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二十四孝]首屆全國孝老愛親模範張曉:延續孝與愛

2020-12-18 中國文明網

  張曉,首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第十一屆甘肅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2007年十大隴人驕子、平涼市優秀共青團員。

  17歲成全國道德模範

  張曉4歲喪父,母親患類風溼關節炎,臥病多年。張曉小小年紀便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重任。從為母親穿衣刷牙洗臉,到生火做飯洗衣,他事無巨細,一一打理。最艱難的時候,他們住著不足3平方米的小草房、吃撿來的菜葉。儘管條件艱苦,他仍十幾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

  張曉的事跡被報導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社會各界紛紛施以援手,幫助這對母子渡過難關。2007年,17歲的張曉當選全國首屆孝老愛親道德模範。2010年,從甘肅省平涼醫專畢業後,張曉考到甘肅省平涼市崆峒鎮衛生院,成為一名醫士。

  堅守與改變

  距第一篇關於張曉的報導刊發已有7年,當初倔強的少年已成長為結實的青年,他對「孝」的理解和踐行也在發生變化。

  現在,已經參加工作的張曉每天都會早早地起來,為母親洗臉梳頭,做好早上和中午的飯,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後,又急匆匆地回來做晚飯。母親由於常年臥病在家,性格比較內向,他總會想辦法逗母親開心。

  「媽,您最近是不是對我不滿意?」

  「不滿意很久了。」

  「我想了一下,可能是我現在沒結婚,將來有孫子了,您肯定會特別開心。」

  「嗯,挺有道理。」

  張曉說,以前對『孝』沒有概念,「只知道這些是我應該做的,從沒有想過如何做才能體現『孝』」。現在,已參加工作的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讓母親活得舒心:「收入雖不高,但我有能力更好地照顧家人了。我現在能做的不僅僅是讓我媽吃飽穿暖,更要讓她心情舒暢。」

  他說自己是家庭觀念很重,也比較容易滿足的人,「能把母親照顧好,把工作做好,就很好了」。

  建立公益組織,握好愛的接力棒

  2012年底,張曉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建立了「平涼陽光義工」組織,主要為貧困兒童助學、幫助孤寡老人。一年多來,他們通過網絡等平臺,招募了270多位志願者,其中有政府公務員,有銀行職員,也有個體戶。目前,他們已對平涼市的一個區和三個縣的貧困兒童進行救助,2013年,在地震後的甘肅岷縣也有他們的身影。

  「我有多大能力,就幹多少事情。」張曉說,「我現在的日子或許過得不如別人,但至少能過得去。我受過別人很多幫助,想讓這份愛心延續下去。」

  目前,張曉和他的朋友們正在努力,讓這個新興的民間公益組織發展壯大起來,延續對老人的孝心,更延續社會各界對他給予的愛心。(記者 宋喜群)

相關焦點

  • 向道德模範致敬——第五篇章《孝老愛親》
    向道德模範致敬——第五篇章《孝老愛親》 2020-10-08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州開展"孝老愛親"道德講堂 網絡傳播「新二十四孝」
    廣州開展"孝老愛親"道德講堂 網絡傳播「新二十四孝」 2016-01-19 10:23:00
  • 孝感:《二十四孝》中有「三孝」出自孝感,聞名於世的孝文化名片
    孝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孝感的靚麗名片。傳承弘揚好孝文化既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湖北有深厚的孝文化土壤。古代的《二十四孝》中有「五孝」出自湖北除孝感一地就有三孝外,再加荊門地區的老萊子「戲彩娛親」,襄陽地區的丁蘭「刻木事親」,加之武漢黃陂「代父從軍」的大孝女花木蘭的傳說故事,湖北不愧是地地道道的孝文化大省。湖北眾多的孝鄉故裡,首推孝感。孝感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國唯一一個因孝命名又以孝傳名的中等城市,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孝文化資源。
  • (當代24孝)全國孝老愛親模範曹於亞:堅強女孩的孝義選擇
    她說:「要把愛和感恩傳遞給學生!」這位當年割腎救父的女孩已經成長為高校的一名政治課教師,以一個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的力量不斷向學生們傳遞正能量。  曹於亞出生於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三歲起父母就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她與弟弟、妹妹和外婆一起生活,小小年紀便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在她的記憶中,父親身體一直很好,還曾學過中醫。
  • 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曹於亞 寄語新時代好少年付宇豪
    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曹於亞 寄語新時代好少年付宇豪 發表時間:
  • 品讀「當代中國二十四孝」:孝是生活細節 生命呵護
    孝老敬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古有「扇枕溫衾」等24孝故事代代相傳,今有「為父捐腎」「背母上學」等當代中國24孝典範。中國文明網推出《當代中國二十四孝》特刊,講述當今孝心好兒女的感人故事。
  • 寧夏1人獲全國孝老愛親模範榮譽稱號 9人被授予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9月5日在北京舉行。座談會上宣讀了表彰決定,張富清等58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張佳鑫等257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 湖北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紀略之一:孝老愛親感荊動楚綿綿心
    古傳「二十四孝」,湖北獨佔其三: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枕溫被,孟宗哭竹成筍。    孝行感天動地,湖北孝感,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以「孝」命名的地級市。    這方孝的沃土,經過兩千多年的積澱,散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全國道德盛典上,總有湖北「孝星」慈愛溫和的笑容。
  • 【勞動模範】賀正繼:孝老愛親美名揚
    賀正繼:孝老愛親美名揚王健 報導導語: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安陽鄉賀家城村村民賀正繼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演繹了一場孝敬父母,團結兄弟,叔侄和睦的人間大愛,被周圍鄰居稱讚為孝老愛親的模範。同期聲 賀正繼妻子 姚海霞:兩個老人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大,現在都70多60多了,叔叔60多,母親70多,不是太自立了,不能幹活了,我們就是孝順著養活,人家老人把我們撫養大了,我們小的必須要孝順老的,撫養。
  • 廣州各地開展孝老愛親主題月活動 敬老愛老氛圍濃厚
    10月是全國「敬老月」,也是廣州市「孝老愛親」主題月。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家庭和睦、社會文明和諧的根本。活動通過社區代表發言、學模範、誦經典等環節,闡述孝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告訴大家要以己之行詮釋孝老愛親,行孝當及時,讓大家感受正能量,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生活味。(增城區文明辦)
  •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事跡展播——韓瑜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韓瑜:笑對人生情暖人間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北區小董鎮中心小學教師韓瑜 韓瑜捐腎救父的事跡感動了社會,先後榮獲廣西十大孝心獎、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獎、中華孝親敬老楷模獎、中華孝親敬老之星獎。     韓瑜是個愛笑的姑娘。「什麼時候見她,都是個笑臉」,很多人這樣說。跟韓瑜在一起,她那爽朗的笑聲會讓人覺得她還是個孩子。然而,當你真正走近韓瑜,了解她的事跡,感受周圍人對她的評價之後,你又會感到她有著與23歲年齡不太相稱的成熟。
  • 湘潭大學做好「孝」文章
    今天下午,由全國首家大學生孝行志願者社團——湘潭大學孝行協會發起的「萬封家書報平安,一片孝心給親人」系列活動正式啟動,來自該校300多個班級的孝行志願者代表舉起右手,莊嚴宣誓。 湘潭大學「萬封家書報平安,一片孝心給親人」系列活動開創了湖南高校全校性孝親感恩家書活動的先河。
  • 「道德的力量」系列報導——親力親為照顧高齡雙親的孝老愛親模範
    從今天開始,本臺在《長安新聞》中開設「道德的力量」專欄,集中報導我區此次表彰的道德模範,講述他們的故事。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首先為您介紹的是:十年如一日孝敬雙親,傳播孝子正能量的孝老愛親模範——劉坤虎的生活。
  • 孝老愛親遍中華(弘揚孝老愛親傳統美德)
    他們是農民、牧民、工人、教師、學生、軍人,分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有漢族、彝族、黎族,也有藏族、蒙古族、土家族,但他們都深受傳統美德的滋潤,明白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對長輩、對老人、對生養他們的父母充滿了愛。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孝,對他們而言,並不驚天動地,而是天經地義。
  • 全國十大孝老愛親模範候選人(四)
    歐陽名友2005年被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和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評為中華孝親敬老十大楷模;被湖南省老齡委、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評為湖南省十大孝星。    E31周美香 作為一名警察的妻子,羅映珍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積極弘揚家庭美德,不但熱心本職工作,而且熱愛公安事業、關心支持緝毒工作。多年來,她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當代女性的奉獻之歌、正氣之歌、愛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羅金勇與妻子羅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羅金勇臨危不懼與3名毒販進行了殊死搏鬥,因寡不敵眾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
  • 德耀中華·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跡全國孝老愛親模範候選人...
    全國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 全國見義勇為模範候選人 全國誠實守信模範候選人 李昌女榮獲全國孝老愛親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海南省最美家庭標兵等榮譽稱號。 524 楊曉微 楊曉微,女,漢族,1985年4月生,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新城鄉和平村村民。 80後好媳婦楊曉微用瘦弱的身軀,撐起一家四代人生活晴空,悉心照顧高位截癱的丈夫、公公和雙目失明的姥姥,十年堅守、不離不棄,用博大真情詮釋孝與愛的美德。
  • 中國傳統孝文化的現代傳承與價值轉向
    2013年,市委、市政府從歷屆110位「十大孝子」和「小天使」中評選出十佳孝子,作為魅力孝感20年模範人物進行表彰,還每人獎勵1萬元。從開展孝子評選以來,孝感有1人榮獲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2人榮獲中華十大孝親敬老楷模,3人四次榮獲中華十大孝親敬老楷模提名獎。
  • 蕪湖建立「孝文化牆」多渠道宣傳孝道 弘揚傳統美德
    沒有空洞的說教,沒有呆板的灌輸,文化牆上的故事潛移默化地引導大家樹立敬老愛老助老的意識,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  家住蕪湖市鏡湖區鏡湖街道社區的劉莉娟大姐說:"現在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經不多了,年輕人知道的就更是少之又少,這個文化牆辦得非常好,我每次接女兒放學,都帶她到這裡看看。"
  • 新時代二十四孝 看看都是誰?
    ,「三十年如一日孝敬嶽母娘的好女婿」謝延信   謝延信,河南焦作人,曾獲得第一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曾榮獲第三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感動中國(2009)年度十大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孟佩傑5歲那年,父親因車禍去世。   母親受生活所迫,將她送給隰縣劉芳英收養。   1998年,養母劉芳英患上了椎管狹窄症癱瘓在床。
  • 漫談中國傳統孝文化:《二十四孝》對儒家「禮」的闡釋
    孝敬老人、愛護孩子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古代有不少孝子的故事,其中流傳甚廣、最經典的當屬我們口中常說的《二十四孝》了。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雖然知道《二十四孝》這幾個字,孝敬老人莫過於24孝,但是大家知道這《二十四孝》中都是哪二十四孝嗎?這《二十四孝》的背後又藏著怎樣的故事呢?《二十四孝》用實例闡釋了儒家「禮」的內涵和要求。其中的「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