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堯當政的時期,起用了一個名叫鯀的部落首領出來主持治水。但是由於只靠用「堵」的辦法,鯀雖然辛辛苦苦地忙乎了九年,卻沒有取得什麼成績,情形還似乎更糟了,結果被舜處死在一處名叫羽山的地方。
堯讓位給舜以後,舜又讓鯀的兒子禹出來繼承父業,領導治水。禹吸取前人失敗的教訓,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增加並主要用了「導」的方法,因水之力,導流入海。經過整整十三年的艱苦奮鬥,到底是把洪水治平了。
《莊子·天下》曾記載:
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
這段話的意思大概是:昔日大禹治理洪水,疏通江河使中國的九州和四夷都可以用水道來往。大禹親自操作勞動工具,使他的大腿十分消瘦,小腿的毛也掉了,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都不能阻擋他的行動,他終於獲得了成功,使天下萬國歸順。大禹是天下的大聖人,以身作則四處奔波,實在是令人感動!
在這漫長的十三年中,禹全身心地撲在治水上,私人的生活幾乎無暇顧及,所以一直到三十歲上,還沒有娶妻成家。這一年,禹來到了今天紹興的塗山,並遇到了一個名叫女嬌的姑娘。
禹與女嬌認識之後,相互產生了愛慕之情。但是還來不及互訴衷腸,禹又急急忙忙地到別處考察災情去了。女嬌十分思念大禹,天天盼望著能再見到他,期間還吟成了一支短短的情歌,被後世奉為「南音」之始。
《吳越春秋》:
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
意思是:大禹來到塗山(今河南嵩縣),遇見一隻九尾白狐,並聽見塗山人唱歌,說「綏綏白狐,龐龐九尾」,如果你在這裡「成家成室」,就會子孫昌盛,於是大禹便娶了塗山氏的女孩子,叫做女嬌。
由於神話記載得很晚,明顯加進後世思想文化觀念,就有了大禹在塗山娶九尾白狐為妻。按照現在的理解,塗山氏應該是一個以九尾狐為圖騰的部落,他們把九尾白狐當成是他們的祖先。
大禹和女嬌新婚四天後,大禹又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治水的徵程,以後直到治水成功,大禹雖曾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是卻硬起心腸沒有進去和妻兒聚一聚。塗山氏女嬌因為太過思念丈夫,化身成了望夫石。
《山海經·海內經》也有過這一段記載: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啟
所以,第一個從石頭縫裡蹦出來應該是啟,孫猴子要往後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