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
每年4月19日~21日
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
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
穀雨·氣候
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雨量充足而及時。這時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而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帶也已進入夏季。
這時,雨水較豐,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東部常年4月下旬雨量約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場大雨一般出現在這段時間。
穀雨節的天氣諺語大部分圍繞有雨無雨這個中心,如「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穀雨下雨,四十五日無幹土」等等。
穀雨·三候
一候萍始生;
二候鳴鳩拂其羽;
三候為戴勝降於桑(戴勝:戴勝鳥)
穀雨·農諺
有農諺說穀雨:「清明要晴,穀雨要淋。穀雨無雨,後來哭雨。」多數人認為穀雨不下雨,當年就要乾旱,就不會風調雨順,莊稼長不好,也沒有好收成。還有農諺云:「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穀雨下雨,四十五日無幹土」。穀雨有雨就是個好兆頭。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此時,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東部這時雨水較豐,對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長有利。
但是華南其餘地區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採取灌溉措施,減輕乾旱影響。西北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降水量一般僅5至20毫米。華南穀雨前後的降雨,常常「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因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現機會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這種夜雨晝晴天氣,對大春作物生長和小春作物收穫是頗為適宜的。
穀雨時氣溫偏高,陰雨頻繁,會使三麥病蟲害發生和流行。
穀雨·習俗
漁民節
每年4月20日,是山東省榮成市的漁民節日。該節起源於穀雨節。在我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穀雨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到清朝道光年間(1821)易名為漁民節。由於穀雨這天,山東沿海的漁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故今天富裕起來的榮城漁民,在穀雨這天,隆重舉行「祭海」活動,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後揚帆出海捕魚。
來源:新華網
摘茶
南方穀雨有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闢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來源:百度搜索
走穀雨
古人流行穀雨這天「走穀雨」風俗,意思是外出閒逛,呼吸新鮮空氣。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來源:百度搜索
食香椿
北方穀雨有食香椿的習俗,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來源:百度搜索
穀雨·養生
穀雨節氣在春夏之交,其前後氣溫回升快,雨量開始增加,早晚溫差仍然大。穀雨注意養生,打好健康基礎,才能迎來一個健康的夏季。
第一招:吃雞肝養肝
以肝養肝,雞肝最佳。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依然要養肝,應遵循「養陽補脾,多甘少酸」原則。飲食以清淡為主,可飲赤豆湯、綠豆湯及綠茶,防止積內熱。不宜吃狗肉、羊肉、麻辣火鍋等大辛大熱之品。
雞肝味甘而溫,有補血養肝功效,與其他動物肝臟相比效果最好,且有溫胃作用。
第二招:日行一萬步
每天一萬步。春末夏初,萬物從生發進入生長階段,順應時節,人也應該加強戶外鍛鍊,如跑步、釣魚、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風箏等,吐故納新,同時,讓筋骨得到舒展。
最佳運動方式就是快走,每天佩戴計步器,從早到晚,最少走6000步,最好能達到一萬步。
第三招:早起半小時
早起半小時。春分過後,白天日照時間逐漸延長,人也應相應縮短睡眠時間,所以穀雨前後,應調整作息,可適當早起半個小時左右。臥室可換一個略透光的窗簾,天一亮便起床,做些戶外鍛鍊,有助陽氣生發。
如果白天感到睏乏,可睡午覺來養精神,午飯後半個小時,再午睡,午睡時間半小時為宜,不宜超過1小時。最好能夠躺下平臥睡眠。
你還知道哪些穀雨習俗?
留言分享給我們吧!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綜合來源:中國氣象報社、人民網-健康時報、百度百科、百度搜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