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群猴發現水簾洞,孫悟空首先跳進去,原來大有深意

2020-12-20 少讀紅樓

花果山正當頂上那塊仙石,感天地精華,孕滿產一石猴。這石猴拜了四方,服鉺水食,潛息了金光。在山中與獼猴相親,整日頑耍。或有一日,與群猴在澗水中戲澡,見那澗水奔流,群猴動了尋源之念。

吳承恩先生的《西遊記》道那源頭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眾猴道若有鑽進去尋得源頭的,願拜他為王。石猴出頭,瞑目蹲身,縱身跳入,躍入眼帘的是一座石板橋,橋下之水,遮蔽門戶,乃是一座洞府,中間石碣上,鑲有「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幾行楷書大字。這就是我們習慣說是孫悟空此時的石猴老家,花果山水簾洞。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把《西遊記》定義為神魔小說,主要是通過分析其版本由來而推定的。

金聖歎道施耐庵伸紙弄筆,尋水滸這個題目,是「寫出自家許多錦心繡口。」然金聖歎言西遊多有貶意。認為西遊故事缺少連貫性,是「大年夜放煙火,一陣一陣過。」

殊不知吳承恩先生亦如施耐庵先生一樣,是展胸中之佛學,將佛家的一件件公案剖析給世人看。或是棒喝,或是點化給世人觀,讓那世人個個聞後觀過能夠洞明本心,覺悟自性,聞道成佛。煙火耀過,光華明滅,依然是碧空如洗,萬寂空明。

世人常把一部《西遊記》等閒看了,只看到雲中霧裡,妖魔鬼怪,不知道《西遊記》就是一部佛典。《西遊記》前七回說的是小乘之道,後面道的是大乘之法。所謂小乘之道,就是自結筏,度自己。追求自我的超度,多與追求肉體與精神的長生掛連。

大乘之法則為眾生結筏,自渡更渡眾生。《西遊記》前七回展示的小乘之道,向眾生展示修行者即使通過放縱心猿,能夠偷取蟠桃盜拿金丹達到長生,最後在五行輪迴(如來的五指)的劫難中也難以逃過劫難。後九十三回說的是修行者通過洞悉五蘊,見證自性,普度眾生,終成正果。

《西遊記》的版本先後之爭論,歷來沒有消停。魯迅認為的《四遊記》中冠以齊雲楊志和編天水趙毓真校的《西遊記》是在吳本《西遊記》之前,然細觀之下,《四遊記》的《西遊記》更像是吳本的刪節本。

中國小說說部的先後如果沒有明確的記錄和跨度,傳抄刻印版本的先後多為糊塗帳,就像名著《紅樓夢》到了現代,在印刷的過程中仍然肆意刪改,更不用說之前了。

中國文化中此種文化以訛傳訛多看訛傳者的緣起之地位。比如歷史中避諱,眾人皆道為避滿清帝王康熙諱,把「玄」字用「元」字代替。黃山出版社的《冶父山志》就採用此種說法。

筆者偶然得觀乾隆27年臨濟宗弟子為本門大德賢師立的懷孝之碑,則是對此種說法的否定,因為在此碑上直接出現清帝雍正的名諱,直書「胤禛」的「胤」字,而在同一塊碑上把「玄孫」刻寫為「元孫」。

滿清的避諱風俗是避國號諱而不避帝王名諱,可見文化在歷史發展中由於傳播過程產生且存在著太多的歧義。《四遊記》的《西遊》大致類同於百回的吳本,只是文字和章節的省略,百回本內容更完整。

本文無意加入版本之爭,吳承恩先生作《西遊記》如同金聖歎道施耐庵,是借唐僧西遊故事展胸中之佛學,以般若波羅蜜多到達彼岸的智慧,為眾生結大乘之筏,度眾生過河。

六本二十四折的《西遊記雜劇》在吳本百回《西遊記》之前,現在基本是公認。在雜劇中,悟空出場實在是一副妖精強盜形象,不僅強娶了金鼎國女人為夫人,還不是後來吳本中的齊天大聖。兄弟姐妹五人,大姐驪山老母,大兄齊天大聖,悟空排行為三,號通天大聖,戶籍為花果山紫雲羅洞。

從雜劇中的強盜妖精通天大聖花果山紫雲羅洞主,轉變到花果山水簾洞洞主,就是金聖歎說的施耐庵借水滸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展胸中錦繡故事之類同,是吳承恩先生借唐僧師徒故事,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用到達彼岸之智慧,為眾生見證自性結筏度之筏。

「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裡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箇好所在。」

「橋梁」,渡河之物。橋,說文解字道水梁也。水梁,水中之梁。何謂梁,用木跨水。古人道梁絕於水,就是說梁如同堤壩會攔截水。今說橋梁,重在橋接,如舟橫於水上,用來通渡。

通渡到達地方如何?

《西遊記》贊曰:「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迴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家。」

石猴道是「真箇是我們安身之處。」 因為石猴躍入其中看到的是一座石房,裡面有石鍋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能夠遮風擋雨,避霜躲雪。

佛家常言見性即佛,然自性常因五蘊遮蓋,色受想行識受色聲香味觸的塵蔽而不清明,如同水簾遮蔽洞口。見證自性,自然是通透明徹,五蘊空明,好似躍入水簾,見「好所在」。遮風擋雨,避霜躲雪。

《西遊記》取經取的是大乘之經,弘揚的是大乘之法,故石猴見其好所在,一點初心道的是「裡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

如此大好,此洞故稱如碣字,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明心見性,如同見洞之各種石器。見石器之功,乃為歷代祖佛教化之功,遮風雨擋霜雪是覺悟的福報,覺悟自性,見自性洞天之遼闊,「容得千百口老小」讓眾生都進去,博大佛心,天空海闊。

此洞乃石猴躍入發現,出來話語群猴,「眾猴聽得,個個歡喜。都道:『你還先走,帶我們進去。』」先走帶入,就是傳法教誨,而後才各自覺悟。佛教經典中,唯一以經入其內的中國人,就是六祖惠能。

惠能之於中國禪學的貢獻,也的確是將中國禪學用四個字來定義先走帶入來形容他的貢獻。而對於中國思想的發展,如同石猴發現水簾洞。的確是驚天動地,澤被後世。

惠能大師,俗姓盧,祖籍範陽,先人做官被貶嶺南,到惠能這輩已經落籍新州成為普通百姓,父親早亡,與母親遷往南海,打柴為生。偶聽人誦《金剛經》"應無所駐,而生此心"有所悟。

得人資助,前去黃梅東禪寺聽禪宗五祖忍大師講授《金剛經》,機緣巧合,24歲接受五祖傳法授衣。39歲出家受戒,開頓教之門,說法利生37年。主張"自見本心,自成佛道。"見心即佛。

大師圓寂之前,弟子法海等詢問衣缽和教法應該傳給誰?惠能大師決定傳法不傳衣。「今為汝等說法,不付其衣。」這也是後來《西遊記》阿儺、伽葉兩尊者討要人事,「三藏無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奉給二位尊者的寫法緣起。

傳法不傳衣缽,覺法悟心,自見本心,即是佛,「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衣缽是執著,放下衣缽。自見自性。打破衣缽對佛性的覺悟,對於思想的發展無異是解脫束縛放開羈絆。

禪宗在六祖之後能夠迅速傳播並發展成為五宗七派,實在是得益於六祖惠能的傳法不傳衣對佛性覺悟的解放。而對於唐後心學即宋明理學發展的啟發更有著不可否定的意義。

「沒水,沒水!」「大造化,大造化!」

自見自性,五蘊皆空,自然是心曠神怡,頓生佛慧。禪宗能夠推開水簾見其洞府洞天之開朗,終是六祖之慧。六祖惠能最後歸去的處所是曹溪寶林寺。曹溪成為六祖弘法的道場,更尊為禪宗的祖庭。曹溪又是六祖的別號,曹溪水指代佛法澤惠眾生,如同水簾洞佑護群猴。真箇是:

「颳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燻。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作者:塘邊四爺,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群猴歡聚水簾洞,看似雜亂無章,其實個個身懷絕技
    說起86版《西遊記》,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播出至今好評如潮經久不衰,成了幾代人的回憶。在我的印象中,歡樂的花果山,印象特別深刻,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一集,因為不用害怕妖魔鬼怪,一群猴子在水簾洞吃喝玩樂,擁立美猴王,那種場面成了我的美好嚮往。
  • 孫悟空發現水簾洞時明明是夏天,為何洞內有「三五點梅花」
    孫悟空是什麼季節發現水簾洞的,原文有明確記載:「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很明顯,是在盛夏,他們順著山澗溯源,發現是一處瀑布,於是才有了孫悟空冒險一跳大唐的王維有「寒梅著花末」、 李商隱有「霜梅取味新」、 杜甫有「山意衝寒欲放梅」、 白居易有「春風先發苑中梅」等佳句。很明顯唐朝的梅花也是在冬天開放的,但是花果山水簾洞的梅花,卻是在夏天也能開花,完全顛覆了我們傳統的認識,這點更加神奇。
  • 花果山水簾洞到底是誰留給孫悟空的?諦聽的本命神通給出了答案
    西遊記中的仙山聖水福地很多,最有名的就是洞天福地,而被官方認可、掛牌營業的只有兩處。一處是鎮元大仙所在的萬壽山五莊觀,另一處就是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水簾洞。孫悟空能發現水簾洞純屬偶然和運氣,當時群猴賭賽說「誰能鑽進瀑布尋個源頭出來就拜他為王」,別人都不敢,孫悟空兩眼一閉跳了進去,結果發現了水簾洞的秘密。
  • 孫悟空將生死簿中群猴名字給勾了,為何群猴還會死?原因不簡單
    孫悟空將生死簿中群猴名字給勾了,為何群猴還會死?原因不簡單世人都曉神仙好,因為當神仙意味著可以過上逍遙、無拘無束的生活,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想做那快樂的神仙。而《西遊記》主人公孫悟空在幼年時嚮往當神仙,並說到做到,一個人揚帆出海找神仙。
  • 水簾洞前主人到底是誰?「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告訴我們答案
    水簾洞前主人到底是誰?「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告訴我們答案 《西遊記》第一回是美猴王出世,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以後,一直和群猴玩耍,突然有一天,猴子們順著水流溯源來到一處瀑布下,在群猴的慫恿下,孫悟空勇敢地鑽進了瀑布,發現了水簾洞。但從孫悟空目力所及來看,水簾洞以前有人住過!
  • 水簾洞內為何有座鐵板橋?它是誰修建的?
    (蝸牛看西遊第460期)文/牽著蝸牛散步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有座很令人嚮往的水簾洞,洞內居然有石桌石凳石床,甚至還有剩下的菜餚。最神奇的是,還有一座鐵板橋。專門研究《西遊記》的大師李安綱,因為堅持認為《西遊記》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丘處機,這個讓蝸牛很不信服,而且有很多歷史證據證明丘處機確實寫過一本《西遊記》,但那是《長春真人西遊記》的簡稱,道教為了宣揚道義,硬把神話小說《西遊記》作者說成是丘處機,這其實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但關於水簾洞的來歷,李安綱大師的論斷,蝸牛基本信服。
  • 王崇秋:7省份12景點拍出花果山水簾洞
    答案是否定的,花果山水簾洞不是在哪一個地方拍攝的,而是在哪幾個地方拍攝的。我初步統計了一下,這裡一共包含了7個省份的12個景點。為什麼拍這個場景要費如此大的周折?拍攝過程中又發生了哪些趣事?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當年《西遊記》劇組拍攝花果山水簾洞那些事兒。
  • 花果山水簾洞在孫悟空之前的主人是誰?你知道嗎?
    我們知道孫悟空天生地長,從石頭裡面蹦出來之後,採集天地日月之精華,去到了這花果山,眾猴子是要推選一位猴王,誰能越過那水簾洞,誰就能做猴王,孫悟空這麼的有聰明,縱身一跳就跳了過去,從此這孫悟空就做了花果山的大王。
  • 孫悟空入主水簾洞前,那個曾享受福地洞天待遇的原主人,其實已經死了?
    最為奇怪的是,在花果山的水簾洞內,居然還有「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的遺蹟——既然水簾洞內「渾然象個人家」,又有人在此生火做飯,並且留下了這麼多的物什,就說明此前是有原住居民的;而且,洞內的石碣上明晃晃的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的門聯,足見,在此居住的人或者仙,絕非池中物。但是,除了這些「遺蹟」之外,一切都不知所蹤。
  •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在哪裡?這裡花果山不但有水簾洞,還有瑤池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在哪裡?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猴石、老君堂、南天門、水簾洞、七十二洞等。花果山突出《西遊記》「孫大聖老家」主題,全力打造東方的「迪士尼」主題公園。因此,想尋找《西遊記》裡的一些印記,首選的還是這裡。當你首先來到花果山山門時,你會發現山門正門上首為孫悟空的頭像,背襯圓形圖案,象徵功德圓滿。北側有唐僧師徒4人西方取經的浮雕,下方有6隻圓雕雄獅把門,廣場四周有109隻石猴迎賓。這種場面是不是很壯觀呢!
  • 悟空發現水簾洞之前,誰才是水簾洞原來的主人?
    在《西遊記》第一回,悟空在石頭中誕生後,便和花果山的猴群廝混,後來因為發現了水簾洞,而成為了統率群猴的猴王。但是,悟空發現水簾洞時,水簾洞並非是蠻荒原始的,而是充滿著生活氣息。想一想,確實有這種可能。因為,當群猴看到水簾洞前面的瀑布時,發現這裡「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因此,水簾洞與大海之間,存在著一條暗道。龍王在工作之餘,用水簾洞金屋藏嬌,養條美人魚當小三,也算一種休閒。然而,再一琢磨,有些不對頭,因為悟空發現水簾洞時,裡面除了那些生活用具,其它東西空空如也,別說美人魚,龍太婆都看不到。
  • 《西遊記》水簾洞:題名為何是楷書?孫悟空出世年代有楷書?
    《西遊記》第一回中,石猴出世不久就發現了水簾洞,書中並無提及水簾洞由誰開闢而成,但卻留下一個讓人不解的疑團,就是洞名的字體居然是楷書: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 泰山西遊記(1)——是誰毀了孫悟空在泰山的水簾洞?
    而以上對泰山中路水簾洞的形容與《西遊記》(世德堂版本)中水簾洞瀑布的形容不謀而合。《西遊記》第一回中,眾猴「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其中,形容水簾洞前瀑布的詩句為「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潺湲名瀑布,真似掛簾帷。」而孫悟空跳入瀑布泉中時,是如此形容其見到的水簾洞水源的:「(鐵板橋)橋下之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
  • 西遊記中,花果山水簾洞出現只可疑猴子,它是不是臥底?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是一座仙山,有」十州之祖脈,三島之來龍「的美稱,花果山中有七十二妖洞,其中以水簾洞的名聲最響。
  • 花果山水簾洞的主人是誰?是誰創造了孫悟空?
    花果山水簾洞的主人是誰?大家肯定會說是孫悟空,孫悟空是水簾洞的主人,但水簾洞的第一任主人是誰?想必大家都不太清楚吧!一、花果山的神奇書中這樣描述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箇好山!有詞賦為證。
  • 西遊記解讀:西遊記到底在寫什麼?水簾洞藏著這樣的玄機
    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尋個源頭指的是尋找本源,我們之前說過道教修煉就為了重新找回先天狀態,找回嬰兒那種純潔無瑕的那種狀態,這其實就道的源頭。但說歸說有多少人有這個本事有個意願尋找這個源頭呢?
  • 還記得電視劇《西遊記》中的水簾洞麼?貴州黃果樹瀑布有一個真的
    作為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以上的經典電視劇,電視劇《西遊記》在中國乃至海內外都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尤其是劇中的孫悟空,可以說是經典角色,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超越的後來者。孫悟空的老家是花果山,花果山上有一個水簾洞,這個水簾洞可是相當有來頭,這裡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前和眾猴孫聚會議事的地方。電視劇《西遊記》水簾洞的取景地有好幾個,如今各地的旅遊景區中也有很多水簾洞,其中最著名的當然要屬貴州黃果樹大瀑布後面的水簾洞。一直以來,黃果樹大瀑布以雄奇壯觀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
  • 石猴勇闖水簾洞,讓眾猴稱他為王:成熟的人都要靠自己爭取機會
    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一日,石猴與其他猴子一樣,在瀑布邊洗澡玩耍。正在大家欣賞瀑布美麗、壯觀之時,一個好奇心強的猴子望著瀑布發呆。隨後,他便提議誰敢闖進那水簾洞,之後還能毫髮無損出來的,就拜他為王。連喊三聲後,眾猴無一人響應他的號召。但此時卻見石猴從旁跳出來,高叫道「我進去!」
  • 水簾洞真正主人不是孫悟空?水簾洞主人竟然與菩提老祖是故交
    水簾洞內,到處都是人為開鑿的痕跡,洞內還有塊大石頭,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更加證明了在孫悟空之前,還有一任主人!此人甚是神秘。《西遊記》中還有一個很神秘的人,修為高深,法力無邊,而且還是孫悟空的第一任師傅,此人正是「菩提老祖」,之所以說他神秘,那是因為菩提老祖莫名其妙的出現,教授完孫悟空本領之後,又莫名其妙的消失,再也沒有出現。菩提老祖與水簾洞主人是否有什麼聯繫呢?
  • 孫悟空不是第一個,發現水簾洞的人,這塊寶地真正的主人是誰?
    一個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猴子,跟隨無人知曉的「世外高人」學成一身本事,「大鬧天宮」可以安然無恙,這些不可知的神秘事件接連發生在孫悟空身上,今天主要說的不是這些,而是另外一個古怪的事情,那就是水簾洞最早的主人是誰? 很多人覺得這個無關緊要,因為水簾洞現在已經是孫悟空的了,沒必要在追究歷史遺留問題了,其實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水簾洞真正的主人關乎到孫悟空的身世以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