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布列松的拍攝原則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4 澎湃新聞

解讀布列松的拍攝原則

2019-07-15 0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The Var公寓

法國,赫雅斯,1932年 

©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阿格尼絲·賽壬(Agnes Sire)曾擔任布列松基金會主席15年,在此之前,她在瑪格南圖片社擁有20年的工作經驗。基金會成立之初,賽壬便加入,與著名攝影編輯兼出版商羅伯特·德菲爾(Robert Delpire)共同打造檔案庫。

賽壬對布列松的攝影了解得非常透徹。通過本期文章,以下她的話語將帶我們進行一場「打卡之旅」,解析布列松拍攝方法的核心特徵。

希臘,基克拉迪群島,錫弗諾斯島,1961年

©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隨時準備著

「布列松決定在上世紀60年代末停下腳步,因為在他看來:『我已經拍了太多人行道,我想繪畫,想換一個時代生活,』對布列松而言,攝影是隨時準備著的事,在幾分之一秒內完成的作品;他會這麼形容——就如同一個小偷,一個違法兜售、被警察揪出來的街頭商人。

布列松尤其喜愛『隨時準備著』這個拍攝概念,因為他很喜歡把自己比作一個小毛賊——偷拍照片的毛賊。這一點在他很多作品的場景中都有清晰體現。例如,有一天他要拍攝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便去了羅蘭的家裡。聖·羅蘭非常緊張,布列松便一直欣賞書房牆上的繪畫作品,最後聖·羅蘭終於忍不住問他:『好吧,你打算什麼時候為我拍肖像?』而布列松回答:『哦,我早就拍好了。』他不是那種需要搭配燈光和背景才能拍攝的擺拍型攝影師。」

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塞維亞,1933年

©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取景與幾何結構

「布列松的天才之處在於他的腦中和眼裡始終有一個取景框,有幾何結構的概念。他一直有這個概念,但之前是在與安德烈·洛特(André Lhote)學習時,以及在欣賞畫作時會運用——如在欣賞保羅·烏切洛(Paolo Uccello)的作品時;他會在羅浮宮花許多時間研究這些作品,一生都是如此,這樣的舉動更是鍛鍊了他的敏感度,拍攝時自然而然便會取景。 

這是他的優勢,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樣拍攝。例如,那張在聖拉扎爾拍下的照片:一個男人正在躍過水坑,水坑映出他的倒影,背景的牆壁上貼著一張海報,海報上的男子也在用同樣的姿勢跳躍。他拍攝這張照片時,人在柵欄後面,不能完全接近拍攝對象,所以他必須連拍。最後的作品只是其中一幀,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瞬間的動作,必須做到僅通過肉眼來判斷距離。」

聖拉扎爾,歐洲廣場

法國,巴黎,1932年

©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決定性瞬間VS心理分析

「布列松認為『決定性瞬間』的概念太過局限,因為他對心理分析和潛意識也非常感興趣。他經常談論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教會他的事情,教他如何在潛意識之中搜尋。

了解這些非常重要。因為不是每個攝影師都會這麼思考,『決定性瞬間』的概念掩蓋了這一切。它非常精確和直觀,但沒有將攝影、潛意識、過去和前一天這些所有不同時間點考慮在內。」

比利時,布魯塞爾,1932年

©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相機就是素描本

「1932年,布列松用過徠卡相機後,便將它看做自己雙眼的延伸......他從來沒有把它掛在肩膀上,而是用腕帶套在手上。有點像個武器。他經常被問到,相機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他會回答說那像一個吻、一把刀或是心理醫生的扶手椅……

顯然,他一直提醒自己要關注潛意識和攻擊性,因為攝影有時是帶有攻擊性的。而他又將攝影比喻成一個吻,不難看出他對攝影的理解更加溫柔,認為作品與拍攝主體密不可分。

他還會這麼說:『接近拍攝對象時,必須具備狼的鬼祟,同時戴上一副天鵝絨手套;決不能太匆忙。』他認為一個漁民如果想在一條河裡捕魚,就絕不會往這條河裡扔石頭。攝影是也是這樣。」

西班牙,馬德裡,1933年

©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不止是觀察者

「當然,首先得有天賦。如果沒有天賦,就別費心思了。不過天賦也需要後天培養,作為一名攝影師,只通過拍攝來培養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閱讀、學會欣賞雕塑和繪畫,這才是增加天賦才能的方式。

其次,必須完全融入,布列松經常這麼說……只有融入拍攝主體才能拍出上乘之作;否則,你就只是一個冷漠的旁觀者。所以天賦與參與感都非常重要。」


墨西哥,1934年

©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瑪格南圖片社,傳遞影像力量,講述真實故事。

官方微博微信:MagnumPhotos

關鍵詞 >> 布列松,瑪格南,攝影,大師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