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霍邱10月18日電 (高銘華 幹振華)霍邱,南枕巍巍大別山,北踏滔滔淮河水。1932年,中國工農紅軍25軍一部在這方紅土地上組建,其軍部曾在這裡駐紮,霍邱因而得名「紅城縣」。
銘記歷史,不忘初心。17日,紅色古城迎來了一群身穿白大褂、內襯綠軍裝的白衣戰士,他們帶著回饋社會、服務人民的感恩之心而來。
走在隊伍最前列的,是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史兆榮院長、楊國斌副院長、護理部張愛琴主任。在北京學習的徐寶龍政委,參與審定了對口幫扶活動計劃,並對活動組織、精準幫扶提出了指導意見。
近20人的專家醫療隊,雲集了南京總醫院4個外科、6個內科和兒科、口腔科13名高級職稱專家。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的使命而來:加強精準幫扶幫帶,促進軍地融合互動,把醫院黨委提出的醫療「衛星計劃」落到實處。
舟車勞頓,徵塵未洗,專家們就深入幫扶點——霍邱縣第一人民醫院各個科室,會診、業務講座、疑難病例討論……精準幫扶第一時間展開。
與此同時,「南京總醫院與霍邱縣政府雙擁共建協議、南京總醫院與霍邱縣第一人民醫院對口幫扶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同步展開。
霍邱縣委劉勝書記、縣政府段賢柱縣長高度重視這次對口幫扶活動,段賢柱縣長出席雙擁共建協議籤約儀式。
籤約儀式上,段賢柱縣長介紹了霍邱縣近年來社會和經濟建設發展概況,並對南京總醫院對口幫扶專家醫療隊的到來表達深深謝意。
霍邱縣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2700多位優秀兒女在革命戰爭年代為國捐軀,湧現出陶勇、楊國夫等12位共和國將軍。在該縣革命烈士紀念塔上,鐫刻著碑文「你的名字不詳,你的事業不朽」。籤約儀式上,史兆榮院長說:「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就是要銘記偉大長徵精神,永繼革命先烈之志,把服務人民的宗旨舉過頭頂,把精準幫扶的理念深植於行,把厚德至善的南總精神落到實處,讓南京總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一流人才方陣,成為服務老區群眾、福澤霍邱人民的生命健康之福。」
上午10時,「傳承長徵精神,服務老區人民」南京總醫院專家義診在霍邱縣第一人民醫院廣場展開。用簡易帳篷搭起的義診現場,早已圍滿了人群,排起了條條長龍。
汪芳裕主任、周文泉副主任、許斌副主任、章海濤副主任的座前,擠滿了患者。專家們親切和藹、不厭其煩地為患者檢查身體、分析病情、制定治療方案,在義診現場開起了常見病、慢性病預防治療科普講座。
義診廣場上提前幾天就豎起了南京總醫院對口幫扶醫療專家的宣傳牌。得知任建安、王漢東、劉新峰、宋勇等一大批國內知名的大牌專家要來到義診現場,很多患者從百裡之外的農村趕來,就是為了能讓南總專家把一把脈、聽一聽診,得到最權威的診療意見。
一位年輕媽媽抱著3個月大的嬰兒,焦急地站在兒科高遠賦副主任的面前。原來,這兩天孩子突然渾身騷癢,發熱、頭痛,整日啼哭不止。高副主任仔細檢查後做出準確判斷:「就是出水痘了,不要抓撓,注意飲食,密切關注,待水痘發出來後幹固結痂就好了,家長也不要太過緊張。」聽到專家的解答,年輕媽媽臉上的「愁雲」一掃而空。
義診現場,老年患者佔了一半之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人群數量大、病情複雜,宮劍濱主任、邵加慶主任認真為患者查體診斷,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並提出專業的診治意見。
醫務部丁益強副主任、院辦吳楠主任等機關協調人員忙碌在義診一線,他們既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員,還是熱心的導診員、貼心的服務員。
霍邱縣地處安徽省西北部,總人口160多萬人,近年來雖然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和健康保障長足改善,但老區人民的醫療衛生條件仍然比較艱苦。如何精準開展醫療幫帶,為老區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南京總醫院黨委專題研究拍板:從掛鈎幫帶基層的重點科室中,抽調2個科室各3名高級職稱專家,開展為期3個月的駐點幫帶。呼吸內科孫輝明副主任醫師、泌尿外科魏武副主任醫師成為首批駐點幫帶的專家。
得知霍邱縣第一人民醫院急需建立遠程會診系統,期望第一時間得到南京總醫院專家團隊的技術支持。南京總醫院派出信息科劉方斌工程師和1名技術人員,連夜趕赴老區,成功援建遠程會診系統。
短短1天時間,南京總醫院專家醫療隊共接診患者500多人次,組織學術講座7場,開展疑難病例及教學查房26人次,手術指導3人次。
今天,「紅城縣」的名字已隨著歷史的車輪風馳電掣,極少有人提起,而紅色的血脈依然在霍邱人的心中流淌。當「南總人」穿梭在義診活動的人潮中、服務在孤寡老人的病床前、活躍在精準幫扶的駐點上,黎民百姓交口稱讚:當年的紅軍又回來了!(完)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