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歷史的原因在中國有兩個故宮,一個是北京故宮,還有一個是臺北故宮。國民黨敗退大陸之際,蔣介石除了把價值10億美金的黃金和銀元等秘密運到臺灣之後,還訓令「能搬遷的人、財、物儘量搬遷,先以臺灣大學為基地,而後慢慢站穩腳跟。」
很多人對蔣介石帶到臺灣文物中的翠玉白菜最熟悉,其實蔣介石帶去臺灣的文物個個都是珍寶,價值連城。那麼蔣介石帶了多少文物去臺灣呢?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為了文物安全國民黨曾把北京故宮博物院裡的文物裝箱南遷。1948年,面對國軍在內戰戰場上的節節敗退,蔣介石命令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挑選貴重文物裝箱,最後運送到臺灣。當年12月27日,第一批文物共計772箱運抵臺灣基隆港;1949年1月6日,第二批文物共計3502箱被運到臺灣;第三批1224箱文物。
當年這些這些文物在即將被運到臺灣之前,中共方面已經獲悉,於是派人與李濟(當時擔任文物押運官,全程負責運輸、裝卸事宜)接洽,希望能組織文物運往臺灣。但是李濟沒有答應,「保護這批古物是我的職責,自盧溝橋事變之後,我已護送這批珍寶跋涉了大半個中國,終得以保全。現在我同樣不能眼看著祖宗留下的國寶毀於戰火。國共之戰我管不了,但如果我能保全這批文物而撒手不管,是為不忠不孝,同樣對不起後世子孫。」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展示幾件蔣介石當年帶去臺灣比較有代表性的珍寶,目前它們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註:臺北故宮目前收藏著65萬件藝術珍品,其中絕大多數源自北京故宮,是國之重器和瑰寶。這批文物在全中國文物精華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具有無可比擬且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一、翠玉白菜。原是紫禁城永和宮的陳設器,永和宮為清末瑾妃所居之宮殿,現在是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二、毛公鼎。周宣王的叔公毛公所鑄,現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三、肉形石。目前是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四、清朝珠翠寶石頭面
五、清朝翠玉螭紋帶鉤
六、清朝琥珀鼻煙壼
七、王羲之書法作品《快雪時晴帖》
八、北宋畫家範寬作品《溪山行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