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碰撞

2020-12-05 一片樹葉下

臺北故宮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臺北故宮修建於近代,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存放來自於大陸的珍貴文物。

而北京故宮有著很長的歷史,走進故宮就會感到濃濃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是臺北故宮不能比擬的。

臺北故宮建築風格奇特,從外形看還是十分漂亮的,雖然面積沒有北京故宮大,可以藏品質量也是很高的。

一說當年蔣介石撤往臺灣是命人將大批的寶物精挑細選,選了很多精品運往臺灣,甚至說到北京故宮裡只有一個空故宮而沒有文物。

圖中的翠玉白菜就是臺北故宮藏品,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藏品,甚至看白玉白菜需要排隊觀看。

雖有這麼一說,但北京故宮館長說了,北京故宮藏品無論是數量還是精品都要優於臺北故宮,因為相當一部分文物在建國後又運回了北京故宮,加之當年運走的文物少之又少,故而北京故宮文物還是蠻多的。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要起訴北京故宮侵權
    對此,臺灣史記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周世雄認為,臺北故宮的做法「有點小題大做、惹事生非」,臺北故宮所有的文物、典藏都來自北京故宮,都是屬於整個中華民族的財產。臺北故宮博物院2日上午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作業務報告,報告當中針對臺北故宮授權與加值運用爭議處理提出說明。
  • 臺北故宮竟然要告北京故宮,無法無天了…
    臺北故宮稱自去年起透過電洽、電子郵件、律師函等方式要求補授權,但遲遲未獲回應,近期決定將正式提起訴訟,要將北京故宮告上法院。去年10月,民進黨「立委」何欣純質詢時提到,北京故宮出版《故宮畫譜》,當中的《溪山行旅圖》、《富春山居圖》、《早春圖》圖檔是北京故宮自行掃描臺北故宮的出版品,當時臺北故宮的處理方式先函請北京故宮補辦圖像授權,但多次電洽北京故宮詢問卻遲無回應。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誰的藏品更好,臺北故宮運走紫禁城多少藏品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藏品,同根同源,臺北故宮80%以上的藏品來自於北京故宮(紫禁城)。1931年,東北、華北告急,故宮理事會決定,把故宮的一部分文物南遷,躲避戰亂。,臺北故宮藏第二艘軍艦&34;號,1949年1月6日起運,搭載文物3502箱,其中北京故宮文物1680箱。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兩道大菜」——「翠玉白菜」、「肉形石」,盛名在外。 不過,圍繞著這兩件文物的爭議也始終未消。這不,最近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又登上了媒體。 6月5日,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恆在《香港商報》刊登一篇題為「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的文章。文章背景是,5月29日「好事多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舉行動土儀式。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躲避日本侵略的戰火,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貴文物遷出,幾經輾轉,1948年遷往臺灣。於是就有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其文物珍品中,有90%來源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文物藏品比較
    近年來提出了「故宮學」概念。  「兩岸故宮藏品,比起來哪家的多?哪家的精品多?」這是兩岸同胞乃至國際社會都不甚清楚而又很關注的一個問題。可以肯定地說,北京故宮不僅藏品遠遠多於臺北故宮,而且總體上精品也多於臺北故宮。在比較前,我想首先說明三個情況:  一是,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前,遜帝溥儀將1200餘件書畫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寶盜運出宮。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其實在全面抗戰之前,國民政府已經把故宮裡的很多珍寶運出,以防落入日寇之手,沒想到時局如此不利,國寶很快又要面臨轉移命運。據統計,國民黨在離開大陸前,運到臺灣的故宮文物一共有2900多箱。
  • 臺北故宮要告北京故宮「侵權」…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臺灣「中央社」回顧稱,去年10月民進黨「立委」何欣純質詢時提到,這套由北京故宮出版的《故宮畫譜》全套共58冊,折合新臺幣約2.5萬元,幾乎每本都用2至15張臺北故宮的圖檔。除北宋山水畫大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外,還有著名元朝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以及北宋畫家郭熙的《早春圖》等,而且用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名稱,「矮化臺灣」。當時,臺北故宮的處理方式是先函請北京故宮補辦圖像授權,但多次接洽後,北京故宮一直沒有響應。
  • 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訪問北京故宮(組圖)
    1月22日,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參加「2013年兩岸故宮交流記者會」。中新社發 劉關關 攝  1月22日,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與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一起參加了「2013年兩岸故宮交流記者會」,對於記者提出的關於臺北故宮文物無法來大陸展出的現狀,單霽翔表示,「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臺北故宮的文物確實無法赴大陸展出,這對雙方交流無疑是遺憾,希望經過努力來化解;但這種努力不止於兩館,更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關於故宮博物院,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北京的故宮,只是它的軀殼;而臺北的故宮,才是它的內臟。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認知,與抗戰前夕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有關,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為了避免故宮文物遭到日寇破壞,漫長的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由此揭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時,大量的故宮文物又搭載著軍艦漂洋過海到達了臺灣。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公元1406年興建,耗時十四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距今已經六百年了。它是明成祖命人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呈長方形,四周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還有護城河,總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5萬平當米。故宮有七十餘座大小宮殿,九千餘間房屋。
  • 北京故宮 PK 臺北故宮 誰的國寶多
    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躲避日本侵略的戰火,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貴文物遷出,幾經輾轉,1948年遷往臺灣。於是就有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其文物珍品中,有90%來源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原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任北京故宮顧問
    馮明珠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北京故宮博物院迎來了一位資深顧問——臺北故宮前任院長馮明珠(上圖),她在今年5月卸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職務後,7日正式從北京故宮掌門人單霽翔手中接過了聘書,表示將對北京故宮有問必答,分享她身為38年博物館人的經驗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竟然……
    不考慮博物館所在地的性質,否則北京故宮因原址的優勢完全不可比較了。我們只對比文物。按照大陸的不可出國出境文物的標準,臺北故宮約26件國寶可以入選。這個數量在大陸僅次於北京故宮(40),超過國博(23)。臺北故宮共有元以前繪畫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加上南薰殿,數量上遠遠超過北京故宮,其他各大國內省級博物館估計有其零頭的零頭就不錯,但北京故宮在頂級藏品上略微強一點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的故宮看建築,臺北的故宮看寶貝!
    博物館是中國宮殿式建築,院內設有20餘間展覽室,收藏有自北平故宮博物館及瀋陽故宮,熱河行宮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餘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希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
  • 北京故宮vs臺北故宮,有宮無寶,有寶無宮?
    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故宮。其實在臺灣,還有另外一個故宮。解放戰爭末期,國民政府退守臺灣之時,將北京故宮、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等地的一些貴重文物以及日本歸還的部分珍貴文物運轉臺灣,並成立「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這就是臺北故宮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