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一句話:圓規之所以能畫圓,是因為腳在走,心不動。而你為什麼不能圓夢?因為心不定,腳不動。
圓規以一個圓心為中心點,想畫多大就多大,只要中心點不變,腳步可大可小,收放自如,無論走多遠,都圍繞著心走,而不偏離軌道。
做人如做圓規,心中要有目標,一旦樹立了目標,就要堅定不移的朝目標前進,不管途中遇到多少誘惑,多少曲折,多少辛酸,始終目標如一,絕不後退,更不輕言放棄。如果目標不明確,心智不堅定,路途遇到困難或者誘惑,就容易改變初衷。
就如從前看到的一則小故事,有個師傅讓兩個徒弟去摘花園裡最大的一朵花回來,但是只能向前走不能回頭。第一個徒弟,一路看一路摘,看到這朵覺得最大,看到那朵也覺得最大,結果走完全程手裡只有一朵小小的花。第二個徒弟,他一路觀察最大的花有多大,走到一半,他將他認為最大的摘下來,再另一半路上,他比照著手裡這朵,都沒有手裡的大,他就帶著手裡的回去交差了。最後第二個徒弟得到了表揚,因為他經得起誘惑,不隨意改變主意。
圓規精神,亦是為人處事的精神。
02
某天,看到了小時候很熟悉的一句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話說,當年李白少年是在眉州象耳山讀書的,有次想逃學,經過一天小溪,見到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鐵杵,他覺得很奇怪,就問老大娘磨鐵杵做什麼,老大娘說:「磨成針。」李白聽了受到啟發,: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肯下苦功,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於是他決定不逃學了,回去山中繼續學習,下苦功,終成一代偉大的詩人。事情不知真假,還是只是為了奉承李白杜撰的故事,如果是真的,我很好奇的是老大娘到底有沒有將鐵杵磨成針?
無論老大娘有沒有將鐵杵磨成針,做事情要下苦功那是肯定的。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有,必定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大家看李白寫詩寫的溜溜的,出口成詩,下筆如有神,流傳下來多少膾炙人口的名詩名作,而這一切都與他青少年時期花了二十多年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分不開的。所謂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就如大家羨慕嫉妒的學霸,看他們平常輕輕鬆鬆,不怎麼讀書,上課不是睡覺就是看課外書,卻能拿到高分,殊不知,學霸早已在三年前就學過這些知識了,現在聽課只是複習而已。試想,用高一的思維來做初一的題那不是輕而易舉嗎?學霸並不是不學習,而是提前學習了。你與學霸之間差的不是三年,差的是學習的思維與方法。
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03
有人說你活得不快樂的原因是:既無法忍受目前的狀態,又沒能力改變這一切,可以像只豬一樣懶,卻無法像只豬一樣懶得心安理得。
有個朋友L,二十五歲的時候認識她,當時她就說想要去自學個本科學歷,當時很佩服她,並且也鼓勵她趕緊去學。過了兩年,我問起她,自學本科學歷拿到了嗎?她呆愣了一下,說:「早就忘記這回事了,反正我就這樣了,學不學區別不大。我現在準備要學設計呢。」我為她感到可惜,如果她兩年前去自學考試的話,有可能畢業證書都快要到手了,如果現在再學設計,那是錦上添花了。既然有這個打算,就不要找藉口偷懶,趁早去做,遲早都會用得上的。
又過了大半年,問她設計學得如何,她回我三個字「已放棄」。我知道她對自己的工作很不滿意,常常長籲短嘆的,認為自己不該拿著一點死工資,可是,每一次她要下決心要做某件事時,又總是找許多可以不做的藉口給自己,每一次的決心都只是三分鐘熱度,從來沒有堅持長久過。就如前面所說的:既無法忍受目前的狀態,又沒能力改變這一切,可以像只豬一樣懶,卻無法像只豬一樣懶得心安理得。
歲月在蹉跎中流逝,而自己卻是一點長進都沒有,有時埋怨自己不夠努力,不夠進取,而我們大多數的情況卻是心安理得的任憑自己每天機械地重複著前一天的工作,從來不肯去思考如何改變現狀。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從今天就行動起來吧!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可以摔倒再爬起來,可以探索一切想探索的未來,可以盡情地燃燒你的激情。但是,也需要記住,不要盲目,要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