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哩嘀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建立起對自然、的關愛之情,逐步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過程與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體會樂曲的情緒,並運用到演唱的過程中。
【知識與技能】掌握十六分音符的節奏特徵,能夠有感情的、生動活潑的演唱歌曲。
教學重難點
掌握演唱的發音技巧,包含吐字清晰、舌尖靈巧的發音,並能夠有感情的進行演唱。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教師播放樂曲維瓦爾第的《四季—春》片段,並向學生展示四幅圖片,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
2.介紹根據剛才的欣賞,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根據剛才欣賞的旋律片段,從四幅圖片中選出最為合適的一幅,並說明理由。
3.根據同學們選出的圖片,以及簡單介紹剛才的樂曲內容,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歌曲《嘀哩嘀哩》。
二、新課教授
1.教師先播放一遍樂曲《嘀哩嘀哩》,並給學生每人發一張白紙,把聽到的樂曲內容或者畫面,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可繪畫、線條、色塊等等方式呈現)
2.再次聆聽樂曲,並提出兩個問題:
(1)請選擇合適的詞語來表現歌曲的情緒?(活潑/悲傷)
(2)樂曲的速度如何?(快速/慢速)
3.發聲練習,教師提出練習要求:吐字清晰、舌尖靈活。比如:「嘀哩哩 嘀哩 嘀哩哩 嘀哩」詞語的反覆練習。
4.節奏練習。同學們用拍手的方式跟隨老師拍打節奏:
5.朗讀歌詞,注意用合適的節奏與語氣朗讀歌詞,感受樂曲的情緒。
6.跟隨樂曲的旋律,加入歌詞模唱,感受樂曲的風格。
三、鞏固提高
1.根據已學過的課堂打擊樂器(木魚、碰鐘)的節奏特點,練習為樂曲伴奏;
2.跟隨歌曲,已小組的形式進行舞蹈編排。
3.教師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兩組合作表演:一組學生演唱歌曲,一組學生使用已學過的課堂打擊樂器(木魚、碰鐘)為樂曲進行伴奏。
4.教師將班級中的學生繼續分成兩組合作表演:一組學生演唱歌曲,另一組學生進行伴舞。
四、課堂小結
這首樂曲表達了孩子們對於春天的強烈感受,春暖花開,一遍生機盎然的景象。同學們在演唱的時候,要把孩子們對於春天的喜愛與嚮往表現出來,注意演唱時的咬字清晰、準確。也請同學們下課後,多搜集一些有關春天的歌曲,可以在下次上課的時候分享給其他同學。
五、板書設計:
以上是《嘀哩嘀哩》教學設計,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招教面試資料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師招聘面試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qgjsks)
回復開口練查看【各學科備課紙教案+試講答辯音頻·每日更新】
回復我要過面試下載【結構化7大類型備考試題+各學科試講答辯音頻】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