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訓練:要遠慮,還要近憂

2020-12-05 宿老師語文課堂

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有一句話,讀之令人警醒——「我消滅你,與你無關。」生存的壓力與競爭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敵人」其實一直都在,只是你不知道。正如照相機不知道敵人是手機,方便麵不知道敵人是「餓了麼」。

而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流浪地球》的熱映再次引發了民眾的熱議與深思。該片以前瞻性放眼未來,充滿憂患意識,可以說「科幻」也是對人類未來的「憂患」。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感受和領悟?請結合對現實的思考或對未來的展望談談你的看法,體現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廣度。

要求:選準角度,自擬標題;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審題指導}

這是一道社會現象類的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分為兩個部分(我們可以把這兩個部分看成兩則材料),均與劉慈欣的作品有關。對於這兩部分,我們立意的基礎是「異中找同」,材料第一段主要由劉慈欣《三體》中的一句話「我消滅你,與你無關」進行列舉。而材料第二段則是由熱映的《流浪地球》談起,其關鍵詞為「憂患」。這就要求大家思考時必須圍繞兩則材料綜合立意,不可剝離材料,片面思考、斷章取義。題目並未體現出是兩則材料,只是兩個段落,即兩段為一個整體。也就是說命題者在有意提醒大家注意材料的整體性和審題的全面性,命題者想通過這個文本傳達一個核心的思想,這個「核心」就應該是大家的最佳立意。對於這樣的新材料作文,我們首先應從理解材料入手。

材料中提到的「敵人」顯然不是自己同領域的,這樣的敵人難以預料,也就是說每一個主體並不是被自己的同行或對手打敗的,打敗他們的應該是這個時代。所以「我消滅你,與你無關」中的「我」和「你」並不是真正的對手,而是一切我們無法預料而皆有可能的事物。所以當對手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對立關係時,就容易使人們懈怠,反其意而立之,我們只有時刻警醒,高瞻遠矚,緊觀時代變化,才能保證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樣思考就與《流浪地球》中的「放眼未來」「憂患意識」不謀而合了。基於此,我們可以談「居安思危」「憂患意識」等,再結合對現實的思考或對未來的展望談看法,要體現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廣度。

參考立意

居安思危,常懷憂患意識。2.心懷憂患,放眼未來。3.關注時代發展,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4.既要遠慮,又需近憂。

例文:

人需遠慮 還要近憂

「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墨子一語道破人類應該如何面對錯綜複雜的世界,如何面對一切措手不及的突發狀況。尤其在這個「我消滅你,與你無關」的時代,在這個「敵人」隨處潛伏,不可預料的社會,我們更應該高瞻遠矚,心懷憂患。

心懷憂患,「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打敗尼康的,不是佳能,竟是2000萬的柔光自拍;打敗康師傅方便麵的,不是白象、東三福,而是美團、餓了麼外賣平臺,他們怎麼也沒想到,與自己無關的產業最後竟消滅了自己。究其根源,還不是這些企業在這樣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格局不夠,無備有患。正如以前瞻性放眼未來,充滿憂患意識的影片《流浪地球》告訴我們的一樣:人需遠慮,還要近憂,如此我們才不會「流浪」。

華為為何能立於不敗之地,一次又一次令國人沸騰?還是在於其有長遠眼光、全球視野,當別的手機廠商盯住流量、注重外形之時,華為已經在擁有領先世界的5G技術之下又將眼光投入到正在興起的無人駕駛領域。難能可貴的是,高瞻遠矚之下,華為又能常懷憂患意識。華為的企業文化推崇「狼」的精神,以敏銳的嗅覺,警覺的姿態,假想一切不可預見的「敵人」,常懷進攻之志,永葆奮鬥者的風貌。正是這份「遠慮」「近憂」,讓華為長盛不衰,愈顯鋒芒。

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說道:」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生活中,我們只有居安思危,既需遠慮,又要近憂,才可以退求進,以危求安,不被別人「消滅」,長存於世。尤其在這個「跨界打劫」、飛速變化的時代,你永遠也無法想像下一個競爭對手會是誰,打敗你的不是「敵人」,而是這個不可預測的時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個開闊的視野,多維思考問題,說不定想到的某些點,就能串聯成線,就可以比別人早一點看到未來,看到機遇。「歲月已往者不可復,未來者不可期,見在者不可失」,面對不可預料的未來,唯有立足當下,心懷憂患,多一份危機感,才會多一份面對未知的從容!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徵穩馭舟」。只有增強憂患意識,高瞻遠矚,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才能把握主動權,化解風險挑戰,個人如此,國家亦如此,如此才能確保中國夢的航船破浪前行,行穩致遠。

結構示例:題目《人需遠慮,還要近憂》,開頭引用墨子的話,提出觀點,在這個「敵人」隨處潛伏,不可預料的社會,我們更應該高瞻遠矚,心懷憂患。第一部分,引用名言,列舉生活中的現象,進一步指出人需遠慮,還要近憂,如此我們才不會「流浪」。

第二部分,以華為例,證明正是這份「遠慮」「近憂」,讓華為長盛不衰,愈顯鋒芒。

第三部分,引用馮夢龍的名言等說理分析,證明面對不可預料的未來,唯有立足當下,心懷憂患,多一份危機感,才會多一份面對未知的從容!最後指出,只有增強憂患意識,高瞻遠矚,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才能把握主動權,化解風險挑戰,個人如此,國家亦如此,如此才能確保中國夢的航船破浪前行,行穩致遠。

參考素材:

1、我國古代先賢們認為: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多難興邦」,「無敵國外患,國恆亡」;對個人而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2.追求奢侈消費在一些城市中正成時尚。一些人脫離實際需求,盲目攀比,舉債進行高消費。一些國外廠商也瞄準青年群體好奇、攀比心理和新富階層顯示奢華、品位的炫耀性心態,不斷翻新花樣,鼓勵人們過度消費。一些人手機的更新頻率超過1年1部。這導致了快買、快扔的消費行為,產品的設計使用壽命被人為縮短,而資源消耗量與電子垃圾廢棄量由此大幅增加。

3.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高而坤說,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依然認為中國「地大物博」,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有體驗過缺水、缺電、缺糧的滋味,總認為現在談論資源危機為時尚早,或者是「危言聳聽」,甚至一些領導幹部也沒有充分意識到資源緊缺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往往把「節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政策方針「口號化」。數據表明,「雙重擠壓」已經威脅到中國的長遠發展!

4、今天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人們全新體驗著現代化帶給我們的感受。其實,世界遠沒有真正的太平,天災人禍不時威脅著我們的世界。雪災、地震、戰爭、金融危機此起彼伏考驗著人們的原本不應脆弱的神經。怎樣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變化呢?想想看,人們確實應該樹立憂患意識,在競爭中謀取生存之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可以理解為「生於不滿足,死於滿足現狀」,也可以理解為常懷憂患意識,在競爭中才有生存之道;安於現狀,或看不到、或不去看潛在的危機,不測的危險或許會找上門來。唐太宗告誡太子,「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種憂患意識,不僅在於教育孩子,也是他經常提醒自己用憂患意識來治理國家,所以他才能從諫如流,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偉業。同樣在唐代,唐玄宗,精明了幾十年,厭倦了憂患意識,在奢侈糜爛的生活中,在溫柔鄉裡,最終迷失了自己,看不到,或根本就不去聽、不去看近在家門的危險,真正「死於安樂」,為安祿山之亂所困,動搖了大唐盛世的根基。

對於材料作文題,要注重關聯材料,明示立意源起,體現思維過程。所謂「關聯材料」是指扣住原材料,即從這個寓言故事出發,展開論述;「明示立意源起」是指材料中有兩個人物,兩個觀點,均可作為立意的源起。「體現思維過程」是指議論文寫作,要求搭建框架,理清思路:①引:簡引材料,提出論點;②闡:闡釋立場,辨而有理;③議:議論說理,適而有度;④聯:關聯現實,回扣論點;⑤結:卒章顯志,引人深思。

語文學習不僅關係到成績,更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

寫作指導:我與我較量長久,寧可作我自己

現代文閱讀兼好文推薦:父親的鞋子

他是名利場中的異類

讓日子在舞蹈與音樂裡變得富有美好

相關焦點

  • 菁英讀書薈——近憂與遠慮
    菁英讀書薈:閒閻粹語作者:閻春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換言之,人有遠慮可解近憂。遠慮對近憂而言,它能以未來為導向,認識今天的現實,安排今天的行為,也即有導向功能。倘就今天看今天,眼前的眾多矛盾,如荊棘叢生,如愁雲慘霧,令人憂不勝憂,愁不勝愁,無從起步,也無從下手。 然從今天看明天,則可看出明天與今天的聯繫。看出今天通往明天的途徑,看出矛盾中有生路,危機中有機遇,困難中有光明。
  • 遠慮與近憂-中新網
    遠慮與近憂   我們常說其實,人有遠慮,才會有近憂。我的朋友李姐一直把這句話當座右銘,信奉為真理。她開了一家賣文具的小店,由於她肯吃苦,小店生意很不錯。  但是李姐每天都是憂心忡忡的樣子,她總說:「我得為將來打算,兒子學習不爭氣,我要拚命掙錢,將來還得給他找工作。你知道嗎,我天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每天躺在床上,連夢都是累的。可是想到兒子的將來,我還得打起精神張羅。」
  • 遠慮與近憂互為因果
    不免令人疑惑:為何不做長遠考量(遠慮),很快就會面臨危機(近憂)?反而應該是今天不長遠思考(近慮),未來便會爆發危機(遠憂)。若單純從表面的字義解釋,這句話似乎有時空倒置的疑慮。今日的憂愁是昨日所致。昨日的哪些相關決定如果不正確,昨日的作為如果不夠周延,才造成今日的苦果?倘使重新來過,哪些錯誤是可以避開的?進而去認知、體悟這些事物間的因果關係。
  • 做人要學會打算,如無遠慮,則必有近憂
    作者:駿非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宋徽宗和兒子宋欽宗是宋朝的皇帝,他倆只享受榮華富貴,不理朝政,重用蔡京,高俅等人,荒淫無度。直到後來金兵兵臨城下,宋徽宗把皇位傳給兒子趙恆宋欽宗,面對大敵當前,宋欽宗還是只顧眼前享樂,結果父子倆都被金兵捉去,成了階下囚,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為人處世要考慮前因後果,早作打算,防患於未然,才讓你的人生道路少有困境。
  • 熬過了近憂,攜程的遠慮更值得擔心
    熬過了近憂,攜程還有遠慮隨著國內疫情控制的向好,人們出行需求的激增,旅遊行業整體的復甦,讓攜程熬過了近憂。事實上,隨著旅遊行業整體的向好,沒有被疫情打垮的巨人,可能更加強大。但事實上,熬過了近憂的攜程,依然有遠慮。甚至,來自未來的詰難影響要遠甚於此次疫情。而攜程的遠慮在於,在追逐利潤的時候,其放棄了對底線的堅守。梁建章曾自豪地宣稱,「攜程的血液裡流淌著盈利的基因」。
  • 少年兒童必須要知道的中華經典故事《遠慮與近憂》
    中華少年必讀經典《遠慮與近憂》喜鵲的巢築在高高的樹頂上,到了秋天,一颳起大風,窩巢便隨樹枝搖搖晃晃,簡直像要把整個窩巢翻下來一樣。夏天到了,大樹濃密的樹蔭下真涼快,過往行人都不免要到樹陰下歇涼。人們在樹蔭下一抬頭就看到了喜鵲的窩巢,再一伸手,就可以輕易地掏到窩巢中的小鵲或鵲蛋。人們覺得挺有趣的。於是,窩巢裡的小鵲或鵲蛋經常被人掏走。小孩子們看到大人這樣做,他們也來掏小鵲和鵲蛋。儘管小孩子們個子矮夠不著鵲窩,可是他們想辦法找來竹竿,用竹竿挑巢裡的小鵲和鵲蛋,還互相爭搶著。
  • 舊歲辭新春至:讀懂2018年末家居家裝人的遠慮與近憂
    大人們拜年、串門、喝茶,小朋友們吃堅果、吃零食、玩遊戲,有的一大早就開始吃新年的第一頓「正餐」,年三十晚就燉好了母雞湯,家中老小聚在一起,早上起來拜完年就「開動」了,一起慶賀2019新年到……辭舊迎新的日子到了,家居家裝行業的從業者們基本上也「消停」了,在這辭舊迎新的新春佳節裡,我們不妨來探討家居家裝業過去一年來遭受過的「挫折」,據此來讀懂2018年末家居家裝人的遠慮與近憂
  • OPPO造芯:Top5邊緣的遠慮和近憂
    所以,要回答上面那個問題,華為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造芯背後的遠慮與近憂既然聊到「中國芯」,那麼就必然繞不開華為和小米。而在我看來,他們又恰好代表了國產手機廠商發力自研 SoC 兩種出發點:遠慮和近憂。在我看來,華為屬於典型的遠慮,且不說後來的「備胎」。
  • 布局疫後·運維文旅:十四五規劃的近憂與遠慮——吳必虎
    今天上午吳必虎教授在大地風景進行了如題「十四五規劃的近憂與遠慮」的半小時線上授課,分析了疫情當下及十四五開局的文旅行業研究分享。周末在家剛睡醒,飲飢如渴,飽嘗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十四五文旅規劃的五大近憂與遠慮綜合回應了上面的分析,眼前的近憂是確定的,是困難的,但我們依然要保持對長遠市場看好的信心,疫情面前,是危也是機,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發展的驅動力與抗風險能力也是極強的,隨著我們供給側改革不斷發展深入,旅遊目的地建設與多產業
  • 國足選帥 近憂與遠慮並存
    雖然卡達世預賽將於今年9月初開踢,但6月上旬兩場國際熱身的結果將決定國足能否獲得世預賽種子球隊身份,那麼留給主教練組隊、籌劃「6月熱身搶分行動」的時間實際只有兩個月,因此有關方面和中國足協在選帥問題上既要從「衝擊2022年世界盃」的長遠目標出發,又要顧及世預賽種子身份競爭的急需,正是所謂的遠慮與近憂並存。從這個角度來說,相對熟悉、了解中國足球的卡納瓦羅依然是國足下一階段主帥的候選人之一。
  • 百年馬自達的遠慮與近憂
    但奇怪的是,馬自達在日本以外的成功要比在國內大得多。在過去的十年中,該公司比例極高、操控性強且價格合理的SUV,轎車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尤其受到了買家的追捧,馬自達的美國市場份額徘徊在9%至10%之間。馬自達的遠慮與近憂馬自達汽車是日本規模最小,也是運動性最強的汽車製造商之一。雖然小眾,但它幸運的經過了100年的發展。有研究認為,馬自達之所以可以經歷這麼長時間的發展,主要是因為它不斷尋求人才和創新來彌補其小的競爭規模和稀缺的屬性。
  • 人保財險新帥之近憂與遠慮 去中介旗幟飛揚南轅北轍?
    面對風雲變幻、激流勇進的財產險市場,近憂與遠慮勢必縈繞心頭,老大難當,長路漫漫。人保要想贏得市場地位,必須主動求變。 人保集團董事長繆建民在近期的講話中重點強調,人保財險要堅定推進「去中介、降成本、優體驗、強粘性,深入抓好培養營銷文化,打造營銷隊伍,加大直銷司控渠道發展力度。」 2018年,人保財險在強壓之下,顯然準備不足,難以有效應對競爭對手衝擊。
  • 周春生:近憂與遠慮——如何度過疫情危機
    乾道學院攜手高端教育品牌——加一大學共邀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周春生就「近憂與遠慮——如何度過疫情危機」做主題分享,乾道集團副總裁董雲巍先生作為嘉賓主持並基於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與周教授對話,共有十餘萬網友在線觀看。
  • 2000億房企的遠慮與近憂
    論增速,2019年兩千億陣營的銷售增速要高於3000億+企業,說明它們衝勁兒更猛,但在TOP5紛紛提高權益比強化利潤數據的時候,兩千億陣營還是視規模為第一,說明規模會影響到企業節奏。但兩千億陣營內部,權益低、利潤差、區域布局也兩極化,甚至相近的銷售額可以差出近一倍的利潤戴著「規模」的鐐銬起舞,各有各的喜憂。
  • 焦點解毒 | 寧德時代市值逼近800億元:光環之下的遠慮與近憂
    遠慮:產能擴大或致行業產能過剩2016年11月,《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17)》(徵求意見稿)發布,從政策層面對動力電池的生產規模提出更高的要求: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於80億瓦時(8GWh)。
  • 「A股之王」貴州茅臺的遠慮與近憂
    一個細節或許透露了茅臺在另一層面的「遠慮」。財報顯示,貴州茅臺目前的貨幣現金存量為254.5億元,但去年同期,這一數字是1155.57億元。近900億的資金去了哪裡?財報顯示茅臺上半年拆出資金高達908.43億元,同比增長23193.21%。根據財報注釋,增長部分主要來自於一項叫做「存放同業款項」的項目。
  • 疫情之戰反思之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原創)
    當突然發生了特殊情況,沒有應變的思想和能力,慢慢騰騰去做,平時無遠慮,事來無所能。在這次嚴重的疫情之中,舉國上下都在為武漢加油,人們出錢出力出物出人,人們所有的付出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儘快把疫情控制住,救人於水火之中。然而,在這場戰鬥中,個別職能部門的表現讓人們大跌眼鏡,那就是武漢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的表現。
  • 屋漏偏逢連陰雨,行船又遭打頭風:擊垮你的不是這些,是遠慮不足
    行船在江面,掛起船帆,一帆風順多好,偏偏遇到逆風這個打頭風,若要繼續行船,得付出更大的力氣搖擼划槳才會前進,否則只有靠岸等待順風的到來,再揚風起航。0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俗語來自於古代勞動生產,生活的實踐,是經驗總結,更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