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書家橫畫不寫平?有三大原因!

2020-12-06 晨之論史

人們通常認為,寫字做到橫平豎直才好看。如書法家何紹基就將「橫平豎直」視作律令,他在論包世臣之書時說曰:「包慎翁之寫北碑,蓋先於我二十年,功力既深,書名甚重,於江南從學者相矜以『包派』。餘以橫平豎直繩之,知其於北碑未為得髓也。」

但是,書法創作時為了將字體寫好看,人們經常將橫畫向右上方傾斜3-5度。特別是當橫畫與斜鉤和豎彎鉤組合式時,傾斜的角度會大到12度左右,如「七、也」等字。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書法創作中經常出現這種「橫不要平」的現象呢?概括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讓字體顯出力度的需要。

書法創作中向來非常推崇「力」的重要性,並誕生了「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等一系列成語。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那麼怎樣讓書法作品看著顯得有力量感呢?方法之一就是增加書法創作中的「勢」,《晉書》中對王羲之書法的評論就是從筆勢上來說的(「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那怎麼樣增加筆勢呢?那將橫畫寫的左低右高就是一個方法。

其間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一個鋼筋如果水平著放在地面上,那麼她就會顯得缺乏力量感;如果把它擇,和地面之間形成一定的夾角,那麼這個鋼筋看起來就會顯得有力度了,這就涉及動能和勢能之間轉化的關係。書法創作中的「勢」很多就是這樣從運動變化中來的,所以唐代的張旭才會在看公孫大娘劍器舞后書法水平大進。

第二,寫字姿勢產生的生理需要。

將橫畫寫出「左低右高,中間上凸」的形狀跟書寫時的姿勢也有很大關係。人們在書寫時的執筆是符合槓桿原理的,需要有一個支點寫起來才會輕鬆。從這個角度來看,寫字就是一個以支點為圓心的弧形運動。於鍾華《書法檔案》中說古人是手腕定點書寫,定點即圓心,畫圓即天道。從這個角度講,書論中所謂的「捻管」、「用腕」及「運肘」之爭,實際上涉及的正是以指、腕、還是肘為支點的問題。

無論以什麼為支點,寫字都會形成一個弧形運動。因為寫字時多用右手寫字,虎口朝向左前方,所以向右上方畫弧就更自然。這是由於右上方在右手的外側,它的空間及活動範圍更大,寫字時受阻礙少,從左向右順時針畫弧會比逆時針畫弧就更為輕鬆。這樣的條件下。很容易。寫成左低右高中間凸起的狀態。既然是這樣,那麼寫字時橫畫向右上傾斜也也就可以理解了。這樣做才符合使力的要求,否則這個力量的使用就不自然,不利於「萬毫齊力」(筆毫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力)。

那怎樣寫出自然狀態下比較水平的橫畫呢?可以將朝向左前方的右手虎口方向改變,書寫時虎口向左、發力向右,就可以比較輕鬆地寫出平直的橫畫了。

第三,讓字體跌宕生姿的需要。

書法創作是一種藝術,它反對整齊劃一,主要跌宕生姿,充滿變化與新意。這類似文學上強調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書法藝術也要求創新、變化、求異,這樣才能更好地傳達創作者所特有的個性神採,富有藝術魅力。因此,橫平豎直容易造成書法千篇一律,像廣播操似的,不如舞蹈藝術好看,故而為書法家們所反對。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說:「字須奇宕瀟灑,時出新致,以奇為正,不主故常。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說「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橫畫水平,有利於使字體平正,卻不利於使字體險絕。歐體書法受歡迎的原因就在於他將森嚴規整的法度與奇險創新的精神結合起來。對比一下歐陽詢《九成宮》裡的宮字寫好,我們就可以看見其在「打破規則,進行創新」方面下了多少工夫!

此外,從心理學上說,上揚的線段會給人一種比較積極向上的感覺。一個人挺胸抬頭、凸凹有致就比榻腰駝背好看。寫字也是如此,橫畫的中間向上凸起,就顯得挺拔漂亮;如果是向下凹,就是乾癟了。因此,橫畫要有一個向上的姿態,這看起來比較挺拔,顯得積極向上。

最後,「橫不要平」也是增加筆力的需要。彎曲的弓就會更顯力量,而點畫寫得過於平直,會僵硬死板,如枯木立地而失去力度。古人用筆講究「逆入平出」,正是為了在扭裹鋪毫之間產生張力,絞轉用筆,更好地展現筆道之力度,以避免直順下筆,缺乏內含,鋒芒淺露薄弱。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所說:「學書如學拳,學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對骨,出手起腳,必極筋所能至,使之內氣通而外勁出。……若徑以直來直去為法,不從事於支積節累,則大謬矣!」

相關焦點

  • 書法中的橫豎真的很平很直嗎?這是為什麼?
    我們常常說寫字好橫平豎直,但是在書法裡真的是橫平豎直嗎?其實並不是的,實際上在書法作品中很少有橫和豎是垂直的,大部分的字的橫和豎都有一定角度的傾斜。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增加字的豐富性,讓字體結構充滿了變化,如果都像印刷體一樣,橫平豎直,那麼書法真的是只是寫字了,稱不上書法藝術了。1、橫畫並不都是直的,大部分都有5度左右的傾斜,有的字帖傾斜的角度更大,比如歐陽詢的楷書。這也是為什麼說歐體比較險峻的原因,它通過筆畫的傾斜造成一種結構要倒的勢,然後通過調整其它的筆畫,來化解這種傾斜,在矛盾裡尋求統一。
  • 為什麼歷史上寫大字榜書的書家很少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首先說什麼是「榜書」。「榜書」也就是俗稱的大字,也稱為「署書」或「擘窼大字」。一般在直徑三十公分以上,漢代許慎《說文敘》將秦書列為八體:一說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 、八曰隸書。裡面就有「署書」。
  • 寫漢字,要掌握結構規律,為什麼是一個中心、三大規律和四項原則
    寫漢字,要掌握結構規律,為什麼是一個中心、三大規律和四項原則文/@成長新視點漢字,是世界文明中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很多喜歡中國文化的人,在學習書法過程中,功夫下得不少,就是字寫得不漂亮、不順眼,進步不快。究其原因,關鍵是沒有把漢字的結構安排好、組織好。漢字結構,在書寫規律上,總的概況為一個中心、三大規律和四項原則。一、一個中心。寫好漢字,就像人的坐、立、行、走一樣,要姿態端正。
  • 《世界是平的》為什麼錯了?
    希拉蕊當年為什麼會輸?美國核心競爭力的三大精英層——矽谷、華爾街、好萊塢全部支持希拉蕊,然而她還是未能如願以償地入主白宮,為什麼?因為三大精英層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他們數量和力量無法和人數更多美國底層民粹相抗衡——矽谷把髒活累活外包到中國和印度,自己站在價值鏈的頂端,堅守利潤最豐富的那塊鏈條;華爾街的銀行家到中國、印度以及東南亞投資、享受著全球化的市場,好萊塢因為全球化把電影賣到全世界而把後期剪輯、動畫製作外包到中國興建的動漫基地;他們的確在全球化過程中賺得盆滿缽滿
  • 黎明的「黎」字為什麼有的書家禾右邊寫「勿」字,也就是多寫一撇
    不過在書法中,也有的書家卻寫的是勿字,例如下圖: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有的書架寫錯了?那肯定不會的,那為什麼有的是一瓶,有的是涼皮呢?究竟怎樣寫才是正確的呢?以上我們也說過,我們的文字是逐步演化過來的。所以我們先看看古時候這個字是怎樣寫的。那我們就有篆書看齊。
  •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夔東十三家」?
    李自成兵敗身死清庭詔安農民軍在個人的榮華富貴與國家大義面前農民軍雖未飽讀聖賢書、卻心中存大義。毅然決然選擇抗清、退據川東夔門12座小縣城、以數萬之眾、抗清近20年!曾經的李自成大順軍餘部、聯合川東地區的抗清力量、包括南明將領王光興等人的加入、正式形成「夔東十三家」這隻力量並不算很強大的農民起義軍確是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的心腹大患!在大明朝瞬間土崩瓦解、李自成兵敗身死、南明各藩王節節敗退的環境下!
  • 為什麼有的高中生讀書很多卻寫不出好的作文?
    古人曾經說「開卷有益」,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但必須要在良好的閱讀環境前提下。很顯然,現在不具備這個條件。為什麼古人可以把文字駕馭得那麼好,寫出那麼優美動人或是氣勢磅礴的文章?有些同學很鬱悶:我看的書也不少,可是怎麼就是寫不出好的作文呢?
  • 為什麼「錢」越來越不值錢?原因有很多,總的來說有兩個主要原因
    「錢」越來越不值錢!如果你是00後,可能沒有這種體會,但是像50後、60後、70後、80後可能會有更深的體會:在上個世紀末,可能只需要花個5分錢就可以買到一包糖吃,而現在你幾乎看不見1角、2角這樣的錢了,更別說是1分錢、2分錢、5分錢了。為什麼「錢」越來越不值錢?原因有很多,歸結起來,有兩大原因:根本原因就是,資源越來越少;主要原因就是,鈔票印得太多。
  • 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寫作還是寫不出來?
    寫不出來難道是因為讀書少嗎?毋庸置疑,寫作好的人,閱讀量一定不會低。錢鍾書橫掃清華圖書館,楊絳一星期不讀書就覺得白活了,冰心手不釋卷,7歲就開始讀《三國演義》,戴望舒嗜書如命也是出了名等等,縱觀那些寫作好的人,無不是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文化底蘊,而這些大多是通過博覽群書所獲得。
  • 為什麼你家孩子不愛讀書?原因在這裡
    於是,有的家長就把繪本當作孩子識字課本,教孩子認字被擺在了第一位,指著書上的字給孩子讀、教孩子寫,讀完還要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有的孩子三、四能認出很多字,但這種結果卻是以閱讀興趣為代價,讓孩子徹底失去了閱讀的快樂。
  • 黃子韜為什麼退出exo有三大原因細節遭曝光
    黃子韜為什麼退出exo有三大原因細節遭曝光時間:2016-04-06 08:52:55來源:參考消息網作者:編輯:   黃子韜為什麼退出exo,4月22日,黃子韜爸爸微博發表長文,要求兒子與SM解約退出EXO,對於黃子韜為什麼退出EXO,黃子韜爸爸給出了三大原因,最主要是因為,黃子韜受傷以及S...
  • 《紅樓夢》中,賈府為什麼不向史、王、薛三大家族嫁女兒?
    《紅樓夢》中賈、史、王、薛「這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文中明確交代了史太君(賈母)、王夫人、王熙鳳、薛寶釵都嫁到了賈府。但是,卻沒見賈府的女兒嫁到其他三大家族。惜春出家為尼,沒有嫁人;小一輩的巧姐有說嫁給板兒了(姓王,王成之子。雖然也姓王,但只是和王家連了宗,並非四大家族之一的金陵王家),有說嫁給了劉姥姥那邊的一位姓周的財主家了。這麼多的女兒嫁出去了,卻沒有一個女兒嫁給有姻親關係的史、王、薛三大家族,這是為什麼呢?
  • 韻書與平水韻的那些事
    韻書與平水韻延續上一節課的內容,我們繼續來聊韻書和平水韻。隋朝統一了天下,就有人想要編寫一部反映全國語言體系的韻書。有一天,隋朝的八個著名學者湊到了一起,討論編寫字典的事情。音韻的問題比較雜難,我們這些人把規則制定了,那就有規範了。我輩數人,定則定矣!其實想想,古往今來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由核心人士定下來的。比如四書,為什麼是這四本;比如五經,為什麼包括這些內容;比如從九大行星到八大行星。其實都是核心人士說定,就形成了規範。
  • 孩子讀了很多書,背了很多詩,為什麼語文成績還是差?
    又到期末季,你家孩子考試了嗎?成績怎麼樣?語文呢?讀了很多書,背了很多詩,語文成績還不好的有沒有?我家兒子初三,語文成績次次不理想,閱讀丟分多,作文丟分多,可他是真的喜歡讀書還愛背詩,關鍵還有一個教二十年語文的媽媽。
  • 日語50音為什麼要分平假名、片假名,肯定也是有一定的原因咯
    大多數學生可能只知道假名是漢字變體,但他們不了解假名的其他知識或歷史典故。讓我們看一下日本假名的歷史特徵。以下內容主要面向一些日本初級學生回答有關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一些問題。為什麼英文字母的大寫字母可以理解為專有名詞,名稱,位置和句子的開頭,那麼為什麼日語50種聲音應該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假名一定有原因。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平假名在50音調方面的悠久歷史:平假名是女性使用的,只需要記錄發音,草書寫作最快,因此萬葉假名改為平假名。
  • 寫名字或者寫信,為什麼不可以用紅筆?原因有三!
    但是,寫名字或者寫信,為什麼不可以用紅筆?原因有三!第一個原因就是:在遙遠的古代時期,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之下,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宣示自己的主權。所謂的天書,就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親自使用紅筆所寫,也被後人稱為丹書。
  • 書法中的橫畫為什麼要向右上傾斜?主要有三大原因!
    生活中很多人知道要想將字寫好看,就得做到「橫平豎直」!但是,在書法創作時,橫畫卻不能寫得水平,經常要向右上方傾斜(一般傾斜3-5度,當橫畫與斜鉤和豎彎鉤組合式時,傾斜的角度會大到12度左右)。這是為什麼呢?
  • 三大精讀法幫助孩子寫作文
    您聽說過三大精讀法嗎?為什麼孩子看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問題出在哪裡?我們都希望孩子作文拿高分,我們都相信孩子想要寫好作文,喜歡看書是前提。2、常用的讀書方法有兩種:略讀和精讀。何為略讀,以追求好看的故事為目標,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不去細嚼慢咽的讀書方式,我們都可稱為略讀。略讀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式,略讀的好處是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吸收到很多信息。
  • 有人不練書法但寫字也很漂亮,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有三
    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朋友在曬自己寫的字,後面往往跟著一句話:從不練字。於是就有人很奇怪,有點搞不清楚地問:為什麼有人不練書法還能寫一手漂亮字?我覺得這其中有三種可能:一種是你的欣賞水平有限,有一種字叫你覺得挺漂亮的,但其實很一般;第二種情況是人家其實有偷偷在練,你不知道而已;第三,確實有些人天生善於模仿,雖然沒怎麼練過,但是喜歡看字帖,看得多了,寫得也不會太差。但是,大多數都是第一種情況,就是欣賞者的水平有限。
  • 《大宅門》郭寶昌不敢寫的那些事,這可能是樂家不承認的原因
    白七爺的子孫《大宅門》白家的原型就是北京同仁堂的樂家,但是樂家始終不願意承認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故事種的人物,有一些與事實不符而且是相去甚遠比如楊九紅還有李香秀,可能與真實的歷史完全不一樣;其次就是一些人還有一些事郭寶昌故意沒有寫。樂家的後代中可能並沒有像郭寶昌的《大宅門》中寫的如此的不堪,白七爺的原型是樂家第十二代,第十三代時郭寶昌寫的基本就沒幾個像樣的了,個個自私貪財。事實上白家第十三代人有一位死的非常慘,但是郭寶昌不敢寫我也不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