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白釉不是「傻白甜」

2020-11-02 光明網

新華社天津11月2日電題:甜白釉不是「傻白甜」

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景德鎮,歷史上著名的御窯之地,代表明代官窯瓷器最高水平的永樂甜白、宣德青花、成化鬥彩均出自這裡。而永樂甜白的出現源於明成祖朱棣的「幸運色」。天津博物館現藏有一件永樂甜白,這是一尊梅瓶,是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天津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張凌菲介紹說,永樂白瓷是明朝永樂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瓷器品種,它釉色潔白瑩潤,既像白糖的顏色,又有糖一樣的甜膩之感,因此被稱為甜白釉瓷器。這種瓷器一改之前白裡泛青的特點,釉色變得十分純正,體現了中國古代白瓷燒造的最高水平。甜白釉瓷器以碗、盤、小壺、高足杯、梅瓶最為多見。

「其實關於這個『甜』字歷代的寫法是不一樣的,一種說法認為這種器物質感甜膩,非常美,所以取白糖甜膩的意思,寫作『甜白』;而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是填空的『填』,指的是製作這種瓷器的技術,寫作『填白』。不過,人們更傾向於『甜白』,甜到心裡,白到極致,既形象又生動。」張凌菲說。

天津博物館收藏的這件甜白釉梅瓶,小口短頸,豐肩平底,端莊優美,通體白釉,釉質細膩,釉色甜美,外壁壓印暗花造型。

「這件甜白釉梅瓶是當時宮廷專門陳設用瓷。」張凌菲介紹,梅瓶最早是用來盛酒的器皿,關於它的起名有一個有意思的傳說,相傳宋徽宗非常喜歡梅花,都城開封到處種有梅花,宋徽宗下令御窯廠燒制用來插梅花的瓶子,於是,梅瓶就誕生了。梅瓶在南宋時最常見的功能則是用來盛酒。用梅瓶盛酒有很多優點,一是瓶口小頸短,便於封口繫繩;二是容量大,便於搬運;三是外形圓潤,紋飾豐富,利於宴請,具有觀賞價值。梅瓶作為盛酒器使用一直延續到明代。

作為中國明代皇家的御用瓷器,甜白釉瓷器的燒制其實和明成祖朱棣的個人喜好有很大關係。

張凌菲說,傳說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培養自己的皇子,曾經聘請了多位高僧為皇子誦讀經書,其中一位高僧姚廣孝向當時還在做燕王的朱元璋四子朱棣毛遂自薦,說要送給朱棣一頂白帽子,而燕王的「王」字上面寫一個「白」字就是皇帝的「皇」字,朱棣心中一震,遂選用姚廣孝輔佐,後來真的就坐上了皇位。朱棣越發相信白色對於他有著重要的意義,認為是自己的幸運色。朱棣喜歡白色,對白瓷情有獨鍾,更對白瓷的燒造尤為關心,要求很高。

景德鎮御窯廠為了迎合朱棣,不計成本終於燒造出了胎體輕薄,胎質細膩,釉色潔白的瓷器,這就是頗有「心機」的甜白釉瓷器。(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新華社

相關焦點

  • 聽文物講故事·甜白釉不是「傻白甜」
    原標題:聽文物講故事·甜白釉不是「傻白甜」這是在天津博物館拍攝的永樂甜白釉梅瓶局部。天津博物館現藏有一件永樂甜白,這是一尊梅瓶,是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天津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張凌菲介紹說,永樂白瓷是明朝永樂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瓷器品種,它釉色潔白瑩潤,既像白糖的顏色,又有糖一樣的甜膩之感,因此被稱為甜白釉瓷器。這種瓷器一改之前白裡泛青的特點,釉色變得十分純正,體現了中國古代白瓷燒造的最高水平。甜白釉瓷器以碗、盤、小壺、高足杯、梅瓶最為多見。
  • 聽文物講故事丨甜白釉不是「傻白甜」
    新華社天津11月2日電題:甜白釉不是「傻白甜」新華社記者周潤健天津博物館現藏有一件永樂甜白,這是一尊梅瓶,是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天津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張凌菲介紹說,永樂白瓷是明朝永樂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瓷器品種,它釉色潔白瑩潤,既像白糖的顏色,又有糖一樣的甜膩之感,因此被稱為甜白釉瓷器。這種瓷器一改之前白裡泛青的特點,釉色變得十分純正,體現了中國古代白瓷燒造的最高水平。甜白釉瓷器以碗、盤、小壺、高足杯、梅瓶最為多見。
  • 聽文物講故事·甜白釉不是「傻白甜」 圖
    天津博物館現藏有一件永樂甜白,這是一尊梅瓶,是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天津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張凌菲介紹說,永樂白瓷是明朝永樂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瓷器品種,它釉色潔白瑩潤,既像白糖的顏色,又有糖一樣的甜膩之感,因此被稱為甜白釉瓷器。這種瓷器一改之前白裡泛青的特點,釉色變得十分純正,體現了中國古代白瓷燒造的最高水平。甜白釉瓷器以碗、盤、小壺、高足杯、梅瓶最為多見。
  • 淺談甜白釉及永樂年制款甜白釉蓮花瓶介紹
    如需了解甜白釉,需先了解白釉。據了解,白釉最早出現在漢代,比青釉瓷器晚了400多年,白釉瓷器開始是青白色的,因為瓷器中鐵的含量高於1%就是青色的,少於1%就是白瓷了,所以中國白瓷經歷青瓷、青白瓷、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白釉的發展過程。 到了北朝時期,真正的白釉才燒製成功。
  • 如何判斷明、清甜白釉
    我國古代僅有元代樞府釉是失透的,其他白釉並不是白色的釉,而是將不含金屬氧化物呈色元素的釉料施於胎骨潔白的器物上,入窯高溫燒制而成的透明釉,釉色因白潤瓷胎的映襯而顯出白色,現在習慣上將這種透明釉也稱為白釉。 甜白是永樂窯創燒的一種白釉。由於永樂白白瓷製品中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
  • 美到極致,甜到心底——明永樂甜白釉
    甜白釉釉極瑩潤,能照見人影,比樞府窯卵白釉有更加明顯的乳濁感,給人以溫柔甜淨之感,所以又稱"蔥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譽。元代樞府器,質感厚潤,是為甜白釉的前身。而明永樂朝(1403—1424)創燒的這種白瓷,則有「汁水瑩厚如堆脂,光潔如美玉」之感。
  • 「傻白甜」的真正含義你懂嗎?男人真愛的是程真真這種「傻白甜」
    自己不知道為自己的利益爭取,還讓我們看到這種形象出現,這不是對我們智商的侮辱嗎?真讓人捉急啊。罵歸罵,文學還是要塑造傻白甜的美好未來,影視劇還是要刻畫他們的甜蜜畫面!究竟傻白甜有沒有這樣的結果的可能性呢?還真的只是一種幻想和理想?傻白甜,有沒有什麼可取之處呢?傻白甜,能不能讓男人真正喜歡你?
  • 甜白釉和白釉有啥區別?收藏愛好者必讀→
    前不久熱播的《如懿傳》中,宮裡新晉冊封的娘娘,不小心碰了皇上心愛的甜白釉香爐,但是錯認成了普通的白釉,而遭到皇帝嫌棄「粗鄙」。說起甜白釉,最著名當屬明永樂時期出產的,本期《一槌定音》中,一件號稱明永樂甜白釉暗刻雙龍紋盤來到節目現場,是真是假引得現場奪寶人紛紛猜度。
  • 溫潤如玉之甜白釉
    甜白釉瓷,溫潤如玉,胎骨極薄,幾乎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甜白釉瓷自明代永樂時期創燒成功用來,直到清代仍有燒造,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各有藝術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總結這兩朝甜白釉瓷的特點,通過對比介紹,使您對甜白釉瓷有著更為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 甜白釉歷史最高拍賣成交價格
    這種瓷器一改傳統瓷器白裡泛青的特點,釉色變得十分純正,沒有絲毫雜色。當精美的甜白釉瓷器送到紫禁城後,永樂皇帝十分高興,愛不釋手,並與這些珍品朝夕相伴,一度對其他珍品失去了興趣。《明太宗實錄》中記載,當時皇帝評價甜白釉瓷器時說:「朕朝夕所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於心。」
  • 專家推薦《甜白釉小碗》
    精品推薦《名稱》:甜白釉小碗《年代》:明代《評語》:此杯胎薄如紙、光影照人 、釉色如玉、無棕眼,迎光透視,胎釉呈肉紅色;足底折角積釉處呈淡淡的蝦青色,又稱「蔥根白如永樂、宣德白釉「潔白甜淨」,成化白釉「平淨油光」,弘治白釉「肥腴細潤」,嘉靖白釉「純淨無雜」,萬曆白釉「透亮明快」等。在所有明代白釉中,以永樂、宣德時的甜白釉,特別是永樂甜白釉得到的評價最高。
  • 甜過初戀:古瓷鑑定之甜白釉的前世今生
    甜白釉最初是永樂窯創燒的,因其胎體極薄以及釉色似糖一樣透明甜,所以被稱為甜白釉。永樂白瓷製品中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給人以溫柔甜淨之感。這種甜白釉瓷器的出現,讓人耳目一新,它比唐宋時期的白瓷、元代的卵白瓷更純潔、更滋潤、更剔透。
  • 明永樂時期甜白釉瓷器欣賞
    明 永樂 甜白雙龍紋碗 臺北故宮藏明 永樂 甜白雙耳瓶 臺北故宮藏明永樂 甜白釉僧帽壺 高19.7cm,通流長16.7cm,足徑7.5cm 故宮博物院藏甜白釉劃花纏枝蓮紋梅瓶 高24.8cm,口徑4.5cm 故宮博物院藏明 永樂 甜白劃花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 誰說只有女生才會傻白甜!男版傻白甜更讓人上頭~
    一提到傻白甜,小夥伴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可可愛愛的女孩子吧。但是一旦有了男版的傻白甜,就會發現原來傻白甜是不分性別的, 男孩子同樣能夠可愛到爆炸。範思轍一個長在錢眼裡的紈絝子弟,一點不痴迷於權勢,一天到晚都在想著怎麼搞到錢。想著對付剛來的範閒,一定要先找娘親要銀子。
  • 明代甜白釉壓花碟
    唐刑白,宋定白,青白釉一步一步走來,到明代永樂出現甜白釉。早年不懂,撿到白瓷片,看都不多看,直接往江裡扔著玩。仔細回想起來,讓人好生可笑。白瓷之中以明代永樂甜白釉最為名貴,白度高,水靈靈的寶光沁人心田,給人一種白糖般甜甜的色感。因甜白釉名貴,今之白瓷又易燒出,故而仿品無數,且專仿永樂。
  • 明永樂甜白釉超薄胎暗刻花「龍鳳」碗
    明永樂甜白釉超薄胎暗刻花「龍鳳」碗永樂白白瓷製品中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在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尤其是脫胎製作工藝極其複雜,大約需要幾十道工序。
  • 甜白釉和白瓷區別 甜白釉正品鑑定是怎樣
    瓷器這個物品,古往今來一直都是在流行的前列中,瓷器不論是在裝飾效果還是使用情況上,都會特別好,但是在與選擇方面,也只有很到位才可以,往往事情不做到極致,肯定也是沒有太好的效果,而瓷器選擇也同樣,近期較流行的應該就是甜白釉與白瓷,那麼甜白釉和白瓷區別?甜白釉正品鑑定是怎樣?
  • 明永樂甜白釉瓷是白瓷有史以來最高的高峰
    元代國俗尚白,蜚聲中外的樞府瓷便以卵白釉而著稱,這種釉失透、色白、乳濁感強,呈現一種無玻璃質感的「木光」效果。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在位期間,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百姓生活富足,開創了明代歷史上的盛世期。
  • 傻白甜女主泛濫時,這部劇卻真正做到了「不一樣的甜」
    演員本人的"傻白甜"感也讓這一人物有了最好的說服力。反觀很多輪廓尖銳的演員,美則美已,卻強行演傻白甜角色,生硬造作,毫無甜美感,怪不得讓很多觀眾望之生厭。從選角上,《我好喜歡你》對傻白甜的表達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對於傻白甜角色,演員需要懂得尋找"傻白甜"標籤之下的內核,這是"演好"的關鍵。
  • 從《蝸牛與黃鸝鳥》看林允 傻白甜不是裝瘋賣傻
    追溯到很早以前,星爺的電影《美人魚》,美人魚女主作為一個人魚,本身角色就不是一個人類,所以她的言行舉止都是對人類的拙劣模仿,這時候林允俗套、誇張的演技就很討巧。《蝸牛與黃鸝鳥》女主的「呆萌」被演繹成了傻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