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8日電 北京聯合大學是1985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屬綜合性大學,其前身是1978年依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成立的36所大學分校。歷經四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 學校現已成為北京市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近日,該校招辦主任鮑桂蓮接受新華網採訪,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及今年招生變化。
新增2個招生專業
2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招生
鮑桂蓮介紹,學校今年新增科學教育(師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兩個招生專業。其中,科學教育(師範)面向首都小學教育發展需要,培養能適應小學教育科學學科教學改革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培養從事大數據軟體開發、大數據分析和技術服務等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另外新增2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招生,由中俄雙方師資授課,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將獲得合作雙方高校頒發的畢業證和學位證。
圍觀北京聯合大學優勢專業
據悉,北京聯合大學設有15個二級學院, 其中高考招生學院12個,分布在8個辦學校區。擁有69個本科專業,涉及經、法、教、文、史、理、工、醫、管、藝等十大學科門類;擁有19個碩士授權學科點。採訪中,鮑桂蓮推薦了學校的一些優勢專業,如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旅遊管理、金融學、通信工程、機械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獲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旅遊管理、通信工程、機械工程、歷史學、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特殊教育7個本科專業獲評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歷史學獲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歷史學、旅遊管理、金融學三個專業獲批北京市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檔案學、旅遊管理、軟體工程獲評為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旅遊管理、財務管理獲批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酒店管理、數字媒體藝術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此外學校還有人力資源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等20個專業進入全國排名前20%。
據介紹,為科學、合理地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該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以畢業生畢業後5年左右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同時,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學校積極構建系統完善的學生成長成才機制:如推進實施學分制改革;試行雙二輔制度,建立校級實驗班等。「近兩年來,有100多名學生獲得雙學位證書和輔修專業證書。」
同時,為使一部分優秀學生、有興趣的學生和確有特長的學生能夠有機會脫穎而出,新生入學後,一、二年級第二學期有機會申請轉專業,轉專業實行「雙向選擇」,學生可以申請院內轉專業,也可以申請在全校範圍內轉專業。
此外,學校推行知行並重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體系中設實踐教學平臺模塊,規定文史經管類專業實踐學分比例不低於總學分25%,理工類的不低於35%。「目前,學校已建成國家級、北京市級、校級等一大批實驗教學中心,學校還高度重視產學研合作教育,與德國SIEMENS公司、中國中鐵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學校還積極搭建學科競賽和學生科技活動的實踐平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2017-2019年我校共選派3000餘名學生赴國外、境外學習交流。」據介紹,學校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高校開展了多種合作交流項目,大致可以分為學位項目和長短期交流項目兩類,學位項目指以「2+2」 「3+1」 「3+1+1」等形式獲得國外學士學位或者碩士學位;長短期交流項目指在國外境外進行一個學期或者一年的交流,學校承認其在境外所修的學分。而且參加各類合作交流項目的學生在學費及住宿方面享有不同的優惠政策,還有出國境專項獎學金支持。
建立比較完善的就業保障體系
成績優異、家境困難的學生可申請獎、助學金
談起畢業生就業工作,鮑桂蓮表示,為助力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學校將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納入到學生必修課,通過建立就業測評系統,開展一對一的職業諮詢等形式,幫助學生進行職業定位、規劃職業生涯。對於家庭困難的畢業生,學校設立了就業幫扶基金,對有創業意向的同學,學校設有創業基金並建有創業園和孵化園,免費為入園學生創業項目提供經營指導和諮詢服務。此外,學校還定期舉辦招聘活動,與企事業單位建立就業實習基地。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左右,就業單位遍及政府機關、國有大型企事業單位和高新技術企業等,學校被評為北京地區示範性就業指導中心。
鮑桂蓮還介紹了學校獎學金、助學金設置情況:學校面向普通類錄取考生設立新生入學獎學金;各學院還設立了院級獎學金;除學校設立的獎學金外,表現突出、成績優異的學生還可申請企業獎學金;同時,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校現已建成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北京市國家助學金以及企業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臨時困難補助和新生入學綠色通道等多種方式的資助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