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審計「清單」中,吳川市教育局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建辦公樓、吃喝、送紅包、發福利,「吃」掉教育經費高達600多萬元,局機關日均報銷餐費達到6000元(本報曾作報導)。而吳川市教育經費現在負債幾個億,教育局帳面上是負債。4月29日,吳川市原教育局局長蘇李祺被吳川市人大免去局長職務後立即被「雙規」。
「那麼多老師和學生就是滾滾財路」
1997年,蘇李祺以吳川市物價局局長的職位平調到教育局任局長。知情人說,蘇原本應該調往上級的湛江市物價局,但他不願意去,活動一番後最終如願調到了教育局。「他看中的是8000多名老師和20多萬學生。」該知情人介紹,蘇李祺有一次曾在公開場合說過,那麼多老師和學生就是滾滾財路。「一支筆」獨斷財務
蘇李祺與三名副局長關係並不融洽。一個例子是,一名分管人事的副局長權力幾乎被架空,被當地教育系統內的職工送了一個「不知人事的人事局長」的稱號。「名義上局領導班子是由局長、三名副局長、紀檢組長和一名主任科員這六個人組成的,實際上很多大事蘇李祺根本不召開班子會議,一個人就決定了。」一名副局長對記者說。
蘇李祺「獨斷」最多的就是財務上的事。蘇李祺對他自己「圈子外」的人報銷控制得極嚴,但對「圈子裡」的人報銷卻很寬鬆。教育局幹部反映,教育局每月餐費開支都在10萬以上,多的達到13萬,除去雙休日,平均每天6000多元,「只要是他的人,拿去籤字不用幾分鐘就報好了。」教育局幹部的平均工資每人每天只有70元,「我們都不知道誰能享受每天6000元標準的餐費消費。」一人得道親信升遷
此次被「雙規」的其他5名教育局職工「全都是蘇李祺的心腹」。2001年新年一過,蘇李祺就開始了人事大變動,16個科室有6個換了新的負責人,包括人事、計財、辦公室等要害部門,全是蘇的親信。從此,蘇李祺不僅控制著財務權力,同時掌控著各部門的人事權。生財之道:論價封「官」
「要做教辦主任,一般要30萬元左右,副主任一般15萬左右。原先不在教辦的,要進教辦也要幾萬。」吳川教育局的幹部們透露。
2001年,蘇李祺打通權力後,開始了他的生財之路。蘇李祺的第一個「大手筆」是主導了吳川市教育系統「史無前例」的大「輪崗」。全市17個鎮教辦,有9個新任命了主任,其他人員也全部重新安排。那時,社會上轟動很大,街談巷議,說某某人花了多少錢謀到什麼職務,某某人花多少錢保住原有職務。這都成了一個公眾話題。
教育局幹部的一份投訴材料裡,記錄了12個具體人名,其中一個教辦主任為了爭到位子,送了一輛別克轎車作為蘇李祺的專車,另外還送了20萬元。記者在教育局見到了這輛別克轎車,司機證實,車確實是送的,雖然名義上屬教育局,但實際上只供蘇李祺個人專用。問題局長緣何安度危機
1999年9月28日,《湛江晚報》刊登了一則消息。這是蘇李祺的老家———吳川市長歧鎮蘇村村民寫給編輯部的一封信。信裡反映,蘇李祺聽信風水先生的鬼話,認為祖宅與升官發財有必然聯繫,從1998年清明節開始,請風水先生四處尋找風水寶地並非法建墳,使墳地由不足10平方米擴大到400多平方米。然而蘇李祺並沒有因為此事受到處理。
該村21個村民還曾經聯名寫控告狀,反映蘇李祺為幫助其親戚競選村幹部,向村民許諾:「以後你們子女讀書、升學等一切事情,我身為市教育局長,一定幫助你們。」但這封信最終沒有任何回應。直到國家審計署審計後,蘇李祺的問題才被披露。
連結1.教育附加費收取回扣。2000年前每年的教育附加費有1000多萬,後來增加到3000多萬元,凡是蘇李祺批准的附加費,都必須回扣一部分,最少40%,多的有70%。
2.賣崗位。吳川市教育系統大「輪崗」。2001年,全市17個鎮教辦,有9個新任命了主任,其他人員也全部重新安排。
3.農村教師調進城,入多少,誰調入都由蘇李祺一個人決定。
4.代買昂貴商品。包括汽車、電腦、體育器材等貴重物品,價格遠超出市價。
5.指定購買全市學生的作業簿、統一訂購校服,強力推銷牛奶。
6.把當地最高檔的「百鳥巢」定為教育局的定點接待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