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什麼?
是孩童時放牧的一脈青山,是夏日中供孩童嬉戲的一泓綠水,是夕陽下炊煙嫋嫋的一座農舍,是世代傳承的美好記憶。
10月18日下午,重慶市鄉村學校少年宮「尋根鄉愁·留住農耕」主題展示暨戲劇進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在涪陵區南沱鎮中心小學校舉行,涪陵區14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展示了自己的特色項目。
小農人市集義賣
本次活動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財政局、市教委主辦,涪陵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區財政局、區委教育工委、區教委、重慶市鄉村學校少年宮管理辦公室承辦。
自2011年以來,重慶共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600多所,組織50多萬農村未成年人廣泛開展「尋根鄉愁·留住根脈」系列活動。
土法快剝包穀粒
多種農耕老物件看花眼
釺擔、推耙、藕撬、米鬥……活動現場的農耕用具展區內,數十種農耕文化老物件擺放在此,這些現在很難看到的農具讓不少人看花了眼。
隨著科技的進步,曾經老舊的農耕方式逐漸被淘汰,老式農具失去了蹤影,被機械所替代。曾經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現在正慢慢消失在農耕的舞臺上。
「這不是古董,也不是藝術品,但它們承載了我們的記憶,可以被淘汰,但不應該被遺忘。」看著這些農具,觀展的劉先生感觸頗大,他不斷詳細地向身邊的孩子們介紹著這些農具的作用。
「這是純手工的粉條,要經過繁瑣的工序,味道特別好。」活動現場,一名學生正在推銷手中的粉條,同時介紹著粉條的製作流程。
孩子們正在做紅薯粉
除了農具展示,在美食體驗區內,孩子們現場加工農產品進行義賣。胭脂蘿蔔泡菜、涪陵榨菜、涪陵油醪糟、龍眼豆腐等特色農產品讓現場眾人一飽口福。
少年宮中特色項目多
南沱鎮是涪陵區的水果種植大鎮,依託獨天得厚的自然地理優勢和歷史悠久的農業特色優勢,南沱鎮中心小學校開設了龍眼、荔枝農耕種植課程和篆刻課程,加強孩子們對農耕文化的了解。
活動現場,該校鄉村學校少年宮負責人分享了這些特色課程的做法、經驗、成效。涪陵區多所鄉村學校少年宮也帶來了自己的特色項目。
涪陵城區第十三小學校的展區中,一幅栩栩如生的版畫《農耕圖》吸引了不少人圍觀,柳條飄拂,燕子飛舞,耕地、織布,美麗鄉村映入眼前。
「起稿、刻制、上墨……一幅版畫的製作需要經過多道工序,這些都是由同學們自己完成。」版畫前,6年級學生謝與鑫正熟練地向參觀者介紹著版畫的製作流程。製作版畫,3至6年級學生都可以參與學習,這一項目已經成為該校的一大特色。
白濤街道中心校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孩子們則將一臺傳統製作豆腐的工具帶到了這裡,現場製作起豆腐。
本次活動中,重慶大學「音為愛國」志願者協會志願者們朗誦了詩歌《鄉愁,是我想你的樣子》,重慶市鄉村學校少年宮管理辦公室向南沱中心校少年宮學生贈送了農耕文化書籍,南沱鎮學生代表向學校周邊的孤殘老人贈送了他們自己種植的愛心水果蔬菜。
川劇讓孩子們敞開心扉
「來,跟著我學這個動作......」
教室裡,數十名學生正在進行戲曲基礎動作學習,教授他們的是重慶市川劇院青年演員周星雨。
市川劇院青年演員周星雨走進鄉村學校少年宮,為孩子們帶來了川劇講座
川劇臉譜的繪畫有什麼講究?角色的裝扮、體態、動作手勢是怎樣的?穿上戲服,手把手教授孩子們戲劇表演動作,小生的踢腿、老生的髯口功,互動式的教學讓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笑容。
「這些留守兒童從小就無法享受到父母的陪伴,過早地體驗親情的缺失,教他們練習川劇,就是為了打開她們的心扉。」除了川劇演員,周星雨的另一個身份是紅櫻桃行動愛心大使。
重慶的鄉村學校少年宮中,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長年在外務工,年邁的爺爺奶奶又無力監護,導致部分孩子心理自閉不愛與人交流。
近年來,跟隨紅櫻桃行動,周星雨走進了重慶多所鄉村學校少年宮,通過教孩子們川劇表演,將戲劇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既培養了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又幫助他們打開封閉的內心。
周星雨表示,用川劇進行心理輔導,在幫助留守兒童的同時,也能夠讓孩子們深入了解傳統文化,讓川劇得到更好的傳承,這是一次「雙贏」。
講述紅色故事
「今天我給大家講述一位紅巖英烈的事跡,一名共產黨人、一位妻子和母親的故事。」重慶市鄉村學校少年宮「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宣講大使黃華為孩子們講述了江姐的故事。
為留守女童講紅色革命故事
從與愛人彭詠梧一起奔赴下川東前線發動武裝鬥爭;到丈夫犧牲,含淚作別年幼的兒子,再次返回戰場;再到被捕,在渣滓洞面對敵人喪心病狂的酷刑折磨始終堅貞不屈,保守著黨的秘密。通過黃華的講述,一位鋼鐵般堅強的女性浮現在聽眾眼前。
「8歲時,性格剛強的母親帶著江竹筠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闆就為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一張凳子、一張照片、一句話語、一面紅旗、一封家書,一個個故事讓在場人無不為之動容。
作為一名年輕優秀的志願講解員,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重慶這座英雄之城背後的崢嶸歲月,從2017年起,黃華在節假日、工作之餘走進景區,講述重慶這座城市歷史沉澱下的紅色記憶,弘揚革命歷史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先進文化和優良傳統。
「很高興能為這些孩子們講述紅色故事,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在他們心中埋下一粒種子,紅巖精神的種子。」黃華表示,就像江姐說過的「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裡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心中永存」,每一位革命烈士都應該被銘記,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明白,為了現在的幸福生活,曾經有多少人為之拼搏。
據了解,此次活動是「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的第一場活動,此後,重慶將招募一大批紅色故事講解員,走進全市鄉村學校少年宮,以視頻播放、紅色革命歌曲傳唱、提問式講解的方式讓孩子們走進紅色經典、傳承紅巖精神。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