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如千裡之陣雲
橫畫就其運筆來說,和其它筆畫沒有什麼兩樣,無非就是起筆、行筆、收筆。但古人衛夫人在《筆陣圖》裡說:「橫」如千裡之陣雲。她為什麼不說「橫」如樹幹,「橫」如田隴,而是說「橫如千裡陣雲」呢?這是有很深的藝術造詣才能這樣形象表達的。
雲者,無定形,有起伏變化,楷書的橫左底又高,行草書的橫更是變化無端。橫亙千裡,千裡是勢,所以下筆要有氣魄,是力道與氣息的橫絕之勢。
中國書法的點畫線條造型由於本體源於天然和人類的社會以及人的內心,同時又是書法家對自然和人類形體高度提煉概括抽象的結果,因此書法的點畫線條被賦予了汲取豐富的文化的意象和內涵。所以才有了的《筆陣圖》中所描摹的萬千氣象。
聖教序裡橫的幾種主要形態與技法
從起筆方式來說,《集王羲之聖教序》中橫畫的起筆,基本上可以分為順入起筆橫、藏鋒起筆橫、方入起筆橫三種。從整體形態來講,又可以簡要分為以下幾種:
長橫
長橫筆畫較長,線形近似楷書,起筆可藏可露,可方可圓,生動多姿。有一部分長橫是空中取勢落筆,比如方頭橫:空中做藏鋒動作,順勢45度斜切下筆,然後筆毫鋪開,起筆呈現方角。另外有一部分是採用直入法:空中取勢,毛筆的筆毛輕輕入紙,筆毫鋪開呈中鋒狀態再繼續行筆。
啟下橫
啟下橫的起行筆與長橫書寫方法相同,收筆稍頓駐後回鋒向左下鉤出,筆勢與下一筆呼應。切記出鋒是行筆速度加快後自然帶筆出現的,不宜過長。比如下面的「寺」字上面兩橫都是啟下橫。
上挑橫
上挑橫的起行筆與長橫同,只是收筆稍頓後要順勢向左上挑出,有接下一筆的態勢,以便與下一筆呼應。上挑或斷或連,書寫時勿過刻意追求,重在氣息連貫。比如同樣是上面的「寺」字,上兩橫是啟下橫,下面的橫就用了上挑橫,形成差異和對比。
左尖橫
左尖橫多數為尖鋒入紙,露鋒起筆,有側鋒之意,順勢斜落筆,往右隨行隨按,然後輕提輕頓或駐筆回鋒。比如上面的仁字和三字。短橫的左尖形態就比較明顯。
右尖橫
橫畫在採取左低右高的取勢的原則基礎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粗細輕重的變化。右尖橫下筆即重按,漸行漸提筆,收筆不回鋒,線形由粗到細。
橫的領悟
我們再回顧衛夫人在《筆陣圖》裡說:「橫如千裡之陣雲」。「千裡陣雲」就是指地平線上雲的排列。雲低低的在地平線上布置、排列、滾動。有遼闊的和像兩邊橫向延展張開的感覺。
夜深人靜的時候,您在練習水平線條時,可以想想如何讓它拉開,形成水與墨在紙上交互律動的關係,找找感覺,是否如人在天地之間,既靈動又有所追尋,有種對生命廣闊、寧靜或空間伸張的嚮往?(作者:王添福。轉載須先聯繫本人同意)
作者簡介
王添福,大學本科學歷,經濟學學士學位,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第十二期導師工作室成員,軟筆書法高級,硬筆書法高級,中國硬筆書法協會註冊高級書法教師,國家評茶員。自幼酷愛書法寫作,大學畢業後曾歷任報社記者、編輯、行政總監,茶行業雜誌主編,以及基金會、茶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等職,現為古乾書院院長,致力傳播「以書法修身,以茶養生」理念。歡迎愛好者關注,歡迎有志者加盟。需要更多教材可以關注並私信我們。
往期回顧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臨習技法第1節點畫:落筆成點,隨字異形
閒章要閒得有趣。漫談閒章的起源、作用、分類形式和內容集萃
學習王羲之蘭亭序和聖教序後,我總結出了軟筆行書的五大用筆特點
王羲之《蘭亭序》臨習技法簡析之11:包圍結構的形式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