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著國家記憶,延續著中華文脈,撐起一城一國的魂與魄。從1420年到2020年,悠悠紫禁城迎來建成600年,亦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九十五周年。
不 變
紫禁城600年,一見如故
600歲的紫禁城,青磚鋪墁,紅牆碧瓦,600歲的紫禁城,金水環繞,蕩人心腸。一代代的故宮人,在無數個清晨,開啟宮門,展現壯麗之姿。
(紫禁城宮門開啟的瞬間,驚豔全網)
一座城,
沉澱600年的記憶。
老照片是回憶,記錄歲月的變遷。
站在紫禁城中凝望,
新老照片仿佛將時間之河摺疊,
歷史與當下重合,
不禁感嘆:600歲風華正茂。
改 變
故宮裡的珍貴遺存如今煥發新生
在600年的傳承中,紫禁城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中國文化有容乃大的實物力證,也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地。
故宮文物展示
故宮內180多萬件(套)珍貴藏品,8000餘件國家一級文物,這些傳世之作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回憶,記錄了中華5000年文明的歷史,它們還原其真貌,傳承其文明,留住其根脈。故宮珍藏的眾多珍貴文化,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魅力。
深藏在禁宮的文物「活」了起來
故宮建院90周年「石渠寶笈」大展
「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故宮方面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精彩的文物大展,通過一件件飽含宮廷文化精髓的藝術精品,喚醒了國民旺盛的文化需求,折射出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恆久魅力。
「丹宸永固」紫禁城落成600年大展
無論是「石渠寶笈」大展還是「丹宸永固」紫禁城落成600年大展,無論是《故宮景泰百寶》還是中華復興五福瓶,故宮推出的展覽和藝術品從沒有讓大眾失望。如今收藏在禁宮的文物「分身有術」,我們不僅可以在展覽中與珍貴的國寶「面對面」,還能通過收藏的形式,與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巧奪天工的宮廷絕技「零距離」接觸。這些深藏在禁宮中的文物將更好的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民。
獻禮紫禁城600年·故宮出品
《紫禁城六百年制·中華復興五福瓶》
【型】瓶
【材質】純銀、漆、玉、猛獁牙、天然寶石
【規格】50cm×26cm(約)
【工藝】五大非遺工藝結合。即花絲鑲嵌、燒藍(銀胎琺瑯)、雕漆、牙雕、玉雕
【創作背景】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
【出品單位】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
【領銜製作】王樹文、米振雄、殷秀雲、李春珂、馮道明
故宮心聲:在紫禁城建成600年之際以千年宮廷藝術絕技和傳統文化為根本,以弘揚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為目的;以祈福中華民族、祈福祖國為主題;以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為宗旨。
獻禮紫禁城600年·故宮出品
《紫禁城六百年制·景泰百寶五福瓶》
【型】瓶
【規格】50cm×24cm(約)
【工藝】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瓷胎畫琺瑯
【創作背景】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
【出品單位】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
【領銜製作】金玉田、熊建軍
故宮心聲:作品以景泰藍、琺瑯彩瓷兩大國藝相結合製作而成。題材緊扣紫禁城六百年深厚的皇家吉祥文化主題,內容豐富,畫面優美,具有鮮明的中國吉祥傳統文化特徵,符合時代主流背景。作品藉助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之際,展現神秘的景泰藍、琺瑯彩瓷兩大皇家文化藝術。以此讓更多的人了解優秀的民族藝術。
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
值得更好的傳揚
在故宮文物大展中,我們領略了宮廷藝術的巧奪天工、體味了宮廷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手藝,是歷朝歷代名家大師的智慧結晶,是中華傳統手工技藝的精髓。創新是最好的守護,傳承是最佳的保存。
傳與承
新中國成立以來,王樹文、米振雄、殷秀雲、馮道明、李春珂、熊建軍、金玉田等大國工匠,以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手工藝為己任,與故宮方面進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或國寶再造,或融合創新,他們在傳統宮廷絕技的基礎上,去粗取精,他們用與時俱進、充滿時代氣息的藝術精品,重新定義「當代文物」,他們揭開了神秘的宮廷文物面紗,讓宮廷藝術更好的呈現在大眾面前。
在下一個600年傳承中,我們堅信,紫禁城還是那座城,一見如故,風華正茂;600年後,紫禁城走下神壇,步入民間,宮廷藝術跳出高牆,飛上「雲」端,將更加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