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通知(第一輪)

2020-12-21 中國科學院

會議時間:2011年7月24-25日(7月23日報到,7月26日離會)

會議地點:新疆烏魯木齊市

會議規模:800—1000人

主辦單位:中國地理學會

承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協辦單位:新疆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新疆師範大學地理科學與旅遊學院

      新疆地理學會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一、會議主題: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

二、分會場主題與召集人

1、主題分會場:地理學發展大討論

召集人:宋長青(GSC副理事長、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研究員)

     史培軍(GSC副理事長、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2、專題分會場:土地系統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召集人:張鐿鋰(GSC自然地理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崔 鵬(GSC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3、專題分會場:氣候變化的區域響應

召集人:葛全勝(GSC氣候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方修琦(GSC氣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

4、專題分會場:乾旱半乾旱區水文-生態過程與水資源利用

召集人:周成虎(GSC水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於靜潔(GSC水文地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5、專題分會場:區域性汙染物的環境行為、效應與控制技術

召集人:陶 澍(GSC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 濤(GSC環境地理與化學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6、專題分會場:醫學地理發展探討

召集人:王五一(GSC醫學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楊林生(GSC醫學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7、專題分會場:環境變化與文明演化

召集人:朱 誠(GSC環境變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

     於志勇(新疆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8、專題分會場:沙漠環境與沙漠化

召集人:王 濤(GSC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楊 保(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教授)

9、專題分會場:經濟地理學思維

召集人:劉衛東(GSC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賀燦飛(GSC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10、專題分會場:區域與城市交通研究

召集人:金鳳君(GSC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曹小曙(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

11、專題分會場: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人文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

召集人:方創琳(GSC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周尚意(GSC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地理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

12、專題分會場:中國西部城鎮化新機遇

召集人:顧朝林(GSC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張小雷(GSC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13、專題分會場:新地緣政治經濟學結構:產業分工、世界城市和和平科學

召集人:王 錚(GSC城市與區域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平(GSC城市與區域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國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14、專題分會場:旅遊地理學創新與發展

召集人:保繼剛(GSC副理事長;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教授)

     楊兆萍(GSC世界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15、專題分會場:和諧城鄉與新農村建設

召集人:劉彥隨(GSC農業地理與鄉村發展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楊德剛(GSC農業地理與鄉村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16、專題分會場:數量地理最新進展與應用

召集人:梁 怡(GSC數量與計算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

     黃葉芳(GSC數量與計算地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

17、專題分會場:跨越時空:三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地理學

召集人:侯甬堅(GSC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吳松弟(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18、專題分會場: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地理學研究

召集人:闕維民(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徐紅罡(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教授)

19、專題分會場:國際河流資源、環境、安全與合作

召集人:何大明(GSC跨境流域與區域合作研究組組長;雲南大學亞洲國際河流研究中心教授)

     胡金明(GSC跨境流域與區域合作研究組秘書長;雲南大學亞洲國際河流研究中心教授)

20、專題分會場:地理信息科學的理論、方法與區域應用

召集人:陳 曦(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齊清文(GSC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21、專題分會場:基礎地理教育與教學

召集人:韋志榕(GSC地理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

     李  奕(GSC理事;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特級教師)

22、專題分會場:國際地理競賽動態與地理教學改革

召集人:王 民(GSC地理奧賽工作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

     張亞南(GSC理事;教育部考試中心研究員)

23、專題分會場:中美地理教育研究(English Session)

召集人:Michael Solem (Educational Affairs Director,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蔚東英(GSC地理奧賽工作組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24、專題分會場:大學校長、院長論壇(高等地理教育問題探討)

召集人:俞立中(GSC副理事長;華東師範大學校長)

     塔希普拉提·特依拜(新疆大學校長)

25、專題分會場:第六屆全國地理學研究生學術年會(詳細內容見研究生學術年會通知)

召集人:王少華(全國地理學研究生聯合會主席、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姬洪亮(新疆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研究生會、碩士研究生)

26、專題分會場:全球化、區域化與中國「走出去」戰略

召集人:杜德斌(GSC世界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李同升(GSC世界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27、專題分會場:人類-環境耦合系統與綜合自然地理學

召集人:蔡運龍(GSC原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蒙吉軍(GSC青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

28、主體功能區劃理論方法及在「十二五」規劃中的應用

召集人:樊 傑(GSC區域規劃研究分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曾 剛(GSC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三、會議初步安排

1、2011年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年會(23日報到;24日上午大會開幕式及大會報告、24日下午地理科學發展大討論;25日全天分會場交流)

2、中國地理學會十屆二次全體理事會議(23日下午)

3、中國地理學會十屆五次常務理事會議(23日晚上)

4、第六屆全國地理學研究生學術年會(7月22日報到,7月23日開會;24-25日參加2011年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年會)

四、報名與論文摘要提交辦法

1、參會報名:請擬參會人員填寫參會報名表(見附件),於2011年6月15日前通過電子郵件或郵局快件發送到會議聯絡處。

2、提交論文:口頭報告和牆報交流均須提交論文摘要。提交論文摘要截止日期為2011年6月5日。為了鼓勵和支持青年地理工作者參加學術會議,本屆大會將評選青年優秀論文20篇,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參評作者年齡在35歲以下,中國地理學會普通會員或學生會員優先。

3、論文摘要格式要求:大會將印刷論文摘要集。論文摘要應包括論文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學習)單位、所在省市、郵政編碼和電子信箱,以及關鍵詞(3-5個)、摘要正文。每篇摘要正文字數在500~600字,不列參考文獻。文件格式為MS Word。

4、申報青年優秀論文獎者,請同時提交論文全文;全文除上述要求外,還需要附有參考文獻。

5、提交方法:請通過電子郵件以附件形式發送到:gsc2011@igsnrr.ac.cn;gsc2011@ms.xjb.ac.cn。

五、會議費用

參會者需繳納會議註冊費,中國地理學會有效註冊會員850元/人,一般參會者(非會員)1000元/人;學生參會者600元/人(其中,同時參加研究生學術年會者700元/人)

六、食宿安排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膳食由會議組委會統一安排、支付;住宿可自行安排,也可通過會議組委會進行安排。具體房源情況見第二號通知。

七、會後科學考察

會後將安排多條考察路線,具體情況見第二號通知

八、大會組織機構

大會主席

劉燕華 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大會學術指導委員會(以姓氏拼音為序)

陸大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秦大河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名譽理事長、國際地理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局研究員

劉昌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孫鴻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李吉均 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程國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院長、研究員

童慶禧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

鄭 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王 穎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

葉嘉安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

姚檀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陶 澍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院長、教授

劉興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

石玉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李文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態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孫九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劉紀遠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保繼剛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校長助理、旅遊學院院長、教授

陳發虎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蘭州大學副校長、教授

崔 鵬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傅伯傑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宮輝力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首都師範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

史培軍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

宋長青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副主任、研究員

王 濤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楊桂山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俞立中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華東師範大學校長、教授

馮仁國 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副局長、研究員

許世遠 中國地理學會原副理事長;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蔡運龍 中國地理學會原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佘之祥 中國地理學會原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研究員

許學強 中國地理學會原副理事長;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

夏訓誠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塔希普拉提·特依拜 新疆大學校長、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Alexander B. Murphy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AAG)前主席;俄勒岡大學地理系教授

Dietrich Soyez 國際地理聯合會副主席;德國科隆大學教授

Douglas Richardson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AAG)執行主任

Mei-Po Kwan 美國俄亥俄大學地理系教授

大會組織委員會

主 席

張小雷 新疆科技廳廳長,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院長、研究員;

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新疆地理學會理事長

劉 毅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執行主席

陳 曦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新疆自然資源學會理事長

秘書長

張國友 中國地理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副秘書長:

楊德剛 新疆地理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師範大學副校長、地理科學與旅遊學院教授

劉志輝 新疆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教授;新疆地理學會副理事長

十、大會聯繫方式

通訊地址:烏魯木齊市北京南路40號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GSC2011」組委會

郵政編碼:830011

聯繫人:王存牛 楊德剛

聯繫電話:0991-7885336

電子信箱:gsc2011@igsnrr.ac.cn,gsc2011@ms.xjb.ac.cn

會議網址:http://www.gsc.org.cn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