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紙傘撐起一片天,椒花新村有自己的鄉村振興方法!

2020-12-17 地道農旅

煙雨江南、幽深小巷,一把油紙傘曾經承載了文人墨客的浪漫和風雅。

如今,在瀏陽椒花新村一把油紙傘,不僅撐起產業的一片天,也撐起了農民的一片天,更撐起了鄉村振興的一片天。

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椒花新村看這個村是如何用油紙傘撐起一片天的?

一、椒花新村概況

椒花新村是湖南瀏陽達滸鎮唯一的省定貧困村,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唯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是實現持續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更是從深處拔掉「窮根」的主要抓手。

近年來通過精準幫扶,椒花新村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油紙傘、種植、養殖等產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二、椒花新村鄉村振興之路

1 一把油紙傘撐起來帶頭人的一片天

貧困的手工藝人 產業負責人、達興工藝品廠廠長李忠國出生於油紙傘製作之家,但在新興雨傘市場衝擊下,油紙傘逐漸失去銷售渠道,李忠國一家也因為負擔過重,沒有收入來源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帶頭人辦廠脫貧村裡發現其一門好手藝,動員其辦廠脫貧。2016年達興工藝品廠正式成立,從此李忠國一家也埋頭苦幹,僅一年多時間,家庭年收入就達到了3.2萬元,他被認定為瀏陽油紙傘製作工藝長沙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產業壯大發展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工藝品廠在革新產品類型、拓寬產品銷路、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並改良了油紙傘製作工藝,轉向投入到學校和旅遊區用油紙傘、DIY手工紙傘製作。

2 一把油紙傘為貧困家庭撐起了希望

該產業為貧困戶創辦,發展起來後又服務於貧困群眾。

產業也為貧困群眾提供了三項服務:一是手把手教學,大人小孩殘疾人一學即會;二是上門服務,原材料送貨上門加工,加工後產品上門回收,貧困群眾不出門就可以賺到錢;三是貧困群眾享有優先參與權,保障產業更多為貧困群眾服務。

該產業確定了「貧困戶(籤約)+企業(訂單)+網際網路(銷售)」模式,將傳統油紙傘產業做大做強,闖出了一條持續穩固發展的新路。

3 一把油紙傘打開產業興旺的致富門

擴充產品類別 達興工藝品廠產品由單純的油紙傘拓展了相框、筆筒、無紡布工藝品等各個類別。

拓展銷售渠道產品不單在國內銷售,更將產品帶至日本、東南亞、非洲等地,作為特色產品售賣。

開發研學體驗油紙傘製作在長沙市雨花區非遺館設立生產工藝展示區,開發學生手工實踐體驗課堂。

提高產業規模 村致富工廠建成,油紙傘廠第一個搬入進駐,進一步提高了勞動效率和產業規模。

4 一把油紙傘帶動了特色產業的發展

發展有思路,致富有盼頭。

以一帶多椒花新村通過實施「特色產業龍頭帶動、牽線搭橋鼓勵就業、重點扶持以點帶面」的產業扶貧措施,相繼發展了楊梅、蔬菜種植,中蜂、家禽養殖和油紙傘加工等特色產業。

培育人才相繼培養了李忠國、徐明柏、杜保君等農村產業致富帶頭人,幫助創辦達興工藝品廠、茂旺農場、君保農場等產業基地,帶動村內勞動力參與產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穩定收入10萬元以上。

村企合作特色產業建起來了,為了幫助產品銷售,村子主動聯繫興盛優選、達漫金服等電商企業來村訂購產品。

三、地道之見

了解完椒花新村,地道農旅地道君認為我們不能只站在農業的一畝三分地考慮問題,農村不是只有農業,有時候特色手工業或許是你的村子的突破口,故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或幫助:

1 挖掘鄉村的技藝

因地制宜 如果你的村子自然資源不好,不適合發展農業產業,可以引進或挖掘獨特的鄉村手工技藝,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內容,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濃鬱的地域特色,是鄉村特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將文化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從文化變現的角度,將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實現鄉村振興,產業振興。

挖掘能人將手工技藝作為本村的著力點和鄉村振興的突破口,挖掘本村的土專家、田秀才,激發手工業能人的創造力,推動手工技藝與鄉村產業有機融合,培植鄉村新產業。

全民參與 鼓勵引導普通村民加入特色產業建設,擴大就業容量促進村民在家門口就近就業,有事幹、有錢賺。

2 推動技藝產業化

藝術不是「陽春白雪」,手工技藝束之高閣不能幫助村民掙大錢,只有推動技藝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才可以擴大產量,從而擴大產值。

培育培訓加大對普通村民鄉村手工技藝的培訓、示範引導和品牌培育。

與時俱進改善傳統工藝製品的製作環節,破解工藝瓶頸使之可以大規模、大批量生產,同時適應市場需求,讓工藝製品更貼近現代生活,增加產品附加值。

3 要主動對接市場

主動對接企業 主動對接企業,發展訂單產業,企業需要什麼,我們做什麼,從而分擔風險,解決銷售問題。

培育市場主體 大力推廣電商應用,積極對接營銷推廣平臺,鼓勵創新創業。

強化基礎保障強化農村物流保障、配套設施保障、人才保障。

地道國際·農旅』地道國際農旅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而設立,以深耕農旅、振興鄉村為使命,以創新農業與農村發展模式為抓手,是中國農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領導品牌。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康養綜合體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臺。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THE END

相關焦點

  • 油紙傘手藝人開辦工藝品廠,帶動67戶貧困戶一起脫貧
    胡吉星 攝) 三個月前,因病已在家休養一年多的瀏陽市達滸鎮椒花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孔祥仁終於找到了活計:由達興工藝品廠提供原材料並送上門,他和老伴在家裡從事白紙傘的傘頭加工,按計件領工資。「我生病後沒辦法出去做一些重活,現在能在家加工傘頭,兩個月也掙了3200多元。多虧有了老李的幫助。」孔祥仁高興地告訴記者。
  • 老手藝撐起「脫貧傘」
    原標題:老手藝撐起「脫貧傘」   在椒花新村新建的「致富工廠」內,「五一」期間新遷入駐的湖南瀏陽市達興工藝品廠裡,數十名制傘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 龍泉湖新村:黨建統領鄉村振興的「萊西樣板」
    龍泉湖新村:黨建統領鄉村振興的「萊西樣板」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0.02 星期五     龍泉湖新村是萊西市河頭店鎮9個新村中規模最大的行政村,龍泉湖新村轄12個自然村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 | 靠一把油紙傘,他給別人發出180萬工資
    湖南瀏陽市達滸鎮椒花新村低保戶江金生坐在地上,將小小的紙傘成品放進透明塑料包裝紙中,妻子和他坐在同一塊地墊上,做產品檢測,這是他的上一道工序。江金生夫妻有三個小孩,去年因病致貧。今年,村上給他們評上了低保戶,可以得到更多的幫扶政策支持。「你記得把醫院單據拿回來,只要超過1萬塊錢,除了醫保報銷,村裡還可以補貼1000塊錢。」站在一旁的長沙市商務局駐瀏陽市達滸鎮椒花新村第一書記楊吉昌說。
  • 在福州,我撐起了一把油紙傘,等你……願長存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來自戴望舒的《雨巷》,讀著讀著心裡想著,自己生活在古代或者是冥國時期,在下雨天穿著一身旗袍撐著一把油紙傘走在小巷間,看著細雨敲打在石路上,沒有吵鬧,只能聽見雨聲,安靜地走著,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渡過,也許就在那個時候
  • 致敬勞動者 脫貧致富不忘鄉鄰 李忠國一把油紙傘撐起一片天
    他用一把油紙傘撐起一片天,幫助52戶貧困戶達到平均年收入萬元以上,解決了15戶穩定脫貧問題。      他自主創立的湖南省瀏陽市達滸鎮達興工藝品廠,至2019年底工廠年銷售額接近600萬元,油紙傘產品遠銷歐美、日韓和東南亞等地。
  • 晏陽初新村建設實驗暨鄉村振興發展研討會在巴中舉行
    研討會現場研討會現場  四川新聞網巴中10月22日訊(記者 李桃 攝影報導)10月21日,在第六屆巴人文化藝術節舉辦之際,「話語巴山」·晏陽初新村建設實驗暨鄉村振興發展研討會在巴中舉行。與會領導、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發言。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把油紙傘撐開脫貧路
    在瀏陽市達滸鎮椒花新村,李忠國一家居住在一座20世紀70年代建起的土坯房裡。2015年家中老宅被鑑定成危房,時年92歲的老母親需要贍養、一雙兒女在讀書上學、妻子要操持家務,李忠國打工的收入難以維持一家的生計,而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困境、鄰裡的議論讓年過五旬的李忠國覺得「很不光彩」。
  • 她力量 | 巴中新型女農民,撐起鄉村振興半邊天
    一大批傳統農民轉型成長為新型職業農民,一大批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人員加入到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一大批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領辦人,新型職業農民已成為帶動全市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的主力軍,這其中不乏巾幗的風採與身影。她們不僅僅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獲益者、享有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建設者,以自己的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步伐。
  • 「鄉村振興」的馬連莊突破
    「脫貧攻堅」之後,「鄉村振興」如何繼續?對於平臺較小、資源稟賦較差的鄉鎮,「鄉村振興」如何突破?近來,山東省青島市馬連莊鎮用平臺思維整體推進鄉村工作,激發了鄉村活力。  位於青島萊西市的馬連莊鎮在黨建統領下,「以鎮帶村、整鎮推進、全域提升」,構建了「鎮農業公司—新村鄉村振興公司—經濟合作社—基層農戶」四級平臺,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近年來,馬連莊鎮規模化流轉土地3.2萬畝,建設青島甜瓜產業園等規模化園區20多個,鎮村兩級增收1600多萬元,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幹事創業好班子」和「山東省文明村鎮」。
  • 青海尖扎縣以文化旅遊促移民新村振興
    原標題:青海尖扎縣以文化旅遊促移民新村振興 荒地變身休閒鄉村青海尖扎縣德吉村統一打造的農家樂民宿區。記者 劉春沐陽攝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對淺腦山區生存條件惡劣、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7個鄉鎮30多個貧困村251戶農牧戶集中安置,同時採取「文化旅遊+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模式,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2018年12月初,青海省大部分地區已是冰天雪地,但是在黃河岸邊,卻有個村子景色旖旎
  • 寧鄉:通衢大道催熱「鄉村旅遊」 天馬新村化身「夢想小鎮」
    天馬新村石侖關環線(攝影 陳萌) 華聲在線5月17日 訊(記者 朱加寧) 2017年對於50出頭的王菊香而言,無疑是人生中的重要節點。當年,他和丈夫做的飼料生意因為村裡生豬養殖集體退養,而陷入困境。借著家門口石侖關環線修通的契機,他們沿路做起了農家樂生意。
  • 田野調查、精準服務、文化滋養,他們這樣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酣暢的歌舞、熱情的觀眾、歡快的氣氛……2019年10月5日晚上,尋甸縣塘子街道鍾靈社區小海新村的活動室裡,華理社工專業的3名研究生王寒溫、程雪華、魏璽昊和40位苗族村民辦起了「獻禮祖國70周年」國慶聯歡會。
  • 鄉村振興|烏當區:一條路串起鄉村振興夢
    從一個靠種菜賣菜為生的菜農,到家門口務工的「上班族」, 周正洪很難相信自己會有今天的生活;從一個依靠傳統農業,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的落後山村,到如今特色產業開始興起……這一切的變化,還要從一條路的故事說起。「一直以來,連接下壩鎮與烏當城區的路,只有一條132縣道。」
  • 回眸「十三五」 | 鄉村振興呈現新格局
    郫都牢記使命,感恩奮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略,加快建設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聚力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布局打造「1558」融合發展空間,融合發展示範效應初步顯現。戰旗村獲評「全國鄉村振興十大示範村」。青槓樹村獲評「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基地」。唐昌鎮獲評全省鄉村振興示範鎮。
  • 花園鄉村迎客來 長安區以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在今年西安市召開的「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動員大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浩對長安區一產二產三產融合、城市鄉村自然融合、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發展之路給予肯定。按照「三個融合」的發展定位,長安區緊扣「三三三」戰略和十五項重點工作,努力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推進清潔鄉村、花園鄉村、「五化」道路「三個全覆蓋」,以好環境催生新業態、新產業,提高群眾文明素養,走出了一條人、環境、產業、經濟協同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 山西凌志集團陳鴻志的鄉村振興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闡述了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怎樣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這是黨中央著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凌志集團掌舵人陳鴻志是如何幫助家鄉進行鄉村振興之路的呢?
  • 落實田野實踐 探尋鄉村振興之路
    實踐期間,清華學子深入農村基層,走進田間地頭,圍繞鄉村振興工作,實地調研基層黨建、精準扶貧、鄉鎮特色產業培育、鄉村生態旅遊、民族非遺文化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思考區域特色的差異化發展,探索貴港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黨建引領,築牢鄉村振興戰鬥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