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登13屆作家榜榜首,在日本大火的《三體》到底有什麼魅力?
前兩天在微博熱搜上看到劉慈欣的《三體》在日本大火賣了13萬部。都說在日本能賣到10萬部就算是暢銷書,那《三體》你讀過嗎?
4月19日,"第13屆作家榜"主榜單發布,劉慈欣和他的《三體》系列擊敗了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和餘華的《活著》,以1800萬元版稅收入高居榜首。榜單發布的一周前,《三體》系列小說改編的舞臺劇在上海首演,觀眾帶著3D眼睛欣賞這場"科幻"表演。
《三體》獲得雨果獎後就火了,今年初《流浪地球》熱映又給劉慈欣和三體添了把火。然而,再"現象級"的火爆,再多的官宣,也難以掩蓋這是一部粗陋的、力不從心的作品的事實。
說到三體,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作者——劉慈欣了。
平時的劉慈欣低調謙遜,是一座火力發電廠的工程師,被網友戲稱為"劉電工",但他其實還從事著計算機方面的工作。除了這些之外,他還是一位科幻小說作家,擁有龐大的讀者粉絲群,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被讀者尊稱為"大劉"的劉慈欣寫作風格也十分獨特,能夠在個體命運浮沉與宇宙興衰這樣宏大的時代背景之間遊刃有餘,節奏緊張,情節生動,常常讓讀者產生一種歷史感。
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正如金庸的武俠小說是上一代人的經典一樣,劉慈欣的《三體》仿佛成為了我們這一代人所必不可少的經典讀物,但由於其內容龐大複雜,這裡限於篇幅只是簡單地介紹一下其主體框架。
《三體》三部曲是站在非常宏大的宇宙背景之下進行敘事的,主要講述了地球文明與一個外星文明——三體文明相對抗的故事。劉慈欣在這之中獨創性地設定了一個宇宙文明之間相處的殘酷法則——黑暗森林法則,即文明應當儘量隱藏自己,並主動消滅那些暴露自己的其他文明。在這一法則的支配下,宏大的敘事被徐徐展開,肩負不同責任的主人公們——葉文潔,汪淼,羅輯,章北海,雲天明,程心陸續登上了舞臺。
《三體》之所以吸引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科幻的點子十分密集,幾乎每一章每一節都會有新的科幻概念出現,令人應接不暇。要知道科幻作家也是要吃飯的,一個有新意的點子就夠寫一篇短篇小說了,但大劉卻毫不吝嗇地將大量新穎的概念拋出,最終成就了《三體》。
《三體》中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之一,大概就是水滴了。"水滴"只是地球人起的名字,實際上它是三體人向地球發射的探測器,因外形像水滴而得名。
按照書中的描述,"水滴"是由強相互作用力材料製造的,會反射幾乎所有的電磁波,表面絕對光滑,溫度處於絕對零度。它純粹靠物理攻擊,速度極快,且能夠在高速下銳角轉向。關於水滴最經典的情節,大概就是丁儀用顯微鏡不論怎麼放大也看不清"水滴"的微觀結構了吧~
書中另一個絕妙的創意就是高級文明的降維打擊武器——二向箔。
三維宇宙空間由長寬高三個維度組成,而二向箔與三維宇宙接觸的瞬間,會使三維宇宙中的一個維度無限蜷縮,從而迫使三維宇宙空間及其中的所有物質向二維宇宙坍塌,並在二維空間中"融化"為只存在長和寬而被剝奪了高度概念的絕對平面。面對這樣強大的武器,人類絲毫沒有還手之力,最終整個太陽系都被二維化了。
這種類似的設定還有很多,每一個都精妙絕倫,讓讀者為之驚嘆。有人說它在科幻小說中絕對是最能打的,正是憑藉著這種魅力,《三體》陪伴了多少科幻迷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深夜,又讓多少有趣的靈魂陷入對宇宙與未來的思考。
很早之前就有朋友給我推薦《三體》這本書,但是直到現在我才開始閱讀,結果就沉迷其中,裡面的世界真的是太震撼,顛覆了人們的固有的思維。
而這次疫情,也讓《三體》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藉此,推薦此書給大家看,當然我不會說太多,這樣讀者在書中的樂趣就會被我剝奪,如同劇透一樣。《三體》全套一共分為《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
每一部都很精彩,很震撼,從引入三體文明的設定,讓人耳目一新,再到黑暗森林法則,觸發了每個人的思維,到最後的弱肉強食,才發現人類是如此的渺小,怪不得歐巴馬也感嘆,看了這部書,感覺當總統都沒什麼了不起的!
書中劇情環環相扣,從懸念到兩次鋪墊,再到最後的大反轉,給人極大的衝擊力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書不貴68元一套三本,也就是一件衣服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