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說話為什麼相互聽不懂?地球知識局

2021-01-13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292-浙江方言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


浙江話怎麼說,很難一言以蔽之。浙江方言之多,已經到了令浙江人自己都頭大的地步。幾個語言片區之間,往往就隔著一條小河小山。在普通話推廣之前,人們從家裡走出去幾百米就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是常有的事。


不過,浙江各處的方言雖亂,種類其實不是很多。之所以形成今天的局面,和不少原因有關。今天的文章就帶你一起分析浙江方言混亂的原因。



浙江方言多的第一個原因,恐怕就是因為此地移民眾多,文化混雜型極高。


浙江大多數人口使用的語言,都屬於吳語,具有吳語獨特的語法結構和發音範式。聽上去紛繁複雜的浙江方言,很多情況下只是因為語速、語調和用詞的不同才顯得不一樣。


如果用書面語記錄,則浙江大量的方言就會被歸併,劃入各個方言片區。易懂如嘉興話,複雜如台州話,都可以被認為是停留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同一種語言。


能夠和吳語區分的,是南方的閩語和西北方的徽語。


全浙江有100多萬人使用閩語,基本都集中在浙江南方的一些縣市,在文化上更容易受到福建的影響。這些人和浙北的文化傳統並不互通,算是浙江內部自成一體的群體。


浙江西側的千島湖附近,則分布著大量徽語人口。此地在早期歷史上就劃歸徽州管轄,和徽州文化過從甚密。一直到了北宋將其劃入建德路,才開始和浙江有了更多接觸。


但是由於多年來對千島湖的開發,和劃歸杭州以後的文化輻射作用,徽語和吳語之間的區別也正在減弱。


從南方遷徙而來的客家人和畲[shē]話也是古代浙江語言現象的一支。不過由於人數比較少,這些語言都很難作為浙江文化的主流出現。不過在浙江南部,這些方言仍然很有活力,體現著江南地區少有的多民族特徵。


和周圍省份的交界處,出現徽語、閩語並不稀奇,令人稱奇的是浙江還有大量北方官話的方言島。尤其是在宋朝南遷之後,不斷有來自中原、華北、中部的移民進入,這些人後來就變成了浙江方言的特例。


浙江省境內的官話分布在西北部跟安徽省交界的一些地區,其中以河南移民官話為最多,湖北移民官話次之。這些移民大多來自太平天國後的遷移入浙的人口,在吳語的包圍中顯得有些勢單力薄。


解放戰爭中隨解放軍南下的河北、山東人也很多,他們至今仍然保留著鮮明的北方語言特徵。


改革開放之後,浙江的經濟活力吸引了很多內陸人。由於務工者往往聚集,在浙江的大城市裡就經常出現一些奇特的語言區,比如重慶話、東北話,在杭州、寧波、紹興等城市都在逐漸形成氣候。


江浙之地,在南宋南遷以前,都不算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這背後的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浙江的地形地貌上。浙江省的多山毋庸多言,山地丘陵佔浙江總面積的70%。


天台山、天目山、雁蕩山等眾多山脈分布全省,海拔一般在200-1000米,也就是江南丘陵地形最好的寫照。


全省的西部和南部丘陵海拔逐漸走高,在和安徽、江西、福建等的交界處,山勢最高,地形也最複雜。山勢的阻隔,讓浙江西側和南側的交通運輸非常不便。


不論是人還是貨物,古代想在這個地區完成流通都並不容易。因山地而相對封閉的環境使得語言也在限定的區域內自行發展,很難形成混雜。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被群山圍困、極為封閉的溫州貢獻了中國人聞之色變的「魔鬼語言」。不過,溫州話本質上仍然屬於吳語的一支,不是單獨進化出來的語言。


雖然用詞和整個漢語世界都有區別,但在句式和語法上仍然能夠用其他吳語作為底板去轉譯。比起美軍使用的那些獨立發展的印第安土話來,溫州話的加密程度仍然不夠好。


相對來說,浙江東北部的大平原地帶,因地勢平坦溫和,語言的互通程度就很高。浙北平原區的語言特徵基本屬於太湖片的吳語,和隔壁江蘇的蘇州、無錫等地差別不大。這裡可以說是吳語區最大的統一區,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東北部的寧紹平原也是如此,但是因為距離浙北有一段距離,因此發展出了口氣更硬的方言。不過只要仔細聽,雙方還是能互相聽懂的。


由於太湖和杭州灣的阻隔

這一核心區又可分為:

蘇錫常/杭嘉湖/寧紹,三部分


除了山峰阻隔以外,浙江的水系條件也註定了此地難以誕生一門大一統語言。


浙江的水系大多短促狹小,流域面積也十分有限。儘管有錢塘江和甌江等比較長大河大江,但比起西部和北方動輒幾百公裡的巨大河流,浙江的水系還是比較短的。


浙江除了北部多平原外

大部分地區遍布山地,河流亦相對短促


水系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非常巨大。因興修水利、沿河上下遊交通而形成的共同記憶,對於文化的統一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漫長而筆直的尼羅河,在北非很早就幫助埃及人完成了國家統一的認同感;北方的黃河在經過了黃土高原的中下遊,也形成了一個文化語言相對統一的北方共同體。


短的河流覆蓋區域有限,沿岸因這條河流而凝聚起來的人口也就有限。浙江的方言統一也面臨這樣一個問題。


山水複雜,讓浙江的方言互通受到了影響,就更別提密布浙江附近的海島和水上漁民的語言有多難統一了。


比較著名的浙江方言小語種是九姓漁民方言。這一族群世代捕魚為生,主要分布在新安江、衢江的上遊和富春江的下遊。


與世隔絕的船上生活讓他們發展出了一套與眾不同的語言系統。儘管使用的人不多,但給多姿多彩的浙江方言又增添了一分色彩。


一個地區的語言想要統一,擁有一個長期的絕對核心是必要條件之一。由於某一個中心的文化高地現象,讓周圍的地區高山仰止,這是人類在追求文化統一的時候的必然邏輯。


粵語以廣府話為標準、川語以成都話為標準、普通話以北京話為標準,都是這個邏輯的產物。


但是浙江不具備這個條件。浙江從古代開始就是一個中心不明省份,沒有某一種方言特別「時尚」,以至於讓所有人都去模仿。


春秋戰國時的越國政治中心在紹興,吳國則定都蘇州,這兩座城市是春秋戰國時期長江中下遊的兩大中心。


但兩者的方言並不絕對相同,在中間地帶不斷爭奪追隨者的過程也就是語言融合的過程,但始終未能徹底完成。


春秋戰國時代的蘇錫常與杭嘉湖之爭

(春秋戰國時海岸線與下圖大不相同)


漢直到魏晉,吳越的政治中心又跑到了南京。此處不僅在文化上更趨近安徽,對浙江的控制力更是相當有限。此時即使是浙江北部,人口也稀疏有限,無法形成語言上強有力的推廣。


等到了浙北人口繁密的宋朝,浙江的行政中心一度穩定在杭州。但很快又被分拆成東西兩路,由杭州和紹興分別統轄,浙東北的方言從此和杭嘉湖一帶產生了區別。



等到了兩者複合,杭州的上層語言又變成了河南官話,始終難以積澱出一個絕對強勢的口音。


至於浙西和浙南,由於山林密布,始終沒有參與政治遊戲的資本;爭奪控制權的帝王將相也往往對此處興趣缺缺。


這裡的語言形態減少了外部的幹擾,最終反而沉澱出了很強的本土文化認同感。這種天高皇帝遠的文化自信心,在整個東南沿海都並不少見。


到了明清兩代,統治者都在打天下時吃了江南士人的虧,於是乾脆把蘇杭二府分開劃分到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當中。


杭州終於成為了浙江的絕對核心。


可此時浙江的吳語區已經基本固定,外界移民也在幹擾單純的吳語輻射力,才讓今天的浙江方言保留著原始多彩的樣貌。


 

雖然方言種類繁多、外地人聽來暈頭轉向,但浙江方言其實也沒有人們想得這麼恐怖。吳語在浙江的統治地位卻始終無法動搖。


即使是南宋時期隨趙構南下的大批操河南話的官僚,也只是在杭州留下了北方話的印跡,杭州話的吳語特徵始終沒有被取代。浙江吳語的生命力可見一斑。


但進入現代以後,這個強省的語言會走上一條怎樣的道路,仍然難以預料。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國家:美國  |  日本  |  英國  |  法國  |  俄國

省區:河南  |  山西  |  甘肅  |  西藏  |  東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長春  |  大連  |  樓蘭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感謝地球人們的支持(⊙v⊙)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浙江人說話相互聽不懂
    浙江安吉縣官話方言島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北京語言大學).[6]楊何金津. (0). 寧波明清衛所駐地觀海衛方言的社會語言學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7]溫州市志編纂委員會(1998),溫州市志,上. 北京:中華書局[8]佚名. (2015). 杭州方言方言島現象研究.
  • 浙江人說話為什麼聽著像日語?
    為什麼浙江話聽起來這麼像日語?這的確不是你的錯覺。操著某些方言的中國人,在學日語時有著額外的屬性加成:這個日語詞的發音,跟我家鄉話簡直一模一樣啊!為什麼浙江話跟日語如此相近,它們有什麼歷史淵源嗎?準確來說,「浙江話」並不是一種語言。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裡的浙江省內,同時存在著吳語、閩語、客家話、贛語、官話……多種不同的方言。但這些語言對北方人來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聽不懂。
  • 浙江人說話為什麼聽著像日語
    撰文 | 莓本句出品 | 浪潮工作室同時去過日本和浙江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是我的錯覺嗎?為什麼浙江話聽起來這麼像日語?這的確不是你的錯覺。為什麼浙江話跟日語如此相近,它們有什麼歷史淵源嗎?準確來說,「浙江話」並不是一種語言。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裡的浙江省內,同時存在著吳語、閩語、客家話、贛語、官話……多種不同的方言。但這些語言對北方人來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聽不懂。在這個方言的大觀園裡,依然有一種語言一騎絕塵,豔壓群芳,統治了浙江大部分地區——吳語。
  • 為什麼北方方言能聽懂,南方方言連南方人都聽不懂?
    不過她的室友卻這樣安慰她:你聽不懂很正常,我們南方人之間還經常互相聽不懂呢……北方人聽不懂南方方言也就罷了,南北差異嘛。可為什麼南方人彼此也聽不懂?▲圖片來源:微博@屬於無力的善良在南方人眼裡即使同為一個省的人,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也可能雲裡霧裡,以為對方的話自帶了一層加密功能。
  • 廣西人聽不懂廣西人說話?別急!廣東人也不一定聽得懂廣東人說話
    我是一個廣西人,土生土長的!真的!而且還是壯族!但是前段時間讓我遇到了一件讓我崩潰的事情。我在某平臺直播的時候,有位廣西的兄弟上麥說話。我一聽口音就猜是廣西的了。
  • 江西人說話,咱也聽不懂咱也不敢問
    之前上流君寫過《我不是江西人,我是阿卡林省人》,有網友戲稱,江西之所以這麼沒有存在感,極大可能是由於語言完全不通。互相都聽不懂,還怎麼一起交流搞建設。  畢竟,在江西,罵人都得先請一個翻譯。  臥X好難聽啊哈哈哈哈哈哈  ——當部分江西人聽到其他江西方言時的內心戲  同是江西人,他說的話我一個字都聽不懂  ——比如鷹潭人聽贛州話  哈哈還有比我們那兒方言更難聽的?
  • 為什麼湖北人聽不懂湖北話?
    相比之下,若要提起湖北話,大多數人或許都會一臉茫然:湖北方言……是啥味兒……稍微了解點的,或許知道的都是「過早了冇」、「信鳥你的邪」、「個斑馬」等經典武漢話,但非武漢地區湖北人表示:我們真的不這麼說話!
  • 為什麼海南人說話互相聽不懂?
    不僅因為方言眾多 而且就連使用人數最多的海南話 每個地區的海南話的語音和聲調都千差萬別 同樣說海南話 樂東人跟海口人講的海南話
  • 中國內陸哪裡的人最愛夜觀天象?丨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30-西南天文觀測作者:貓斯圖審稿:酸奶泡 / 編輯:魚木頭>去雲南旅遊的時候,很多人都參加過傣族的潑水節。而這樣的技術故事,在中國的西南地區,也並不專屬於傣族人。西南少數民族為什麼這麼喜歡夜觀天象呢?從混沌到有序在古代社會,天文觀測始終是一種兼具神秘性和實用性的技術。
  •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1775  緬甸人對此習以為常,但也保持敬畏之心  (圖片:Jimmy Tran/shutterstock)▼
  •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那些無意中看到《法華經》的人,多數也將其當做又一種遙遠的思想流派。 然而,這個毫無波瀾的事件卻在日後被認為是佛教登錄美國本土的標誌。艱難的開花作為「異教」思想的佛教,一開始並沒有被廣大美國人所接受,大多數人認為這不過是一種重新包裝的神秘學。
  • 我國超「怪」的省,省內人說話互相都聽不懂,聚集80多種方言
    其實浙江是個很奇怪的省,在浙江省內方言特別的多,雖然地處吳語區,但是很多省內的人也會說閩南語,客家語,徽語,贛語等,就算大家都說吳語,但是很多吳語下的小語種的發音也是千差萬別,據不完全統計,在浙江省的方言種類有多達88種之多,這種現象在全國也是非常少見的,所以浙江人聽不懂浙江話是很正常的事情,浙江從來就沒有過統一的「浙江話」。
  • 中國最「怪」的省,省內人說話互相都聽不懂,聚集88種方言
    其實浙江是個很奇怪的省,在浙江省內方言特別的多,雖然地處吳語區,但是很多省內的人也會說閩南語,客家語,徽語,贛語等,就算大家都說吳語,但是很多吳語下的小語種的發音也是千差萬別,據不完全統計,在浙江省的方言種類有多達88種之多,這種現象在全國也是非常少見的,所以浙江人聽不懂浙江話是很正常的事情,浙江從來就沒有過統一的「浙江話」。
  • 中國最「怪」的省,省內人說話互相都聽不懂,聚集88種方言!
    用十裡不同音來形容浙江省的方言,可謂是再恰當不過了,不過寧波和舟山這兩座城市看上去卻特別的奇怪,兩地雖然都看上去都有自己城市的方言,但是外地遊客聽起來卻根本沒有區別,更加奇怪的是,寧波和舟山當地的老百姓,彼此之間的認知度特別的高,而且大家說得好像又是一種方言,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俄羅斯農業是如何中興的|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369-俄羅斯農業中興作者:那日蘇製圖:孫綠 / 校稿:酸奶 / 編輯:養樂多今日的俄羅斯已無蘇聯時期的超級大國地位,但在軍事、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影響力仍十分強大。
  • 為什麼有五個四川? | 地球知識局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逐步發展,成都市邛崍山與龍泉山之間狹窄區域的發展空間已經到達了極限,四川人對於一個「大成都」的需求日益加深。包括廣元、南充、廣安、達州和巴中5市34個縣的川東北地區,幅員6.4萬平方公裡,佔全省總面積近八分之一,常住人口佔全省的四分之一,人口密度為全省平均水平的近兩倍,屬於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區域,人地關係緊張。
  • |地球知識局
    這些軍事基地成體系,裝備作戰半徑相互交疊,可相互支援,控制著西太平洋大部分咽喉要道。而三大島鏈中最重要的基地,莫過於位於第二島鏈核心位置的關島。這座所謂的強盜島就是今天的關島,而那些與西班牙船隊發生衝突的人則是關島的土著居民——查莫羅人。
  • 什麼是圖瓦人?|地球知識局
    對於圖瓦一詞的來歷有這樣的傳說,一位金朝大汗下令將一個部落賣給遠方唐努山的一位奴隸主,這些人就被稱作「被趕到深山裡的人」,「禿巴」(圖瓦)即是「被追趕」「被趕出家門的人」的意思。和南部乾燥的蒙古高原相比圖瓦這個中間地帶真可以說是「深山裡的人」(圖片:NASA)▼這群「被驅逐的人」,在歷史上先後被匈奴、鮮卑、柔然等眾多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統治過。十三世紀初,元朝將「林中百姓」的地盤納入自己的版圖,其中一個名為勿日央亥的部落就是圖瓦人,之後圖瓦人又為北元與準噶爾汗國所統治。
  • |地球知識局
    摩洛哥(左)與「西撒人陣」(右)▼而這一行動直接導致「西撒人陣」向其宣戰,從而打破該地長達29年的停火狀態,引發當地民眾對戰爭危機的強烈憂慮,而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都支持摩洛哥。摩洛哥與西撒哈拉▼那麼,「西撒人陣」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59-埃塞與厄特作者:中年維特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巴德梅雖小卻是提人陣的龍興之地,也是提人陣領導人梅萊斯的老家。就這樣,血統上高度相近的提格雷尼亞人與厄特人在1998年發生了極端慘烈的戰爭並維持了20年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