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神鵰俠侶》差點被寫成豔情小說,並非空穴來風。我們今天看到的版本其實是金庸經過前後幾十年修訂過的版本,有些內容被增添或者刪減了,並非本來面目。
通過比較《神鵰俠侶》三個版本,我們可以還原差點被寫成豔情小說的《神鵰俠侶》,是怎樣變成武俠經典的?
原始放蕩的連載版(舊版)
1959 年 5 月 20 日,一部叫做《天殘地缺》的小說開始在 《明報》創刊號上連載。歷時三年這部小說終於完成,它後來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神鵰俠侶》。
金庸用《天殘地缺》這個名字的初衷是為了揭示小說主人公的命運:楊過斷臂謂之天殘,小龍女失貞謂之地缺。主要就是想寫楊過和小龍女的悲劇愛情故事,偏重於言情小說的思路。
本來金庸就是為了增加《明報》的銷量才在報紙上連載這本小說的,因此報紙銷量是第一位,寫小說是第二位。為了迎合讀者,博人眼球,內容多少就會摻雜一些尺度較大的內容。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讀者對小龍女遭受侮辱那一段頗有微詞,很有一些少兒不宜的感覺。
她黑夜視物如同白晝,此時竟不見一物,原來雙眼給人用布蒙住了,隨覺有人張臂抱住了自己。這人相抱之時,初時極為膽怯,後來漸漸大膽放肆......小龍女無法動彈,只得任其所為,不由得又驚喜,又害羞,但覺楊過對己親憐密愛,只盼二人化身為一,不禁神魂飄蕩,身心俱醉。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寫下去,或者說全按報刊版出版發行,一字不改,《神鵰俠侶》可能就真的成了豔情小說。好在金庸大師的思想水平還不至於那麼低,有著高度的寫作自覺,寫完還知道修修補補。增刪幾筆,化腐朽為神奇。
刪去糟粕的修訂版(三聯版)
出版成書相比報刊連載,更加注重作品的質量和影響。因此在保留小龍女被侮辱這一重要情節的同時,金庸刪去了大量的香豔場景描寫,這是三聯版相比連載版改動最多的地方。
同時,金庸也對楊過的人物特質作了一定重塑,刪去了楊過身上帶有異香,女子聞之則心生蕩漾的特殊設定。這樣一來則更加突顯楊過本身的人物魅力,沒有異香也可以讓程英一眾女子愛戀不已,讓作品情節更加合理。
黃蓉推了楊過幾下,鼻中又是聞到一股氣息,這氣味奇特異常,說它香不是香,說臭更不是臭。從那少年腋下發出,不覺心中一蕩。黃蓉不自禁的臉上微現紅暈,向郭靖斜目望了一眼,心想:「這時候竟會想起咱們新婚之情,當真好笑。」——舊版《神鵰俠侶》
除開這兩處比較大的修改以外,金庸還對一些細節作了小的改動。比如將楊過被郭芙砍斷的左手改成了右手;將楊過的母親由秦南琴改成了穆念慈;將大雕給楊過吃的朱果改成了蛇膽……
由舊版到三聯版,通過大大小小的修改,《神鵰俠侶》在內容思想上更為積極健康,完成了「留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文學化過程。
追求完美的世紀新修版(新修版)
2003年,《神鵰俠侶》的第三版在修改七次之後,金庸將書稿寄到北京,經由張紀中將修改稿拿給陳墨看。其實修改到這個份上,大可不必再改,但是我們看到,金庸不僅不辭辛苦,還特意徵求了文學批評家的意見。
本來新修版後記中,金庸特意加了一段內容用以說明「九陽真經」的來歷,但是陳墨先生覺得是多此一舉,金庸再三考慮,刪除了這個段落。只對公孫止的深沉和楊過小龍女古墓生活的純情等內容作了進一步加強,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神鵰俠侶》的最終版本。
從舊版的娛樂大眾到三聯版的藝術加工,再到新修版的追求完美,金庸企圖通過《神鵰俠侶》楊過這個角色,抒寫世間禮法習俗對人心靈和行為的拘束,表達了對破除封建禮教的讚揚,小說也最終蛻變成一代武俠經典。
喜歡金庸小說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連結購買哦!