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網訊(記者 向胤蓉 通訊員 唐璐)9月15日晚8點,第37期株洲文藝大講堂在鼎城大廈3樓B座多功能廳開講。本次講座吸引了100餘名專家學者和文學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聆聽著名作家、中國作協會員聶鑫森老師主講的《談讀書——短篇小說的「故事」與「非故事」》。
講座現場。記者 向胤蓉 攝
「短篇小說是指3000-18000字左右的小說,好的短篇小說本質應該是通俗化的,新奇而有趣味的,能讓讀者讀下去的。」聶鑫森結合古代經典、當代名著以及自己的創作經驗,詳細解讀了短篇小說謀篇布局上的「故事」與「非故事」。「以注重小說故事性的《聊齋志異》為例,它是文言短篇小說集,在情節集中、起承轉合上頗下功夫,即所謂的有開始、發展、高潮、結尾等。」
著名作家、中國作協會員聶鑫森老師主講《談讀書——短篇小說的「故事」與「非故事」》。記者 向胤蓉 攝
聶鑫森還重點闡明了如何創作「非故事」小說。「非故事」小說是散文化小說,文筆自由活潑,搖曳多姿、閒話趣事。聶鑫森表示,「創作非故事性小說要運用片段化、氛圍化、戲膽(戲劇中的主要角色和關鍵性細節)法的方式,將生活中有意思的人和事進行組合、剪輯、聯想,形成小說。」聶鑫森融古貫今以《閱微草堂筆記》《受戒》以及自己創作的「烹雪煮茶」的故事為例,傳授珍貴的「非故事」寫作經驗和技巧。
在聶鑫森老師真知灼見的分享後,還進行了市民提問等交流互動環節。市民候先生提問:「如何創作有趣味的散文?」「寫作散文切忌做作,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寶貴的素材,要多寫別人不知道的新奇有趣味的事物。」聶鑫森說。就「如何閱讀書籍幫助小說創作」的問題,聶鑫森毫無保留地分享:「不需要泛讀書籍,找到你最欣賞的小說,精讀細讀,學深悟透,等你真正鑽研到位了,小說創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講座現場。記者 向胤蓉 攝
據悉,株洲文藝大講堂是由株洲市文聯主辦、株洲市文藝志願者協會承辦的公益講堂,開講4年以來,始終堅持文藝惠民理念和公益服務宗旨,組織各藝術門類名家志願講學,內容包括文學講堂、書法講堂、美術講堂、攝影講堂、音樂講堂、舞蹈講堂、藝術收藏講堂等。
株洲文藝大講堂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文藝大講堂,使得文學等藝術不再是坐井觀天、自我陶醉,不再是小圈子、小眾化,通過這樣的文藝公益講座,不但讓各種藝術形式進了基層、得了普及、接了地氣、入了人心,還讓大眾看到了文藝在社會上的功用、光芒和力量。
【作家簡介】
聶鑫森,著名作家,中國作協會員,曾任湖南省作協副主席、名譽主席。出版過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六十餘部。曾獲「莊重文文學獎」、「湖南文藝獎」、「毛澤東文學獎」、「小說月報短篇小說百花獎」、「北京文學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