚未脫貧人口僅有1戶2人。」
  • 強暴雨襲擊致廣西16.3萬戶用電受影響 已恢復14.3萬戶
    中新網南寧3月25日電(林浩 陳欽榮 梁磊)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25日介紹,發生在當天的強暴雨造成廣西部分供電線路跳閘,16.3萬戶用電受影響,經過工作人員緊急搶修,截至3月25日16時,已有14.3萬戶恢復供電。目前,廣西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供電搶修仍在緊張進行中。
  • 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60華誕特別報導之改革開放篇:潮起八桂海天闊
    2017年,廣西邊境貿易進出口1469.8億元,其中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633.5億元,佔全國的74.4%,在全國沿邊省區中排第一位。在防城港市防城區裡火邊民互市點,每天聚集著大量邊民從事邊貿,圖為繁忙的裡火邊民互市點。記者 鄧華 攝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駱萬麗 楊 秋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也是廣西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
  • 千裡邊境線上的小康圖景——廣西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廣西深入實施強基固邊、民生安邊、產業興邊、開放睦邊、生態護邊、團結穩邊「六大工程」,組織開展邊境基礎設施「三年會戰」,將興邊富民行動不斷推向深入,邊境地區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村通了硬化路,家家住上磚瓦房,人人喝上清澈水,邊民世代期盼的「小康夢」看得見摸得著。
  • 趣聞丨「乾脆把我們劃歸中國吧」,戰後越南邊民提出要求
    廣西靖西縣與越南高平省重慶、茶靈、河廣3個縣的17個社接壤,邊境線長152.5公裡。在其縱深10公裡以內,共有越方各種武裝人員9000多人,群眾約30000人。根據上級的指示,靖西縣在配合邊防部隊予以敵人軍事上的沉重打擊的同時,組織各個部門,動員邊境人民,利用雙方老百姓往來密切,很多人是親戚朋友關係的有利條件,對越方開展了全面的政治攻勢,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 1962年震驚世界的新疆邊民大逃亡,蘇聯在背後是如何策劃的?
    1962年初夏發生的新疆邊民大叛逃事件,亦稱之為"伊塔事件",或"5丶29反革命叛亂事件″,6、7萬名新疆邊民在蘇聯特務和蘇藉新疆幹部的策劃下逃往蘇聯。這是二戰後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起邊民叛逃事件,因而震動了整個世界。
  • 廣西銀行業保險業服務自貿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推動成立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完善廣西金融運行分析會議制度,強化協同,進一步加強對全區金融運行形勢的分析和研判,有針對性地加大金融對實體經的支持力度,科學做好對金融風險的監測預警和防範化解。制定中國(廣西)自貿試驗區金融統計制度,加強對自貿試驗區金融業務監測預警。
  • 廣西深化與東協區域金融合作引領創新 - 廣西要聞 - 廣西壯族自治...
    加快推進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廣西金融改革邁開大步奮勇前行。一年多來,伴隨一系列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人民幣跨境使用、跨境金融服務和區域金融發展等相關配套政策相繼落地實施,廣西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收穫階段性成效。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與邊民國家認同意識再造
    為此,該文認為應加強邊境地區精神文化供給,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國家話語整合與統領,有效抑制邊民的彌散性認同,築牢邊民國家認同的根基,拉近邊民與國家情感距離成為推動邊民國家認同意識再造的重要路徑。
  • 廣西邊境小生意逆襲成千億大產業
    邊民互市,帶旺了邊貿,帶富了邊民群眾。   為了改變落後面貌,廣西充分應用國家邊貿優惠扶持政策,不斷深化改革,推出促進邊境貿易各項便民舉措,讓這不起眼的小生意在邊境線上迅速鋪開,逐步形成了千億元的大產業。
  • 90後苗族姑娘編織出了「致富夢」
    90後苗族姑娘編織出了「致富夢」光明網  作者:  2019-08-24 貴州赤水,中國十大竹鄉之一,漫山遍野的竹林宛若「竹海」。慧心巧思的赤水姑娘,將這一根根竹子變成了精美的竹編藝術品。 貴州赤水,中國十大竹鄉之一,漫山遍野的竹林宛若「竹海」。慧心巧思的赤水姑娘,將這一根根竹子變成了精美的竹編藝術品。
  • 廣西最美跨國邊境集市 越南美女攤主中文流利 小商品物美價廉!
    地處廣西崇左市大新縣的德天跨國大瀑布,氣勢磅礴,雄奇瑰麗,是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跨國瀑布。近年來隨著《花千骨》等一些熱播影視劇在此拍攝,德天瀑布也成為了網紅旅遊地。遊客在欣賞過大瀑布後,最好的去處便是到中越邊境線上的集市走一走。大新縣德天村雖不是貿易口岸,但設有互市點。
  • 緬北衝突流炮傷及我邊民 中國境內能聽見炮聲
    在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證實,在這次衝突中有流彈、流炮落入中方境內,目前已造成1名中國邊民受傷,有部分民眾財產受損。截至目前,已有2萬餘緬籍邊民湧入中方境內臨時避戰。在與果敢相鄰的雲南南傘鎮,有當地人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當天仍能聽到隆隆的炮聲。
  • 通訊:西藏普蘭口岸邊民的跨國「貿易世交」
    中新社西藏阿里普蘭10月25日電 題:西藏普蘭口岸邊民的跨國「貿易世交」  中新社記者 唐朝楊 貢桑拉姆  「他爺爺在這裡做生意時,我爺爺就在他們家買東西了。」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邊貿市場內,土生土長的普蘭人丹珠,在老朋友尼泊爾商人迪布的店裡買了一包紅糖,因為買賣往來,兩家人的交往延續了幾代從未間斷。
  • 對越反擊戰之後,越南邊民來中國反而更勤了,原因簡單又直接
    在某集市,就有越方某某公安屯的公安員某某的妻子、女兒前來參加交易,還發現有幾位社幹部湊東西託邊民過來交換。在某集市的當面,駐守某號界碑附近某高地的越軍排長某某,也託越南邊民將一些土特產帶進來,換回一些日用品。
  • 緬邊民湧入雲南 部分人不聽武警勸告回戰亂果敢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邱永崢】「中國發布通知,限制果敢邊民進入中國境內」,「緬甸民主之聲」2日發自中國雲南南傘鎮的報導稱,湧入中國境內的緬北邊民人數繼續膨脹,中國臨滄市政府2月26日發布通知,要求非當地居民提供官方許可才可穿越邊界。
  • 竹編圓了致富夢
    曾被說成單幹副業,個人勞動所得需要上交,李道富的竹編致富夢也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進入21世紀,農村實行田地承包經營責任制後,農閒季節,李道富又操起篾匠手藝,義務為左鄰右舍編織日用竹具。    隨著農村改革的發展,塑料製品不斷衝擊竹器用品,有些具有濃鬱地方特色和生態環保型的竹編竹具,在農村依然佔有一席之地。有人要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商機。
  • 周去非:撰《嶺外代答》推介廣西
    光緒版《嶺外代答》。資料圖片    宋代的廣西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不僅今人有興趣,在南宋時也是外省的熱門話題。南宋偏安江南,廣西變成派官、經商的重要門戶,士子官商都想了解此地。曾在廣西為官6年的周去非歸鄉後,就因為窮於酬答那些打聽嶺南情況的訪客,從而寫出一部《嶺外代答》。這部書稿不但為宋人「解渴」,還成為後世研究廣西地方史、宋代海外交通及亞非古國的珍貴文獻。
  • 峒中口岸獲批為國家一類口岸 廣西邊境一類口岸已有8個
    央廣網防城港12月27日消息(記者許大為)記者今天從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了解到,位於中越邊境的峒中口岸(含裡火通道)已獲國家批准,升級為國家一類口岸,口岸性質為雙邊性常年開放公路客貨運輸口岸。這也是廣西中越邊境地區的第8個國家一類口岸。
  • 廣西憑祥海關接連查獲槍枝散件、手弩等國家禁止進境物品
    海關供圖中新網廣西憑祥5月24日電(楊陳 鄧敏)據廣西憑祥海關24日通報,近期,該關關員在所轄的中越邊境互市邊民通道、鐵路口岸接連查獲槍枝散件、管制刀具、手弩等國家禁止進境物品。目前上述物品已被依法扣留並按規定進行後續處置。憑祥市地處廣西南部,與越南一市三縣接壤,邊境線長97公裡,素有「中國南大門」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