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建材網訊:十二載沉澱,經典再傳承。6月9日~10日,2017第13屆亞洲照明藝術論壇在廣州琶洲展館精彩呈現。歷經12年的成長和沉澱,觀眾對論壇讚不絕口,每屆論壇都給從事照明行業的朋友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 此屆緊扣行業熱點與趨勢,探討日益更新的照明技術與應用,為照明行業帶來最前沿、最專業、最震撼的思想碰撞,讓聽眾享受一場全新的思想洗禮。
論壇現場
本屆論壇將有針對性地圍繞照明的不同方面展開,實現「專業、深入、分享、互動」四大方面的高度融合。論壇分設5個專場,分別為9日的「燈光設計專場」「燈光與經濟專場」和10日的「光與藝術專場」「光與空間專場」「光與建築專場」。其中,「燈光與經濟專場」是本次論壇新設的主題專場,主要探究夜景照明與經濟的相互作用以及照明企業與資本市場的結合案例分析。
照明設計專場
《視覺與照明設計 》
Warren Julian(澳大利亞) 雪梨大學榮譽教授
主要從光的趨向性、流動性和顏色三個方面,闡述人類視覺的重要性及其對照明設計的影響,也講述了眼睛的明視覺和暗視覺對眼睛適應性的影響。
光是流動的,可以從光源流動到任何我們需要的地方。它有兩個來源,分別是天空和太陽。人的眼球裡有個類似「光的探測器」的小區域,將可見的光投射到大腦的神經信號, 從眼睛直接穿到這個區域的中心,而中心點正是我們閱讀、辨認顏色的關鍵。
我們是三色視覺動物,包括藍色、紅色和綠色。藍色代表藍波,是一個短波的偵測;長波主要是對紅波的感知;綠波主要是感知中波,而中波的感知實際上是逐漸的在波長當中產生變化的。
《光的藝術性表達》
王小冬 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光環境設計研究所所長
以「太陽」「黑暗」起興,借喻光與暗,引出正題,點明主旨。光與藝術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無論是從畫作、攝像、電影還是藝術裝置上,光影的主題無處不在,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鄉村到城市,從設計到實踐,從建築到照明,利用不同的載體和介質,從多個方面闡述照明設計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性學科,而是通過與建築、景觀的藝術性的融合,創造氛圍,表達結構,製造空間感,實現適宜居住的環境。
燈光與經濟專場
《突破行業瓶頸,尋求發展機遇》
馮強 深圳市鹽田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
從整體上看,照明行業的現狀較為樂觀,南京、廣州等城市都進行了照明規劃,這說明國家和政府對夜景照明的重視度在提升。基礎設施投入、城市照明改造、智慧特色小鎮等市場需求,都要求照明人站在企業家的角度考慮問題,積極思索,把握時機,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當下,企業面臨著歷史問題、對資本市場的正確認識不夠清晰、該走何種道路、決策與思維等困境,但是,沒有絕對完美的道路,各個企業應順應規律,尋求發展,打通連接資本市場的通道,加強產業或跨行業合作。
企業可通過資本市場,比如新三板、IPO、併購等,尋求照明企業的突破途徑。
《用光共創價值》
榮浩磊 北京清控人居光電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
當下照明行業以偏好為驅動,呈現出一片繁華的氣象。然而,繁華之下卻存在著行業疑慮??粉飾工程能否長久支撐,這種繁華是否為曇花一現?除此之外,其中的文化隱憂也需引起我們的注意。
照明行業應加強正面驅動,提高城市競爭力,以多元包容的姿態,滿足接地氣的需求;在產業發展方面,應強調以創造力為主的效能輸出,使照明為現有資源帶來更多價值;照明項目都應具備增強人的自豪感與歸屬感的功能。
消弭照明行業已有的負面影響,創造環境友好型社會,反對失控和過度的景觀照明,對逸散光進行有效控制,實現照明的可靠性、穩定性;在目標設定、供應管理、維護運行等方面實現照明行業的經濟合理;在維護運營方面,要適應變化,提高效率;照明行業不能只靠信息對稱,應推行知識庫、資料庫、智庫的分享,達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光與藝術專場
《藝術燈光唱響文化自信》
王雪晨 北京鋒尚世紀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景觀事業部總監
舞檯燈光和照明的差別體現在光比、光束和影像上,但是二者又相互跨界融合。通過跨界,沉澱出三種形式,分別是燈光秀、旅遊產品和創新團隊。
兩方面的跨界呈現了一個全新的作品——上海中心。它主要依靠舞檯燈光的光束燈進行呈現,其他部分則採用泛光照明的手法。
與此同時,兩者的跨界合作也體現在旅遊產品上,通常歸納為人海戰術和實景秀。人海戰術以人的表演作為主體,而實景秀則是夜間旅遊的產品。通過打造夜間旅遊產品,不僅能提升城市夜景形象,也能為城市創造經濟價值。
《智慧光影,夜景旅遊》
中央電視臺高級燈光設計師 曲國軍
在舞檯燈光的表現手法上,常常會採用以點帶面、以動帶靜的形式,以動為主導,亮化周邊環境,動靜結合,形成整體聯動。
目前在旅遊產品中最好的表現手法是通過光影帶你體驗當地的文化特色,穿越前世今生,愛上一座城市的夜色。
以夜景旅遊帶動燈光經濟,就要有一個濃縮當地文化的光影故事。好的光影故事能夠撬動和盤活當地經濟,帶動當地人氣的提升。用心感悟世界,用光美化生活。
光與空間專場
《解讀照明行業的變革》
Keven Shaw(英國) KSLD照明設計公司設計總監
我們不僅要從今天開始學習,更要向過去學習。光的工作原理、如何運用光的原理、如何用光服務各種不同場合的原理,都和百年前基本一致。但從煤氣到電能的照明,說明照明行業處於不斷改變和發展之中。
LED化是整個行業從傳統光源迅速轉向LED照明的過程,它更新換代的速度過於快速,所以要先了解目前市場上的技術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才能更好地為項目制定使用方案。
智能照明的控制組件一方面應該是智能的,另一方面還要考慮用戶需求,界面必須儘可能地簡單自然,這是一個艱難卻也有趣的過程。現在LED燈易於控制,不一定必須在控制系統的界面進行控制,而是燈具本身就有一個內置的控制系統,我們可以通過數據的獲取來進行LED燈的控制。
我們一定要明確知道人類是如何運用視覺的,要滿足顧客對照明的需求,避免不適的產生。人的眼睛雖然會老化,但是就算視力受損,人的大腦還是會做出適當調整補償視力。我們要了解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眼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從而更好地服務老年人的照明需求。
光與建築專場
《建築照明》
浙江城建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院長沈葳
一份阿里研究院對「95後」社交與消費的調查報告得出結論:網際網路的世界是看臉的,即視覺系「自拍文化」。實際上,自人類有媒體開始,視覺消費就成為了當代社會消費主義的主流,強調視覺快感,專注感性愉悅,人是為「看」而存在的。因此,建築照明要符合人類「看」的需要,它以功能性詮釋對人的關懷;以呈線性展現建築文化特徵;以裝飾色彩和動態設計影響視覺體驗,達到愉悅公眾的目的。
尋找可認知的城市空間與建築立面,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設計思想,並不妨礙爭取多樣化的表現手法。重要的是對歷史傳統和當代建築文化的深刻理解,城市風貌與建築風格要面向大眾展示,建築照明的意義最主要體現兩個方面:呈現、裝飾。
呈現什麼,是建築燈光審美的基礎;怎樣呈現,是設計手法高低的指針。其中,建築體量感、元素與符號、輪廓與造型、材料與肌理是「呈現」的重要因素。
聚落中的空間特徵總的來說是同中求異、大同小異。其中,「同」是對原型的模仿和積累,「異」是個體的優化和變異。
《照明設計啟示錄》
棟梁國際照明設計(北京)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 許東亮
照明設計靈感來源於多方面的啟示,包括日光的啟示、生活的啟示和文化的啟示。
日光的啟示包括從強度、角度、色彩和空間等四個方面帶來的啟示。設計師們應學會模仿自然,使照明設計形成自然的感覺。比如從日光的投射方向,思考燈光應該如何投射,如何打亮局部,才能讓項目帶有立體感和張力。
生活的啟示主要包括色溫、高度、尺度。照明設計應遵從「下暖上冷」原則;高度決定生活,設計師要有意識地強調根據實際強調高度;除此之外,還應強調人的行為邊界,使照明服務於人。
文化的啟示,既包括歷史,也包括未來。尊重歷史、展現未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廣州的小蠻腰,現已成為廣州的符號之一。照明設計應以提高人的認知為目標。
無論是對照明技術和標準成熟與否的探討,還是對智能照明、跨界融合等熱門話題的追問,抑或是對光影藝術、人性化設計的尋思,演講者都以其豐富的照明從業經驗,為聽眾呈現一場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