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展現民族節日的氣質與靈魂

2020-09-05 皮球見聞

&34;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34;。《尚書.考靈曜》:&34;,《易傳》:&34;意思是開天闢地的時候,都是從牽牛星開始誕生,因而牽牛星的身份極高,這是古人對牽牛星崇拜的最早依據。從中可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節日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


經過幾千年的歲月洗禮,七夕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2006年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後,牛郎織女傳說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對那些有古典情懷的國人而言,是揮之不去的一種情結,七夕也展現了民族節日的氣質與靈魂。


01星象文化中的牛郎織女

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34;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簡單來說,古人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為的是進行天象佔測。古代的欽天監就是掌管觀察天象、推算節氣曆法的機構。


02節日中的文化內涵

早在西漢時期,牛郎織女便由星名變成了男耕女織的神話人物,且被注入節日內涵中。在《淮南子》中,出現了以鵲為橋的傳說。民間隨即產生了在七夕的夜晚,外出看牛郎織女相會的活動。自此以後,七夕越發溫婉動人,承載文化、演變傳統,成為民族心理認同的一部分。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賦予了&34;的美麗愛情傳說。


03七夕風俗,沉澱文化初心,培厚民族根本

關於七夕風俗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晉時葛洪的《西京雜記》:&34;。到南北朝時,婦女在七夕乞巧、祭拜牽牛織女星的習俗已經形成,並在民間代代相傳。


古代的七夕節本是女性的節日,與男人無關。但是近些年,情況開始發生變化。七夕節在中國青年中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被稱為情人節。這是古老傳統的現代化。


更重要的是,七夕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圓滿和合的精髓,這是粗放質樸的中華民族價值觀與世界觀,貫穿中華傳統文化的所有領域和全部歷程。沉澱為文化的初心,培厚為民族的根本。


04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節日更是需要。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說,儀式感能夠帶給我們信念和歸屬感。對方的儀式感,就是讓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存在感、驚喜感。不是為了應對形式,而是真正地為七夕節日而滿心歡喜。用心地、真切地去感知生命中如此美麗的這一刻,充滿熱忱地面對今後生活。


&34;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這是佳期如夢的七夕。今夜,相約一起去看浪漫星空吧!

相關焦點

  • 愛與樂相約 南京民族樂團七夕佳節音樂會25日奏響
    8月25日又逢七月初七,在這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南京民族樂團將在江蘇大劇院帶來一場「七夕佳節音樂會」,寄情於樂,以民樂語言描繪花好月圓時的浪漫與深情。我們的節日以樂為媒傳承七夕節日文化七夕節起源於漢代,是中華文化重要的傳統節日,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品質和堅貞不屈的愛情觀。作為一場七夕邀約,千古傳誦的愛情便是這場音樂會的主題。
  • 「七夕」節文化現象豐潤幸福生活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其發展變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和積澱了許多豐富而深厚的民俗文化。從眾多有關七夕民俗風情和詩歌的文化內涵中領悟傳統節日,豐潤「七夕」節文化現象豐潤幸福生活,亦能堅定文化自信。七夕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
  • 人倫精神是傳統節日的靈魂
    傳統節日是民族的生活願景,積澱著深沉的民族精神,深入其堂奧,體悟其妙蘊,非無心的過客或純書齋作者所能臻達。李先生說,這本書是他25年心血的結晶。想來的確如此。自1990年以來,李先生一直為傳統美德和傳統佳節的轉運而呼籲。
  • 【網絡中國節•七夕】文明網評:七夕,中華傳統文化的「高光時刻」
    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這是佳期如夢的七夕。在濃鬱的商業氛圍和愛情渲染之下,七夕正洗去浮華、回歸本真,展現民族節日最走心的氣質與靈魂。  回頭望去,早在西漢時期,牛郎織女便由星名變成了男耕女織的神話人物,且被注入節日內涵之中。在《淮南子》《風俗通》中,出現了「鳥鴉填河橋而渡織女」和「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的傳說。
  • 掌上藝苑 | 七夕,中華傳統文化的「甜蜜時刻」
    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這是佳期如夢的七夕。七夕,一個有關愛與暖的傳統節日。早在西漢時期,牛郎織女便由星名變成了男耕女織的神話人物,且被注入節日內涵之中。在《淮南子》《風俗通》中,出現了「鳥鴉填河橋而渡織女」和「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的傳說。民間隨之產生了七夕夜外出看牛郎織女相會的活動,宮廷亦有「穿七孔針」「跳於闔舞」之俗。自此以後,七夕越發溫婉動人,承載文化、演變傳統,成為民族心理認同的一部分。
  • 我們的節日·七夕
    回憶青春,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伴隨著清脆的童聲,拉開了隆政街道自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系列活動庭院聊七夕的序幕。傳統節日是一項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產而如今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社會正面臨著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作為民族文化重要載體的傳統節日,漸漸的被淡化。8月16日臨近七夕節,隆政街道自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主題「我們的節日·七夕」的庭院聊的志願活動。
  • 【網絡中國節•七夕】如期而至!「我們的高新·我們的節日·七夕」——七夕競巧,相約會同
    《七夕》 唐·羅隱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2020我們的節日·七夕」-沈家嶺村
    七夕將至,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我們的節日」這一主題,充分挖掘「七夕節」的優秀文化內涵,營造文明健康的社會環境和積極向上的人文氛圍,推動家庭和睦、社會和諧。8月24日下午,沈家嶺村組織工作人員及村民開展了「2020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
  • 「我們的節日·七夕」心悅君兮,佳期如夢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8月25日是傳統節日「七夕」,肇慶市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活動,充分展現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滿足了群眾對過好傳統節日的新期待,在全市營造了謳歌美麗愛情,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節日氛圍。
  • 肇慶:「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活動 倡導移風易俗新風尚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8月25日是傳統節日「七夕」,肇慶市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活動,充分展現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滿足了群眾對過好傳統節日的新期待,在全市營造了謳歌美麗愛情,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節日氛圍。
  • 2020年七夕優秀作文: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七夕優秀作文: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也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是我國眾多傳統節日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 西固區婦聯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主題活動
    >清水橋社區婦聯開展「七夕」摺紙主題活動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謳歌美麗愛情,清水橋社區婦聯舉辦了以「浪漫七夕 手工玫瑰DIY」為主題的玫瑰花製作七夕活動,邀請20名居民參加了活動。
  • 廈門海滄辦「我們的節日•七夕」民俗體驗活動
    今年的七夕,在美麗的廈門海滄便是良辰美景不虛度。28日晚,以「緣聚七夕節傳承耕讀情」為主題的遊園活動在海滄東孚香草園浪漫舉行。精美的漢服、傳統的婚俗、典雅的禮樂等,讓海滄人玩足了一把「穿越」,同時也為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深陶醉。與此同時,海滄各街道依託各社區書院,通過不同形式還原了七夕傳統的民俗活動,促進傳統文化和習俗的復甦。
  • 最美七夕,情滿南官莊——「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
    作者:吳瑞霞8月25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在這特別的日子裡,為充分發揮傳統節日在弘揚中國民族優秀文化和加強村民思想道德建設中的載體作用,教育引導全體幹群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戀觀,促進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結合實際,
  • 相約七夕佳節,弘揚傳統文化,南通舉辦「我們的節日」主題文藝匯演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美好的日子,我們相聚於此,每個人內心都充滿愛的暖流……」8月25日晚,七夕節,南通市崇川區八一中學報告廳內,「我們的節日•七夕」活動在沙畫表演《七夕由來》中拉開帷幕。活動主題「七夕慶乞巧•魁星耀崇川」,由南通市委宣傳部、南通市文明辦主辦,崇川區委宣傳部、崇川區文明辦、崇川經濟開發區承辦,旨在展現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引導廣大群眾在積極參與中體驗節日習俗、展現中國精神、增進文化自信,煥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更好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南通的精神力量。
  • 鼓樓錐子廟社區: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詩歌朗誦會
    安徽網六安消息 為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良文明實踐站在社區會議室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七夕」詩歌朗誦會。活動開始由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餘代靜為大家講解 「七夕節」的淵源、傳說、習俗以及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 平橋鄉國華社區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節」活動
    安徽網六安消息 民俗之魅,民族之美。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源起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美麗傳說,是中國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之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近日,裕安區平橋鄉國華社區組織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我們的節日--七夕節」活動。這是一個有關愛與暖的傳統節日,活動中,居委會主任紀再玲介紹七夕的由來和民族習俗,與居民們一起共話七夕有關的歷史典故、共讀七夕有關的優秀詩文。
  • 我們的節日·七夕——鎮江路街道舉辦七夕節手工玫瑰製作活動
    青島新聞網8月25日訊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民族傳統節日思想薰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在七夕節到來之際,鎮江路街道太平鎮社區常青藤公益組織和孩子們開展了歡樂慶「七夕——手工玫瑰」主題活動。
  • 湖北新洲: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詩詞朗誦會
    8月25日(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幹警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新洲檢察院組織青年幹警在院問津書苑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詩詞朗誦會,誦讀中華詩詞經典,共度七夕佳節。活動中,青年幹警分別朗誦了李清照的《行香子》、《一剪梅》、羅隱的《七夕》和李白的《將進酒》等經典詩詞。
  • 【我們的節日·七夕】「七」待已久 「夕」望是你 | 新橋鎮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線下活動
    8月22日,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到來之際,在松江區新橋鎮明中廣場舉行了「我們的節日·七夕」——「『七』待已久,『夕』望是你 相約七夕愛在新橋」線下活動。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活動,作為松江區「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活動,以「相約七夕愛在新橋」活動為契機,倡導大家樹立積極健康的愛情觀、婚姻觀和消費觀,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