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周子勳
極不平凡的2020年終於翻篇,2021年的美好畫卷已經掀開。
2020年,對於每個人而言,是終身難忘的。用中央財辦原主任朱之鑫的話來形容2020年再恰當不過: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不可預測的「黑天鵝」,衝擊影響仍在繼續;經濟發展中面臨各種風險有很多是「灰犀牛」,威脅仍未消除。同時,今天又是地球村,「蝴蝶效應」隨時進一步放大和擴散。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過去一年,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的背景下,中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如此巨大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離不開每一名堅守崗位的耕耘者、奉獻者、奮鬥者,這裡面包括你我他。「眾人拾柴火焰高」。
有人說,跨過實「鼠」不易的2020,迎來「牛」轉乾坤的2021。這無疑是人們對新一年的期望。然而,因為疫情導致的各方面衝擊餘波猶在,肆虐的疫情陰霾至今未散。面對國外病毒變異,國內疫情防控不能有絲毫鬆懈心理、僥倖心理,必須如履薄冰、慎終如始。
毫無疑問,2021年各國的首要任務是加緊生產並注射疫苗,恢復社會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最近,多家金融機構發布經濟展望報告,普遍認為,由於疫情影響還在持續,2021年世界經濟或將開局不順,但新冠疫苗普及和更多財政刺激政策生效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徵穩馭舟。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快演變,以及我國進入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升級轉段」的發展階段,如何突破困境、轉危為機,如何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無疑需要多費思量。
圖片來源/新華社
步入2021年,中國經濟「牛氣」足,至少在資本市場上已現「牛市」跡象。跨年以來,A股成交量延續漲勢。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在2021年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有機遇讓經濟「牛」起來。
「改革牛」不停頓。中央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相關部門已經著手推進落實,比如1月5日,商務部等12部門印發《關於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五大舉措提振消費。財政部提出,2021年要「精準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央行也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宏觀政策的「雙精準」基調將助力2021年經濟開好局。
「開放牛」不止步。從歷時8年之久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到歷時7年之久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BIT)完成談判;從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到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從自貿區到自貿港;從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到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凡此種種,顯示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決心和信心。
「創新牛」無止境。創新驅動發展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中央已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2021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地方上也在布局數字經濟發展,比如上海提出,到2025年,上海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深圳提出,到2023年,成功研發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基礎軟體和CAD、CAE、EDA等工業軟體,部分數位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2021年,雖然面臨的挑戰依然巨大,但是新徵程的機遇無處不在。唯有我們每個人樹立奮鬥志向、保持奮鬥精神,就能匯涓成海、聚沙成塔,書寫屬於新時代更加燦爛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