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藏,一切眾生之煩惱身中,所隱藏的本來清淨的如來法身

2020-12-04 每天學習一點67

如來藏

如來藏,又稱如來胎,指於一切眾生之煩惱身中,所隱藏的本來清淨(即自性清淨)的如來法身。通常把它看作是佛性的異名。如來藏梵語 tathagatagarbha,指隱藏於一切眾生貪嗔煩惱的身中、自性清淨的如來法身。此又稱自性清淨心,自性清淨藏。如來藏雖覆藏於煩惱中,卻不為煩惱所汙,具足本來絕對清淨而永遠不變之本性。如《勝鬘經·法身章》曰:「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如來藏與佛性為同一意義,佛性可說是「佛的本質」,或者說是「佛的本性」。一切眾生,皆具有與佛相等的本性,因此眾生皆具有成佛的勢能,未來皆能成佛。佛性即是如來藏,或稱為「如來胎」——藏如來的東西,所藏的是「如來之胎兒」。當然這是一種譬喻,意指為煩惱所纏的眾生,人人皆具有未來成為如來的如來智。在印度,如來藏思想是公元三世紀開始興起的,而於公元四五世紀間,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思想。此一思想發展的過程,自如來藏經典出世之先後可窺知其軌跡。而最早出現的如來藏思想的經典,是《大方等如來藏經》。《如來藏經》列舉九喻,詳加解說其義。即:

一、如未開花內有如來身結伽跌坐,具天眼者見之,即除去萎花,使其顯現。

二、如淳蜜在巖樹中,無數群蜂守護圍繞之,有人以巧智方便拂彼蜂,得隨意取蜜。

三、如梗糧未離皮糠,貧愚輕賤之人謂為可棄,若除蕩精白,貴顯王侯亦用之。

四、如真金墮不淨處,經年累月毫無朽壞,有天眼者知之,自不淨中出真金,隨意受用。

五、如貧家有珍寶藏,但家人不知,又無語者,遂不能開發此寶藏。

六、如庵羅果之種子,在核內不壞,種於地,成大樹王。

七、如有人以弊物裹真金像,行諸他國,於途忽命終,金像遂棄置曠野,遭行人踐踏。得天眼者見之,取出金像,眾皆禮敬。

八、如貧賤醜陋女懷轉輪聖王,而不自知,常作下劣生賤子之想。

九、如鑄師將初鑄成之真金像倒置於地,外雖焦黑,但內像不變,開模出像,金色晃耀。

相關焦點

  • 佛教中的「心性清淨」與「如來藏」思想
    《如來藏經》(佛陀跋陀羅譯本)中說:「佛言:善男子,如佛所化無數蓮花忽然萎變,無量化佛在蓮花內,相好莊嚴結加趺坐,放大光明。眾睹希有靡不恭敬。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一切眾生,貪慾恚痴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加趺坐,儼然不動。善男子,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汙,德相備足如我無異。
  •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唯識之二十五)
    阿賴耶識,因為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的功能,所以又被稱為藏(cang)識。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暖壽識。暖,就是身體之所以有體溫,是因為有第八識,人臨終時八識離開時,身體就涼了。壽,就是根身由於業報而有一定的壽命,而根身、業報因八識才有。
  • 如來藏本有義與空性之關係略述——聶偉榮
    這裡只討論如來藏是眾生本來具有這一含義。首先說明如來藏本具的含義。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以下簡稱《楞伽經》)卷二起首提到: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慾恚痴不實,妄想塵勞所汙。
  • 何謂「如來藏」?
    大乘佛教本來是以在家人為中心的,難以抵擋僧團的攻擊,為了生存,又轉回僧伽,又不想得失在家眾,回應在家菩薩的要求,就造出了阿閦佛,阿彌陀佛信仰體系---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大乘的興起,是由於對釋迦的永恆懷念,念佛觀佛唯心所現之影響,而有了如來藏和瑜伽唯識的思想.
  • 第13集 如來藏如來境界非聲聞緣覺所知
    所以有句話說,「如來藏中藏如來」,如來藏所蘊藏的一切種子,如果能夠經由修學實行正確的佛法,將所有無量無邊的種子一一親證了,就能夠成就佛果,同樣也可以讓菩薩漸次進修,地地增上。也因為有如來藏,導致眾生一世一世不斷地在三界中流轉,時而為人、時而為天人,又若造下惡業則難免惡趣之報,因此說如來藏中藏如來。
  • 初期禪宗的如來藏思想——張文良
    其中的「含生凡聖同一真性」和「但為客塵妄覆,不能顯了」,顯然與佛教傳統的「自性清淨心」思想密切聯繫在一起,可以說是對人人具有佛性的另一種表述。自性清淨心作為如來藏思想的核心概念早在《阿含經》中就已經出現,並作為大乘佛教的一個核心理念而存在。在大乘佛教中,般若空觀與如來藏思想並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並行不悖的。
  • 天台智顗的如來藏思想述評——李四龍
    「如來藏」表示眾生雖然本有如來種性,卻被各種煩惱束縛。如來藏的梵語是tathāgatagarbha,原義是說「如來」好比胎兒那樣隱藏不顯,眾生雖然身陷貪嗔痴各種煩惱,但仍然隱藏著自性清淨的如來法身。所以《勝鬘經》「法身章」說「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大正藏》第12卷,第221頁下),《如來藏經》說「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大正藏》第16卷,第457頁下)。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般眾生若有機會見到佛,通常是見到化身佛或應身佛。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是佛所變化出現之影像,是為了眾生的需要才出現。報身佛是指莊嚴報身,或者說圓滿報身。如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圓滿報身,現正在色究竟天為菩薩說法,一般眾生並沒有機會看到。
  • 第41集 佛為什麼說如來藏
    從前面幾個單元,許多的親教師已經說明過,我們知道在《勝鬘經》當中說明有一個真實的如來藏,這個如來藏是本性清淨、是自性常住的;在生死之中猶如無價的摩尼寶珠,被汙垢的衣服所纏裹,可是這個寶珠的本體卻是永遠明淨的。如來藏就像是這個摩尼寶珠,與一切的煩惱是有所差異分別的。
  • 什麼是如來藏?真如的含義,大多數人不知道
    對於資深佛教徒來說,真如、如來藏、法界、自性清淨、法身等詞彙是經常見面的老朋友了。如來藏思想在佛教體系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法的精髓,也是我們修行和成就的依據。因此了解和學習如來藏對佛弟子來說非常重要。如來藏是什麼意思?
  • 菩提心修學述要48.我們一念心性本來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足如是過於恆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乃至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亦名如來法身。前面如實空義,是講它的一個清淨的本體,這個地方講,這個清淨的本體,具足無量的性功德,它有這個不空的能量。
  • 《大方等如來藏經探源》智諭老和尚著
    如佛所化無數蓮花忽然萎變。無量化佛在蓮花內。相好莊嚴結加趺坐。放大光明眾?希有靡不恭敬。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一切眾生。貪慾恚痴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加趺坐儼然不動。善男子。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汙。德相備足如我無異。】
  • 佛教常見名詞:化身、應身、法身,《金光明經》中有詳細解釋
    即此法身的相及相所在處,此兩種皆是無,非有非無、非一非異、非可計數非不可計數、非明非暗。如此真如智,不見相及相所在處,不見非有非無、不見非一非異、不見非可計數非不可計數、不見非明非暗。因此應知境界清淨,智慧清淨,不可分別,無有中間,為滅道的根本,於此法身能現如來種種事業。」「善男子!此法身因緣境界處所,是依根本之果,不可思議,若能了知此義,此法身即是大乘,是如來性,是如來藏。
  • 佛理智慧:《圓覺經》之『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圓覺經》第四章,金剛藏菩薩向佛乞請: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悔,幻翳朗然,慧目清淨。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
  • 佛學知識|如來法身無相,為什麼還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呢?
    這幾日正當在寫作禪者曾開示的四祖禪《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時,朋友之約,有幸拜訪四祖的方丈明基師傅,這就是因緣。本文我們還是繼續講述禪者在2003年11月四祖開示中《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部分章節,以「以金剛慧斷煩惱」章節中,就有問到:如果說如來法身無相,為什麼還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呢?
  • 第44集 圓成實性的如來藏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今天這個單元將要來談談「如來藏的圓成實性」。在前面《勝鬘經》中勝鬘夫人說:有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也就是如來藏具有空相與空性兩種道理。空性就是不空如來藏,因為這個空確實有真實性,不是緣起性空的意思;空相則是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等法的本性都是無常,所以是空,無常空就一定會有生住異滅的法相存在。
  • 說空偏小 法界太廣 如來藏雅俗共通
    大乘佛法講如來藏,廣為學者行者接受。它不同於單講唯識,也不同於唯說真如。如來藏,故名思義,如來與藏的合體,如來即真如心性,自性清淨心。藏即含攝染淨諸法,從之建立生死涅盤,凡聖分野。相對地,真如在纏處煩惱中,稱為如來藏;真如出纏出煩惱,稱為法身。也可以說在纏法身,出纏法身,即芸芸大眾與證得法身的聖者之別。
  •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佛在《法華經》上一句話把這個問題說穿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個個有和佛一樣的究竟圓滿的智慧,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把此寶相示現給我們。世尊即然說我們每一個人有和佛一樣的智慧和相好,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醜陋呢?這麼沒有智慧呢?皆因為我們執著妄想而不能證得。我們的病根就是妄想執著。
  • 第42集 如來藏與梵我
    接著,如來用了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等十二個名相,來說明如來藏就是這些名相所代表的意思;就因為這些名相的意涵,所以說如來藏跟外道所說的「我」是不同的。
  • 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點都不假
    照寂強名法身。寂照強名報身經裡面常講,我們有法身、有報身、有應身,這個三身諸佛菩薩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你要不信你就看《六祖壇經》。《六祖壇經》在第五章裡面,能大師給我們發明,就在我們這個肉身上指出我們三身具足,可見得不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