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得住給我扛,扛不住,給我死扛」、「進清華,與主席總理稱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論道談經」、「就算撞得頭破血流,也要衝進一本線大樓」……高考前夕,廣西一所中學的高考標語在網絡上走紅,不少網友評價這些「勵志」標語「太虐心」。
事實上,大多數中學高三年級的教室裡或走廊邊都懸掛著高考勵志標語。可近些年,一些學校的高考標語裡頻頻出現了「頭破血流」、「往死裡學」等更為偏激的表述,讓這些「紅底黃字」顯得愈發「血腥」。
「有的口號實在讓人不堪忍受。」西部一所重點高中的高三班主任張鴻告訴記者,儘管自己非常反感這種「逼上梁山」的形式,可現在,標語已經成為一種「高考班級文化」,不僅要喊得響亮,還得出新出彩兒,各班級之間暗中互相較勁PK,「語不驚人死不休」。
讓張鴻更為擔心的是,原本生理和心理壓力就迫切需要減輕的學生們,在這種「瘋狂」標語的「刺激」下,真的能「死扛」住嗎?
是什麼讓勵志標語「瘋狂」起來
今年3月,高考倒計時100天時,按照「常規」,張鴻所在學校的高三各班級開始「曬」出本班的衝刺橫幅。
原本,張鴻給學生們選擇了「砥礪前行,天道酬勤」的標語。之所以選擇這條標語,是因為她並不想把「另類」的口號掛在黑板之上,「有些不人道」。
可意外的是,學生們卻給出「太老套」的評價。班長王恆把班委選出的口號擺在張鴻面前時,她實在有些「無語」—「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今天北大在夢裡,明天夢在北大裡」……
王恆說,雖然確實覺得這些口號有些「殺氣騰騰」,但各班級之間暗中都會「比」, 「士氣」不能弱,所以只好把口號喊得更直白、更響亮一點,「像『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已經沒人會用了……」
在昆明,一所市級中學裡有這樣一棟特別的樓:本來是嫩黃色的建築,但從今年3月開始,被披上了一層紅色的「霞衣」,在整個學校淡色系的建築中格外顯眼。
在這裡上課的,正是這所中學的高三學生。
教學樓有五層,一層樓有4個班,每個班門口的走廊陽臺處都拴著一條往下垂的紅底黃字的條幅。一眼數去,這棟樓一共掛了11條條幅。「要成功,先發瘋,下定決心往前衝」、「我拼命,我怕誰」、「瞄準211,衝擊985」、「高三(1)班,只上一本」……
據記者了解,這所中學在去年高考時一本錄取率在雲南省算高的。
王麗就在這所中學,她們班打出了「高三(1)班,只上一本」的口號。王麗說,受去年高考成績的影響,近1年來,大家學習熱情「高漲」,「這些標語就是最好的體現」。
王麗記得,標語是今年3月初開始出現的,一開始只有一兩個班級掛出。後來各班爭相效仿,一個月內就把整棟樓掛滿了,老師並沒有反對,只是把關了內容。
她無奈地搖了搖頭:「說實話,沒有壓力是假的,但是這至少表明了大家的一種態度,不把自己逼進死胡同怎麼絕地反擊?」
在她看來,去年高考,學校成績好大家都得獎,考上北大、清華的同學每人20萬元,考上211、985高校的同學多的能有5萬元,他們的班主任、科任老師也都受到了表彰,「高興之餘壓力也倍增。老師每天都在給我們說上一屆的學長學姐有多好多好,我們想證明,我們也可以。」
對此,張鴻說,雖然現在除了高考,學生有較多選擇,可畢竟「參加高考、考上重點」是最安穩、最妥當的一條路,風氣還在「威逼」學生。不僅學校與學校之間比,班級與班級、學生與學生之間比得更厲害。
在高三這棟教學樓裡,不只貼著瘋狂標語
3年前,王學敏從山東一個小縣城考上了北京一所重點高校。現在,她的弟弟正在3年前自己讀書的高中參加高考。3年過去了,在這所中學裡, 「提高一分,幹倒千人」的瘋狂標語沒有改變,依舊高高掛在牆上。
「如今,我再回頭來看這些瘋狂標語,其實會覺得很可笑、甚至是荒謬的。但是當時處於那樣一種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它真的是一種特殊的產物。你不會覺得它奇怪,因為我們在當時都是『奇怪』的。瘋狂標語無論是對於我這個過來人,還是對於如今的當事人我弟來說,都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在此之前,我們已經背負了太多。」王學敏說。
王學敏告訴記者,在她所就讀的高中,每間教室都貼著這樣的瘋狂標語。到了高三,老師也開始像「每日點卯」一樣,天天將這些話在你耳邊念叨。「雖然這真的很像洗腦,但在當時大環境下,真的不算什麼。」
3年前,王學敏和同學在學校的百日高考誓師大會上瘋狂地喊叫,喊出自己心儀學校的名字;他們將自己理想學府的校名列印出來,貼在課桌上一遍一遍地看;他們會把「就算衝得頭破血流,也要衝進一本線的大樓」、「扛得住給我扛,扛不住給我死扛」這些話寫滿整個課桌、每一本課本;很多同學對自己苛刻到每天吃飯上廁所只給10分鐘的時間。
每天、每周、每月都在重複著同樣的事情:做題、做卷子、考試、排名。
「不苦,但是麻木。」王學敏說,「當時所有人都告訴我們,你們什麼都不用想,只要考好就可以了。」
王麗說:「在高三這棟教學樓裡,遠遠不只貼著瘋狂標語。」
高三需要緊張感,但過多刺激讓學生麻木
今年,在寧夏某中學百日高考誓師大會後,各班級拉起了「瘋狂」標語。一個月後,學生們稱標語給他們帶來的壓力太大,聯名向班主任反映把標語撤掉。
王麗所在中學的年級主任張老師表示,一是因為這是同學們主動拉的,這些話對他們有激勵作用;二是學校經過了解後得知大部分班級是為了緩解壓力圖好玩兒,「學校和老師在權衡了內容之後,給了標語通行證」。
張主任說,高考上線率、一本率是很現實的,「每年的數字就放那兒,半點水分沒有」。升學率和一本上線率提不上去,政府對我們教學的投入少了,老師的工資水平低,沒有教學激情,長此以往就是死循環。所以,學校也不得不抓學生。
「這些壓力最後都落在學生身上,本就脆弱、緊張的心理一次次雪上加霜,最可怕的是,這會讓學生麻木的!」張鴻說。
在張鴻看來,雖然有些學校稱喊口號是學生主動的行為,但事實上是受學校各方面評價的刺激。標語雖然有激發學生作最後衝刺的作用,但如今越來越多的誇張語言已經扭曲了意義本身。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瘋狂標語的出現有四個原因:一是在現有的高考制度下,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整個社會更加關注名校,學生壓力不減反增。其次,教育等級化嚴重,優秀的高等教育資源向少數學校集中。第三,輿論對高考不恰當的關注,是在消費高考。第四,地方政府把高考當成最重要政績,本是平常的考試被地方政府三番五次的布置、檢查、落實搞得很嚴重,不合理的高考獎勵制度也營造出一種不合理的教學氛圍。
「我希望,以後自己班級裡的白牆上更多是溫馨、體貼的標語,取代這些『刺眼』的口號。高三學生雖然需要有一些緊張感,但標語絕不是製造緊張感的,這樣會本末倒置,教學生如何不緊張?」張鴻說。(應採訪者要求,文中張鴻、王恆、王麗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