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當代美術館,走出荒漠的這五年

2021-01-14 Hi藝術



文 | 張朝貝

圖片提供 | 銀川當代美術館

版式設計 | 樂天





在寧夏首府銀川市的東部,一條黃河將兩岸割成了綠洲與沙漠。銀川當代美術館便坐落於左岸的綠洲之間,這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單體美術館。在這個藝術土壤並不肥沃的城市,建設並運營一座當代美術館難度可想而知。當代藝術如何像那些綠洲一樣立足於西北荒漠之中?這是美術館成立五年以來始終在尋求的答案。




銀川當代美術館外景。由waa國際建築設計團隊設計的銀川當代美術館,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設計靈感來自千年來黃河豐富的地質變化所形成的巖石褶皺肌理





這座通體白色的銀川當代美術館在黃河之畔生長了五年。自2015年8月開館以來,美術館與國內外藝術家、策展團隊共合作策劃了49場大型展覽及國際論壇、千餘場公共教育活動,並通過持續的運營,打造了銀川雙年展、國際動漫展、中國製造等多個藝術IP,共有300多位國外藝術家、400多位國內藝術家作品在此亮相,每年吸引來訪的觀眾人數為15萬左右


由呂澎擔任總策展人的開館展「文明的維度」,以美術史的角度,梳理、審視、展覽、出版中國與西方文化交流的始端,自開館之初便明確了美術館的基本定位。從首屆銀川雙年展「圖像,超光速」帶來的33個國家的73位藝術家,到第二屆銀川雙年展「從沙漠出發——邊界上的生態學」,策展人和藝術家對於寧夏及周邊地區長達數月的地緣學考察,在為本地民眾帶來國際面孔的同時,也將銀川這座城市的特殊性推上當代藝術的舞臺。







在過去的五年之中,觀眾既可以在銀川當代美術館看到「新藝術史:2000-2018年中國的當代藝術」「聲東擊西——東亞水墨的當代再造」等著眼於在當代語境下探討跨文化或具有地域性特徵的當代展覽,又可以接觸到銀川國際雙年展、「攝影180年在中國」等由國際策展人和國內外藝術家參與的國際性展覽。除此之外,「中國製造」系列展覽往往使用最常見的中國材料或在寧夏就地取材,加深了展覽與本地民眾的互動與關聯。


在銀川逐漸融入全國當代藝術版圖的同時,本地民眾對於當代藝術的興趣也被展覽與公教活動激發出來。一座美術館是否可以影響一座城市的藝術氛圍?在銀川當代美術館藝術總監呂澎看來,答案是肯定的。「這需要時間,五年也許還太短了一些,但就目前而言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每天的觀眾、觀眾的結構和層次包括年齡的變化、地域性的增加,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銀川市民包括西部地區其他城市的市民,都越來越關注美術館的發展,我們所舉辦的這些國際性的展覽,開始逐漸帶動了西部地區尤其是銀川的觀眾們對藝術的了解、理解甚至參與。

「重構·共建——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回顧展」展覽現場,2020

2020年7月,在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之際,由美術館藝術總監呂澎擔任展覽顧問、美術館展覽學術部為策展團隊策劃的「重構·共建——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回顧展」,對美術館展出的藝術家及作品進行重新梳理和構建,遴選出近百位藝術家的200餘件作品,勾勒出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年之間走過的歷程。




Hi藝術(以下簡寫為Hi):銀川當代美術館的方向與定位是「國際性」「當代性」「在地性」,在過去五年是如何通過展覽構建的?

呂澎(以下簡寫為呂):這個定位是通過展覽的規模和比例來執行的。所以你能夠看到,雙年展是突出國際性,當代性,而「在地性」就在選擇藝術家時給當地藝術家一定的安排。當然,這是在不影響策展人的總體構思的基礎上,由策展人決定。不過,我們總是在安排和確定展覽時,與策展人在主題、藝術家等方面溝通,以便不影響我們的定位。


Hi:由於銀川的地理位置,相比於「國際性」「當代性」,其中的「在地性」更令人感興趣,它與全國其他一線或二線城市的美術館有什麼不同?在展覽上有哪些探索?

呂:「在地性」總是在主題、藝術家以及展覽策略上給予體現。例如我們也嘗試舉辦寧夏回族自治區範圍的美術院校的聯展,來充分體現美術館在地性的重視。這個展覽應該形成年度展覽,以保證在地性的特點,同時,有時候我們也做與寧夏有關的主題的展覽。




銀川當代美術館開館展「文明的維度」展覽現場,2015

銀川當代美術館開館展「文明的維度」新聞發布會現場,2015

首屆銀川雙年展「圖像,超光速」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16




Hi:在非一線城市,尤其是在西北地區的銀川做當代美術館,遇到過什麼難處?最大的挑戰在哪裡?

呂:目前我們對觀眾的數量還不滿意,因此,我們針對綜合類大學尤其是美術學院的師生,進行有組織的參觀展覽和舉辦學術活動,這樣可以使目標觀眾的數量有效地增加。


Hi:在過去五年裡,美術館觀眾人數有何變化?美術館又是如何對待與觀眾的關係的?

呂:與其他城市相比,銀川當代美術館的觀眾人數不算多,每年在15萬人左右每天的觀眾、觀眾的結構和層次包括年齡的變化、地域性的增加,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銀川市民包括西部地區其他城市的市民,都越來越關注美術館的發展,我們所舉辦的這些國際性的展覽,開始逐漸帶動了西部地區尤其是銀川的觀眾們對藝術的了解、理解甚至參與。




銀川國際動漫藝術展「非常上癮——日常生活美學的再延伸」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16


「中國製造003:懸置」孟柏伸、「中國製造004:鹽鹼地」毛同強個展,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17


「中國製造007:行思」尹秀珍個展,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18




公共教育作為美術館一個重要的模塊,也一直起到帶動西部地區,尤其是引導銀川觀眾、年輕觀眾走進美術館,了解並參與到當代藝術中的職能。美術館是一座城市公共教育的重鎮,藝術,應該是可以被觸摸的能夠一起玩的東西,美術館對於公眾,不應該是「神秘」的,而應該開放的、多元的和有趣的。


2015年8月開幕首展前,銀川當代美術館特別邀請1000多個銀川當地家庭製作布娃娃,呈現在鏡屋中,形成裝置作品,通過共同參與創作,激發公眾走入美術館;2016年「把愛寄回家——手繪明信片」也是廣向社會大眾徵集明信片,無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普通遊客都可以參與其中,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2017年,配合東亞水墨藝術主題展,銀川當代美術館開設水拓畫工作坊,讓觀眾在觀展之餘,通過「水拓畫」 這種「玩墨」的形式引導人們動手繪畫,在遊戲中感受水墨,體驗傳統水墨的獨特韻味,並向觀眾詮釋水墨由傳統向當代的轉換;2018年,針對寧夏市民的「光陰的秘密——開啟記憶寧夏的木箱」用無數的個人記憶串起整個寧夏的記憶,展現出一個時代的發展歷程;2019年,銀川當代美術館打破常規,讓「教學實踐科研基地」的合作持續發酵,讓高校學子更主動、深度地參與到美術館的藝術教育活動中,通過舉辦「2019首屆寧夏高校美術作品聯展」,向寧夏高校學子及教師徵集了千餘件作品,借專業藝術平臺向全國展示了寧夏高校60年來的教育成果......銀川當代美術館正在以「在地性」的多元化嘗試,努力打破生活與藝術的疆域,在銀川構建一個文化場域。




銀川當代美術館的觀眾

銀川當代美術館「水拓畫」公共教育活動


「聲東擊西: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17




Hi:銀川當代美術館舉辦過兩屆雙年展,相比於其他城市雙年展與當代藝術機構的聯動,會感到孤掌難鳴嗎?

呂:這個問題不明顯,關鍵是資金來源,美術館本身在這個方面非常有限。有了資金,什麼都好辦。所以,在這裡再次建議,美術館是否可以建立一個基金或者組織,以便能夠有效地推動美術館的綜合建設。


Hi:對於走過五周年的銀川當代美術館來說,有沒有幾年計劃,未來的發展目標?

呂:目前這個還在制定中,尤其是對於公立民營美術館來說,如何經營管理美術館,還有一個不斷試驗和與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磨合的過程,這也是中國的特點。至於展覽方面,我們通常是制定來年計劃。長期的計劃,涉及到很多問題。不過,我們顯然想將銀川當代美術館打造成一個有戰略和策略能力並不斷獲得進步的藝術機構。只是,我們不太習慣吹牛,我們知道如何應對困難和問題,我們有信心把銀川當代美術館辦成全國同行業的前列標杆。




「新藝術史:2000-2018中國當代藝術」,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19


「沉默的敘述」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19


「攝影180年在中國」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19


肖全講座現場


「顯微事件:張小濤作品展」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19


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學術部現由部長趙子懿、副部長陳建新、成員劉藝、錢璐瑤、王曉榮五人組成。自開館以來,團隊主導了諸多國際、國內展覽,並策劃了此次「重構·共建——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回顧展」。左起:陳建新、王曉榮、劉藝、趙子懿、錢璐瑤







Hi:作為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回顧展,此次展覽「重構·共建」的名字是如何確定的?

策展團隊:這次展覽以開館以來所有展出作品為基礎,重新進行梳理、研究與展示。既是一次對五年曆程的總結與回顧,亦是一次藉由重構作品從而重建內心秩序的嘗試。當然主題的確定不僅僅是單純考慮到作品本身,也有對於「疫情」的思考,2020年猝不及防的疫情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痛苦和創傷。疫情的迅猛爆發,迫使人們開始「隔離」,讓每個個體之間都開始「疏遠」;但從某種角度來思考:這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的「緊密」,更加的「集體化」「同質化」了。我們面對同樣的問題,採取同樣的措施,互相關聯,互相維繫——面對疫情,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因此我們也力圖通過這個展覽可以讓人們直面已經發生的困難,重建信心和希望,並承擔起作為個體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為人們的內心重構一座充滿希望和憧憬的堡壘,並經由藝術作品激發多角度深層次的思考,共建一條希望之路。




「重構·共建——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回顧展」展覽現場,2020




Hi:「重構」與「共建」,這兩個詞也是對美術館這五年的總結嗎?

策展團隊:這兩個詞可以說是代表美術館五年的一方面,不單純是對於五年的一個總結,關於總結或許可以用到更多的詞比如多元、對立、碰撞、聯結等。


Hi:這次展覽中近百位藝術家及其作品是如何選擇的?他們大概佔過去五年在銀川當代美術館舉辦展覽的所有藝術家多少比例?

策展團隊:首先,我們對開館以來所有的展覽以及展覽所涉及藝術家的所有展出作品重新進行了重新梳理,確定了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闡釋「重構與共建」的展覽主題後,基於先前的梳理與研究,按照作品所傳達的視覺感受和內涵等綜合要素,確定了四個分板塊:即「傳統審美:重構歷史」「夢與寓言:共建希望」「全球化下:共建世界」「人間風景:重構風景」,然後再將與每個分板塊具有相關性的藝術家作品進行選擇。他們大概佔過去五年在銀川當代美術館舉辦展覽的所有藝術家的1/5。




「重構·共建——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回顧展」展覽現場,2020




Hi:此次展覽及銀川當代美術館舉辦的歷次展覽中,國內外藝術家的比例和線索是又怎樣的?

策展團隊:根據各個展覽主題的不同中外藝術家的比例也會不同。比如我們去年的展覽「新藝術史:2000-2018中國當代藝術」,很明顯,從展覽主題就能判斷參展藝術家全部是中國藝術家。還有像「非常約旦——約旦當代藝術展」「聲·動——荷蘭黑點藝術團體作品展」這類展覽,參展藝術家全部是外國藝術家。再有就是雙年展,因為是國際性大展,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參展,所以中國藝術家的佔比大概是1/6到1/7。總的來說,中外藝術家的比例是根據展覽主題性質確定的,選擇過程中外兼顧,儘量全面呈現當代藝術的現況。


Hi:銀川當代美術館的展覽野心並不小,例如銀川雙年展的舉辦,第二屆主題「從沙漠出發——邊界上的生態學」也很好的體現了美術館的定位。接下來舉辦的第三屆雙年展在主題上會有怎樣的延續?

策展團隊:我們把這個問題理解為如何延續美術館的定位。我們邀請了荷蘭策展人Huib Haye Van Der Werf來擔任第三屆銀川雙年展的策展人,根據目前我們看到的策展人的方案,與美術館的定位是緊密聯繫著的,從他來到銀川後的調研內容和方向來看,在地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不過與第二屆策展人Marco Scottini的策展方向並不相同。




「聲·動——荷蘭黑點藝術團體作品展」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18


第二屆銀川雙年展「從沙漠出發——邊界上的生態學」銀川當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18








 猛 擊 右 上 角「 查 看 公 眾 號 」關 注 我 們 

 官 方 微 信 ID   h i a r t 3 0 8 3 0 9 

相關焦點

  • 重構與共建:銀川當代美術館的五年耕耘路
    銀川當代美術館入口銀川當代美術館正面實景圖銀川當代美術館中庭 銀川當代美術館內 聚焦當代,從學術出發打造藝術IP7 月 5 日,銀川當代美術館推出了五周年回顧展展覽以開館以來所有展出作品為基礎,重新進行梳理、研究與展示,共遴選出近百位藝術家創作的200餘件藝術作品,以「傳統審美:重構歷史」「夢與寓言:共建希望」「全球化下:共建世界」「人間風景:重構風景」四個板塊來闡釋當代藝術語境下的重構與共建,這既是一次對美術館五年曆程的總結與回顧,亦是一次藉由重構作品從而重建內心秩序的嘗試。
  • 銀川當代美術館,用五年時光讓當代藝術在西部生長
    2020年8月8日,銀川當代美術館開館五周年,這個通體白色的建築物已在黃河邊生長了五年,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的外表已經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也讓這裡的人感受到更多藝術的可能性。2015年8月8日,隨著「文明的維度」首展啟幕,銀川當代美術館正式站在世界鎂光燈下。
  • 五周年快樂,銀川當代美術館!
    作為西北首個大型當代美術館2020年8月8日是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的生日你以為美術館只能做講座、論壇?你以為戲劇只能在劇場演出?五周歲生日銀川當代美術館要破界要融合,要打破傳統探索無限可能性!表演區域▼一 場 展 覽當前展覽:重構·共建-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回顧展展期:
  • 這座黃河邊的美術館,用五年時光讓當代藝術中國西部生長
    2015年8月8日,隨著「文明的維度」首展啟幕,美術館正式站在了世界鎂光燈下,這是實驗和挑戰的開端。從「文明的維度」到「銀川雙年展」五年耕耘,銀川當代美術館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銀川在沒有很好的當代藝術基礎和資源的條件下走向世界?如何讓美術館根植於本土文化,為人們呈現出一個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平臺?如何與當地民眾產生更多交流和互動?
  • 這座黃河邊的美術館,用五年時光讓當代藝術中國西部生長
    銀川當代美術館館長劉文錦說,西北地區有權利,也有資格需要一個美術館。這也是她堅持做一座當代美術館的初心。2015年8月8日,隨著「文明的維度」首展啟幕,美術館正式站在了世界鎂光燈下,這是實驗和挑戰的開端。
  • 【文明旅遊 快樂出發】銀川當代美術館,銀川的新地標
    銀川當代美術館,銀川的新地標 約飯?約電影?還是約著逛個美術館?沒有一個人能夠規定,藝術,只能在哪一種城市存在。也沒有一個人能夠規定,藝術,只能被誰獨享。2015年8月8日開館的銀川當代美術館,在西北大地上種下了一顆藝術的種子,三年後的今天,它一邊積蓄內在的力量成長一遍向外努力伸展,它用自身的存在證明:藝術,不僅僅能夠在當代藝術缺席的荒漠綻放豐彩。一座三線城市的美術館,更是可以根值於本土文化,又能為人們呈現出一個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平臺。
  • 五周年快樂,銀川當代美術館!
    作為西北首個大型當代美術館2020年8月8日是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的生日
  • 小長假就來銀川當代美術館,重溫五年的記憶與時光
    小長假第一天快來打卡銀川當代美術館吧~重構·共建-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回顧展這組馬的雕塑作品展現出宋畫的氣質:莊嚴雅逸。不像大多雕塑,知之形體,未顯獨特,而這組馬的雕塑呈現出360度視角流轉的豐厚,見體態亦顯骨肉,非常罕見。Ps:銀川當代美術館外圍的三匹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馬,也是藝術家李鑫宇的作品,也是美術館必打卡的景觀之一!
  • 小長假就來銀川當代美術館,重溫五年的記憶與時光
    不像大多雕塑,知之形體,未顯獨特,而這組馬的雕塑呈現出360度視角流轉的豐厚,見體態亦顯骨肉,非常罕見。Ps:銀川當代美術館外圍的三匹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馬,也是藝術家李鑫宇的作品,也是美術館必打卡的景觀之一!
  • 銀川當代美術館
  • 銀川當代美術館五歲啦
    西北地區需要一個美術館。2015年8月8日,隨著「文明的維度」首展啟幕,銀川當代美術館站在了世界鎂光燈下,這是挑戰的開始。從「文明的維度」到「銀川雙年展」五年耕耘,銀川當代美術館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銀川在沒有很好的當代藝術基礎和資源的條件下走向世界?如何讓美術館根植於本土文化,為人們呈現一個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平臺?
  • 銀川當代美術館五歲啦
    相反,越是文化藝術資源貧乏的地方,對美術館的需求越迫切。」銀川當代美術館館長劉文錦說,美術館是精神堡壘,藝術是人內心的一種道,就像底線一樣。文化藝術的魅力和可持續的能力更深遠,如果因為沒有氛圍就不做,那麼這個地方永遠不會有當代藝術。西北地區需要一個美術館。 2015年8月8日,隨著「文明的維度」首展啟幕,銀川當代美術館站在了世界鎂光燈下,這是挑戰的開始。
  • 銀川當代美術館首展啟幕
    作為第一座收藏展示中國與伊斯蘭國家當代藝術的美術館,第一座建在西北黃河之畔的當代美術館,經過3年的籌備和建設,8月8日下午,銀川市當代美術館首展「文明的維度」在銀川成功啟幕。   寧夏回族自治區領導劉慧、蔡國英、姚愛興、左軍及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代表出席啟幕儀式,自治區副主席姚愛興致辭。
  • 銀川當代美術館今日恢復開放
    記者5月12日獲悉,銀川當代美術館自今日起恢復開放。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開館後,美術館將實行預約、限流參觀模式。具體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檢票),每周一閉館。開放區域為華夏河圖·銀川藝術小鎮園區,美術館二層的3號和4號展廳,以及公共教育空間及文創商店。目前可觀賞的展覽有視覺的調試—中國早期洋風畫展以及「疆域的輪廓」——歷史典藏地圖展。觀眾需提前通過銀川當代美術館官方平臺預約。入館前出示有效身份證原件以及實時「健康碼」,入館後需全程佩戴口罩,與其他觀眾保持1米以上距離,不聚集不扎堆。
  • 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回顧展,一場戲劇一個展覽和一場星空盛宴
    作為西北首個大型當代美術館2020年8月8日是銀川當代美術館五周年的生日坐落於沙漠和綠洲之間的建築潔白的褶皺外牆呼應著因河水改道河床重力消失帶來的土地褶皺肌理這個通體白色的建築物已在黃河邊生長了五年五周歲生日銀川當代美術館要破界要融合,要打破傳統探索無限可能性!
  • 銀川當代美術館新展全方位呈現當代藝術現狀
    額麗其格 攝中新網銀川3月10日電 (於翔 額麗其格)9日,銀川當代美術館迎來一場容納新世紀中國當代主要藝術家的開年大展——「新藝術史:2000-2018中國當代藝術」,該展覽匯集了近二十年最重要的藝術家、藝術形式以及藝術作品,顯影當代藝術歷史相貌。這是一次呈現當代藝術青年生態的展覽。
  • 銀川當代美術館,腦洞大開,讓靈魂和現實在碰撞中永恆
    銀川當代美術館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坐落於黃河西岸,建築面積約為15000平方米,四周環繞著美麗的溼地公園。銀川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結合了中原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多種文化的激蕩融合,東西方交流積澱產生的多元化包容性,成為寧夏文化的特質。銀川當代美術館,植基於本土文化,結合全球伊斯蘭藝術以建構一個嶄新的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平臺。
  • 銀川當代美術館啟幕 定位中國伊斯蘭文化交流
    同樣,面對外界一些質疑的聲音,銀川當代美術館歷時三年完成了從無到有的過程。2015年8月8日,開館展「文明的維度」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儀式。在開幕式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銀川當代美術館藝術總監謝素貞表示,銀川當代美術館與其它美術館不同的是,它是唯一定位為中國與伊斯蘭國家交流的當代美術館,在民生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支持下,植基於本土文化,結合全球伊斯蘭藝術以,是一個嶄新的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平臺。
  • 銀川當代美術館|埃克蘇與您探究世界當代藝術的維度
    項目名稱:銀川當代美術館 |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Yinchuan項目地址:銀川市華夏河圖銀川藝術小鎮>銀川當代美術館佔地約35畝,建築面積達15000平米,四周環繞溼地公園,是中國西北最大的單體當代美術館。
  • 「非常上癮」銀川當代美術館推國際動漫藝術展
    新聞發布會現場  大公網4月11日訊(記者田育紅、熊蕾)9日,銀川國際動漫藝術展「非常上癮——日常生活美學的再延伸」在銀川當代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銀川當代美術館藝術總監謝素貞策展,臺灣鳳甲當代美術館館長蘇珀琪,及金澤21世紀美術館策展人Chieko Kitade(北出智惠子)協同策展,並邀請了41位中國、臺灣、日本及韓國藝術家創作的動漫藝術作品,包括畫作、雕塑、裝置、視頻等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