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哥叫姐還是叫老師? 職場"菜鳥"該如何稱呼前輩

2020-12-17 福州新聞網

  「菜鳥」初入職場,如何稱呼前輩有困惑——叫哥,叫姐,還是叫老師?

  畢業季過後,又一批職場新人走上各自工作崗位。進入新的工作環境,「新來的」面對同事前輩,應當如何稱呼,不少職場「菜鳥」有困惑。本期《今日話仙》,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在職場稱呼上「菜鳥」們都應當注意些什麼?「老人」又有啥看法?

  【新人經歷】

  觀點一:稱呼「老師」不會錯

  小蔡是一名「95後」,目前在一家藥店工作。小蔡告訴記者,剛畢業時自己是一張白紙,與店裡的人也不熟,性格拘謹,初來乍到的她稱呼藥店店長為「老師」或者「帶教」。

  「當時是和另一個新人同時過去的,我們一開始會商量叫法。」小蔡表示,店長和老店員都是年長的前輩,與父母同歲,可是這時候叫「叔叔」或「阿姨」明顯不合適,稱呼其「姐」或「哥」心裡又有些彆扭。儘管店長讓他們直呼其名,他們也不敢這麼做,最後折中尊稱「老師」,「最不會出錯」。

  觀點二:叫哥叫姐拉近距離

  同是「95後」的小燕現在是市區一家網絡公司的新員工,初入職場的她也有自己的一套心得——除了領導,其餘人不論比自己年紀大多少,統統稱呼「某某哥」或「某某姐」。

  「個人覺得叫『姐姐』、『哥哥』有點甜膩矯情,如果是叫『姐』或『哥』,就比較簡練了。」小燕說,公司裡有一位女前輩年紀比自家媽媽還大,但是出於尊敬,她仍然喊對方是「某某姐」,對方也樂意接受這種稱呼,還連誇她嘴甜,拉近了不少距離。

  小燕堅持這樣的稱呼模式,在職場上順風順水,與同事相處得十分愉快。

  觀點三:怎麼方便怎麼稱呼

  「平時可能會在名字後面加上『哥』、『姐』,但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很經常直呼姓名。」在私企工作一段時間的新人小施說,公司裡的氛圍比較隨和,大家基本是「從眾」,別人怎麼稱呼,就跟著稱呼,新人進來之後稍加觀察就能清楚。

  小施認為,在開明的氛圍裡,如果自己不喜歡或不習慣對其他人的某種稱呼,其實不需要刻意去強調,有時候多餘的稱謂可能會成為上下級交流的桎梏、同事之間相處的隔閡。「大家都是要做好事情,只要稱呼得當,怎麼方便怎麼來吧。」

  【「老人」看法】

  進入外企工作 用心記住英文名

  在外企工作的職場新人,應當如何稱呼前輩同事呢?其實這並不難,在泉州女婿Mike看來,外企裡頭大家都是互相稱呼英文名,不論領導層還是普通員工,沒那麼多規矩。

  不過,來泉州數年的Mike已被閩南文化「同化」不少。最初員工們都是遵循外企常見的一套稱呼,後來不知是誰起的頭,喊Mike「馬總」,其他人跟風,「馬總」的稱呼便沿用至今。而Mike現在也習慣了用中文稱呼下屬,比如「小張」、「小陳」。

  「其實還是看這個公司的工作氛圍吧。」Mike等人認為,很多外企還是習慣於用英文名互稱,新人只要用心記住了大家的英文名,一般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出現。

  正式場合稱呼職務 私下更喜親近叫法

  在泉州一家醫院工作的小陳說,自己所在科室和其他科室都是本地人居多,平時多用閩南語交流。「醫生不外乎就是某某醫生,有職務就稱呼某某主任,如果是副主任,為了順口,大家也叫某某主任。」小陳說,至於護士,因為用方言叫起來很拗口且不好聽,大家也隨著一些企業員工稱呼「老師」、「某姐」,如果是護士長,則稱呼「某長」順口。

  在警務系統裡工作的指導員阿彬說,新人來到單位,並不會太煩惱這個問題。比如遇到有職稱的前輩,姓氏加職稱的叫法都中規中矩,任何場合都適合。「但是同事亦戰友啊,稱呼一聲兄弟或者某某哥、老大哥,分外親切!」阿彬坦言,在私底下他更希望比自己小的同時喊自己「彬哥」,顯得不生分。

  【專家意見】

  根據企業文化 「入鄉隨俗」

  黎明職業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相關負責人 葉彥琪

  「其實現在的文化氛圍相對輕鬆,自由度比較大,對稱呼的要求也沒有那麼嚴格,大部分職場裡對新人的容忍度和接納度是比較高的。對於外向的新人來說,其實他們比較活潑,更能夠去適應職場,對稱謂困惑的問題比較少,主要還是內向的新人心裡會有疑慮存在。」葉彥琪說。

  葉彥琪表示,稱謂主要是根據企業文化來「入鄉隨俗」,比如在教育系統裡,普遍是稱呼「老師」;在技術領域裡,更多是稱呼職稱,如稱呼某工程師為「高工」,政府部門也多是以職稱為主;在私企中,則主要還是取決於企業的文化氛圍。

  「日韓文化裡會有一些等級觀念存在,多以姓氏加職務來稱呼同事及領導。而中國文化講求中庸、講求尊重。」針對新人對平輩的稱呼問題,葉彥琪表示,叫「哥」、「姐」的情況在政府部門等較嚴肅正式的工作單位並不常用,對於平輩、直屬上司或相熟的同事可以這樣稱呼,但還是那句話——主要取決於單位的文化。

相關焦點

  • 喊姐還是喊姐姐?叫哥還是叫哥哥?職場菜鳥到底如何稱呼人?
    《二十不惑》中大寶剛剛上班的時候,被叫不叫姐給整瘋了。面對資歷較深的上級開口閉口叫「姐」,這一行為被對方翻白眼;面對比自己略大一點的前輩,沒叫姐反被教育。這職場新人也太太太太太難了吧……我這「姐」在心口難開。沒辦法,大寶開始向職場靈魂導師姜小果請教。
  • 職場稱呼成菜鳥入職首條潛規則 叫"姐"流行"姐姐"就不行
    原標題:叫「姐」流行 「姐姐」就不行 職場稱呼成為菜鳥入職首條潛規則    每年暑假期間,因為應屆畢業生的湧入,各家單位辦公室燃起蓬勃朝氣。可除了清流之外,總有人會遇到一些讓人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的「泥石流」——比如,只比你小一歲的姑娘,打招呼都稱呼你一聲「姐姐」。
  • 職場第一課:如何正確稱呼同事?叫姐叫哥已過時,叫聲老師準沒錯
    職場第一課:如何正確稱呼同事?叫姐叫哥已過時,叫聲老師準沒錯「陳總您在辦公室嗎,XX項目的這份文件需要您過目並籤字。」「王姐有個事想麻煩您,能不能幫我拷一份你們部門上午開會的那個PPT,讓我寫個總結。」
  • 職場「小白」第一課 稱呼前輩如何喊到位
    文/全媒體記者任德志    中國江西網訊 對於剛畢業進入職場的「菜鳥」,要學的東西很多,可是要先學會的是什麼呢?有人認為應該先學會處理好和上司的關係,有人認為應該學會提防同事的競爭,也有人認為應該先學會如何協調工作和生活。
  • 75.9%受訪者初入職場時困擾於不知該如何稱呼前輩
    對於職場前輩的稱呼,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講究:有稱「師傅」「老師」,有稱「某某姐」「某某哥」,還有稱「某某總」「某某處」……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2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75.9%的人剛入職場時有過「不知如何稱呼前輩」的困擾。職務(46.0%)、師傅(44.2%)、某哥某姐(41.3%)是最常見稱呼。
  • 職場新人如何稱呼前輩?調查發現花樣還真不少
    每年八九月份,都會有很多新人進入職場,初涉辦公室的第一條規則就是學會稱呼人。稱呼不當,可能會對剛起步的職業生涯產生不利影響。對於職場前輩的稱呼,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講究:有稱「師傅」「老師」,有稱「某某姐」「某某哥」,還有稱「某某總」「某某處」……上周,有機構對1972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75.9%的人剛入職場時有過「不知如何稱呼前輩」的困擾。
  • 剛入職的新人,該如何稱呼公司裡的前輩?
    職場是有玄機的,入職到新公司,如何稱呼公司裡的前輩同事,則是門「學問」。不要盲目的上來就叫「哥姐」、「師傅」、「老師」、「阿姨」、「x總」之類的稱呼,叫錯了很容易得罪人。1、先了解和熟悉公司的文化及管理氛圍,是那種嚴肅規範型的還是輕鬆自由型的,前者用正統頭銜做稱呼的時候較多,後者除了在客戶面前,稱呼也是多樣的,有可能有稱呼頭銜的,有稱呼名字的,有稱呼英文名的,也有稱呼花名或綽號的。
  • 職場上,女老闆的老公該如何稱呼?叫老闆爹、老闆公的都錯了
    文/雪天驚雷這兩天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女老闆的老公,下屬該如何稱呼?」有的朋友說,男老闆的老婆叫「老闆娘」,那女老闆的老公,對應就該叫「老闆爹」。這位朋友的邏輯還挺順,「娘」對「爹」,但這裡有一個常識錯誤,所謂老闆娘的「娘」,應該是「娘子」的意思,而非是「母親」的意思。因此,按照這個邏輯,女老闆的老公應該叫「老闆夫」「老闆公」才對!
  • 職場技能之初來駕到,如何稱呼同事
    職場稱呼職場稱呼運用的恰如其分,可以拉近上下級、同事之間的關係,運用的不恰當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對於職場新人,初來駕到學會稱呼同事是打開人際交往的一扇門,運用不當可能給人留下不恰當的印象。因此掌握一些職場稱謂的原則尤為重要。職場稱謂原則喊錯是大忌。如果不記得對方職位或名字,那麼寧可說「您好」也不要亂叫別人,不然將會給對方留下不好印象。
  • 叫前輩還是師傅?職場稱呼的十種區別
    在職場中交往,難免要根據對方姓名、職位、職務進行稱呼,稱呼時瞬間的感覺,我總結為如下幾種:  一、 尊重之意。對高高在上的領導或者直接上司,因為認同他們打拼的事業,認同他們卓越的能力,內心自嘆不如,總覺得自己得多學習時所表達的稱呼。  二、 感激之意。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上司或者同事或者客戶。
  • 91年肖戰喊93年喬欣「姐」,新人如何稱呼前輩?真是世紀難題
    關於稱呼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娛樂圈,生活中、尤其是在職場上,簡直隨處可見,真的是世紀難題。尤其是新人,一不小心喊錯了稱呼得罪了人,被人暗戳戳記在小本本上了都不知道。就比如像肖戰這種情況,剛入職場的新人,面對前輩,到底該怎麼稱呼?
  • 職場新人怎麼稱呼?
    職場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場所,職場中稱呼的方式,不僅影響你在職場中的人際關係,也對情商是一大挑戰,別以為見人都是*總(*代表姓)地叫,人家一定會高興的,殊不知,如果在公司裡不是真的擔任某個管理崗位的總,這樣稱呼反而會讓人家非常尷尬,下面就簡單介紹在公司內部和與客戶方打交道時稱呼的方法:
  • 初入職場,如何稱呼同事,這些要點一定要牢記
    初入職場如何稱呼同事,這個可真是一個大學問,特別對於編內人員來說,基本一輩子在這個單位,稱呼不好得罪了領導和前輩,個人今後發展會很遭罪。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組網上的數據:有媒體對1972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75.9%的人剛入職場時有過「不知如何稱呼前輩」的困擾。職務(46.0%)、師傅(44.2%)、某哥某姐(41.3%)是最常見稱呼。到底該怎麼喊呢,我覺得作為新入職的人員有以下幾點可以注意,先看職務、後看年齡,美女同事,叫姐就行!
  • 在單位,你該怎樣稱呼你的領導和同事?
    李哥,王姐,陳經理Mark,David,Jessica老闆,老師,老前輩進入職場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同事、上級呢?不同類型的單位叫法是不一樣的哦可別叫錯啦一起來看一下吧! 機關、事業單位、文化類單位  怎麼稱呼?  叫聲「老師」準沒錯  彼此之間會叫某某老師,這個最保險,叫聲「老師」準沒錯。
  • 叫年輕同事「師傅」 亂了輩分?
    都市熱報消息,職場中,一個不合適的稱呼,或許會造成同事之間的尷尬;如果對領導稱呼不當,那你的印象分更可能會因此大大下降。最近,讀者吳芳就向記者傾訴,作為職場新人,一進公司就被如何稱呼同事給難倒了:直接稱呼姓名可是大忌,叫老師好像太普通,「有一次因為喊錯稱呼,我被同事指責亂了輩分。」
  • 叫「美女」嫌俗氣 叫「小姐姐」嫌油膩 現在該怎麼稱呼女性?
    來源:放牛班小時候,父母教我們的第一堂課就是「叫人」,面對跟爸媽同輩、年齡差不多的人,一般稱之為「叔叔,阿姨」,與爺爺奶奶年齡約等的敬為「爺爺,奶奶」,比自己略大的叫「哥哥,姐姐」。想來,稱呼也並沒有讓人為難多少。但現在情況有點不太一樣,比如最近網絡討論很火的話題:女生討厭被叫「小姐姐」?這回怎麼連「叫人」都不會了。
  • 八成的職場人,都不知道如何稱呼前輩,學會這三點準沒錯
    段家寶剛進入新單位的時候,就因為到底應不應該管同事叫姐的事情,而得罪了兩位同事。在面對這件事情的時候,江小果卻有自己的理論,向段小寶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理論還是非常有趣的,是用口紅來解決了這個令人犯難的問題。姜小果說,塗紅調姨媽調的厚塗得叫姐,塗粉調豆沙調的不叫姐。我們仔細琢磨一下,這裡邊也有著不少的道理。
  • 明星對吳磊的稱呼,李沁叫相公,張子楓叫前輩,秦牛正威叫法有點甜!
    首先看到的就是李沁,感覺她是一個比較佛系的人,一門心思只想要拍戲,所以很少營業,不過大家對她還是很喜歡的, 而李沁跟吳磊其實合作過「鬥破蒼穹」,並且還是一對呢,因為在劇中李沁對吳磊的稱呼是相公
  • 為什麼現在的明星都要叫老師 你看周迅:別叫老師!叫我名字!
    最近越來越多的網友都開始吐槽「為什麼要叫明星藝人叫老師」,明明他們只會唱歌演戲又不講課,你像黃磊、何炅等人被大家稱呼為「黃老師」「何老師」是因為除了藝人的身份,他們本來也都在大學任教,而普通的明星不管年齡大小都開始統稱為「老師」。
  • 職場怎麼稱呼同事
    相信剛進職場的很多朋友對同事之間該怎麼稱呼十分的頭疼,有的是前輩,有的是領導,還有的是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同事,那麼到底怎麼稱呼可以既不失禮又親切呢?小編告訴你。1.同齡的同事如果是和自己年齡相仿的而且沒有掛職的同事,可以直接叫姓名的後兩個字,這樣既親切也沒有違和感,同齡人之間比較好稱呼,交流也沒有障礙,只要注重基本的禮儀,不要不尊重別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