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40位水墨藝術家100多件作品,武漢美術館水墨雙年展受關注

2020-12-08 武漢發布

很多觀眾發現,武漢美術館的水墨展越來越刷新傳統認知。正在武漢美術館展出的「墨與物·第二屆武漢水墨雙年展」,展出了來自國內40位水墨藝術家的100多件作品,大膽運用新材料,新的視覺衝擊、觀念衝擊,讓人應接不暇。

武漢美術館展廳現場

記者了解到,「武漢水墨雙年展」正成為國家重點美術館武漢美術館的又一展覽品牌。而在此之前,武漢美術館策劃的「大師展」「水墨文章」「水墨新進」等系列水墨展覽品牌,也在各自領域擁有了人氣和粉絲。

武漢水墨雙年展

用「啟、承、轉、合」梳理

中國畫近500年的變遷

武漢美術館自2017年創設「武漢水墨雙年展」。首屆武漢水墨雙年展以「墨攻」為主題,分4個單元展——「啟、承、轉、合」,2個平行展——「積墨成章:武漢美術館館藏湖北水墨作品展」及「周韶華手稿研究展」,為江城人民帶來一年的水墨藝術大賞。

「啟:中國繪畫的思想與筆墨」展,展出了沈周、朱耷、任伯年、項聖謨、王素、仇英、董其昌、王翬、傅抱石等23位明清畫家的作品。23位藝術家,最早的是距今600年的沈周,最晚的是上世紀的傅抱石,前後跨越了500年左右。

武漢美術館展廳現場

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表示,以「啟(起)」作為「墨攻」的開端,不是要探討水墨畫的起源問題,取其「開啟」之意,以求啟發篇章,迪哲明道。宋元時期創立了水墨繪畫的最高準則,成為後世難以超越的典範;面對宋元水墨畫的成就,明清藝術家們是堅守傳統還是變革與創新?傳統和成規受到質疑的時代,他們以一種知性的、自覺的和內省的屬性尋求突破,力挽狂瀾。他認為梳理這段歷史,是對當代水墨的未來有啟發作用的。

緊接著,「苦鐵金石、亙貫書畫——吳昌碩作品展」(「承」),展出「金石大寫意」的開派領袖吳昌碩的書法、繪畫、金石篆刻及論畫的詩作。「首屆武漢水墨雙年展」第三單元「轉:筆墨與都市」展,展出了方向、李孝萱、張望、樊楓四位都市水墨藝術家的作品共60餘件。

《墨攻》最後一個單元展《合》展現古今融合、中西融合的水墨之姿。來自美國、西班牙、捷克、日本、韓國等外國藝術家攜水墨畫參展。來自捷克的藝術家伊瑞,帶來了他的《工地系列之沙發》等,畫的是在中國工地見到的日常物品。他告訴記者,中國水墨筆墨十分複雜,表達主題包含中國文化內涵,對外國人來說比較深奧難懂,歐洲人比較能欣賞的是齊白石,「因為他畫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讓人熟悉親切」。中國當代水墨如何在世界產生更大的影響力?伊瑞認為,要讓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普通人能欣賞,還是應多關注生活題材、關心生活中的基本問題、人存在的基本問題。

當代水墨到底有沒有邊界?

展覽藝術沙龍就是

思想交鋒的陣地

武漢水墨雙年展走到第二屆,以「墨與物」為主題,明顯打破了過去以筆、墨、水、宣紙為基本創作材料的水墨藝術,作品中大膽運用新材料、新觀念,展示當代水墨的各種可能性。

如,藝術家章燕紫的水墨裝置作品《透氣》,以醫用紗布作為媒材,紗布上用硃砂繪製著山水長卷。唐承華的作品《風景》,在紙本《風景》之外,現場布置了燒焦的木塊,木塊的原色和炭黑色組成了極具視覺效果的藝術感覺,與紙本作品相呼應。

武漢美術館展廳現場

武漢美術館的水墨展,除了通過各式各樣的公共教育活動,吸引觀眾參與,達到提高城市藝術審美的目的;還特別注重學術性,通過作品的多樣性、創新性,來達到學術探討的目的。通過藝術沙龍,產生思想交鋒,給藝術創作以啟迪。

當代水墨到底有沒有邊界?配合展覽舉行的「墨與物·第二屆武漢水墨雙年展」沙龍上,現場討論熱烈。武漢水墨雙年展策展人王春辰認為,水墨藝術發展到今天,藝術家創作的實際已經發生了改變,理論界不能視而不見,要找到新的評價語系來評價當代的水墨。而原《畫刊》主編靳衛紅認為,水墨藝術之所以叫水墨藝術,還是應該有中國水墨最核心的東西,否則大可不必冠以「水墨」之名,可統稱為「當代藝術」。

為了給更多正在成長中的藝術家提供舞臺,作為武漢水墨雙年展的預熱平行展,武漢美術館還自主策劃了「水墨新進」展,特別邀請傑出的青年水墨藝術家展示他們的作品。

《水墨文章》走到第五回

每次大展都有一個

熱門藝術主題

除了近兩年打響和走紅的「武漢水墨雙年展」,以及給青年藝術家提供舞臺的「水墨新進」展,武漢美術館新館開館以來,還創立了「大師展」「水墨文章」系列水墨展覽品牌。

2011年《水墨文章·當代水墨研究展·第一回:寫意精神》、2012年《第二回:筆法維度》、2013年的《第三回:文脈創化》、2015年的《第四回:色界變象》、2018年的《第五回:墨道無間——中國人物畫研究展(1970-1985)》,從不同的角度,為專業藝術工作者和江城人民,呈現對中國水墨的探索。

就拿2018年9月18日開展的《墨道無間》來說,展出作品堪稱1970-1985年的網紅作品,它們幾乎是當年時代主題的藝術符號,被載入中國藝術史。歐洋、楊之光的《激揚文字圖軸》,唐大禧的《人民的蘋果》,李震堅的《在風浪裡成長》……125件水墨人物畫名作,從全國8家美術館借展,齊聚武漢展出。不少觀眾說,從前在課本上看到的畫,終於見到真的了。

武漢美術館展廳現場

推出齊白石、劉海粟、黃賓虹等大師展,用作品告訴觀眾他們何以成為大師

對於觀眾來說,武漢美術館的「大師展」更是「必打卡」的。

武漢美術館近年來相繼推出過齊白石、劉海粟、蔣兆和、石魯、吳昌碩、錢松喦、黃賓虹等中國畫大師的個展,被美術界公認為「大師展」。

2019年8月,「一代宗師」黃賓虹大展在武漢美術館展出,為熱氣正盛的江城又平添了幾分熱度。期間。每天觀眾絡繹不絕,展廳裡人頭攢動,正趕上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期間,為了滿足觀眾的觀展需求,展廳還開放了「夜場」。

黃賓虹生前的藝術之路是孤獨的。他去世48年後,作品才逐漸受到重視,2017年,黃賓虹的絕筆巨製《黃山湯口》以3.45億元成交,刷新了黃賓虹作品拍賣紀錄,也讓他成功躋身近現代書畫億元俱樂部。

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說,「黃賓虹的畫在當時是非常有超前意識的。他是基於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歷史做出的選擇,中國畫講究以形寫神,他卻提出了一個『破』的辦法,舍其形,保留神,把過去的形體束縛去掉,讓畫面更加有神韻,但不被當時的人所理解。」

「我們今天要學的並不是黃賓虹的繪畫樣式,更重要的是要學黃賓虹是怎樣用中國的文化精神、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去解讀自然,怎麼在自然中找到我們現代的表達。」樊楓認為,這才是武漢美術館辦黃賓虹等人大師展的初衷。

樊楓說,中國的藝術走向世界,沒有其他畫種可以替代水墨的位置。因為只有水墨是完全根植於中國文化傳統的,是中華藝術的來源。水墨走到今天面臨著如何創新的問題,武漢美術館主辦一系列水墨展,通過展覽人物的選取、作品的選取,探討和研究面對中國文化的傳統,我們該如何發展水墨?哪些可以傳承,哪些可以打破,從而走出中國水墨當代的路徑。(楚天都市報記者 徐穎 通訊員 李霞)

來源 | 楚天都市報

編輯 | 魏煒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100多位當代水墨藝術家作品聚首西湖水墨藝博會
    100多位當代水墨大家作品將亮相。我們並不要求作品必須是用傳統水墨技法來創作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博覽會,讓大家對水墨藝術有一個新的認識——多元化的材質、多元化的創作手段、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基因的多元化藝術思維理念等等,突破人們傳統思維中水和墨的形態框架。 策展人王泊喬說,如果你來到這次藝術博覽會現場,你就會發現,有些參展作品已經完全超越大多數人對水墨藝術的認知;但是,每一個觀眾都不會否認,這些作品的精神內核是水墨。
  • 武漢美術館年度壓軸大展來襲 六位藝術家奉上中國水墨人物畫巨片
    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擔任策展人,邀請六位藝術家,強強組合,用作品講述他們的水墨探索和變革之路。他們分別是:中國美協副主席周京新,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主任田黎明,山東省美協主席張望,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中國國家畫院實驗水墨研究所副所長武藝。展覽展出他們的代表作品百餘件。
  • 周五在武漢美術館看「水墨文章」
    長江網12月9日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李霞)由武漢美術館策劃的「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將於本周五(12月11日)在該館開幕,將展出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的116件藝術作品,為觀眾呈現21世紀當代中國水墨畫卷。
  • 武漢美術館《水墨文章》2012探討「筆法維度」
    武漢市文聯領導、部分藝術家、策展人等合影2012年10月16日,《水墨文章·當代水墨研究展》第二回「筆法維度」在武漢美術館開幕。《水墨文章·當代藝術研究展》是武漢美術館策劃的重點展覽之一,它強調中國畫傳統藝術的傳承,並在此基礎上探討水墨作品的可能性。此次展覽為《水墨文章》系列的第二回,策展人尚輝把關注點落在中國畫的「用筆」上,取名「筆法維度」。隨著中國畫的發展,歷代畫家對於筆、墨、水之間的不斷試驗,將畫面的可能性發揮到最大。
  • 武漢美術館2020年度壓軸大展來襲,六位藝術家奉上中國水墨人物畫巨片
    布展中的展廳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擔任策展人,邀請六位藝術家,強強組合,用作品講述他們的水墨探索和變革之路。他們分別是:中國美協副主席周京新,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主任田黎明,山東省美協主席張望,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中國國家畫院實驗水墨研究所副所長武藝。展覽展出他們的代表作品百餘件。
  • 武漢美術館2020年度壓軸大展來襲,六位藝術家奉上中國水墨人物畫巨片
    ,強強組合,用作品講述他們的水墨探索和變革之路。他們分別是:中國美協副主席周京新,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主任田黎明,山東省美協主席張望,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中國國家畫院實驗水墨研究所副所長武藝。展覽展出他們的代表作品百餘件。
  • 100位女性藝術家展現「她水墨」風採
    周思聰 潘纓在當代藝術中,女性藝術家是一個重要的群體,她們一方面以自信的姿態內省自我,覺醒並綻放內心力量,另一方面用成熟和理性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藝術感官體驗。9月1日起,由今日美術館、北京華亞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她水墨——中國當代女藝術家水墨大展」在今日美術館舉辦。
  • 100位女性藝術家展現「她水墨」風採
    9月1日起,由今日美術館、北京華亞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她水墨——中國當代女藝術家水墨大展」在今日美術館舉辦。參展的100位女性藝術家從50後至90後,年齡跨度近半個世紀,她們均為各自時代下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藝術家。
  • 132位藝術家596件作品,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如何為山東文化賦能?
    展覽現場在所有參展藝術家中,提名藝術家132位,參展作品186組(件),包括91位國內藝術家創作的114組(件),以及41位國外藝術家創作的72組(件)作品。濟南美術館「青年策展單元」展覽現場青年策展項目共有253位藝術家創作的410組(件)作品,包括119位國內藝術家的350組(件)作品,以及54位國外藝術家創作的60組(件)作品。
  • 《牡丹亭》人物場景躍然紙盒上,武漢美術館年度壓軸大展來了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16日訊(記者周滿珍 通訊員李霞)15日,武漢美術館2019壓軸大展「墨與物·第二屆武漢水墨雙年展」在武漢亮相。展出的40位藝術家100餘件作品,將傳統水墨和全球最前衛的藝術觀念融合,讓水墨文化在新的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 「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亮相武漢美術館
    12月11日,「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在武漢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為策展人,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應邀參加,共計90餘件作品在此展出。
  • 趙無極等100多位當代水墨藝術家作品聚首西湖
    這是我國內地歷史上首個全球視野聚焦「水墨」的國際化、專業化大型藝術盛會。整個博覽會分為主題展區、特邀展區兩大板塊,總展覽面積約10000平米。趙無極、李津、沈勤、楊詰蒼、孫遜、繆曉春、劉慶和、武藝、馮峰、王天德、常青、靳衛紅、魏青吉、王冬齡、徐海燕等100多位當代水墨大家作品將亮相。
  • 130多幅藝術作品,A9美術館2020水墨藝術展覽受關注
    自10月10日開展以來持續受到甘肅省廣大媒體和市民群眾的關注數名藝術家的130多幅作品大膽運用新材料、新的視覺衝擊許多多>張雲 霓虹 100×140cm 紙本設色 2019 ▉ A9美術館·水墨展而對於參展的觀眾來說
  • 「水墨文章—我法像心」大型跨年展在武漢美術館開幕
    2020年12月11日,「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在武漢美術館面向公眾展出。此次展覽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擔任策展人,展出了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百餘件作品。
  • 「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亮相武漢美術館
    12月11日,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為策展人的「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在武漢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邀約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參展。作為當下水墨人物畫創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在人物畫創作領域一直探索、引領著當代人物畫創作的最新動態。本次展出的90餘件佳作即有他們早期的習作、代表作,也有近些年創作的新作。「水墨文章——當代水墨研究展」是武漢美術館努力搭建當代水墨畫創作批評研究體系的學術展覽項目。
  • 董小明:「雙年展」是一份豐富而完整的水墨樣本
    在第十屆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開幕之際,記者專訪了董小明,以期探討雙年展模式對中國水墨藝術的推動與發展。 美術文化周刊:您如何看待當前水墨藝術的發展?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的當下任務是什麼? 董小明:水墨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在當今畫壇上仍然呈現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無論是傳承還是變革,都體現了藝術家對這一偉大傳統的關懷和敬意。
  • 「她水墨——中國當代女藝術家水墨大展」在今日美術館開幕
    9月1日下午,「她水墨——中國當代女藝術家水墨大展」在今日美術館開幕,開幕式上策展人楊維民教授首先致開幕辭,今日美術館晏燕副館長致歡迎辭,北京華亞藝術基金會朱文星理事致賀辭,中國女畫家協會主席孔紫女士、國家畫院中國畫院原常務副院長梁佔巖先生、《美術》雜誌原主編王仲先生、中國畫學會理事何韻蘭女士
  • 武漢美術館「水墨文章第六回——我法像心」大型跨年展即將登場
    由武漢美術館主辦的「水墨文章」系列品牌展第六回:「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將於12月11日在武漢美術館開幕。展覽共展出國內六位水墨人物畫代表性藝術家的116件作品。展覽結合沙龍的形式旨在對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創作現狀進行探討。
  • 到漢雅美術館觀看「漢雅水墨(第一集)武漢大雅」
    嘉賓合影6月30日16:00,「漢雅水墨(第一集)武漢大雅——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個案研究展」在漢雅美術館隆重開幕!湖北美術學院教授、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武漢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史博士沈偉擔任策展人;文化學者、美術批評家謝海擔任學術主持。展覽由18位藝術家的50餘件作品組成,根據策展人的設想,展覽以期通過作品呈現藝術家創作個案,並比較和認識個體藝術家與地域、環境、學脈、乃至日常交往之間的關係。
  • 三大美術展館呈現水墨盛宴
    「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是一項常設性的國際藝術交流活動,展覽一直致力於全面、系統地展示當下的藝術家和理論家對水墨藝術的探索成果。而「深圳水墨論壇」是以「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為依託的學術活動,致力於深入、集中地探討其學術的研究成果。延續多年的雙年展和論壇已成為深圳市的一項標誌性文化活動。本屆展覽和論壇同期舉行,103位海內外藝術家和14位理論家的參與,無疑將在深圳再次引爆水墨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