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月球「挖土」咯!「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2020-12-15 騰訊網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一看就懂!真人劇場版嫦五任務全過程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從地球出發到月面採樣再到返回地球,動作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好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小劇場」上演了「真人模擬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近月制動、著陸器攜上升器分離等等,全過程一看就懂。▼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經歷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如果任務取得成功,有望創造我國航天史上的5個「首次」。

多種方式的月面自動採樣

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嫦娥五號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與封裝

五院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效果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就開始為期2天的月面工作。它隨身攜帶的鑽取採樣裝置、表取採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將科學分工、精密配合,採取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方式,採集約2公斤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

據五院專家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採樣裝置為全新研製,技術新、難度大,需要考慮飛行任務以及探測器的測控、光照條件、電源、熱控等條件約束;採樣期間面臨月面高溫的工作環境;採樣任務時序緊張、機構動作多、不確定因素多。因而採樣封裝是此次任務的核心環節之一。

月面起飛全靠太空飛行器自力更生

完成月面工作後,嫦娥五號就要踏上歸途。從月球回家可不容易,第一步能否邁好至關重要,這要突破我國航天史上另一個首次——月面起飛上升

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是一個高難度科目。

眾所周知,運載火箭在地球起飛有一套完備的發射系統,點火起飛位置經過精確測算,飛行軌道也是一遍遍計算好的。

而月面起飛就不一樣了,沒有一馬平川的發射場,更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塔架,上升器只能站在著陸器身上發射。而月球表面環境複雜,著陸器不一定是平穩狀態,很有可能落在斜坡上或者凸起、下凹等不同的地形上,這都會增加起飛的難度。總而言之,整個起飛過程只能依靠太空飛行器自力更生。

效果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五院專家介紹,面對傾斜發射的技術難題,需要明確起飛穩定性的各項因素及其耦合的影響,依靠精確的定姿能力完成空中對準以實現精確入軌,必須通過大量地面仿真和試驗對起飛上升發動機開展驗證。但月面環境的特殊性,低重力、高真空等環境模擬使得地面驗證較為困難。

經過一系列技術攻關,五院科研團隊成功開展了各項試驗驗證,建立了一整套環環相扣的系統保證任務,護送嫦娥五號離開月球。

人類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

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面起飛後,將飛到月球軌道上。但要它憑藉一己之力將月球樣品送回地球,卻非力所能及。它需要在月球軌道上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把樣品交給返回器,讓其完成接下來的旅程。

上世紀70年代,蘇聯成功實施了三次無人月球採樣任務,先後利用月球16號、20號、24號探測器,一共從月球取回300多克樣品。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蘇聯採用探測器從月面起飛直接返回地球的方案。探測器需要攜帶大量燃料,而攜帶樣品的能力極為有限。

效果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探索,我國在載人航天領域已經熟練掌握了近地軌道交會對接技術,但是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不僅在我國尚屬首次,而且也是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一次這給五院科研團隊帶來了極大挑戰。

據了解,嫦娥五號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採用停靠抓捕式交會對接方式,且無衛星導航信號支持,對接和樣品轉移過程自主性要求很高。這需要在考慮探測器的測控、光照條件、姿軌控、電源、熱控等各種約束條件下完成交會對接飛行方案設計。

同時,月球交會對接過程中,地面測控支持能力受限,受到對接機構大小的限制,對接精度的要求較高。此外,嫦娥五號對接機構中必須考慮樣品轉移裝置的設計,保證對接精度滿足樣品轉移相關要求。對接機構與樣品轉移機構一體化設計也是難點。

效果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從上升器進入環月飛行軌道開始,一直到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完成對接與樣品轉移為止,五院設計師為嫦娥五號精心設計了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軌返組合體與對接艙分離等一系列關鍵動作,力助嫦娥五號精準完成樣品接力。

帶著月壤高速返回地球

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再入返回大氣層時,速度通常為每秒約7.9公裡的第一宇宙速度。而嫦娥五號從月球風馳電掣般向地球飛來,速度接近每秒11.2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

每秒3公裡多的速度差,帶來的力道大不相同。假如嫦娥五號衝勁過猛,一頭撞向地球,整個任務都將前功盡棄。

為此,科研人員提出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就像在大氣層表面打水漂一樣,讓返回器先高速進入大氣層,隨後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跳」起來,再以第一宇宙速度重新進入大氣返回地面。

2014年,我國發射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模擬了嫦娥五號奔月、繞月、返回的全過程,並對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進行了成功驗證,使我國成為繼美、蘇之後,世界第三個成功實施太空飛行器從月球軌道重返地面的國家。

不過,當年的試驗與如今的任務尚有細微差別。五院專家表示,嫦娥五號再入返回設計繼承了此前飛行試驗器的設計,任務再入航程也與飛行試驗器基本一致。但裝有月壤的樣品容器重量有一定不確定性,有可能影響返回器的質量特性,這對返回器制導導航控制系統的魯棒性(控制系統在一定參數攝動下,維持某些性能的特性)提出了較高要求。

除了前述四點,裴照宇還表示,我國將首次實施完整的月球樣品存儲、分析和研究全過程

效果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中國探月工程第三階段正式拉開序幕

中國的探月工程計劃,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而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即是第三階段」回「。

這段工程的結束,將使我國航天技術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一階段「繞」: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後來又發射了」嫦娥二號「,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探測。

第二階段」落」:發射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

第三階段」回「:發射「嫦娥五號」,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採樣返回。

從立項到發射,嫦娥五號任務團隊經歷了10年的艱辛奮戰,圍繞諸多關鍵核心技術和難點,充分研究繼承低軌道衛星、高軌道衛星、載人航天交會對接、地外天體無人著陸與太空飛行器返回等技術經驗,集中最強陣容攻克難關,確保了嫦娥五號探測器方案設計合理,各項功能性能滿足任務的要求,研製過程技術狀態和質量受控。

在接下來20多天裡,嫦娥五號能否成功完成任務如期歸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2020年11月17日,也就是在發射前一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101發射工位,做好發射的準備,等待窗口期的出現。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去月球「挖土」意義重大
    11月24日4時30分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嫦娥五號探測器 成功發射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原標題: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摘要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這是一盤很大的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這是一盤很大的棋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向月球的她,將執行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飛越近80萬公裡,為何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這捧高價土對中國航天有何意義?嫦娥五號還肩負著哪些重要使命?
  • 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據新華社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國防科大「慧眼」助力嫦娥五號成功「挖土」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17日訊(通訊員 張進 孫曉亮 張青斌 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記者今日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空天科學學院科研團隊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為嫦娥五號完成探月任務貢獻了多項關鍵技術。嫦娥五號成功「挖土」,科大「慧眼」助力在23天的太空之旅中,嫦娥五號的每一步都牽動人心。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11月24日凌晨,瓊北古邑,椰林深處,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身強體壯的「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再一次從這裡刺入蒼穹,帶著「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這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正式拉開大幕。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為什麼發射上天的是嫦娥五號,而返回地球的只有嫦娥五號返回器呢?在智東西此前發表的文章《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中,我們提到嫦娥五號由上升器、著落器、返回器、軌道器四部分組成。
  • 抵達月球「挖土」!嫦娥五號發射背後有個益陽「男保姆」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區域,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這是12月1日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畫面(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供圖:國家航天局)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供圖:國家航天局)去月球「挖土」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大概過程是這樣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送入月球軌道,「嫦娥五號」制動後進行環月飛行。在合適的時機下,著陸器與上升器和「嫦娥五號」分離,著陸在月球表面指定位置,然後採樣、包裝,由上升器攜帶進入環月軌道,和返回器與軌道器交會對接,重新合體完成。之後便是軌道器點火,離開月球軌道,以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於內蒙古地區著陸。整個過程看起來順暢,但是其中卻苦難重重。登月並非易事,但努力值得。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月球挖土有啥用,這是一盤很大的棋
    2020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並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目前已經發射的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測器,都屬於無人月球探測階段,這一階段分為繞落回三步走。
  • 視點| 月球「挖土」的嫦娥五號,和你要了解的北大航天人
    「 (三)深空探測的月球工程:嫦娥工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按照當年立項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隨著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無人月球探測」任務進入尾聲,而這一階段又分為「繞」、「落」和「回」三步——「繞」:研製和發射月球探測衛星,實施繞月探測。「落」: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回」:進行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探測。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虎嗅網
    為什麼發射上天的是嫦娥五號,而返回地球的只有嫦娥五號返回器呢?在智東西此前發表的文章《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中,我們提到嫦娥五號由上升器、著落器、返回器、軌道器四部分組成。
  • 嫦娥五號,到家了!|嫦娥五號|月球|中國國家航天局|軌道|中國航天...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俄航天集團公司祝賀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表面著陸
    中新社莫斯科12月2日電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當天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負責國際合作事務的副總裁薩韋利耶夫(Savelyev)代表公司向中方表示祝賀。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娃要了解的大事件:「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語音小課一定要聽!
    我們國家發射的嫦娥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已經成功繞月飛行,降落在月球表面,挖了差不多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發射全程 我們中國的探月工程目前達到了很高的科研水平,這次的落月、探測、再起飛技術,讓外國人都連聲稱奇呢!
  • 嫦娥五號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
    來源:澎湃新聞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工作人員搜索嫦娥五號返回器畫面(12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探月三期工程第三步圓滿成功,不僅意義重大,而且影響深遠。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這些「土」又如何運回地球?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市宇航學會資深航天科普專家、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技術顧問陶建中研究員,中國首位卡爾•薩根獎得主、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鄭永春研究員。   【月壤裡包含著許多重要信息】   月球上的「土」是怎樣的?
  • 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採樣有多難?
    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採樣有多難? 周超臣 發表於 2020-12-07 10:13:04 本月的某一天,我們就將收到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來的「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