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水歌、菠蘿粽、沙灣奶、手打金、木偶戲、螳螂拳、洪拳……我大廣州真是臥虎藏龍!
記者5月14日從廣州市文廣新局發布的公告中獲悉,廣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下稱非遺傳承人)推薦名單向社會公示。該批推薦名單共35人,涉及鹹水歌、嶺南木偶戲、洪拳、螳螂拳等多個項目。
去年12月,廣州市文廣新局在啟動第六批非遺傳承人的申報。經各區各市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推薦申報、專家評審小組初評、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議,形成了推薦名單,共35名。
該批擬推薦的非遺傳承人中,最年長的是傳統技藝類「嶺南盆景」的李偉釗,他今年80歲高齡,從藝58年,曾跟隨嶺南盆景大師孔泰初學藝,繼承了「蓄枝截幹」的藝術手法。
最年輕的是傳統體育類「米機王詠春拳」的黃冬薇,出生於1989年。她自幼師從祖父黃滬芳和父親黃念怡習藝,熟練掌握米機王詠春拳,在各類比賽中屢獲一等獎。黃冬薇現為米機王詠春館主教練,致力於米機王詠春拳的宣傳、推廣和教學。
本次擬推薦的傳承人涉及的非遺項目種類繁多,如:
傳統音樂類:廣州鹹水歌、客家山歌、嶺南古琴藝術;
傳統戲劇:粵劇、嶺南木偶戲表演藝術;
傳統體育:米機王詠春拳、洪拳、螳螂拳等。
傳統技藝:除廣彩、打銅技藝、廣式硬木家具製作技藝、手工打金、廣州餅印外,還有波羅粽製作技藝、西關水菱角製作技藝等。
擅長製作沙灣水牛奶傳統小食的王秀甜名列其中。她從事水牛奶小食製作已有32年,熟練掌握姜埋奶、牛奶白餅、牛乳、雙皮奶等水牛奶傳統小食的製作技藝。
傳統醫藥類涉及的項目也比較特別,有採芝林傳統中藥文化、蛇串瘡特色療法、針灸(嶺南火針療法)等。嶺南羅氏婦科診法擬推薦人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羅頌平。
羅頌平是嶺南羅氏婦科第三代傳承人之一。30多年來,她積極傳承嶺南中醫婦科,創製的「嶺南婦科四季膏方」,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學術影響遍及海內外。(成小珍)
來源|信息時報來源|視覺中國責編|陳倩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