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光陰無虛度,攜手再啟新徵程。中韓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0年前,兩個相隔千裡的異國城市在一眾中韓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開啟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大幕,這兩座城市便是中國韶關和韓國榮州。隨著兩市民間互動日益頻繁,兩市於2010年籤署協議,正式建立友好城市關係。10年來,韶關與榮州攜手並肩,共同編織起「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前景。
緣起:瞄準互補性兩市高位推進
時間倒回到2009年7月28日,榮州市前市長、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金晉榮率領代表團對我市進行了友好訪問,並與時任韶關市副市長的陳秋彥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韶關市與大韓民國慶尚北道榮州市友好交流與合作意向書》,邁出兩市探索「結對子、共發展」之路的第一步。
2009年7月28日,時任韶關市副市長陳秋彥(前右)與榮州市前市長、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金晉榮(前左)共同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韶關市與大韓民國慶尚北道榮州市友好交流與合作意向書》。
韶關與榮州在商業貿易、農業、旅遊、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有著較多的共同發展特色和很強的互補性。作為一個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與榮州建立友好交流與合作關係,為韶關更好實施「走出去」、高水平「引進來」打通了渠道、搭建了平臺。
2010年3月,時任榮州市市長金宙榮來信邀請時任韶關市市長鄭振濤訪問榮州並出席該市4月舉辦的「2010榮州儒生文化節」。在我市代表團出發前夕,全國友協批覆同意韶關市與榮州市正式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宣告了此次榮州之行的特別意義。
當年4月26日,鄭振濤率團抵達榮州市,當天便與金宙榮籤署了建立友好城市協議書,雙方正式建立友好城市關係。榮州成為韶關第二個友好城市。兩市第二次橫跨千裡的握手,成了兩市密切交流往來的開端。
情深:織密「聯絡網」兩市互動頻繁
建立友好城市以來,韶關與榮州通過友好往來,在高層互訪、經貿、公務員交流等方面都進行著富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
自締結為友好城市以來,鄭振濤、艾學峰、孔雲龍、李石保、李飛、蘭茵、華旭初等時任或現任韶關市領導先後分別率團訪問榮州。榮州市前市長金晉榮、金宙榮,議會議長樸南緒、市長張彧鉉、副市長樸義植、金昌坤等分別率團訪問我市。2016年,雙方互訪得到進一步加強,9月,張彧鉉率領政府代表團訪韶,並與我市時任市長駱蔚峰籤署了文化旅遊交流合作備忘錄;12月,我市組織部分旅遊企業出訪榮州市,了解榮州旅遊資源並推介韶關旅遊資源,增進兩市旅遊合作。
2018年7月,時任韶關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華旭初(左)和時任榮州市副市長金在光(右)互贈禮物。
據統計,十年間,韶關榮州兩市交往密切,互派了39個代表團約500人次進行互訪。
2017年,韶關市研修公務員李崇文(左一)在韓國研修期間參加大邱炸雞啤酒節。
2013年,我市研修公務員肖煒(中)在榮州市交流期間參加豐基文化節。
值得一提的是,為增進兩市了解,2011年3月,兩市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韶關市與大韓民國榮州市互派公務員協議》,每年互派一名公務員到對方城市進行研修。自2012年以來,我市與榮州市互派了13名公務員到對方城市進行研修。在體驗韓國「儒生文化節」,參觀小白山民俗文化村、紹修書院、浮石寺,增進對韓國文化了解的同時,我市公務員也廣泛參與一些國際會議,與其他國家的研修人員共同交流探討人口老齡化、全球生態災難等現實問題。研修公務員為兩市青少年交流、教育和文化互鑑起到重要溝通協調作用。韓國的「廁所革命」、新農村建設等一些先進管理經驗也為我市的發展提供新的工作思路。互派公務員研修在開闊雙方公務員視野,增進友誼的同時,更體現了兩市合作交流的開放姿態,為兩市在多領域合作提供更多可能。
共贏:聚焦大發展兩市蓄勢謀遠
在一二三產業發展上,韶關與榮州各有所長,當「韶關稟賦」與「榮州優勢」充分結合,兩市發展必會再添引擎。故此,兩市每每在互訪過程中,總在不斷尋求資源互補,經貿合作的「嫁接點」。
2010年7月,時任榮州市副市長樸義植率領代表團一行9人對我市進行友好訪問,其間到丹霞山、南華寺、韶關學院及相關企業參觀考察,並商討丹霞山旅遊項目的開發事宜。兩年後,時任市政協主席李飛應邀率我市企業代表團訪問榮州,為我市企業「走出去,請進來」創造條件。在代表團參觀、考察期間,邀請榮州市企業家來韶推廣紅參產品,並在充分發揮雙方旅遊資源優勢基礎上加強合作。
2010年7月,時任榮州市副市長樸義植(前左三)一行參觀南華寺。
2012年6月,榮州市工商會會長宋和善率商會考察團到韶關參觀考察,先後走進明弘生態園、農科所古洋基地、富然農科有限公司、日本電產、標準馬達等企業以及丹霞山、南華寺等景區,充分了解韶關的投資環境和旅遊環境。榮州市金正煥豐基人參公社在兩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後更兩次到我市進行考察,並表示了對在韶銷售人參的興趣。
十年情意綿長,這一刻韶關與榮州的距離已十分貼近。
原標題:《韶關與韓國榮州:千裡「牽手」共發展 情誼十年「味更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