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扶持機制 創新發展模式
環江種植12萬畝油茶樹結出「致富果」
廣西新聞網環江12月3日訊(通訊員 陳光科)近年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關於實施油茶「雙千」計劃的部署要求,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目前,全縣油茶種植面積12.2萬畝,種植戶1.43萬戶,其中貧困戶7114戶,佔全縣貧困戶總數的27.1%。
完善扶持機制,夯實脫貧攻堅產業基礎。該縣制定貧困戶發展油茶產業獎補機制,對貧困戶連片發展1畝以上的,給予每畝2000元的產業發展補助金,共發放產業補助金400萬元,惠及貧困戶1333戶。對驗收合格的示範基地給予100元/畝補助,對獲認定的各級油茶示範區、園、點分別發放5萬到50萬元不等的配套獎補資金。目前,累計發放油茶獎補資金達4500多萬元,惠及貧困戶7114戶。同時,每年投入150萬元加強油茶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工作,確保貧困戶的良種壯苗供應。用活用足油茶產業扶持政策,為企業和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有3個企業和1個合作社享受油茶貼息貸款共800萬元,惠及貧困戶203戶。此外,該縣還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油茶產業路145公裡。
創新發展模式,促進農民增收和穩定脫貧。為增強「造血」功能,該縣推行「國有林場+政府平臺公司+扶貧產業基地+萬戶脫貧戶」的產業帶富模式,實施「萬畝萬戶、一基雙帶」貧困戶脫貧後續扶持工程,帶動全縣1.8萬戶脫貧戶發展特色產業。創建「油茶+中草藥」基地,實現1畝土地2畝產值。「1+1」油茶林下套種中草藥複合項目達產後,基地年總產值達6000萬元以上。同時,3519戶建檔立卡脫貧戶入園參與種植管護,每年勞務增收528萬元,平均每戶年增收1500元以上。推行「合作社+基地+貧困戶(脫貧戶)」模式,該縣以租賃、參股等方式鼓勵和引導油茶林地經營權向種植大戶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油茶基地建設,全縣148個油茶種植大戶共經營面積3.6萬畝,帶動貧困戶4100戶15356人參與,吸納貧困戶就業1230多人。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基地+貧困戶(脫貧戶)」模式,培育1家油茶龍頭企業,經營油茶麵積7340多畝,年產山茶油1000多噸;組建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將其經營活動納入公司產業鏈,吸納貧困戶就業1460人,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實現「貧困戶增收、企業增效」的雙增目標。此外,推行「村集體經濟+基地+貧困戶(脫貧戶)」模式,76個貧困村由村黨支部牽頭引進投資商,通過實行土地股份合作等模式發展油茶種植。
後援單位聯建扶持,助力貧困戶「自我造血」。該縣制定出臺《開展油茶產業發展「321」幫扶活動方案》,採取「後援單位聯基地、幫扶幹部聯農戶」的辦法,全縣123個縣直單位「一把手」在143個定點聯繫村任脫貧攻堅「大村長」,建立「321」幫扶聯繫溝通機制。全縣實施「縣領導帶頭、幫扶幹部援種」工作措施,幹部深入山間地頭帶動種植高效油茶,給貧困戶注入強心劑、吃下定心丸,力爭實現貧困戶「自我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